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56)
2023(2937)
2022(2565)
2021(2575)
2020(2096)
2019(4868)
2018(4583)
2017(8929)
2016(4640)
2015(5164)
2014(5137)
2013(5002)
2012(4692)
2011(4049)
2010(4130)
2009(3854)
2008(3988)
2007(3842)
2006(3444)
2005(3160)
作者
(12074)
(10104)
(10018)
(9385)
(6562)
(4808)
(4659)
(3832)
(3767)
(3708)
(3464)
(3280)
(3259)
(3191)
(3179)
(2958)
(2944)
(2931)
(2877)
(2815)
(2535)
(2503)
(2416)
(2318)
(2278)
(2277)
(2232)
(2215)
(2021)
(1932)
学科
(19142)
(17087)
经济(17062)
(15002)
企业(15002)
管理(13766)
(9302)
农业(7328)
方法(6064)
中国(5910)
业经(5890)
地方(4866)
收入(4748)
(4456)
理论(4356)
(4355)
分配(4157)
(3999)
(3856)
文化(3717)
数学(3716)
数学方法(3627)
教育(3519)
(3498)
(3419)
贸易(3416)
(3347)
经营(3256)
技术(3180)
产业(3177)
机构
学院(66544)
大学(64472)
管理(25867)
(25669)
经济(25031)
理学(22125)
理学院(21858)
管理学(21525)
管理学院(21362)
研究(21284)
中国(15791)
(13173)
(12253)
科学(11533)
(10419)
(10385)
师范(10371)
(9917)
财经(9619)
中心(9550)
研究所(8846)
(8819)
(8582)
北京(8292)
(8205)
师范大学(8032)
(7680)
业大(7260)
经济学(7079)
技术(7035)
基金
项目(40787)
研究(33322)
科学(32509)
基金(28741)
(23925)
国家(23612)
社会(21453)
科学基金(20457)
社会科(20239)
社会科学(20235)
(16317)
教育(15830)
编号(14969)
基金项目(14624)
(13402)
成果(13167)
自然(11624)
资助(11491)
自然科(11347)
自然科学(11347)
自然科学基金(11175)
课题(10568)
(9500)
重点(9199)
(9173)
(9169)
项目编号(9139)
(9036)
(8601)
规划(8506)
期刊
(32772)
经济(32772)
研究(20321)
中国(13869)
管理(11150)
教育(11078)
(9384)
(9217)
科学(8807)
学报(7698)
大学(6649)
业经(6457)
(6255)
金融(6255)
学学(6109)
农业(5941)
技术(5718)
财经(4963)
经济研究(4480)
问题(4366)
(4325)
图书(4181)
(3944)
论坛(3944)
(3891)
现代(3740)
(3486)
改革(3392)
(3392)
书馆(3293)
共检索到103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少平  
论述了贫困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贫困文化的两种存在形式 ,分析了贫困文化滞后消亡所产生的贫困回归与贫困潜伏效应 ,指出必须充分认识文化扶贫的战略意义 ,从深度、广度、效度三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闫小斌  
空间正义作为批判社会理论"空间转向"的一个积极成果,日益成为社会和政治行动的目标、人们进行理论和经验分析的工具。空间正义不仅包含空间生产、分配、占有、使用过程的正义性,也包含人从自身生存环境出发对所在空间本身的价值判断。将正义的价值理念纳入空间分析时,文化必然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判断依据,一个充满文化的空间才是体现人本的、彰显人道的,也才符合人类之正义价值。现阶段,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缺位集中体现其空间正义的缺失。发挥好政府的战略性推动作用,尊重农村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城乡文化的融合发展是贫困地区实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谈国新  文立杰  张杰  纪东东  
文化扶贫的逻辑前提应当是"文化贫困"现象的普遍存在。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对文化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但文化贫困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无法单纯依靠经济收入水平来界定。本研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地区、学历层次、收入水平、年龄层次等4个人口统计特征着手进行定量研究,发现中部地区更易产生文化贫困,低学历、低收入的老年农村居民是较为典型的文化贫困人口。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文化精准扶贫的改进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都阳  蔡昉  
通过回顾农村贫困的变化阶段,本文认为中国农村贫困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贫困分布由区域的、整体性的贫困逐渐过渡到个体性贫困,贫困人口的构成也以边缘化人口为主要组成部分。扶贫政策也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需要从瞄准区域的政策向瞄准个体的政策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重要。而本文的分析表明,更明确地细分贫困群体,集中使用扶贫资源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步超  黄世贤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军  
从毕节信贷扶贫实践谈反贫困战略调整戴军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下辖7县1市,国家级贫困县有5个(纳雍、威宁、赫章、大方、织金)。以县(市)为单位,贫困面达62.5%,1995年末,全区总人口为626万人,贫困人口为167.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6.7...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春林  全香茗  李莲  尹慧慧  
从贫困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特征、文化扶贫感知等4个维度提出研究假设,依据湖南省12个县655户贫困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研究文化扶贫贫困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贫困户满意度比较高,受贫困户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劳动数、村庄干群关系、村民重视教育情况以及文化扶贫人员、内容、方式和效果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对此,笔者提出应该促进文化扶贫的人员素质提升、资源供给精准、内生动力激发、服务方式创新等对策,以使贫困户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高的满意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饶蕊  耿达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长期受"贫困文化"的影响处于"文化贫困"之中。当前我国文化扶贫的实践形式是把文化作为民生重要工程进行建设,切实推动文化惠民,加快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章指出我国文化扶贫的根本困境是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处于结构失衡和供需错位的状态,提出我国文化扶贫须建立"上下联动"与"有效对接"机制,以实现贫困地区的全面脱贫、真实脱贫和有效脱贫。
[期刊] 改革  [作者] 党国英  
中国贫困人口群体的数量、构成及贫困程度与社会经济结构问题有关。解决结构原因产生的贫困问题,如果主要使用转移支付的手段,既欠缺公正,又缺乏效率。结构转变之外因素引起的贫困问题,需要多种形式的转移支付办法去解决。从政策话语看,尽管我们提出了诸如"造血式扶贫"这类概念,但扶贫的主导思想实际上是在转移支付政策下体现的,而真正对脱贫作出贡献的是结构调整。未来一个时期,仍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昌文  郭晓鸣  
中国改革推动下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大面积贫困消除。但由于历史、经济、  社会、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贫困与反贫困一直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  我国近些年的各种扶贫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 ,认为政府支持背景下的农户参与式扶贫模  式是贫困地区扶贫活动的理想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一直以来更多的是进行物质扶贫,虽然不同程度改变了生存生活的条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经济贫困问题。原因很多,但核心的问题是民族地区文化贫困。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从文化扶贫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文化扶贫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民族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武建光  姜瑞鹏  贺培风  苏云梅  
基于国家精准扶贫的大战略背景,文章在对山西省石楼县、苛岚县、右玉县、左权县、吉县等地贫困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右玉县元堡子镇为例,系统探讨了图书馆的精准文化扶贫模式。此扶贫模式本着"精准"原则,研究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扶贫核心问题,为脱贫攻坚、精准摆脱文化贫困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广大农村形成"全民阅读"氛围,为建设"精神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起全  刘冬梅  胡京华  胡熳华  齐顾波  李鸥  赵芝俊  
科技扶贫是我国各项扶贫计划中最早开展、综合程度最高、影响较大的一项。20多年来,科技扶贫为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任务,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做出了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贡献。科技扶贫被誉为引导广大贫困农民依靠科技破除迷信、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一次伟大实践。在中国经济整体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我刊特组织了一期专家笔谈,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为我国贫困农村的发展献计献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屈锡华  
本文就中国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加大力度和推进深度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策划了团结互助扶贫、分类扶贫、非政府组织参与和引入市场机制等多方面的扶贫机制转换,并讨论人力资本投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方式等扶贫主攻方向与反贫困目标。最后还特别强调中国开展扶贫的优越条件和卓越成效,提出发挥优势、稳步发展的总体原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邹薇  屈广玉  
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销号,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引导下,聚焦减贫、脱贫的研究成为了"官产学"各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资产扶贫新模式弥补了原有收入扶贫的不足,建立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将扶贫资金由"不可再生资源"变成"可再生资源"。从资产贫困视角制定扶贫战略和标准,能抓住贫困人口的贫根,并且能激发或改善脱贫家庭的未来发展现状,因为资产具有长期的发展功能。同时通过与传统扶贫政策的效率相比,可以为政策的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