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3)
- 2023(14776)
- 2022(12591)
- 2021(11539)
- 2020(10057)
- 2019(22859)
- 2018(22265)
- 2017(42354)
- 2016(23104)
- 2015(25508)
- 2014(25174)
- 2013(24657)
- 2012(22542)
- 2011(20207)
- 2010(19888)
- 2009(18505)
- 2008(17788)
- 2007(15748)
- 2006(13179)
- 2005(11242)
- 学科
- 济(93251)
- 经济(93146)
- 业(66460)
- 管理(66414)
- 企(52843)
- 企业(52843)
- 方法(50222)
- 数学(45425)
- 数学方法(44899)
- 农(26611)
- 财(26305)
- 中国(22185)
- 业经(19655)
- 学(18956)
- 贸(18753)
- 贸易(18750)
- 农业(18669)
- 易(18261)
- 务(17386)
- 财务(17345)
- 财务管理(17304)
- 企业财务(16471)
- 地方(16157)
- 制(15367)
- 技术(14321)
- 环境(13476)
- 理论(13217)
- 银(13205)
- 银行(13141)
- 融(13074)
- 机构
- 大学(327799)
- 学院(326305)
- 济(131567)
- 经济(129110)
- 管理(128592)
- 理学(113258)
- 理学院(112049)
- 管理学(109966)
- 管理学院(109388)
- 研究(104477)
- 中国(77528)
- 科学(67549)
- 京(66536)
- 农(62175)
- 财(58799)
- 业大(55128)
- 所(52483)
- 中心(50321)
- 农业(49663)
- 研究所(48476)
- 财经(48404)
- 江(46558)
- 经(44221)
- 经济学(40903)
- 北京(40274)
- 范(39964)
- 师范(39382)
- 院(37495)
- 经济学院(37451)
- 州(36846)
- 基金
- 项目(233078)
- 科学(183364)
- 基金(171784)
- 研究(160932)
- 家(152801)
- 国家(151574)
- 科学基金(130027)
- 社会(103558)
- 社会科(98403)
- 社会科学(98373)
- 基金项目(91459)
- 省(91291)
- 自然(87562)
- 自然科(85647)
- 自然科学(85619)
- 自然科学基金(84142)
- 划(77598)
- 教育(75104)
- 资助(70142)
- 编号(63340)
- 重点(52749)
- 部(51263)
- 成果(49590)
- 创(48888)
- 发(48579)
- 科研(46352)
- 创新(45779)
- 计划(45062)
- 国家社会(43817)
- 教育部(43807)
- 期刊
- 济(128480)
- 经济(128480)
- 研究(82316)
- 学报(59792)
- 中国(54705)
- 农(54456)
- 科学(51455)
- 财(46568)
- 大学(44366)
- 管理(43316)
- 学学(42320)
- 农业(36701)
- 教育(27630)
- 技术(27462)
- 融(26043)
- 金融(26043)
- 财经(23570)
- 业经(21947)
- 经济研究(21587)
- 经(20110)
- 业(19657)
- 问题(17659)
- 版(17470)
- 统计(17355)
- 策(15965)
- 技术经济(15941)
- 业大(15585)
- 科技(15554)
- 商业(14927)
- 理论(14919)
共检索到448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杜凤莲 孙婧芳
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CHNS),采用Logit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影响贫困的因素,通过贫困线等距变动,分析贫困人口敏感性。研究发现:(1)初始贫困显著增加当期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即贫困具有不流动性。(2)家庭规模、家庭人口构成及户主教育水平等家庭特征显著影响贫困可能性。(3)1991-2004年,贫困率下降,但贫困敏感性变化不明显,而赤贫人口敏感性更高。政策含义在于:(1)通过实施教育补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消除贫困不流动性。(2)在降低贫困率的同时,稳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社会保障,降低贫困敏感性。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孙婧芳
利用CHNS数据,采用Logit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分别分析影响城市、农村贫困的因素,进而提高社会救助针对性。研究发现:城市、农村贫困均具有不流动性,在城市一旦陷入贫困则比农村更难脱贫;家庭人口结构对贫困有影响,且城乡存在差异;健康对贫困具有显著影响;城市家庭工作状况影响贫困,农村非农收入降低贫困可能性;城市就业冲击对陷入赤贫有影响。因此,低保救助应关注持续贫困家庭,减弱贫困不流动性;人口结构应成为低保救助依据;社会救助中应考虑增加医疗救助;应增加城市贫困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为农村贫困家庭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应增加贫困家庭教育补贴,降低城市儿童看护成本。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强
扶贫先扶志,增强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已成为扶贫举措中一致的共识。基于2014~2016年中国农村困难家庭面板数据,尝试探究精准扶贫以来,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深度越深其脱贫内生动力越低;陷入贫困时间越长其脱贫内生动力越低;单纯提供资金补贴帮扶方式显著降低其客观脱贫内生动力,提供就业创业的积极帮扶能显著提升其主观脱贫内生动力。对此,建议精准扶贫政策设计考虑对贫困群体建立有关贫困深度和陷入贫困时长等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和帮扶,贫困程度较深者除了物质帮扶以外,更应注重培育其脱贫内生动力。同时还应实施积极的帮扶政策,构建责任关联的现金给付制度。在2020年全面脱贫后对贫困程度较深者持续进行跟踪并健全政策配套。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脱贫内生动力 反贫困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超 张海洋 胡宝贵
[目的]城镇化是影响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关键要素,对于城镇化和减贫之间关系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方法]文章基于199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等,分别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对城镇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1)城镇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均能有效降低农村贫困程度。(2)人口城镇化与贫困之间呈U型关系,而经济城镇化对贫困的影响是单向负相关。(3)我国城镇化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明显,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城镇化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更显著。[结论]城镇化是减贫的重要途径,但过度的人口城镇化会加剧贫困,城镇化减贫的重点在于与人口城镇化相匹配的经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高,方能达致减贫。所以应全面提升城镇化规划的科学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减贫进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廷锦 茶洪旺
由于人们共享信息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形成"数字鸿沟",不仅拉大贫富差距,还影响人们的财富创造能力,导致越是贫困的地区,"数字鸿沟"越大;区域间"数字鸿沟"越大的地区,贫困程度越深。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十二五"期间全国31个省市的"数字鸿沟"和贫困指数,通过皮尔逊检验、OLS回归实证分析"数字鸿沟"与贫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且有61.6%的贫困指数变化可以通过"数字鸿沟"指数的变化来解释。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缩小"数字鸿沟"可以破除"数字鸿沟"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从而减少贫困。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反贫困 贫困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善平 胡祥兵
有效地避免非效率投资是提升公共支出减贫成效的关键所在,政府审计作为依法监管政府财政收支行为、降低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理应在提升公共支出减贫成效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以2011~2015年H省51个贫困县面板数据为实证样本,在验证县级层面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成效的基础上加入政府审计变量,深入分析政府审计对公共支出减贫成效的长短期影响。研究发现:县级层面各项公共支出能够对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增长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加入政府审计变量后,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农林水事务支出、教育支出的减贫成效提升;对于惠农补贴支出,政府审计作用的发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对于医疗支出,政府审计在长、短期内均没有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审计治理成效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二鹏
基于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从主观贫困、消费贫困和收入贫困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老年贫困,并对影响老年贫困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主观贫困发生率最低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消费贫困发生率次之但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收入贫困发生率最高并有逐步上升趋势。代际与家庭因素中的代际经济支持力度、家庭收入状况、老年人的家庭经济地位,以及社会福利因素中的否享有养老金、社区所提供老年服务的完备程度等均影响了老年贫困的发生,但对主观、消费和收入不同维度的贫困发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老年贫困 代际与家庭支持 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攀 苏静 阎晓萌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面板数据和Logit模型,研究了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状态转换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教育、劳动力就业转移对促进家庭脱贫和抑制家庭陷贫均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家庭脱离生活条件贫困、机会贫困及中度贫困的概率,并降低农户家庭陷入此类贫困的概率,但对绝对收入贫困和深度贫困的缓解作用有限;健康人力资本提高能够显著提升收入贫困家庭脱贫的概率;政府补助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缓解的积极作用未能有效显现;户主年龄对农户家庭脱离收入贫困、机会贫困及深度贫困、中度贫困概率的影响表现出倒U形特征,而对非贫困农户家庭陷贫概率的影响正好相反;户主性别、是否务农和村庄特征变量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增长能够有效缓解收入与生活条件贫困,也在抑制家庭陷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未能找到其缓解家庭机会贫困与深度贫困的稳定的正向支持证据。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状态转换 农户家庭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平平 罗若阑
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贫困减缓的影响。面板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减缓居民主观贫困,对农村地区、低物质资本和低人力资本弱势群体的主观贫困的减缓作用更明显,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减缓作用高于东部地区,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益贫性特点。传导机制探索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进而减缓主观贫困,居民信心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主观贫困中起调节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彦峰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殊类型地区的贫困问题日益成为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本文关注的主题是如何在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转变扶贫战略,在微观层面采取的利措施,有效解决贫困革命老区面临的发展问题。作者利用四片区革命老区的农户调查资料构建模型,对影响我国革命老区农户贫困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区位和消费性负债是影响革命老区农户贫困的重要因素,能力贫困是困扰革命老区农户脱贫的一个重要因子,提高土地规模化程度以及转移农村劳动力能减轻农户贫困的风险。
关键词:
革命老区 农户 贫困 影响因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汤晋 陈洋庚 滕盼
建立相对贫困缓解的长效机制是2020年后中国减贫事业的新战略,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进行深度剖析至关重要。目前农村家庭不仅存在收入贫困,其教育水平、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的贫困更为严重。不同因素对贫困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农村家庭规模、从事个体经营情况、医疗保健支出、商业保险性支出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政府补助、外出打工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解决农村家庭多维贫困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其次要积极引导农户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农村人口脱贫阻碍;再次要保障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最后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
关键词:
农村多维贫困 AF法 精准扶贫 影响因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郗曼 付文林 范燕丽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脱贫攻坚战的"保障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贫困县的财政依赖,这是否会对地区减贫增收效应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3—2018年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识别贫困县财政依赖对地区减贫增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县委书记贫困经历是否影响贫困县财政依赖与地区减贫增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国家级贫困县对于上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的依赖程度越高,对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产生的抑制作用越大;(2)国家级贫困县财政依赖程度不同、所属区域不同,以及是否处于少数民族省区,均会导致贫困县财政依赖对地区减贫增收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当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具有贫困经历,其所管辖地区的财政依赖所造成的降低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会得到有效改善,该调节效应主要通过工业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三个渠道起作用。本文不仅从财政依赖的视角拓展了国家级贫困县减贫增收效应的研究,而且对于调整优化扶贫政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跃华 王翌宵
本文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对低收入的贫困群体的生活产生更显著的效用,从而论证该制度是否助力扶贫工作。因为养老金是收入的组成部分,而收入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因此养老金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效用可能存在差别。本文按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区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基于CHARLS 2011~2015年数据,采用多维贫困指标,使用断点回归发现新农保养老金对贫困参保群体在食品消费方面产生更显著的效用,有助于扶贫工作。并使用含复杂时变效应的二元变量模型,进一步发现该效用在养老金开始发放时显现。本文结论有利于认识新农保政策对扶贫的作用,并将扶贫工作和已有的社会保险政策结合,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关键词:
新农保 扶贫 断点回归 复杂时变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彭建刚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基于居民收入的客观经济贫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居民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产品的消费情况,经济上的客观贫困和心理上的主观贫困存在较大差异,主观贫困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居民的贫困状态。本文基于2012—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并对其边际效应估计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我国居民主观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所在的区域、受教育水平、工作类型、家庭财富、住房面积、社会评价、决策参与、医疗保险、婚姻状态和预期对削弱主观贫困存在正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主观贫困感也随之降低;受访者的生活地区对主观贫困概率的影响不显著,是否参保养老保险对其影响也不显著。为了降低居民的主观贫困感,既要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控,防止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也要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民主法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彭建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制造业竞争力对人民币升值的敏感性——基于长三角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混合所有制、薪酬业绩敏感性与资产保值增值——基于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2010—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农村消费过度敏感性与农村消费启而不动问题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习惯偏好下的中国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居民消费敏感性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我国低收入居民消费敏感性分析
市盈率影响因素与敏感性分析
高等教育公共投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OECD国家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07-2009年国际面板数据的考察
我国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建设项目敏感性分析的临界值法及多因素敏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