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4)
2023(13166)
2022(11023)
2021(10475)
2020(8715)
2019(19797)
2018(19313)
2017(37651)
2016(20046)
2015(22269)
2014(21736)
2013(21208)
2012(19550)
2011(17579)
2010(17488)
2009(15830)
2008(15407)
2007(13515)
2006(11850)
2005(10008)
作者
(55350)
(46965)
(46491)
(44169)
(29504)
(22574)
(20850)
(18194)
(17901)
(16416)
(16022)
(15905)
(14514)
(14434)
(14352)
(14303)
(13788)
(13545)
(13488)
(13323)
(11516)
(11425)
(11360)
(11089)
(10644)
(10533)
(10202)
(9977)
(9440)
(9352)
学科
(88377)
经济(88281)
(63964)
管理(52521)
(52369)
方法(41703)
(40925)
企业(40925)
数学(38011)
数学方法(37561)
农业(35331)
业经(23608)
(21669)
中国(20455)
地方(18219)
(16729)
(15366)
(14422)
贸易(14418)
(14033)
(13099)
(12891)
财务(12859)
财务管理(12828)
农业经济(12682)
企业财务(12318)
技术(12191)
(12085)
银行(12060)
(12008)
机构
学院(281932)
大学(278031)
(117573)
经济(115319)
管理(112862)
理学(99376)
理学院(98387)
管理学(96624)
管理学院(96115)
研究(89769)
中国(70006)
(63379)
(55448)
科学(54629)
(52239)
农业(48294)
业大(46935)
中心(44704)
(43180)
财经(42579)
(41436)
研究所(39541)
(39228)
(36810)
师范(36461)
经济学(36245)
北京(33237)
经济学院(33064)
(32450)
经济管理(32300)
基金
项目(200839)
科学(160759)
基金(149257)
研究(147773)
(129782)
国家(128624)
科学基金(111869)
社会(96887)
社会科(91548)
社会科学(91523)
基金项目(79580)
(78463)
自然(71591)
自然科(69947)
自然科学(69930)
自然科学基金(68691)
教育(67296)
(65476)
编号(59732)
资助(59463)
成果(47231)
(45555)
重点(45142)
(43643)
(41907)
国家社会(41113)
课题(39902)
创新(39225)
教育部(39219)
科研(38967)
期刊
(125492)
经济(125492)
研究(75301)
(66445)
中国(50172)
农业(45166)
学报(43634)
科学(42008)
(38211)
管理(35276)
大学(34933)
学学(33552)
(28401)
金融(28401)
业经(27758)
教育(24224)
技术(23065)
(20655)
财经(20214)
问题(18414)
经济研究(17458)
(17162)
(16139)
农村(15314)
(15314)
农业经济(15218)
统计(14219)
世界(14098)
资源(14010)
技术经济(12987)
共检索到398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灿  侯云洁  张佰林  马晓茗  
以山东省沂水县为例,通过对16个典型样点村所作的参与式农村评估调查,选取农户就业、收入和时间3个指标探索农户生计结构特征,并基于农户就业主导行为及其地域差异,对农户县域外非农就业、农户县域内非农就业、农户兼业和农户农业生产4种类型进行了测算分析,以期准确识别农户生计分化的特征与趋势。结果显示:县城近郊农户生计非农化突出,农户多选择县域内非农就业,农户非农就业和时间投入与收入结构比例一致;远郊传统农区农户自主非农化发展趋势明显,农户多选择县域外非农就业,农户生计分化行为与传统农区经济结构环境不一致;兼业农户非农化就业不稳定,但农户非农化就业的倾向明显;农业生产农户多选择种植经济作物作为农业收入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灿  张佰林  张凤荣  
农户生计分化成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当前农民新村建设模式需要适应农户生计分化和农业生产生活的双重要求。以山东省沂水县4个典型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从农户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就业时间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农户生计结构呈现的特征,探讨农户生计分化与农民新村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村农户生计非农化倾向明显,4个村庄人均非农收入和劳均非农就业时间比重均超出70%,生计收入主要依靠非农业生产,但是农业生产仍然是农户重要的生计方式;2)受县域和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靠近县城的韩家曲村农户生计多元化越突出,县域内就业生计表现明显,而远郊、偏远山区的李家营村、四旺村和东土沟村农户非农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颖  吴惠芳  
本文认为,嵌入在乡村社区背景下的贫困农户的生计创新活动,1在与社区人口、社区生活、社区发展的关系中,采取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以促进农村社区的社会整合,并在农村社会整合的图景中体现出农民个体发展价值和社区发展价值统一的可能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晓玲  余劲  
连片贫困山区的移民搬迁工程引起移民农户地理空间和生计资源的转换,从而导致其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动。本文首先对陕南三市移民农户搬迁前后的消费结构变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再运用ELES模型对陕南三市移民农户搬迁前后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需求以及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移民农户的消费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居住及家庭设备支出显著提高,但其他多项支出呈下降趋势;移民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都过低,基本消费需求刚性较高,维持生存型消费仍然是其当前消费常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伍艳  
本研究利用平武县和南江县372户调查问卷,实证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计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本。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牲畜数量的增加与农业专业型生计策略的选择显著正相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每增加1个单位,从事农业生产的概率会相应提高3.472;获得信贷的情况和家庭是否有干部与非农单一化生计策略的选择显著正相关,农户获得信贷每增加1个单位,导致农户选择以非农为主和以农业为主的发生比扩大1.615倍。同时,不同区域的农户生计策略存在差异。南江县农户选择以农业专业型为主的生计策略,对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依赖较强;平武县农户选择以非农单一化为主的生计策略,对金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雪雁  刘江华  王伟军  兰海霞  马平易  杜昱璇  
增强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不仅是新时期农村扶贫的现实需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论文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及生计环境出发,建立了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陇南山区脱贫农户的入户调查资料,评估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识别脱贫农户的生计障碍。研究发现:①从川坝河谷区、半山区到高山区,从早期脱贫到后期脱贫,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依次降低,且务工型与农工互补型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强于其他生计方式农户;②陇南山区生计不可持续脱贫农户比重达28.83%,高山区、传统务农型及后期脱贫户中生计不可持续农户比重较高,而川坝河谷区、农工互补型与务工型及早期脱贫户中该比重较低;③生计不可持续脱贫户均面临着多元生计障碍,其中近2/3的农户面临多维资本—环境阻滞型与多重要素阻滞型障碍;④针对生计不可持续脱贫农户面临的多元生计障碍,需分类实施多维生计干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冉逸箫  张凤荣  张佰林  周建  李超  谢臻  
自然资源禀赋差,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交通不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差,是贫困山区的基本特征,贫困山区也因此成为人口和产业离心区、生态脆弱区。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选取典型村,采用参与式评估、遥感影像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尺度分析贫困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揭示农村衰落的原因和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衰落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升高,耕地向林草地转变;同时,耕地面积萎缩、聚拢,细碎化程度降低;伴随人口过疏化和老龄化,农村建设用地使用率低,经历由单一到多样,再单一的衰减过程,教育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缺位严重;(2)研究区农村衰落的原因包括农业生计资源匮乏、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聚居分散和城乡比较效益大、农民生活追求的提高以及农业政策实施难度大;(3)建立以人口流失率、常住人口老龄化率、宅基地萎缩率和耕地变化率4个衰落指标为主的农村衰落诊断方法,诊断表明,研究区农村衰落主要发生在边远山区,距离城镇近、区位优越的农村未表现出衰落。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和扶贫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制定乡村规划,依靠山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引导人口外迁为主,撂荒耕地择优流转,而复垦未来必然衰落的农村居民点,肯定造成过程性浪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冉逸箫  张凤荣  张佰林  周建  李超  谢臻  
自然资源禀赋差,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交通不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差,是贫困山区的基本特征,贫困山区也因此成为人口和产业离心区、生态脆弱区。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选取典型村,采用参与式评估、遥感影像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尺度分析贫困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揭示农村衰落的原因和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衰落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升高,耕地向林草地转变;同时,耕地面积萎缩、聚拢,细碎化程度降低;伴随人口过疏化和老龄化,农村建设用地使用率低,经历由单一到多样,再单一的衰减过程,教育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缺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轶  尹珂  
[目的]尽管2020年后我国已经全面脱贫,但脱贫农户仍然面临自然、市场、政策等多重生计风险冲击,非常容易再次掉入贫困陷阱。识别与评估贫困山区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农户生计风险,为政府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实证依据,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此,本研究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768户脱贫农户调查问卷为样本数据,运用ESI为综合评价指数,识别与评估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农户的生计风险。[结果]结果表明:(1)样本区农业兼业型脱贫农户的户主平均年龄最大、家庭规模最小、劳动力数量最少、受教育程度相对最低;非农业兼业型脱贫农户的家庭规模最大;纯农型脱贫农户的家庭劳动力数量最多,且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最高。(2)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的生计风险总值依次是纯农型>农业兼业型>非农业兼业型>非农业型,呈现出兼业程度越高,生计风险越小的特征;纯农型是所有类型脱贫农户中最脆弱的群体,生计风险和返贫风险都最大。[结论]当地政府一方面应积极帮助脱贫农户增强非农生计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引导脱贫农户寻求适合自身资源的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其兼业水平和兼业质量。同时,继续加大对纯农型脱贫农户的政策帮扶,帮助他们增强现代农业专业技能,扶持他们发展特色精品农产品,引导他们深入农业产业链,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进而提升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婧  杨庆媛  张蔚  王宁  张凌华  杨逢渤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及其决策因子,为政府制定"以人为本"的宅基地流转办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l,ogistic分析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普遍偏低,且从纯农业户到非农业户意愿逐渐减弱;(2)兼业程度由低到高,宅基地流转决策因子沿生存—经济—社会方向转移,纯农业型为生存理性,农业主导型为生存与经济理性,农工兼具型为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与非农业型以社会理性为主导;(3)农户普遍倾向"以房换房"的置换流转方式,其次是"以房换钱"为入股的流转方式,出售、抵押、出租等方式较少。研究结论:宅基地流转决策中不同类型农户对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伟军  赵雪雁  李花  
生计空间作为农户生计实践的重要载体,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空间的优化与重构,不仅是实现其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生活、生产、社交、制度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搬迁农户生计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陇南山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评价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的改善效果,识别影响生计空间质量的关键障碍因子,揭示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安置初期,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改善效果一般,仅有约35%的农户认为生计空间改善效果较好;(2)从不同维度来看,易地扶贫搬迁对生活空间的改善效果最佳,社交空间次之,对制度空间和生产空间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差;(3)耕作半径扩大、住房面积压缩、社区参与度降低、非农就业不足是制约搬迁农户生计空间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4)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可促进生计空间向城镇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也可能致使生计空间向无序化、边缘化和原子化方向发展。最后,针对性提出构建可持续生计空间的优化路径与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聪  
本研究将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引入到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用于分析劳动力迁移背景下农户生计状况的框架,并利用在陕西秦岭地区的农户专项调查数据对外出务工农户和非外出务工农户的生计状况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贫困山区,外出务工改善了农户的生计状况,并降低了对环境的依赖,打工户的生计状况总体好于非打工户。与非打工户相比,打工户有着较好的生计资产,打工户的平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均优于非打工户,打工户陷入贫困的概率、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要低于非打工户。本文的分析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兴稳  樊胜根  陈志钢  张晓波  吕开宇  
本文采用国内外研究最常用的3d—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贵州普定县随机抽取的3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的全户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西南贫困山区道路是否会影响其农户食物获得能力。研究发现,调查地区农民的基本温饱问题尽管已经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但农民的营养结构还不太合理,蛋白质摄入量普遍不足,膳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居住地离集贸市场越远、道路状况越差,农民食物的多样性及膳食综合评价得分(DDP分值)越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户艳领  李丽红  任宁  王洲  
[目的]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山区的脱贫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贫困山区农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农户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不匹配、对土地流转政策理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针对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展开相关深入分析。[方法]文章基于河北省贫困山区县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自身情况、农户家庭情况、农户对土地政策认知、农户对土地流转期望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实证分析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交叉分析判断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匹配情况。[结果]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依据显著性水平将其影响因素分为3个层次,即外围、较强和显著性。[结论]建议通过重点完善贫困山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培育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做好信息服务定位;深化土地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渠道,丰富调节形式等举措促进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兴稳  樊胜根  陈志钢  张晓波  吕开宇  
本文基于采用3d—24h膳食回顾法对贵州省普定县8个自然村的全户调查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分析了贫困山区道路、季节性饮用水缺乏对农户营养、健康的影响,以便为解决住户层次的食物安全问题提供新的实证依据。本文主要发现有三点:第一,在调查地区,尽管农民的基本温饱已经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但是,其营养结构还是不太合理,蛋白质摄入量普遍不足,膳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尽管道路和饮用水条件的改善对农户人均收入提高有显著影响,但是,收入对蛋白质摄入量影响不显著;第三,居住地到县城的距离以及农户的收入水平对其膳食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