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2)
- 2023(9871)
- 2022(8181)
- 2021(7630)
- 2020(6229)
- 2019(13651)
- 2018(13201)
- 2017(25567)
- 2016(13675)
- 2015(14533)
- 2014(13696)
- 2013(13511)
- 2012(11982)
- 2011(10963)
- 2010(10959)
- 2009(10211)
- 2008(9694)
- 2007(8763)
- 2006(7692)
- 2005(6682)
- 学科
- 济(53646)
- 经济(53580)
- 农(47822)
- 业(46090)
- 农业(32463)
- 管理(31838)
- 企(22850)
- 企业(22850)
- 方法(19485)
- 数学(17360)
- 数学方法(17171)
- 业经(16687)
- 中国(14106)
- 财(13336)
- 制(11763)
- 学(10822)
- 地方(10794)
- 农业经济(10407)
- 收入(10088)
- 贸(10039)
- 贸易(10036)
- 发(9899)
- 易(9816)
- 村(9211)
- 农村(9201)
- 土地(8953)
- 体(8819)
- 策(8729)
- 环境(8659)
- 银(8553)
- 机构
- 学院(187345)
- 大学(178556)
- 济(78408)
- 经济(76963)
- 管理(69926)
- 研究(62434)
- 理学(61486)
- 理学院(60869)
- 管理学(59763)
- 管理学院(59450)
- 农(55204)
- 中国(48288)
- 农业(42265)
- 科学(39311)
- 业大(36185)
- 京(35160)
- 财(33889)
- 所(31519)
- 中心(30155)
- 研究所(28774)
- 江(27922)
- 财经(27107)
- 农业大学(26167)
- 经(24866)
- 范(23988)
- 师范(23753)
- 经济学(23656)
- 经济管理(22102)
- 州(22076)
- 省(21701)
- 基金
- 项目(131484)
- 科学(104160)
- 研究(97246)
- 基金(96229)
- 家(84665)
- 国家(83832)
- 科学基金(71714)
- 社会(63903)
- 社会科(60201)
- 社会科学(60188)
- 省(53335)
- 基金项目(51314)
- 自然(45036)
- 自然科(43991)
- 自然科学(43981)
- 划(43301)
- 自然科学基金(43209)
- 教育(43049)
- 编号(40453)
- 资助(37365)
- 农(32165)
- 成果(30801)
- 发(29972)
- 重点(29358)
- 部(29104)
- 创(27863)
- 国家社会(27089)
- 性(26733)
- 课题(26638)
- 创新(26030)
共检索到268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左孝凡 陆继霞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促进贫困户实现脱贫的重要路径,引导农地有序流转对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构建可行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进行测量,以农户未来陷入贫困风险为贫困的测量指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研究农地流转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①在贫困脆弱性视阈下,分别以中国现行贫困标准和0.3贫困脆弱临界值标准,仍有22.3%农村居民群体处于贫困状态,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脆弱性水平分别为0.295和0.258,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②农地流转具有显著减贫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农村居民未来陷入贫困的风险,通过PSM方法消除"自选择"偏误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③农地流转的农业产值增长效应达0.573,农地流转可以通过提高家庭农业产值降低农村居民的贫困脆弱性。为此,提出了加强深度贫困区扶贫力度,提高深度贫困区居民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秦小迪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贫困线下不同类型土地有无转出和转出面积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转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且农户贫困脆弱性随着转出土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地转出的异质性来看,水田转出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更为明显,旱地转出的效果次之。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从而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海洋 韩晓
信息技术变革推动了我国数字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一新型金融模式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有待于更深入研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度量了"家庭贫困脆弱性"指标,结合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究了数字金融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有助于巩固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提高金融素养和强化信任机制来缓释风险冲击而实现,其中货币基金和投资业务发挥关键作用。这一效应对于中部地区、物质禀赋更高、抚养比更低的家庭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也要着力关注部分群体面临的"数字劣势"问题,加强普及教育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得出的结论对于理解数字金融的发展效应以及减贫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贫困脆弱性 数字鸿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恒周 牛坤在 谭荣辉
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直接影响,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检验农地确权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够降低农户家庭未来陷入贫困或持续贫困的概率,其间接路径是通过促进农户从事非农就业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金融可得性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中起到调节效应,金融可得性越高,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越大。对处于不同贫困脆弱状态的农户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存在差异。上述结论对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并为评估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玉梅 丁凤霞
相对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防治对我国2020年后扶贫时代的扶贫框架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贫困脆弱性作为贫困防治的关键指标,更加关注农村人口的未来福利特征。文章以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宿迁为研究对象,探究相对贫困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特征及务工对减缓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4 000元、6 000元和8 000元三条贫困线下,脆弱农户占总样本的比重分别为30.70%、43.57%和52.63%;参与务工显著降低总样本的脆弱性水平,且外出务工比本地务工在减缓贫困脆弱性方面更具有优越性。因此,扶贫政策应注重政策靶向目标的修正,将目标更多集中于未来贫困农户;进一步落实产业配套政策,推动就业扶贫,促进农村地区劳动力市场发展,从而实现脱贫可持续性;虽然外出务工更能减缓未来贫困,但在实践中既要考虑收入维度的益贫效率,也应关注支出型贫困问题。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就业扶贫 贫困防治 相对贫困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劲光
无论是从国际到国内、还是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存在着脆弱性贫困的根源。传统的以贫困线为标准来进行扶贫、反贫的经济性贫困逻辑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反贫的要求,更为准确而合理的标准应当是以脆弱性为核心的脆弱性贫困思想,从而找到防范和消除贫困的新的突破口,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思路。
关键词:
经济性贫困 脆弱性贫困 边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和月月 周常春
评估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有利于明确脆弱性表现、脆弱人群分布以及脆弱性成因。文章以云南省巧家县、大姚县、龙陵县、红河县4个国家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适应-敏感性"框架,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47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值法计算和评价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户生计脆弱性值为正值,表明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低于所遭遇的风险,生计脆弱性比较大,其与农户遭遇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直接的联系。结果发现,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大,非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小,表明随着家庭非农就业的增加,农户生计脆弱性逐渐减小。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户 生计脆弱性 云南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凡 朱玉春
基于秦巴山区40个村庄63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对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农户的脆弱发生率显著高于贫困发生率;人力资本、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都会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发生率,自然资产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为负;村庄外出务工比重、清洁用水比重等都会降低农户脆弱性;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会促进家庭人力资本和金融资产对脆弱性的缓解作用,但对社会资本降低脆弱性的作用会产生反向影响。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资源禀赋 分层模型 秦巴山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檀学文 李成贵
将脆弱性纳入贫困概念和减贫战略,有助于降低未来贫困的风险,增强减贫的稳定性。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综述了贫困的经济脆弱性的三个主要来源以及相应的应对战略。贫困的市场脆弱性主要在于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和波动性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应对战略为反贫困总体框架的市场机制化,加快农产品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经济全球化当前对中国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有限,但是,仍需对未来可能的贸易摩擦采取预防性措施,并针对主动的产业升级战略采取补充性措施。经济危机的冲击具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特征,应主要采取应急措施降低其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经济脆弱性 减贫战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伯驰 段志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国减贫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居民贫困理应发挥出应有成效。文章从贫困脆弱性视角切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匹配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低保制度并没有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没有改变。根据不同贫困类型家庭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低保会提高在当期处于贫困状态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梳理背后的影响机制,发现获得低保救助的农村家庭会减少其劳动时间,也即存在显著的福利依赖效应,同时也会降低农村家庭的主观社会地位,削弱其向上流动的信心,此外还会减少从外部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数额,不利于未来贫困状况的改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绒战堆 陈健生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关注贫困线之下的贫困人口,而农村脆弱性贫困人口被排除在扶贫政策之外。通过对西藏社区贫困动态案例分析,我们主张,在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中应将脆弱性纳入贫困动态理论体系中,通过设置贫困脆弱线,结合个人生命周期分析,并按照脆弱性贫困的不同特征,从建立社会保护机制、生产稳定机制、继续提高扶贫标准、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农村脆弱性贫困加以治理。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脆弱性 贫困动态 西藏农村社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绒战堆 陈健生
农村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关注贫困线之下的贫困人口,而农村脆弱性贫困人口被排除在扶贫政策之外。通过对西藏社区贫困动态案例分析,我们主张,在农村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中应将脆弱性纳入贫困动态理论体系中,通过设置贫困脆弱线,结合个人生命周期分析,并按照脆弱性贫困的不同特征,从建立社会保护机制、生产稳定机制、继续提高扶贫标准、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农村脆弱性贫困加以治理。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脆弱性 贫困动态 西藏农村社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月 冯晓龙 汪三贵
测度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脆弱性,对贫困进行事前干预,不仅能增强扶贫政策的精准度和长效性,还能降低减贫政策成本。本文利用8省16县1050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期望贫困的脆弱性测度方法,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下,2015年、2016年农户的平均贫困脆弱率分别为54.29%、47.62%,且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与未搬迁农户脆弱率变动相比,已搬迁农户的脆弱率下降幅度更大;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户主年龄在65岁以上、未上过学、家庭抚养比在75%及以上、劳动力数量在6个及以上的家庭未来最容易陷入贫困。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贫困 脆弱性 精准扶贫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露 刘梨进
全面脱贫后,防止返贫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扶贫工作关注的重点。而农民合作社作为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工具,科学评估其能否降低农村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从而有效阻断贫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三期微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及三重差分(DDD)的方法检验加入农民合作社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以期测度其在未来阻断农村家庭返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农民合作社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而有效阻断返贫;并且户主受教育时间越长以及农村距离市场越近,农民合作社降低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应越大。此外,不同类型的合作社以及不同地区的合作社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应也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农民合作社通过增加农户收入、增加农户对社会的信任度以及提供隐性担保等方式来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