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2)
- 2023(7855)
- 2022(7020)
- 2021(6646)
- 2020(5801)
- 2019(13898)
- 2018(13528)
- 2017(25774)
- 2016(14046)
- 2015(15798)
- 2014(16300)
- 2013(16225)
- 2012(15189)
- 2011(13901)
- 2010(14357)
- 2009(13207)
- 2008(13447)
- 2007(12602)
- 2006(10980)
- 2005(9985)
- 学科
- 济(59441)
- 经济(59374)
- 业(38302)
- 管理(37279)
- 企(28491)
- 企业(28491)
- 方法(26791)
- 数学(23152)
- 数学方法(22870)
- 农(20258)
- 财(15851)
- 中国(15652)
- 农业(14093)
- 学(12914)
- 地方(12374)
- 业经(12114)
- 制(11541)
- 贸(11436)
- 贸易(11429)
- 易(11057)
- 理论(10430)
- 务(9330)
- 财务(9300)
- 财务管理(9265)
- 银(9178)
- 和(9174)
- 银行(9149)
- 融(8722)
- 金融(8720)
- 企业财务(8686)
- 机构
- 大学(204740)
- 学院(204286)
- 济(81871)
- 经济(79925)
- 管理(74731)
- 研究(69535)
- 理学(63244)
- 理学院(62473)
- 管理学(61226)
- 管理学院(60822)
- 中国(53524)
- 京(43952)
- 科学(42924)
- 财(39676)
- 农(37784)
- 所(36518)
- 江(33623)
- 中心(32838)
- 研究所(32737)
- 业大(31003)
- 财经(30704)
- 农业(29555)
- 范(28328)
- 北京(28056)
- 师范(28047)
- 经(27516)
- 州(26708)
- 经济学(25298)
- 院(24551)
- 技术(23038)
- 基金
- 项目(127974)
- 科学(98659)
- 研究(95559)
- 基金(89988)
- 家(78195)
- 国家(77463)
- 科学基金(64860)
- 社会(58053)
- 社会科(54742)
- 社会科学(54721)
- 省(51097)
- 基金项目(47513)
- 教育(45235)
- 划(42615)
- 编号(41247)
- 自然(40834)
- 自然科(39802)
- 自然科学(39786)
- 自然科学基金(39058)
- 资助(37086)
- 成果(34840)
- 重点(29232)
- 课题(28603)
- 部(28359)
- 发(27984)
- 创(26120)
- 性(24754)
- 科研(24489)
- 大学(24464)
- 创新(24331)
共检索到315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联 孙永生 王娜 倪国华
贫困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目前,关于贫困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首先回顾贫困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然后本文结合中国反贫困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个贫困形成机理的分析框架,分析贫困的各致贫因素:经济因素、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地理环境因素、脆弱性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本文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
贫困 形成机理 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尤亮 刘军弟 霍学喜
从理论视角,研究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从政策决策视角,推进解决贫困人口的持续贫困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聚焦"渴望"—影响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以渴望与投资关系为主线,建立"渴望—投资—贫困"理论分析框架。依据个体渴望异质性分析的结果,将贫困人口划分为高渴望群体和低渴望群体。针对高渴望群体投资不足行为的约束,本文提出以输血型政策供给突破制约投资不足的外在约束的解决方案;针对低渴望群体的投资不足行为,本文提出以激发型政策供给促使贫困人口由低渴望向高渴望转变,进而提出采用输血型政策供给以促进其投资行为,实现低渴望群体脱贫的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成赖 王易
反贫困的优先次序:一个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世界银行研究顾问委员会鲍里斯·普雷斯科维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帕特劳斯·斯威坦尼茨本文试图提出一个确立反贫困的优先次序的理论框架和相应的社会支出政策,并以摩洛哥为例讨论其应用情况。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研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峰 赵珊
信息贫困正成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尤其需要对信息化过程中面临贫困的西南民族村落群体所处的生活情境进行剖析。小世界生活情境既是信息贫困在全球化格局下的微观研究背景,也是信息不平等加剧化的重要变量,本文旨在信息贫困的话题讨论下构建小世界生活情境分析框架,形成对特殊的西南民族村落信息世界的认识,为西南民族村落信息贫困的研究设想和政策运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信息贫困 小世界 生活情境 西南民族村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文 李晓红
本文认知的分析框架提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特征决定了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产出表现为经济贫困和社会锁定。因此,需要通过提高社会资本的异质性,打破贫困人口的社会锁定,实现减轻和消除贫困的目的。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贫困 社会锁定 异质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传波
本文介绍了一个风险和脆弱性分析框架,该框架将农户的各类资源、收入、消费、福利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很好地纳入到一个体系之中。讨论了农户可能遭受的各类资产风险、收入风险和福利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在贫困落后地区的特征。按此框架,本文对来自中国贫困地区108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风险和经济困难的认知涉及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种风险交织是农户风险的一个突出特点。
关键词:
农户 风险 脆弱性 分析框架 贫困 案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普万 周明
本文以中国为背景,分析了托达罗模型的普适性以及在中国所"遭遇"的三重变异;在此基础上,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必要修改,并以此为逻辑主线,分析了农民工在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制度上的三个方面的边缘化特征以及所衍生的经济贫困和人文贫困。提出,通过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调整和完善社会政策,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的塑造最终解决农民工的贫困。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农民工 贫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白廷斌 Geoffrey Wall
20世纪50年代后半个多世纪的旅游研究是建立在发展话语体系之中的,在理论化的前沿,发展成为解释旅游现象的指导性概念;在实践中和学术界,旅游代表了获得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发展思想影响下,对旅游的研究相应地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早期研究、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的旅游影响研究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发展的分析研究3个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在各个时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贡献着自己的思想,使旅游与发展的分析框架逐步形成,并成为当代多数旅游研究无论研究尺度大小和方法异同都脱离不了的共同
关键词:
旅游研究 分析框架 发展理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琳 潘琰
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披露、IPO路演、互动交流、形象宣传等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上市公司广泛开展的新型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互联网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优势显然,而其风险极易被忽视。本文分别以公司、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为博弈参与方,通过构建信号传递博弈、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对上述三方面临的风险及其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环境下的投资者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公司机会主义信息披露倾向、投资者风险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不足、有效监管机制缺失等因素可引发多种风险。因此,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并创新设计监管机制,建设安全、高效的网上信息生态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觉 赵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精神层面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事物的信息输入人脑,并通过人脑的机能进行转换后生成的。这种意识形成后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发挥特定的功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无形的力量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和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可塑性和变动性,深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强弱有明显的变化。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和主要过程,可以为下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基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陈志光
文章利用定量和定性数据,探讨家庭变迁和公共福利不足背景下老年人自评的绝对经济贫困的发生率和发生概率。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家庭形式和居住安排、子女的数量和性别、老人的工作史等因素都作用于自评的经济贫困;(2)公共福利的有无对老人经济贫困的影响尤大;(3)孤寡老人、有女无儿的老人、农村男性老人的自评经济状况低于其他老人。由于绝对经济贫困往往是其他类型贫困之源,老人生活来源的不足影响到他们客观和自评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心理满意度等多个方面。结合6省的深度访谈资料,文章提出了改善老年人经济福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变迁 公共福利 老年人群 经济贫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章元 万广华 刘修岩 许庆
本文建立了一个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和农户参与市场程度的度量指标,并基于中国的农户调查数据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更多地参与市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但即使市场参与程度高,具有较少人力资本和较高人口负担率、更多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也有可能陷入贫困;贫困农户比非贫困农户参与市场的程度更低。所以,提高农户参与市场活动的程度只是降低贫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政府不能单纯地寄希望于通过市场自由化改革以及伴随经济增长自动地减少贫困,而必须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部分贫困农户被边缘化。
关键词:
市场化 农村贫困 渗透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储幼阳
基于近年来演化博弈理论、理性人模型和可控实验方面的进展,本文尝试勾勒普世化的行为模型,搭建初步的统一框架。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将心理学(认知)和广泛意义上的经济学(动机)联系起来,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尽可能少的工具构建统一的理论,为经济不确定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认知 行为效率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叶凡 史文 刘峰
审计生产过程是审计投入要素影响审计经济后果的重要路径,但一直被视为"黑箱"。虽然Francis等(2014)率先从审计风格角度讨论审计生产过程,但后续研究未能深入讨论风格本质。由此本文尝试给出更全面的风格定义和分析框架。首先,审计风格是一组审计师在执业中采用的统一且独特的审计工作规则:"统一"讨论执业行为是否相近;"独特"讨论一组审计师相对于其他审计师是否有不同行为。其次,探讨了审计风格的研究路径、可能话题,总结可行的衡量手段。最后分析审计决策单元、客户与外部环境的影响。有别于审计质量研究,审计风格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审计生产过程,而不局限于分析线性的质量高低。期望以此为审计师行为研究开辟一条源于风格的独特道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翁清雄 胡倍
本文研究了人才流动的成长效应,分别探讨了人才流动的正向成长效应与负向成长效应。深入分析了人才流动的正反馈效应、累积交点效应、知识学习突跃效应与创造力提升效应,从而揭示了人才流动过程中的成长规律。该研究不仅推进了人才成长规律的理论,也将为个人的流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