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8)
2023(10727)
2022(9069)
2021(8537)
2020(6990)
2019(15501)
2018(14892)
2017(27209)
2016(14650)
2015(15677)
2014(15294)
2013(14490)
2012(12954)
2011(11785)
2010(11696)
2009(10438)
2008(10110)
2007(9207)
2006(8008)
2005(6580)
作者
(40242)
(33806)
(33703)
(31704)
(21272)
(16368)
(15009)
(13013)
(12781)
(11758)
(11571)
(11113)
(10823)
(10421)
(10413)
(10170)
(10157)
(9940)
(9729)
(9593)
(8446)
(8105)
(7950)
(7750)
(7711)
(7471)
(7415)
(7298)
(6703)
(6693)
学科
(51234)
经济(51055)
(47540)
管理(44432)
(38619)
企业(38619)
方法(23345)
数学(18846)
数学方法(18682)
(18677)
中国(17792)
技术(16449)
(15321)
业经(14514)
农业(13350)
技术管理(12375)
理论(10973)
(10405)
贸易(10398)
(10118)
(10074)
(9951)
教育(9847)
地方(9706)
(8912)
银行(8876)
(8727)
(8726)
金融(8725)
财务(8711)
机构
大学(201320)
学院(196996)
(80113)
经济(78691)
管理(76940)
理学(68242)
理学院(67425)
管理学(66223)
管理学院(65838)
研究(64802)
中国(46425)
(39964)
科学(39956)
(36601)
(36126)
业大(32190)
(31202)
中心(30038)
财经(29379)
(29071)
农业(28792)
研究所(28756)
(27256)
(26922)
师范(26918)
经济学(25162)
北京(24444)
(23269)
经济学院(22962)
(22623)
基金
项目(141850)
科学(114000)
基金(104261)
研究(102684)
(92014)
国家(91111)
科学基金(78877)
社会(69903)
社会科(65299)
社会科学(65278)
(57119)
基金项目(56077)
自然(50498)
自然科(49495)
自然科学(49481)
教育(49065)
自然科学基金(48706)
(48167)
编号(39428)
资助(39411)
(36005)
创新(32569)
重点(31930)
成果(31526)
(31487)
(30060)
国家社会(28925)
大学(28483)
课题(28297)
(27776)
期刊
(82012)
经济(82012)
研究(58849)
中国(44110)
学报(35505)
(33361)
教育(32581)
科学(31580)
管理(28828)
大学(28219)
(27361)
学学(25461)
农业(22174)
(16742)
金融(16742)
技术(15031)
财经(14712)
业经(14437)
经济研究(14193)
(12774)
科技(12739)
(12044)
问题(10738)
(10461)
技术经济(9644)
业大(9426)
商业(9157)
(8660)
(8552)
农业大学(8318)
共检索到285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海明  时勘  李志勇  马丙云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自尊、抗逆力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取样32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创伤后成长问卷、抗逆力问卷、自尊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自尊和抗逆力对创伤后成长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在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抗逆力的调节,低水平的抗逆力条件下,自尊中介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高水平抗逆力条件下,自尊不能中介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结论:自尊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金童林  张璐  乌云特娜  杨宏  刘振会  黄明明  
目的:探讨社会性创伤、述情障碍及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03名童年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会性创伤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及大学生攻击性量表进行测试。结果:(1)社会性创伤、述情障碍以及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2)社会性创伤对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3)社会性创伤通过述情障碍对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结论:述情障碍在社会性创伤对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徐娜  张凯丽  
为探讨残疾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以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106名残疾大学生为被试,运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创伤后成长调查量表(PTGI)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残疾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均分处于中上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致残时间、生源地、有无手术经历、缺陷类型对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2)除生源地两因素外,其他人口学变量对创伤后成长有显著影响;(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只有坚韧性和自强性进入回归方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残疾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水平较好,性别、致残时间、生源地、有无手术经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旭  
目的:调查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乐观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乐观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有61.8%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9.0%的大学生缺乏生命意义感;(2)乐观在朋友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家庭支持对生命意义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乐观在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教育不仅要重视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更应该从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入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谭雪晴  
采用UCLA孤独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81名贫困女大学生和145名非贫困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贫困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与非贫困女大学生无显著差异。(2)理科贫困女生的孤独感高于文科贫困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3)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内外向、掩饰性显著负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显著正相关。(4)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能正向预测孤独感,主观支持、内外向、客观支持能负向预测孤独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孟国忠  
我国现行的"奖、贷、补、助、减"五位一体式资助体系对于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基于社会支持的视角,指出现有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还存在资助方式单一、人文关怀缺乏、资助层次偏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精准资助为关键,以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多维支持为保证的发展型资助体系的具体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莺  周明宝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惠及面广的民生工程。当前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就业等困难存在社会化欠缺问题,构建由"助学"到"助人"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是当前高校育人中的一项重要"民生"课题,它对有效化解高校贫困生的生存困境,实现教育公平诉求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从高校贫困生自我、家庭、社会、教育等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贫困生经济贫困和非经济性贫困的根源;从激励贫困生各种能力充分发展的人本考量出发,从生存状态关怀逐步深入到持续发展关怀,优化其健康成长的教育机制和发展空间,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成长力和社会化水平,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立斌   李婷   王小华   卢春天  
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大趋势下,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水平成为国家深入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7609位大学生关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评估”的问卷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检验法,分析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支持对其创业胜任力的直接影响和具体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支持都正向影响其创业胜任力,且非正式支持比正式支持的影响作用更大。此外,大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两条路径正向驱动其创业胜任力,且非正式支持路径的驱动作用明显强于正式支持路径。因此,建立社会、院校、家庭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方协同机制,对以创业促就业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侯浩翔  
大学生学业成就是衡量一流本科教学水平的基本参照。依据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学生个体所营造的社会网络可以拓展知识共享路径,对学生学业成就与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效应。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1036名大学生,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学业成就受到初始禀赋的影响,即家庭居住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面临着更深的学业困境;网络声望对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表明"集体性认知"的获取是学业成就的重要预测因素。另外,知识共享意愿中介作用了社会网络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自我效能感调节了模型的后半径,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知识共享意愿对学业成就的正向影响越明显。为此,文章提出建立家庭禀赋不利学生的学习补偿机制,搭建完善优质的社会网络平台,为学生创设便捷的线上线下知识共享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激励机制等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云  王娥蕊  李娜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三个城市医科院校大学生为样本,探讨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特点,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教育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欣  杜岸政  蒋艳菊  赵国祥  
目的:探讨聋人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乐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聋人乐观量表对来自特殊教育学院的252名聋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聋人大学生社会支持、乐观及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性别差异,乐观在致聋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②聋人大学生社会支持、乐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③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聋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加入乐观变量后,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基本被乐观所解释,乐观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关爱聋人大学生,让聋人大学生感受更多社会支持,能够激发其乐观心态,进而提高聋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信勇  
本文以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系统考察了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直接影响学习投入,同时通过影响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间接影响学习投入,专业承诺在社会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改革传统专业培养制度和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增加专业情感承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发挥职业指导中心功能增强专业理想承诺,建立专业学习支持机制保障主观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提高支持利用度,进而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维  黄梅  赵守盈  
为考察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个人力和就业焦虑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深入探讨性别对于该机制的影响,采用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问卷、个人力量表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问卷,随机调查了35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结果发现: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个人力与就业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个人力在就业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并且该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可见,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通过个人力间接影响其就业焦虑,并且该机制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有着显著的差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旭  
目的:考察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感恩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感恩问卷和生命意义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感恩和生命意义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感恩在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体验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寻求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留守经历对感恩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在有留守经历群体中,感恩可以中介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对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的影响,而在无留守经历群体中则不能。结论:感恩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留守经历调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秦红霞  许燕  杨颖  蒋奖  
为评估留守经历大学生儿童期创伤对抑郁的影响,选取1423名大学生,其中有留守经历547人。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Young图式问卷简版中文修订版及SCL-90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结果得到:(1)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儿童期创伤各维度、分离和拒绝图式类别、人际关系敏感及抑郁上的得分与症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各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分离和拒绝图式类别和人际关系敏感在留守经历大学生儿童期创伤与抑郁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5%;(3)链式中介模型在留守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两群组中均适用,但在模型的路径系数上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