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6)
- 2023(6637)
- 2022(5259)
- 2021(5119)
- 2020(3765)
- 2019(8849)
- 2018(8490)
- 2017(15049)
- 2016(8162)
- 2015(8874)
- 2014(8610)
- 2013(8449)
- 2012(7996)
- 2011(7081)
- 2010(7242)
- 2009(6439)
- 2008(6090)
- 2007(5513)
- 2006(5056)
- 2005(4081)
- 学科
- 济(29179)
- 经济(29137)
- 农(26626)
- 业(21247)
- 农业(18863)
- 管理(15669)
- 地方(12169)
- 业经(10665)
- 企(9731)
- 企业(9731)
- 中国(9279)
- 制(7659)
- 农业经济(7497)
- 收入(7155)
- 方法(7116)
- 财(6705)
- 发(6621)
- 分配(6182)
- 数学(6096)
- 数学方法(5981)
- 学(5619)
- 发展(5590)
- 展(5580)
- 工作(5459)
- 土地(5260)
- 村(5151)
- 农村(5128)
- 理论(5043)
- 教育(4905)
- 教学(4796)
- 机构
- 学院(105269)
- 大学(100561)
- 管理(36678)
- 济(36270)
- 研究(35654)
- 经济(35063)
- 理学(31085)
- 理学院(30619)
- 管理学(29951)
- 管理学院(29746)
- 中国(29065)
- 农(24438)
- 科学(22463)
- 京(21197)
- 中心(19088)
- 江(18333)
- 范(18137)
- 师范(17999)
- 农业(17719)
- 业大(17456)
- 财(17000)
- 所(16673)
- 研究所(15079)
- 省(14839)
- 州(14690)
- 师范大学(14318)
- 院(13126)
- 北京(12816)
- 技术(12624)
- 财经(12434)
- 基金
- 项目(73084)
- 研究(59358)
- 科学(56676)
- 基金(49616)
- 家(42274)
- 国家(41704)
- 社会(36274)
- 科学基金(35625)
- 社会科(33690)
- 社会科学(33682)
- 省(31778)
- 教育(27109)
- 编号(26965)
- 基金项目(26944)
- 划(24647)
- 成果(22416)
- 自然(20559)
- 自然科(19951)
- 自然科学(19948)
- 自然科学基金(19563)
- 课题(18987)
- 资助(17741)
- 发(17296)
- 年(16646)
- 重点(16389)
- 农(15503)
- 性(15196)
- 创(15135)
- 部(14917)
- 制(14600)
共检索到167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原贺贺
以湖北J县的贫困村识别为例,解构了基层政府在贫困村识别中的实践逻辑并阐释其成因。在贫困村识别过程中,受政绩观驱动,基层政府遵循"效率优先"的逻辑,最终导致扶贫资源对接精英化;因国家授权不足,基层政府遵循"选择性平衡"的逻辑,最终导致扶贫资源异化为行政激励;为追求溢出效益,基层政府遵循"遵从指示"的逻辑,最终导致扶贫资源突变为交易资本。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村识别 基层实践逻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原贺贺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精准识别是精准脱贫的基础,贫困村识别是精准识别的重要内容。以科层理性和关系理性为分析工具,解构中原M县贫困村识别的基层政府治理理性。科层理性从识别条件、指标规模和申报程序三个方面规制基层政府(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的关系理性。关系理性对科层理性的消解,造成基层政府贫困村识别偏差:县扶贫办将指标向"特色工程"倾斜,于乡镇间"选择性平衡",优先配置于基础好的乡镇,形成指标分解的初步偏差;乡镇将有高层政治资源关联的、认同乡镇权威的、有利于组织平衡的、忠诚度高的、可规避风险的、可凸显政绩的村庄纳入贫困村,最终造成55%的偏差率。综上,基层政府治理理性的逻辑序列为:科层理性优先于关系理性;在价值型关系理性中,面向上的价值型关系理性优先于面向下的价值型关系理性;在工具型关系理性中,"规避风险"优先于"政绩";价值型关系理性优先于工具型关系理性之"政绩"维度;同一治理主体在不同政策阶段遵循不同的治理理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宝 苏琴
"赋权"是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视角。田野考察发现基层扶贫实践既有"赋权"又有变通的"控制",由此导致了扶贫过程中"精准"程度有所差异,为此,需要从基层政府的行动逻辑分析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从外部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由于较少受到当地社会网络的约束使其能够"理性行动",但在"限期"脱贫的目标责任制下,基层的扶贫工作队受到了"规避责任"与"追求政绩"的双重约束,故此工作队根据自利原则策略性地选择了赋权或控制策略。进一步考察发现,扶贫工作队主要通过利用传统权力结构、地方性知识及现代化知识话语"异化"赋权策略,从而构建了"控制性赋权"的实践逻辑。基于此,地方政府应着力于构建"外派"与"内生"相结合的基层扶贫工作队,设置部分基于"赋权""参与"的考核指标,培训提高扶贫干部对贫困户的尊重和理解,从而使得长效脱贫的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得以执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梦洁 丁东洋
[目的]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其在运行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各种形态,致使精准识别机制在基层执行中的瞄准偏离,即基层干部对政策的变通执行。文章通过政策制度嵌入到农村社会的角度研究精准识别瞄准偏离的原因。[方法]基于江西省X县的实地调研,采用Logistics二元回归模型分析政策变通执行的影响因素。[结果]60岁以上老人数量、家庭人口数量、医疗费用支出、是否因病因灾致贫以及家中是否有残疾与基层干部对政策的变通执行具有相关性,且相对贫困家庭中年迈老人数量越多、医疗费用支出越高,基层干部将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基层干部对政策的变通执行也反映了国家行政秩序受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差序格局影响而产生的"情"与"理"的耦合现象。由此该文提出需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以及鼓励地方政府创新精准识别和资金使用机制,以期更好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汉文 李文君
本文以豫西Y县W村为例,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贫困户识别偏离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不同层级行为主体的利益分殊是导致贫困户识别偏离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贫困户识别偏离的技术条件。基层政府、村"两委"倾向于有效利用相对于上级的信息优势,识别并报告符合本级利益诉求、不一定贫困的"贫困户",成功实现贫困户识别工作的目标置换。基于此,可将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措施视为推进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有效技术途径,将有助于减少不同层级之间利益分殊的措施视为推进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有效制度途径。
关键词:
贫困识别 信息不对称 层级关系 利益分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基层治理具有小微治理的特性,单纯采用运动式治理和常规治理的方式难以达到基层"善治"状态。以国家的资源输入为契机,以村庄的利益密度以及社会资本为基础,湖北省秭归县的"幸福村落建设"激活了小微治理机制,具体表现为非正式的群众动员机制、内部化的利益平衡机制和微观化的权力运行机制。小微治理促进了群众参与,降低了治理成本,实现了基层治理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共赢。在探索小微治理常态化路径的同时防止其正式化,是小微治理持续运行的关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由于分散细碎的地权无法有效整合,农地利用存在"反公地悲剧",突出表现为公共品供给困境及农地细碎化问题。湖北沙洋县通过农地调整制度创新,将分散的农民个体组织起来形成集体行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策原则有效整合细碎化地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地利用的"反公地悲剧"问题。这表明农地调整具有协调农民利益关系促进农地利用的效率功能,这源于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基础及其产权整合的制度优势。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土地分散承包的弊端日益凸显,集体所有制的产权整合功能更为重要。当前的农地制度改革应赋予集体经济组织一定的农地调整权利,回应农民的诉求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调整 效率逻辑 反公地悲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覃志敏
随着中央政策和各部委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已进入加快落实阶段。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实践对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三元社会结构理论阐明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基层实践的主要动力及治理的内在逻辑。以西部3个脱贫村产业帮扶为例,探讨行政主导、市场主导和社会主导3类基层实践类型的实践过程,以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推进脱贫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实践特色及形成条件。最后,讨论行政主导基层实践、市场主导基层实践和社会主导基层实践推进脱贫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覃志敏
随着中央政策和各部委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已进入加快落实阶段。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实践对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三元社会结构理论阐明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基层实践的主要动力及治理的内在逻辑。以西部3个脱贫村产业帮扶为例,探讨行政主导、市场主导和社会主导3类基层实践类型的实践过程,以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推进脱贫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实践特色及形成条件。最后,讨论行政主导基层实践、市场主导基层实践和社会主导基层实践推进脱贫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左停
如何精准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是进行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也决定着精准扶贫在资金、措施、驻村帮扶和脱贫成效方面目标靶向的精准。通过对西海固地区一贫困村精准识别过程中国家逻辑和所遭遇的乡土困境的分析,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以追求工具理性为目标的国家逻辑和以追求价值理性为目标的乡土逻辑二者之间的张力仍然是困扰精准识别的主要障碍,具体表现为精准扶贫所遭遇的农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不规则的乡土社会以及农村社会"不患多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和不健全的基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左停
如何精准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是进行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也决定着精准扶贫在资金、措施、驻村帮扶和脱贫成效方面目标靶向的精准。通过对西海固地区一贫困村精准识别过程中国家逻辑和所遭遇的乡土困境的分析,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当前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在精准识别过程中以追求工具理性为目标的国家逻辑和以追求价值理性为目标的乡土逻辑二者之间的张力仍然是困扰精准识别的主要障碍,具体表现为精准扶贫所遭遇的农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不规则的乡土社会以及农村社会"不患多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和不健全的基层民主;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将国家程式化、标准化的识别体系与乡村社会以社区为单位的熟人社会一系列规则相结合,即将国家的一整套识别标准嵌入到乡村社会的规则体系之中将是精准识别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斌樑
近年来,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必须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扶贫攻坚 配套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柯元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欠发达,全县现有36个乡镇,总人口86万,其中农村人口77万。早在2007年,修水县就被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省财政厅列为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县,属于江西省最早进行试点的4个县之一。截至2011年底,全县共有扶贫互助社10个,试点村总户数4766户,一般农户3856户,贫困户910户,有近千个农户加入了互助社,其中贫困户451户,互助资金总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俊
文章通过选用涵盖客观及主观上的经济生活状况、医疗健康状况、家庭及社会生活状况、精神生活状况等多维度的生活质量测度指标,以13个贫困村的569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到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对贫困地区老龄人口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贫困地区老龄人口经济生活质量要远低于中等水平,而医疗健康、家庭及社会生活、精神生活质量虽然略高于中等水平,但依然存在有些二级指标较差或者很差的问题,如食品消费支出占比较高(恩格尔系数过高)、可支配收入过低、社会活动参与率低、健康状况较低等。从研究结果看,贫困地区老龄人口生活质量整体一般,在主要客观指标上仅达到平均水平,而在主观生活质量上存在过低现象。
关键词:
老龄人口 生活质量 评估 养老 幸福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华 裴学钧 徐俊 裴英
英山县全县309个行政村的会计业务目前全部由乡镇财政所代理,村级财务核算逐步向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迈进。在未实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之前,村级会计人员素质较差,换动频繁,动手能力较弱、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导致账务积压、财务混乱,形成人们常说的"包包账"。税费改革后,村级经费减少,村级发生的会计业务也明显减少,一村一人的会计模式不仅造成人员浪费,也不便管理,为了开展会计代理服务工作,英山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