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0)
- 2023(10342)
- 2022(9336)
- 2021(9183)
- 2020(7675)
- 2019(17781)
- 2018(17658)
- 2017(33665)
- 2016(18754)
- 2015(21430)
- 2014(21637)
- 2013(21041)
- 2012(19159)
- 2011(17199)
- 2010(17181)
- 2009(15507)
- 2008(14895)
- 2007(13134)
- 2006(11586)
- 2005(10223)
- 学科
- 济(67802)
- 经济(67702)
- 管理(52442)
- 业(51137)
- 企(40169)
- 企业(40169)
- 方法(32333)
- 数学(27872)
- 数学方法(27464)
- 农(22406)
- 中国(19525)
- 财(17903)
- 农业(15843)
- 业经(15553)
- 学(15034)
- 教育(14057)
- 地方(14035)
- 理论(13549)
- 贸(12488)
- 贸易(12484)
- 制(12292)
- 易(12074)
- 和(11566)
- 务(11058)
- 财务(10994)
- 财务管理(10970)
- 环境(10757)
- 技术(10611)
- 企业财务(10386)
- 银(10116)
- 机构
- 大学(261665)
- 学院(257425)
- 管理(103616)
- 济(95998)
- 经济(93635)
- 理学(89910)
- 理学院(88895)
- 管理学(87200)
- 管理学院(86752)
- 研究(82900)
- 中国(60540)
- 京(56020)
- 科学(52364)
- 财(44337)
- 所(41185)
- 农(38918)
- 业大(38137)
- 范(37826)
- 中心(37688)
- 师范(37575)
- 研究所(37366)
- 江(37039)
- 北京(36122)
- 财经(35656)
- 经(32264)
- 州(31142)
- 师范大学(30315)
- 院(30132)
- 农业(30100)
- 技术(27474)
- 基金
- 项目(176054)
- 科学(137896)
- 研究(133391)
- 基金(125035)
- 家(106947)
- 国家(105928)
- 科学基金(91292)
- 社会(81226)
- 社会科(76624)
- 社会科学(76601)
- 省(69820)
- 基金项目(67131)
- 教育(63121)
- 自然(59088)
- 划(58453)
- 自然科(57665)
- 自然科学(57655)
- 编号(57025)
- 自然科学基金(56572)
- 资助(51391)
- 成果(47409)
- 课题(39390)
- 部(38705)
- 重点(38702)
- 发(36665)
- 创(36403)
- 项目编号(35127)
- 大学(34922)
- 创新(33602)
- 教育部(33528)
- 期刊
- 济(108315)
- 经济(108315)
- 研究(80730)
- 中国(49953)
- 教育(42314)
- 学报(39284)
- 管理(36793)
- 农(36310)
- 科学(36004)
- 财(32148)
- 大学(30932)
- 学学(27491)
- 农业(25522)
- 技术(22184)
- 融(20365)
- 金融(20365)
- 业经(19233)
- 图书(16890)
- 经济研究(16542)
- 财经(16521)
- 问题(13930)
- 经(13920)
- 理论(13690)
- 实践(12731)
- 践(12731)
- 科技(12676)
- 业(11916)
- 技术经济(11854)
- 商业(11660)
- 版(11420)
共检索到377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定余
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而在这个消费群体中,15%—20%左右的是贫困大学生。本文以湘潭某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为基础,首先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其次分析了这种消费产生的社会影响;最后提出了引导贫困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和谐 非理性消费 引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玉运
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以期为解决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压力 心理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开元
目前大学校园内的贫困生的比例较高,如我院的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就超过10%。贫困大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面临着的种种压力,造成了他们精神负担重、情绪波动大、焦躁不安、过于忧虑、身心疲惫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在生活、学习、交往、成长和情感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较其他同学突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洁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贫困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导致这一现象有多种因素,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无疑是造成其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文章从政府、高校、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即政府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健全就业法律法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贫困大学生增强就业能力培养的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等。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就业能力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惠红 沈枞枞
当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作为高校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就业之路显得越发艰辛。文章将主要分析目前贫困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究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就业心理 问题 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晓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的社会阶层分化、高校校园的组织环境文化和贫困生的个体人格发展背景等有着密切关系。高校应从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入手,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丁凤琴 王勇慧 王淑莲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自尊量表对某大学99名贫困生和96名非贫困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尊效应,贫困生内隐自尊比非贫困生高,外显自尊比非贫困生低,且主要表现在大二和大四学生身上。(2)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分离的,并且在低内隐-高外显和高内隐-低外显组合分布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帅 张爱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贫困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需要政府、高校、社会、贫困生个人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贫困生 现状调查 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子华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人际关系敏感、心理焦虑、抑郁、内向和不稳定、自卑以及心理负担过重等心理健康问题。其成因与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父母教养方式、校园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策略主要有:贫困观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与改善社会环境相结合、提供经济资助与培养自尊意识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秀菊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劣势就业难度更大。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试探讨分析其经济原因背后的心理因素及成因,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以增强对贫困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就业心理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爱娟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健康的就业心理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活动的展开和顺利解决就业问题,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合理评估自己正确把握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而不良的就业心理则会阻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在当代贫困大学生中,影响和制约其就业心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美娟 郑荣伟
制度与伦理是社会问题治理的基本路径,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贫困问题,需要从制度与伦理的双重维度上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贫困的应对路径。在制度设计上,要建构资助政策的多元化与立体化;同时,还需要伦理德性上的关怀。制度与伦理是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摆脱贫困的基本路径,为高职院校贫困生"脱贫"提供"双轮"驱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广云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抑郁、自卑、封闭、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其原因在于贫困的无奈、教育应对方式欠妥、贫困生内在心理素质的缺陷等。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情绪宣泄有效机制,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从贫困逆境中转移出来,是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贫困生 心理问题 探究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亚红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贫困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文章从社会、企业、家庭、贫困女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来分析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目的是唤起全社会对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
贫困女大学生 就业难 成因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