- 年份
- 2024(7806)
- 2023(10982)
- 2022(9152)
- 2021(8669)
- 2020(7327)
- 2019(16540)
- 2018(16446)
- 2017(32278)
- 2016(16987)
- 2015(18667)
- 2014(18392)
- 2013(18052)
- 2012(16477)
- 2011(14673)
- 2010(14186)
- 2009(12577)
- 2008(11610)
- 2007(10368)
- 2006(8884)
- 2005(7327)
- 学科
- 济(72180)
- 经济(72106)
- 业(58252)
- 农(48898)
- 管理(44573)
- 企(34999)
- 企业(34999)
- 农业(33160)
- 方法(32765)
- 数学(30129)
- 数学方法(29775)
- 业经(19425)
- 财(19165)
- 中国(17374)
- 技术(16308)
- 地方(15082)
- 收入(14096)
- 制(12936)
- 贸(11834)
- 贸易(11831)
- 易(11602)
- 学(11492)
- 发(11116)
- 农业经济(10679)
- 环境(10157)
- 策(9693)
- 银(9467)
- 银行(9443)
- 体(9392)
- 村(9376)
- 机构
- 学院(231236)
- 大学(224768)
- 济(100659)
- 经济(98986)
- 管理(94947)
- 理学(83651)
- 理学院(82870)
- 管理学(81495)
- 管理学院(81065)
- 研究(73940)
- 中国(57417)
- 农(56727)
- 科学(45455)
- 京(44969)
- 农业(43261)
- 业大(41336)
- 财(41098)
- 中心(37442)
- 所(35778)
- 江(33836)
- 财经(33464)
- 研究所(32788)
- 经(30888)
- 经济学(30592)
- 范(28712)
- 经济管理(28614)
- 师范(28439)
- 经济学院(27975)
- 农业大学(26940)
- 北京(26751)
- 基金
- 项目(169107)
- 科学(135193)
- 基金(125186)
- 研究(124731)
- 家(109188)
- 国家(108213)
- 科学基金(94230)
- 社会(81936)
- 社会科(77432)
- 社会科学(77413)
- 基金项目(67163)
- 省(66918)
- 自然(60074)
- 自然科(58710)
- 自然科学(58698)
- 自然科学基金(57623)
- 教育(55738)
- 划(54788)
- 编号(50860)
- 资助(49312)
- 部(38110)
- 成果(38014)
- 重点(37631)
- 发(37476)
- 创(36203)
- 国家社会(35084)
- 创新(33938)
- 农(33349)
- 课题(32874)
- 科研(32717)
- 期刊
- 济(107010)
- 经济(107010)
- 农(60160)
- 研究(59744)
- 中国(43230)
- 农业(41101)
- 学报(34971)
- 科学(34506)
- 财(29864)
- 管理(29838)
- 大学(27986)
- 学学(27056)
- 业经(24538)
- 技术(23056)
- 融(21535)
- 金融(21535)
- 业(19219)
- 教育(18461)
- 问题(15575)
- 财经(15271)
- 经济研究(14948)
- 农村(14328)
- 村(14328)
- 农业经济(14017)
- 经(13130)
- 技术经济(12969)
- 版(12667)
- 资源(12358)
- 世界(12138)
- 科技(11984)
共检索到326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朝华
技术采用和农户收入变化的关系是复杂的。对粤东、粤北五县的调查表明,贫富差异、技术推广的重视以及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的远近,影响着技术采用程度与农户收入变化的关系。农业增产、农户增收的关键在于,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强,农业技术采用的引导,劳动力与耕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
关键词:
贫富差异 技术采用 收入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三贵 李文
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在最近几年明显减缓。 1 997年— 2 0 0 0年间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2 .5% ,比 1 994年— 1 997年间 1 9.6%的增长率下降了 1 7个百分点。然而 ,以收入贫困线为基础计算的贫困人口在最近几年却有大幅度的下降 ,年均减少 1 5.4% ,其下降速度甚至还高于 1 994年— 1 997年间 1 0 .8%的水平。
关键词:
贫困 农户收入 原因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满明俊 周民良 李同昇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包括动因研究与影响因素研究两个方面。本文依据对陕甘宁诸多村庄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并从农户技术采用前的考虑因素和技术采用后的担忧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户技术采用决策的因素,探讨了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属性的差异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不同技术具有的收益水平、技术风险以及对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是导致农户技术采用决策差异的主要原因,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行为与影响因素具有线性关系或者"正U型"、"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政策应该顺应这一趋势而加以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属性 采用率 行为 陕甘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阮华 廖文梅
【目的】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明确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5省7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研究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贫困程度农户的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林权抵押贷款可显著提升农户农业收入水平,一般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增加幅度最大,生产性固定资产对农业收入影响显著;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参与程度均较低,其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及可获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有家人生大病对重度贫困农户贷款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业补贴政策认知对非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家人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殖业收入比例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性固定资产对一般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林权抵押贷款增收效果明显,但当前林权抵押贷款的扶贫功能不明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低,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不高。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要适应林业扶贫战略新需要,要拓展和提升林权抵押贷款功能和绩效,必须建立和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与精准帮扶模式,着力提升贫困农户承贷能力,切实提高贫困农户贷款可得性水平,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扶贫多元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合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扶贫功能及绩效的拓展和全面提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秦其文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的视角,探讨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总路径,诠释了五种类型的农民典型落后思想素质导致农户家庭贫困的具体路径,反之亦然。我们发现,这一具体路径遵循了发展经济学家关于人的思想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总路径。最后通过对中国反贫困历程的反思,得出"贫困者自身落后的思想素质乃贫困之总根源"的结论,提出"新时期思想反贫困"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博文 罗小锋 秦军
本文从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分析入手,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农户采用新品种技术、农药使用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的农户基于技术自身特征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技术采用行为,具体表现为同一变量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各不相同:"对技术作用认知"、"参加技术培训"、"信息可获得性"对三种技术采用都有显著影响;"专业技能"、"社会公职"、"外出务工比例"、"农户年收入"对三种技术采用均没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借款难易"、"参加合作组织"、"户主年龄"对部分技术采用有显著影响,对其他技术采用则影响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慧 王礼力 陆迁
利用黄土高原陕甘宁3省(区)1 152份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农户感知价值理论,从农户对技术的感知价值和对生态环境的感知风险视角切入,探索感知价值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主效应,考虑收入水平的差异,分析总收入和农户分化分析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年龄越小、农用机械数量越多、耕地面积越多,农户之间相互信任程度越高,政府支持程度越高,农户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的概率越大。农用机械数量越多、耕地面积越多,政府支持程度越高,农户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概率越大。(2)农户感知利益、感知风险对其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和耕作技术采用行为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3)总收入能够显著负向调节感知利益与水土保持工程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显著负向调节感知利益、感知风险与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农户分化能够显著负向调节感知风险与水土保持工程技术和耕作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通过增加农户对生态环境的感知风险来提高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的感知利益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水土保持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比 刘俊杰 徐雪高 张振
农业科技进步是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农业技术扩散的效果决定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本文以全国11省1022个农户微观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农户加入合作社和与龙头企业合作的角度,利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组织化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无论是加入专业合作社还是与龙头企业合作,都对农业技术扩散具有正向推动作用。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等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形式,比加入合作社对农业技术扩散作用更大。但从对农户新技术投入的角度看农民组织化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此外,以"科技特派员"为代表的公共技术推广体系对技术扩散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效果明显小于农户组织化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延风
农村的主体是亿万农户,把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立足点放在加快农户技术进步和发展农村教育,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农户农业技术应用的现状、国家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与两者的差异及优化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玉萍 吴海涛 陶大云 Sushil Pandey 徐鹏 胡凤益 丁士军 王怀豫 冯璐
【目的】考察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方法】为解决传统方法分析农业技术效应时农户技术采用"自选择"而带来的因果干涉问题,引入非参数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利用滇西南山区8县16村2000年、2002年和2004年473个农户调查数据,评估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山区农户收入的效应。【结果】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改良陆稻技术采用户的收入在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分别是非采用情况下的1.49、1.34和1.23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上3个年份中技术采用户的收入分别是非采用户的1.79、1.49和1.27倍。【结论】改良陆稻技术的采用对农户的收入提高具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明芬 李南田
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农户兼业越来越普遍 ,兼业程度越来越高。但随着农户兼业程度的提高 ,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发生了相应改变 ,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态度、行为方式、技术偏好、投资力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行为差异 ,探索促进农业新技术采用的政策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振林
贫富差异和收入差异问题历来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然而国内外至今还没有一个衡量贫富差异和收入差异的量化尺度。笔者研究发现"差异度"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及国家间、区域间的贫富差异、收入差异等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以下统称收入差异)的"度量衡"。用其衡量收入差异具有简明、准确、直观和实用特性。将"差异度"引入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对研究和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桥
收入结构在农户脱贫中所发挥的作用一直是研究贫困问题的重要领域之一。考虑到农户贫困深度的因素,本文研究了收入结构对贫困农户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结构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农户贫困深度:其一,非农收入有助于一般贫困农户脱贫,但对特困农户的影响较小;其二,农业收入对一般贫困农户脱贫的影响较小,但有助于缓解特困农户的贫困深度;其三,转移性收入有助于缓解农户贫困,但对农户脱贫的影响较小。因此,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对农户减贫的影响取决于农户贫困深度。就一般贫困农户的脱贫而言,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其提高非农收入;就特困农户而言,政府应该加大对这类农户农业生产补贴从而提高其农业收入,缓解贫困状况。
关键词:
收入结构 贫困深度 农户减贫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小锋
研究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于解决农业技术转化与扩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6个省167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农户技术采用率和采用行为模型2个层面,研究农户采用节约耕地型技术与节约劳动型技术是否存在差异及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农户技术采用率调查表明,有60%以上的农户采用了机耕技术,只有23.5%的农户采用了高产品种。采用行为模型的定量分析表明,具有不同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的农户基于技术自身特征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技术采用行为。具体表现为,同一变量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村地形、耕地面积、技术作用认知、出行频率对节约耕地型技术和节约劳动型技术采用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周丽 夏玉莲
随着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瞄准目标偏差、脱贫绩效边际递减、返贫时有发生等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有效扶贫脱贫对当前的乡村治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合作治理理论,探讨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变对农户脱贫的影响。第一,组织参与的治理方式能够提高村庄治理的有效性,对促进农户收入增长进而促进农户脱贫的影响最为明显。第二,政府主导的治理方式对农户脱贫的影响较大,但在我国贫困地区的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贫困地区的政府功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迫在眉睫。第三,农民自治对农户脱贫的影响明显但作用最小,可能原因是受参与机会和渠道的制约。基于乡村多主体治理的复合型扶贫脱贫途径,从治理理念以及体制机制层面提出了促进农户"内生型"脱贫以及"主动"脱贫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地流转视角下西部农户收入差异效应研究——基于陕西省483户农户的调查
农户采用农业先进技术对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分析
节水灌溉技术认知、采用强度与收入效应——基于甘肃省微观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户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和山东省250户农户的调查
贫困区农户生计资本组合对收入影响的优化效应分析——基于陕西778份农户调查数据
农户采用水稻IPM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
社会网络、节水意识对小麦生产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基于冀鲁豫的农户调查数据
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分析
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阜新市208户农户的调查与分析
原有耕作经验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廊木村花豆无公害种植技术采用情况的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