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1)
2023(5084)
2022(4415)
2021(4262)
2020(3478)
2019(7977)
2018(7627)
2017(14976)
2016(8050)
2015(8737)
2014(8601)
2013(8514)
2012(8140)
2011(7429)
2010(7875)
2009(7265)
2008(7327)
2007(6932)
2006(6427)
2005(6033)
作者
(22243)
(18512)
(18395)
(17638)
(12061)
(8732)
(8377)
(7000)
(7000)
(6957)
(6332)
(6097)
(6022)
(5970)
(5961)
(5691)
(5487)
(5329)
(5313)
(5303)
(4626)
(4553)
(4441)
(4263)
(4229)
(4173)
(4095)
(4083)
(3728)
(3649)
学科
(31527)
经济(31484)
(28652)
管理(25211)
(21486)
企业(21486)
(14468)
农业(10192)
(10093)
(10015)
中国(9935)
方法(9468)
(8023)
地方(8007)
业经(7944)
(7617)
贸易(7613)
数学(7590)
(7444)
数学方法(7419)
收入(6239)
及其(6219)
(6190)
银行(6188)
(6187)
(5976)
政策(5900)
(5493)
(5490)
金融(5490)
机构
学院(114624)
大学(111828)
(52209)
经济(51072)
管理(44838)
研究(43147)
理学(37510)
理学院(37113)
管理学(36665)
管理学院(36401)
中国(33799)
(25723)
(23822)
科学(22339)
(21426)
中心(19634)
财经(18980)
研究所(18843)
(18839)
(17099)
(16916)
(15852)
北京(15587)
(15534)
师范(15466)
(14913)
经济学(14875)
财经大学(13726)
业大(13250)
经济学院(13225)
基金
项目(68067)
研究(54766)
科学(54456)
基金(49058)
(41442)
国家(41029)
科学基金(35210)
社会(34681)
社会科(32877)
社会科学(32871)
(25901)
教育(24781)
基金项目(24483)
编号(23302)
(21841)
自然(20861)
成果(20735)
资助(20481)
自然科(20337)
自然科学(20334)
自然科学基金(20022)
课题(16727)
(15996)
(15537)
重点(15280)
(15187)
(14249)
(14102)
国家社会(14019)
项目编号(13938)
期刊
(65022)
经济(65022)
研究(39347)
中国(25274)
(18996)
管理(18976)
(17102)
(15590)
金融(15590)
教育(14617)
科学(13866)
学报(12023)
农业(11344)
业经(10827)
经济研究(10212)
大学(9999)
技术(9881)
财经(9266)
学学(9243)
(8345)
问题(8180)
(8028)
国际(8022)
世界(6658)
现代(6235)
(6174)
论坛(6174)
技术经济(5857)
经济管理(5691)
改革(5658)
共检索到190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谷树忠  
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待2020年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后,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在我国就消失了,而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军岐  员晓哲  
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反贫困的任务更加艰巨,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更加严重;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灾害频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等方面缺失并存,形成了贫困地区发展中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创造机遇、促进赋权、增强安全保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使其社会经济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推广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劳动扶贫模式等是新阶段的反贫困策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肖起清  
本文分析了社会贫困及贫困链的基本成因 ,指出教育贫困是社会贫困的最重要的根源。要缓解社会贫困 ,在城市与农村进行反贫困行动 ,应制定以发展教育为根本途径 ,将教育作为反贫困的根本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党国英  
中国贫困人口群体的数量、构成及贫困程度与社会经济结构问题有关。解决结构原因产生的贫困问题,如果主要使用转移支付的手段,既欠缺公正,又缺乏效率。结构转变之外因素引起的贫困问题,需要多种形式的转移支付办法去解决。从政策话语看,尽管我们提出了诸如"造血式扶贫"这类概念,但扶贫的主导思想实际上是在转移支付政策下体现的,而真正对脱贫作出贡献的是结构调整。未来一个时期,仍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卢锋  陈建奇  杨业伟  
全球经济虽在2010年较快苏复,然而随着各国刺激经济措施不同程度退出或力度减弱,最近两年全球经济呈现增速回落态势:美国经济方向感暂失;欧洲经济处于双重危机之下;日本经济稳态低增长趋势难改;资源出口国的增长受制于商品景气行情;中国经济目前虽然有较大选择能动性,但也面临减速调整。中国需要趁势调整,力推改革,培育自主性景气增长基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恩健  梁必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艳芳  
近年来,一种新的贫困现象——"大学生心理贫困"正伴随着一些严重的刑事案件,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隐性的,其危害性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贫困大学生的成才。物质解困、精神教育、心理脱贫等策略是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金鹤  崔登峰  
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新形势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缘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构成,反贫困在新疆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研究发现,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南疆三地州,贫困率较高,少数民族占贫困人口比重居高不下,财政均出现高额赤字,收支矛盾极为突出,对上级财政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类型及原因分为六类:生态贫困、地域贫困、民族贫困、文化教育贫困、市场竞争引致性贫困和制度性贫困,并在此基础上从有效整合各种扶贫资源、赋权式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扶贫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平卫英  张雨露  
文章在现有的CHNS调查数据基础上,首先测算地区生活成本指数,然后采用地区生活成本指数调整固定贫困门槛,测算和比较不同贫困门槛下各地农村贫困趋势的变化。结果发现:地区价格水平高于全国平均价格水平的地区,按照固定贫困门槛度量低估了农村贫困程度;地区价格水平低于全国平均价格水平的地区,按照固定贫困门槛度量高估了农村贫困程度。建议未来在依据固定贫困门槛度量各地贫困程度的基础上,通过经地区生活成本调整的贫困门槛建立补充贫困趋势序列,为客观认识各地区的农村贫困状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沈小波  林擎国  
贫困不仅指收入贫困 ,而且指教育和知识贫困、健康贫困 ,以及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等。贫困的原因不仅仅是缺乏物质资本和公平的收入分配 ,而主要是缺乏人力资本和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反贫困战略不仅要重视物质资本投入和公平分配 ,同时 ,还要注意人力资本投入和市场制度的引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丁谦  
西部是全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全国592个贫困县中,西部占一半多,有307个(中部208个,其余在东部),至1996年上半年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减少到2200万人。目前,西部人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
[期刊] 改革  [作者] 佟大建  应瑞瑶  
扶贫政策的实施能否减贫及其减贫效应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2005~2016年县级面板数据,基于2012年贫困县名单调整的准自然试验,通过实证分析退出贫困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率的影响,分析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及其可持续性,研究发现:退出贫困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负向影响,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下降8.2%;随着退出贫困县时间的延长,退出贫困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大;政府支出降低和工业化进程减缓是退出贫困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产生负向影响的重要原因;退出贫困县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下降1.6%。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减贫,但应注重其减贫效应的可持续性,在进入后脱贫攻坚时代扶贫政策的实施仍有其必要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路卓铭  
我国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扶贫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未解决温饱问题的人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兴庆  殷浩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减贫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经历了农村改革推动减贫,工业化、城镇化与开发式扶贫推动减贫,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动减贫三个阶段。从纵向和横向比较看,我国2010年绝对贫困标准能够满足消除绝对贫困的需要。2020年后,相对贫困群体将取代绝对贫困群体成为贫困群体的主体,应按中位收入比例法制定相对贫困线,统一城乡扶贫目标与治理机制,以包容性增长和多维度改善促进长期减贫。同时,需要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包括实施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防贫政策、发展型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增收的产业政策,以及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区域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