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9)
- 2023(13626)
- 2022(11787)
- 2021(11530)
- 2020(9347)
- 2019(22220)
- 2018(21827)
- 2017(41434)
- 2016(22604)
- 2015(25533)
- 2014(25349)
- 2013(25166)
- 2012(23231)
- 2011(21009)
- 2010(20939)
- 2009(19105)
- 2008(18735)
- 2007(16145)
- 2006(14242)
- 2005(12968)
- 学科
- 济(90667)
- 经济(90537)
- 管理(62314)
- 业(59756)
- 企(47741)
- 企业(47741)
- 方法(41111)
- 数学(35148)
- 数学方法(34715)
- 中国(27102)
- 农(26785)
- 财(22358)
- 学(20059)
- 业经(19922)
- 贸(18460)
- 贸易(18449)
- 农业(18329)
- 易(18002)
- 制(16984)
- 理论(16688)
- 地方(16555)
- 和(15376)
- 环境(14388)
- 银(14385)
- 银行(14352)
- 行(13698)
- 融(13466)
- 金融(13464)
- 教育(13389)
- 务(13357)
- 机构
- 大学(320906)
- 学院(316543)
- 济(130851)
- 经济(128107)
- 管理(124830)
- 研究(109648)
- 理学(107645)
- 理学院(106448)
- 管理学(104732)
- 管理学院(104167)
- 中国(83950)
- 京(69471)
- 科学(65927)
- 财(59343)
- 所(54525)
- 研究所(49541)
- 中心(49201)
- 财经(47435)
- 农(47194)
- 北京(45073)
- 江(44805)
- 业大(44121)
- 范(43746)
- 师范(43421)
- 经(43254)
- 经济学(40097)
- 院(39602)
- 州(37210)
- 农业(36533)
- 经济学院(36033)
- 基金
- 项目(213568)
- 科学(167856)
- 研究(161105)
- 基金(155123)
- 家(134214)
- 国家(133082)
- 科学基金(113833)
- 社会(101147)
- 社会科(95686)
- 社会科学(95663)
- 基金项目(81737)
- 省(80220)
- 教育(74356)
- 自然(71821)
- 自然科(70104)
- 自然科学(70088)
- 自然科学基金(68840)
- 划(68351)
- 编号(66108)
- 资助(64180)
- 成果(55445)
- 部(48441)
- 重点(47725)
- 课题(45720)
- 发(45302)
- 创(44026)
- 教育部(42075)
- 国家社会(41861)
- 创新(41031)
- 大学(40926)
- 期刊
- 济(143755)
- 经济(143755)
- 研究(98677)
- 中国(61501)
- 学报(47764)
- 管理(45991)
- 科学(44942)
- 农(43960)
- 财(43729)
- 教育(40699)
- 大学(36677)
- 学学(33639)
- 农业(30926)
- 技术(27720)
- 融(27525)
- 金融(27525)
- 财经(23268)
- 经济研究(22849)
- 业经(21681)
- 图书(20321)
- 经(19944)
- 问题(19169)
- 理论(16120)
- 贸(16066)
- 业(15997)
- 技术经济(15027)
- 世界(14673)
- 实践(14433)
- 践(14433)
- 科技(14422)
共检索到472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冯文韬
如何消灭贫困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希望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贫困理论研究的发展史,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论是马克思对贫困问题的理解、西方贫困研究的代表性理论,还是国内相关研究,或多或少都存在理论落后于反贫困实践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减贫实践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而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应跳出西方传统理论和认知来看待中国的减贫经验,发展更具有当代意义的反贫困理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静 吴慈生
伊莎贝尔·索希尔是美国著名女性经济学家,她以美国社会贫困问题为视角,透析了社会底层阶级、女性歧视、婚姻、教育等因素对社会贫困的影响,揭示了产生社会贫困问题的根源,提出了社会贫困的测度标准。索希尔不仅在产生贫困问题的社会家庭关系和社会政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社会不平等、流动性和福利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作为美国政府官员和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她的这些重要研究成果对华盛顿经济政策的制定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静 吴慈生
伊莎贝尔·索希尔是美国著名女性经济学家,她以美国社会贫困问题为视角,透析了社会底层阶级、女性歧视、婚姻、教育等因素对社会贫困的影响,揭示了产生社会贫困问题的根源,提出了社会贫困的测度标准。索希尔不仅在产生贫困问题的社会家庭关系和社会政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社会不平等、流动性和福利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作为美国政府官员和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她的这些重要研究成果对华盛顿经济政策的制定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伊敏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贫困问题就一直存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的统治者及知识分子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关注贫困问题,而我国对于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研究也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国内对于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古代扶贫思想的研究,二是对中国近现代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研究,三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研究。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贫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的反贫困理论是当前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为核心,系统梳理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及主要内容,以此来对中国贫困研究的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贫困问题 关注贫困 反贫困 扶贫思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冬民 韦苇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围绕贫困理论中贫困的定义、贫困线的确定、总体贫困程度的测定以及反贫困战略及政策的选择等问题,中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不同特色。分析比较这些理论成果,对推动我国西部反贫困的进程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贫困理论 比较与启示 西部反贫困实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图 朱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既然如此,这一重大贡献到底是哪些?本文试图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视域中探索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消除中国的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样本、积极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重大贡献;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战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对西方反贫困理论的颠覆,也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视域。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 精准扶贫 重大贡献 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洪远 江帆
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减贫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了两百多年来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反贫困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减贫政策实践,回顾总结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减贫政策实践。研究得出:由于基本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反贫困道路上存在明显区别,形成了“以资本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反贫困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证了以“资本为中心”的反贫困理念和政策实践的不足与缺陷,探究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反贫困理念和行动对实现持续稳定减贫的意义与作用,并对中国特色扶贫减贫的经验和启示进行了总结提炼,为世界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解垩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中国1989~2011年人口结构、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因素对贫困及不平等变动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在全体样本中,劳动收入增长是贫困下降的最大贡献因素;有工作的成人占家庭成人比重下降对贫困下降有负向贡献;私人转移支付对贫困下降的贡献率远大于公共转移支付;劳动收入变动是不同时期不平等变动的最主要贡献因素;公共转移支付调节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微弱。在分组样本中,不同因素对贫困、不平等变动的贡献率存在城乡差异。此外,文章还发现公共转移支付、养老金具有亲富人的特征。
关键词:
贫困 不平等 微观分解 贡献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芸 吕开宇 张姝
做好产业扶贫贡献的识别和测算,既是脱贫攻坚成效总结的重要部分,也是稳步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在界定产业扶贫贡献范围、明晰产业扶贫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2020年7省28个贫困县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期间的产业扶贫贡献率进行分析和测算。结果发现,(1)产业扶贫对贫困县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13.3%、17.1%,对贫困人口下降贡献率为37.6%。(2)行政村支柱产业发展有起色,带贫能力明显提高。2019年的样本村村支柱产业年度产值比2015年提高了95%,产业扶贫对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贡献率从18.7%提高到28.2%。(3)产业扶贫主要通过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实现收入增长,其对2019年贫困户、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37%、33%,对2015—2019年间贫困户、非贫困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6%、52.3%。因此,本文建议以壮大产业、提升价值及带贫能力为重点,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为脱贫地区群众增收持续做出贡献。
关键词:
产业扶贫 贡献率 脱贫攻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文荣 杨银海
本文首先对贫困和经济增长进行分解,构建了测量经济增长对贫困贡献度的模型。然后利用1986年~2000年间的贫困和经济增长数据,回归估计城乡、城镇化进程及产业经济增长对贫困的贡献度。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数量(贫困人口的规模)和质量(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都有重要作用;城镇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数量有重要作用,但无法减少贫困质量;城镇化进程会从两方面些微增加贫困;农业增长会加深贫困度;工业和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减少贫困数量,但无法降低贫困质量。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贫困 贫困深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金钱
百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成就充分证明,“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本文立足2020年全面消除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一人类发展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的历史方位,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减贫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减贫创造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减贫夯实体制保证和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推动减贫进入相对贫困治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的理论贡献可概括为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论、坚持以发展促减贫的物质基础论、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的方法遵循论、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论、坚持贫困群众为主体的内生动力论、坚持求真务实真扶贫的历史检验论等“七论”,形成系统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中华 郭翔宇
环境污染是农村绝对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从1995-2003年农村贫困地区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分析得出,化肥投入变动对每千公顷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为83.80%。过量化肥的使用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有必要构建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农业产值贡献率 生态环境问题 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万青
由《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皖西学院主办的"构建和谐社会:中国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 8月15-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此次会议由皖西学院中国贫困问题与扶贫开发研究所承办,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40多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1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王丽娟
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减少的情况下 ,城市贫困日益严峻 :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加剧 ,贫富差距扩大 ;贫困职工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文化程度偏低 ;不同阶层、行业、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 :从国际上看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城市贫困等社会问题的产生 ;从国内看 ,深层的原因是体制转轨导致社会分层结构向两极化发展。因此 ,新世纪中国城市反贫困应采取如下对策 :( 1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 2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 ,拓宽中小企业就业渠道 ;( 3 )提高劳动者素质 ,以培训促进就业 ;( 4)创新扶贫制度是城市扶贫战略的灵魂 ;( 5...
关键词:
城市贫困 城市化 反贫困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