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3)
- 2023(10497)
- 2022(8896)
- 2021(8290)
- 2020(6529)
- 2019(14996)
- 2018(14518)
- 2017(26676)
- 2016(14652)
- 2015(16393)
- 2014(16527)
- 2013(16478)
- 2012(16074)
- 2011(14728)
- 2010(15327)
- 2009(14452)
- 2008(14337)
- 2007(13451)
- 2006(12679)
- 2005(11918)
- 学科
- 济(66157)
- 经济(66048)
- 业(44051)
- 农(36960)
- 管理(34979)
- 企(26151)
- 企业(26151)
- 农业(25855)
- 中国(24822)
- 地方(23797)
- 业经(18601)
- 制(15696)
- 方法(15589)
- 财(14763)
- 发(13770)
- 银(13664)
- 银行(13647)
- 行(13249)
- 融(12950)
- 金融(12947)
- 数学(12711)
- 数学方法(12457)
- 学(12393)
- 地方经济(12047)
- 贸(11176)
- 贸易(11157)
- 发展(10795)
- 展(10759)
- 易(10686)
- 收入(10237)
- 机构
- 学院(211949)
- 大学(208713)
- 济(87641)
- 经济(85468)
- 研究(81587)
- 管理(75242)
- 中国(65214)
- 理学(61552)
- 理学院(60706)
- 管理学(59651)
- 管理学院(59237)
- 科学(47138)
- 京(46787)
- 财(43231)
- 农(42714)
- 所(42072)
- 中心(38925)
- 江(37322)
- 研究所(36997)
- 范(33502)
- 师范(33270)
- 农业(31417)
- 财经(31314)
- 北京(30937)
- 州(30470)
- 业大(30194)
- 省(29539)
- 院(28548)
- 经(28061)
- 师范大学(26332)
- 基金
- 项目(128500)
- 研究(101801)
- 科学(100629)
- 基金(89230)
- 家(77234)
- 国家(76010)
- 社会(64739)
- 科学基金(63361)
- 社会科(60771)
- 社会科学(60758)
- 省(52247)
- 基金项目(46086)
- 教育(45539)
- 编号(43784)
- 划(42961)
- 成果(38793)
- 自然(36099)
- 资助(35657)
- 自然科(35129)
- 自然科学(35123)
- 发(34595)
- 自然科学基金(34427)
- 课题(31709)
- 重点(29138)
- 发展(28594)
- 展(28080)
- 部(27840)
- 性(26886)
- 国家社会(26228)
- 年(26125)
- 期刊
- 济(121065)
- 经济(121065)
- 研究(73852)
- 中国(58337)
- 农(47365)
- 教育(32513)
- 财(32027)
- 学报(31194)
- 农业(30875)
- 科学(30604)
- 融(29238)
- 金融(29238)
- 管理(28568)
- 大学(24825)
- 业经(23476)
- 学学(22687)
- 技术(18272)
- 经济研究(16577)
- 问题(16215)
- 财经(15425)
- 业(13614)
- 经(13431)
- 图书(13385)
- 农村(12654)
- 村(12654)
- 农业经济(12371)
- 版(11748)
- 世界(11620)
- 贸(11198)
- 经济问题(11137)
共检索到368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克俭
山西临县柴家焉村地处吕梁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口不断外迁,人户关系状况比较复杂。此种情况在吕梁山区具有代表性。分析外迁原因,从表面看是交通难、吃水难、男人成家难等自然和生活条件差,但根源是经济因素。这类村子一般土地都较多,而迁入村却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破坏严重,故当地以移民方式脱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应从改善当地生活条件入手,选择诸如山地承包等更优化的脱贫方法。
关键词:
扶贫开发 移民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代高飞 尹光志 张东明 阎河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和今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和发展 ,人口和环境 ,人口和资源的矛盾 ,提出了三峡库区移民及其相关问题的一些设想 ,以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初春霞 孟慧君
生态移民是把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口居住地区的居民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入手,系统阐述了生态移民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揭示了内蒙古生态移民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内蒙古生态移民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对策思路。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扶贫攻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史耀波 李国平
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过剩的劳动力等因素诱发的劳动力移民,是劳动力要素在区域与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劳动力移民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要素回报率,改进了贫困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分工参与程度。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移民对农村地区反贫困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与以后存在显著差异,对90年代之后贫困发生率的持续下降作用明显。本文提出财政要配置更多的资源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和能够提高农民抵抗风险能力的机构,以此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转移和人口总量的下降。
关键词:
劳动力移民 要素回报 反贫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桂芬
生态脆弱是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因环境原因而导致宁夏南部山区向中部地区移民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讲,生态移民不仅能够解决迁出地农民的贫困问题,减轻生态压力,而且可以增加迁入地人力资源的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拟通过构建生态移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宁夏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移民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蓉华 李鹏飞
本文认为基础教育对生态移民的反贫困效果具有一定作用,但在降低贫困发生的优势比方面是显著低于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而后两者对抑制贫困发生的贡献也不一样,文化水平越高则对生态移民的反贫困效果越佳。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反贫困 人力资源 教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建平
劳务输出直接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多少,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大问题,对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贫困地区吕梁市为例,从劳务输出的三种主要形式即自发输出、"裙带"输出、组织输出入手,分析新农村建设下劳务输出的现状。针对吕梁市劳务输出规模和地域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的特点,吕梁市提出了多项劳务输出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从政府、农民、用人单位以及中介组织等多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职业技能培训为先导、制度创新为动力,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
关键词:
山西吕梁地区 农村贫困地区 劳务输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源源 张艳
就地后靠安置模式下的水库移民是特殊的贫困人群。对五强溪库区就地后靠安置移民的实地调研表明,其生存空间狭小,可资利用的资源窘迫,权利难以伸张。目前,我国大部分移民资源的贫乏导致其权利无法伸张,进而产生普遍的移民贫困;因此,必须由政府介入,通过政策手段来推动移民权利的实现及其能力的提升,帮助其摆脱资源贫乏状态,进而促进安置区经济发展、消除移民贫困。具体来说,需要发展市场经济以促进公平交易和自主发展,加强教育培训以提升移民能力,创造良好环境以利于移民权利实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七军 王海明 李昭楠
开展互助资金试点是为缓解特定贫困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金融产品不足,农户生产资金缺乏,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特别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突出矛盾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扶贫方式。甘肃是全国首批开展互助资金试点的省份之一,对互助资金的进展现状、效应发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互助资金 甘肃省 贫困村 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运霞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兴建了3000多座大中型水库,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移民,由此产生的库区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由水库运用子系统和移民经济子系统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庞大系统工程,只有从两大系统的现状及相互影响出发去分析库区移民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库区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移民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东平湖库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先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娜 完德吉
生态移民社区的教育实践影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与历史资料分析法,梳理了移民对普通教育与培训教育由排斥到接受乃至依托的实践变化历程。研究发现移民社区的教育实践是移民不同代际主体实现就业与转变生计方式的重要途径,且普通教育与培训教育前后共同作用于移民不同代际主体转变生计方式的过程,体现了二者对移民群体生计转换的接续性影响,从而促使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呈动态变化的结构性特征。同时,本文针对生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背景的特殊性与两种教育实践在移民社区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对普通教育从政策辅助,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以及对培训教育从培训内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生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谭克俭
从不同性别的子女在增加家庭劳动力和经济收入、家庭养老保障等方面分析 ,贫困地区不同性别子女对家庭的价值差别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表面上的差别已与实际情况发生分离。追求生育男孩已由生产生活的需要为主转变为精神、观念上的需求为主 ,其动力源主要在社会方面而不是在家庭内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