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71)
2023(17737)
2022(15431)
2021(14536)
2020(12370)
2019(28516)
2018(28246)
2017(54475)
2016(29674)
2015(33350)
2014(33159)
2013(32916)
2012(30427)
2011(27537)
2010(27924)
2009(26324)
2008(25386)
2007(23150)
2006(20075)
2005(17904)
作者
(85403)
(70839)
(70838)
(67380)
(45226)
(34077)
(32290)
(27654)
(26920)
(25459)
(24291)
(23954)
(22619)
(22450)
(22111)
(21900)
(21375)
(20876)
(20393)
(20306)
(17606)
(17492)
(17210)
(16300)
(16092)
(15916)
(15877)
(15821)
(14366)
(14168)
学科
(117719)
经济(117582)
(87074)
管理(87003)
(72500)
企业(72500)
方法(54746)
数学(46888)
数学方法(46348)
中国(36086)
(33410)
(32288)
(29315)
金融(29311)
(28341)
银行(28283)
业经(27272)
(27171)
(26471)
地方(25615)
(24918)
农业(23107)
技术(22260)
理论(22196)
(21588)
贸易(21572)
(20915)
(20823)
财务(20742)
财务管理(20697)
机构
大学(424472)
学院(420902)
(167014)
管理(164816)
经济(163212)
理学(142009)
理学院(140415)
研究(139089)
管理学(138030)
管理学院(137246)
中国(108848)
(89921)
科学(86419)
(78895)
(70257)
(68313)
中心(65091)
研究所(63890)
财经(62943)
(62846)
业大(62238)
北京(57035)
(57029)
(56917)
师范(56527)
农业(53479)
(51590)
经济学(50569)
(49742)
财经大学(46647)
基金
项目(280164)
科学(219232)
研究(206713)
基金(201194)
(174284)
国家(172731)
科学基金(147996)
社会(128907)
社会科(122079)
社会科学(122046)
(111047)
基金项目(106997)
教育(95641)
自然(95158)
自然科(92895)
自然科学(92871)
(92689)
自然科学基金(91217)
编号(85549)
资助(82430)
成果(70532)
重点(62855)
(61624)
(60617)
(59814)
课题(59049)
创新(56093)
科研(53279)
教育部(52875)
项目编号(52829)
期刊
(183356)
经济(183356)
研究(126524)
中国(82486)
学报(67282)
(61935)
(61349)
科学(60943)
管理(59280)
教育(50908)
大学(50731)
学学(47295)
(47045)
金融(47045)
农业(41669)
技术(37038)
财经(31379)
业经(30004)
经济研究(28629)
(26789)
问题(24081)
图书(23626)
(21861)
技术经济(21536)
理论(21077)
科技(20773)
(20064)
实践(19200)
(19200)
商业(18824)
共检索到624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宇  丁建军  
贫困的复杂性要求贫困研究突破学科界限走跨学科融合的集成创新之路。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和地理学等学科在贫困研究维度、研究方法和减贫主张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且互补性强。跨学科融合和集成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难以胜任新时期减贫实践的需要。在系统评述贫困研究的多学科差异、融合和集成创新进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集成可行能力贫困理论、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社会排斥分析框架、脆弱性分析框架和地理资本贫困论等现有研究成果的"人—业—地"综合贫困分析框架的构想,该分析框架实现了贫困研究"个人主义"和"结构主义"两大传统范式的有机整合,为新时期综合贫困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鞍钢  常志霄  
90年代以后 ,中国的城镇贫困率呈现上升趋势 ,近期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其原因是 :人均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均GDP的增长 ;财政体系的不平等分配效应 ;住房市场改革所产生的不平等效应。因此 ,中国 2 1世纪的反贫困战略应当进行重新调整 ,除了收入贫困之外 ,应当更加关注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问题 ;同时 ,其反贫困政策应当是一个包括就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在内的一揽子宏观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艾沙江.艾力  瓦尔斯江.阿布力孜  
贫困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地处我国最西部的新疆地区的贫困人口更是与边疆稳定、团结少数民族等政治目标相联系。随着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发展,吸收消化了贫困地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改变了单纯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在贫困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了财政收入。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第二欧亚大陆桥的沟通,新疆的外向型经济和旅游业也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发展。这些成就在新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道路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有部分地区变化不大,有的则出现了反复,贫困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改变。这些贫困地区的存在,始终影响着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其贫困特征及原因,指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铭聪  程振源  杨彦欣  
为回答我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在过去30年间的变化趋势如何,本文引入贫困综合测度方法,结合绝对贫困线与混合贫困线,测算了兼顾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改进FGT指数,以考察中国居民综合贫困变动趋势。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5年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虽然中国削减绝对贫困成效显著,但缓解相对贫困的形势依然严峻,从而综合贫困降幅逐渐减缓。从子样本的结果来看,城镇和农村的综合贫困已大幅下降,但近年来农村综合贫困下降有所停滞;各地区综合贫困均已大幅下降,但东西部地区综合贫困有所“反弹”。进一步的分解表明,相对贫困成分在综合贫困中的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此本文认为,应将收入贫困的绝对和相对方面纳入统一的框架内综合考虑,通过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贫困线动态调整机制,以不断提高贫困测度的精度,更好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东梅   欧阳鑫   佘德劲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减贫成效显著,但各地区减贫进展差距较大。与此同时,面向联合国2030年消除全球极端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反贫困理论研究仍显滞后。为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反贫困理论创新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和宁夏大学主办,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部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承办的“反贫困理论创新”国际研讨会于2023年8月16日-19日在宁夏银川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巴西、南非、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卢旺达等国家以及世界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党校、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等机构或大学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各界代表、青年学者、研究生等参会人员超过600人。本次会议聚焦“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反贫困理论创新”,共邀请七位学者做主旨报告。对于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后如何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培勇、斯坦福大学罗斯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魏后凯分别发表题为“夯实消除贫困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中国的“共同富裕”始于0至3岁”和“中国脱贫地区政策和转型方向”的报告。然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深陷贫困泥潭,针对这些地区如何实现减贫和发展,北京大学林毅夫和世界银行卢安然分别发表题为“结构变迁与减贫: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和“世界贫困演变和世界银行的思路”的报告。实际上,贫困并非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私人物品”,复旦大学万广华在题为“反贫困的异地社会经济效应:以跨省犯罪为例”的报告中,指出了贫困和贫困治理的外部性问题。另外,贫困分析不能固守传统经济指标,约翰内斯堡大学帕特里克·邦德在题为“无形财富时代的贫困与不平等:气候、自然资源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报告中提示要重视各类无形财富因素。
关键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熊静  余秀兰  
优化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学习经历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调查发现,研究型大学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学业参与过程、入学初学业能力水平以及整体学习经历满意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经济资本对高等教育过程及结果公平的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优势家庭主要通过经济资源"直接"排斥和文化资源"隐性"排斥,将家庭经济资本优势转化为子女在校的学业表现及学业成就优势,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学业分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牟艳娟  
高校贫困生在自我认识与发展、人际交往、情绪、学习方向和能力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希望和要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对贫困生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扶贫帮困”活动,不断增强贫困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漪萍  唐林仁  
在构建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匹配CFPS微观数据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数据,测算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而采用包含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的Probit、Tobit模型,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个层面验证农旅融合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减缓农村收入贫困,但其减缓农村多维贫困效果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其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多维贫困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农村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和人均资本是减缓农村收入贫困的重要传导机制,但其对农村多维贫困的传导作用不显著。因此,在深入发展农旅融合时,"因症施策""多措并举"方可有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友健  
当前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综合层面上看,一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自然灾害较大,返贫现象严重。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农民增收缺乏有效保障,加之群众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因灾因病返贫问题比较突出,脱贫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卫东  
消除农村贫困,越来越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中心主题。本文从内生金融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由于内生性的极度缺失,致使其金融服务停滞不前,难以发挥减贫作用;非正规金融虽然内生性显著,使其具有很强的活力,但受相关制约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进一步实施农村反贫困需要大力发展内生性金融,以形成高效的农村造血机制,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双  刘鹏  
金融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探索、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对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加速摆脱贫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围绕全国各地扶贫现状,重点研究如何通过金融扶贫的制度与管理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创新,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扩大金融实际供给,满足贫困地区精准扶贫金融需求,从而建立起精准、高效、稳定、持续的新型金融扶贫机制,从根本上突破金融扶贫的制度瓶颈,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双  刘鹏  
金融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探索、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对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加速摆脱贫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围绕全国各地扶贫现状,重点研究如何通过金融扶贫的制度与管理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创新,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扩大金融实际供给,满足贫困地区精准扶贫金融需求,从而建立起精准、高效、稳定、持续的新型金融扶贫机制,从根本上突破金融扶贫的制度瓶颈,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尤亮  刘军弟  霍学喜  
从理论视角,研究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从政策决策视角,推进解决贫困人口的持续贫困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聚焦"渴望"—影响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以渴望与投资关系为主线,建立"渴望—投资—贫困"理论分析框架。依据个体渴望异质性分析的结果,将贫困人口划分为高渴望群体和低渴望群体。针对高渴望群体投资不足行为的约束,本文提出以输血型政策供给突破制约投资不足的外在约束的解决方案;针对低渴望群体的投资不足行为,本文提出以激发型政策供给促使贫困人口由低渴望向高渴望转变,进而提出采用输血型政策供给以促进其投资行为,实现低渴望群体脱贫的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联  孙永生  王娜  倪国华  
贫困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目前,关于贫困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首先回顾贫困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然后本文结合中国反贫困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个贫困形成机理的分析框架,分析贫困的各致贫因素:经济因素、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地理环境因素、脆弱性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本文做出了总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青  刘烁  
研究目标:基于社会融合视角下探讨进城农民工多维贫困程度。研究方法:AF方法、CSPI指数、分离不平等程度测度、Logit回归。研究发现:进城农民工不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但存在不可忽略的不平等,且教育、社会融合、社会保障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较高;女性较男性贫困,老一代较新一代贫困,且男女及新老一代表现出不同的贫困特征;工作强度较强及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城市可加大多维贫困的可能性但却减缓了收入贫困。研究创新:本文基于个人层面考虑了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维度构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测度了不平等程度,并探讨了性别及新老一代多维贫困差异。研究价值:为进城农民工如何减少多维贫困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