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2)
2023(12585)
2022(10719)
2021(9834)
2020(7900)
2019(18031)
2018(17498)
2017(33163)
2016(18207)
2015(19982)
2014(20033)
2013(19926)
2012(19089)
2011(17636)
2010(18519)
2009(17145)
2008(17335)
2007(16154)
2006(14943)
2005(14099)
作者
(53700)
(44562)
(44505)
(42511)
(28832)
(21459)
(20140)
(17162)
(17068)
(16539)
(15398)
(14938)
(14672)
(14639)
(14290)
(13764)
(13208)
(12997)
(12930)
(12855)
(11633)
(11150)
(10866)
(10418)
(10165)
(10157)
(10097)
(10064)
(9156)
(8937)
学科
(81783)
经济(81687)
(54534)
管理(51774)
(41819)
企业(41819)
(27348)
中国(26833)
方法(24767)
地方(24509)
业经(21132)
数学(19967)
数学方法(19653)
(19540)
农业(18956)
(18072)
(16727)
(16310)
银行(16296)
(15837)
(15480)
金融(15479)
(15053)
贸易(15035)
(14659)
(14524)
地方经济(13667)
(13342)
技术(13127)
理论(13023)
机构
学院(267416)
大学(264779)
(112779)
经济(110230)
研究(98254)
管理(96873)
理学(80437)
理学院(79467)
管理学(78214)
管理学院(77676)
中国(76339)
(57330)
科学(57143)
(55944)
(50276)
(45334)
研究所(44719)
中心(44706)
(43812)
财经(42115)
(39393)
师范(39066)
(37855)
北京(37171)
(36673)
(35105)
业大(34889)
经济学(34170)
农业(33532)
(32233)
基金
项目(162021)
科学(128047)
研究(124194)
基金(114846)
(98924)
国家(97951)
科学基金(83272)
社会(79244)
社会科(75148)
社会科学(75133)
(64865)
基金项目(58614)
教育(56499)
(54011)
编号(50896)
自然(50162)
自然科(48943)
自然科学(48932)
自然科学基金(48068)
资助(47167)
成果(44295)
(41042)
课题(37693)
重点(37041)
(35445)
(33721)
发展(33701)
(33590)
(33123)
国家社会(32358)
期刊
(142798)
经济(142798)
研究(91298)
中国(62942)
(43187)
(42844)
管理(39792)
学报(38722)
教育(37878)
科学(37020)
(34113)
金融(34113)
大学(29949)
农业(28652)
学学(27572)
业经(24791)
技术(23376)
经济研究(22202)
财经(22168)
(19273)
问题(18854)
(15506)
(14596)
图书(14420)
国际(13652)
(13597)
论坛(13597)
技术经济(13403)
世界(13000)
现代(12876)
共检索到441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胡筝  刘国伟  
自我国反贫困工作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综合原因,还有6500万人形成顽固型贫困,并且使一些造血型扶贫工程陷入困境。本文分析了贫困恶性循环和扶贫攻坚的掣肘原因,指出在反贫困可持续发展中的杜仲产业,要想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循环,必须改变统观念,将杜仲产业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项高科技创新工程来发展,营造开放型龙头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把人才、知识、信息、科技、文化当作最关键的经济元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董积生  杨学锋  
基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笔者认为,资本形成状况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区域金融空洞化现象的出现,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恶性循环的影响。防范金融空洞化,抑制“贫困恶性循环”,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政府相关政策的采用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增文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自实施以来,贫困恶性循环的状况并没被遏制,而且还出现了福利依赖现象。从受助家庭成员的再就业状况来看,其再就业收入使其摆脱贫困的境地了吗?笔者基于中国6省市的微观经验数据,结合准明瑟计量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社会救助家庭再就业及就业收入的差异性。测算结果显示,在工资指标中,社会救助家庭的工资与非社会救助家庭差异性很大,而造成这种差异的所有解释变量中,受助家庭特征影响效应占到一半以上。大概有29%的社会救助家庭成员能够跳出"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笔者以这个贫困恶性循环圈为切入点,来研究受助家庭如何从福利依赖走向再就业岗位而获得更多收入。本文根据结论给出的建议是社会救助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宁  高晓春  
贫困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从经济角度分析贫困 ,往往各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因此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理论 ,主要有 R·纳克斯的恶性循环理论以及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恶性循环理论。结合当前贫困地区的实际 ,通过分析其存在的恶性循环状况 ,提出了突破这些恶性循环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瑛  陈建东  
基于有关贫困定义的主要英文文献,文章回顾了贫困研究的早期成果,特别是对贫困的定义。评述了贫困和贫困线定义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定义的优缺点;介绍了中国的贫困现状以及关于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最后根据上述讨论,提出了我国反贫困战略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桂兰  周艳华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制度设计,指出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着认定标准难以界定、认定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认定结果的公示和核查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等现实困境,从而提出加强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对策思考,即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认定标准、构建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理念、提高认定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兼顾认定过程的公开透明与贫困生的隐私保护、结合学校的整体工作开展认定结果的核查督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敬宝  
人口多、环境差、技术与组织方式落后、不合理的制度与政策相互作用,一同构成我国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怪圈;这个怪圈呈现出内生性和封闭性两个特征。农民自己或社会团体无力打破这个怪圈,这需要政府的介入;政府以非市场力量促进怪圈内部某一因素的成长,再让其以市场力量打破怪圈最薄弱的链条,进而瓦解整个怪圈。人力资本投资可以以最节省的方式突破怪圈的内生性和封闭性,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是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怪圈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罗玉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卫生改革已经历了15个春秋,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但在一些贫困山区,由于地域偏辟、环境较差、交通不便、山大路远、人烟稀少、文化和科技贫乏、人们的观念陈旧,一时又难以转变,经济仍极为落后,而这些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相比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贫困地区的医疗设备简陋,卫生技术人员外流严重,队伍素质滑坡,业务难以开展,功能萎缩,入不敷出,负债累累,地方财政又拿不出基本投入,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之中。以桂北某县为例,全县7乡1镇,辖74个行政村,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强  龚晓菊  
我国特殊贫困地区,一般指"老少边穷"地区,集中在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区,多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它们地域偏远、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巫宁耕  史举  
本世纪50~7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现象有恶化的趋势。虽然发展中国家在反贫困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仍将难和贫困说“再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消除贫困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改弟  
反贫困不仅关系到贫困人口生存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且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扶贫工作 ,才可以克服扶贫低效性 ,使贫困地区经济在摆脱贫困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本文还同时提出了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汉大学国发院脱贫攻坚研究课题组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文章认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根本办法,产业发展为中国大规模减贫提供了直接驱动力。以产业发展助力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要协调好市场机制驱动与政府政策保障的关系,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贫困人口真正受益;推动产业扶贫效益提升与模式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竞争力;坚持"内生"与"外引"双向发力,培育壮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完善职业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加快培育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与产业工人;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强化金融创新支持,助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夯实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地的产业基础,引导搬迁人口不断增强就业与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鞍钢  常志霄  
一、中国城镇贫困的估计 目前我国城镇到底是多少贫困人口?尚无统一的说法。以下给出几种估计,可以从不同贫困特征和统计口径来综合地反映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真实情况。 1.Khan的估计(1998)。 按照Khan所确定的中国城镇贫困线标准,对于中国城镇,每日人均所需食品热量为2100大卡,相应的贫困线为2291元,相当于城镇家庭人均收入的40%。城镇贫困线是农村标准贫困线的1.98倍。这是因为在中国城镇,作为食物能量的每千卡热量的单位成本远远高于农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芳  
一、中国城市贫困、失业与能力剥夺(一)城市贫困化速度快、规模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城市贫困人口比例很低,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三无人员”,贫困人口的数量相对稳定,贫困发生率低于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福利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洋  戴蓬军  
20世纪后期 ,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新世纪后 ,中国农村的扶贫攻坚任务与一些地方出现的返贫现象给我国全面实现小康提出挑战。本文就消灭绝对贫困人口的条件及改进反贫困目标、机制等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