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2)
2023(2391)
2022(2138)
2021(2368)
2020(2070)
2019(4603)
2018(4418)
2017(7542)
2016(4534)
2015(5348)
2014(5474)
2013(4850)
2012(4242)
2011(4000)
2010(4043)
2009(3637)
2008(3515)
2007(3238)
2006(2894)
2005(2546)
作者
(10947)
(9345)
(9210)
(8824)
(5786)
(4422)
(4356)
(3761)
(3493)
(3439)
(3085)
(3069)
(2969)
(2940)
(2929)
(2726)
(2649)
(2639)
(2593)
(2536)
(2409)
(2275)
(2220)
(2180)
(2174)
(2073)
(2070)
(2009)
(1908)
(1894)
学科
(12942)
经济(12913)
(12693)
管理(10988)
(7849)
企业(7849)
(7124)
教育(6927)
方法(6664)
农业(5913)
数学(5899)
数学方法(5798)
中国(5751)
收入(4990)
(4273)
分配(4198)
理论(4092)
教学(4083)
政治(2824)
地方(2793)
思想(2787)
(2705)
思想政治(2704)
政治教育(2704)
治教(2704)
德育(2685)
业经(2626)
(2595)
学校(2502)
(2325)
机构
大学(61937)
学院(56400)
管理(19466)
(18876)
研究(18805)
经济(18306)
理学(17399)
理学院(17050)
管理学(16395)
管理学院(16314)
(12909)
中国(12223)
(11920)
师范(11866)
科学(11082)
教育(10756)
师范大学(9597)
(9306)
(8846)
(8698)
北京(8550)
中心(8244)
(8139)
研究所(8040)
业大(7765)
财经(7445)
(7346)
(6926)
(6836)
技术(6225)
基金
项目(37166)
研究(30671)
科学(29932)
基金(25598)
(21094)
国家(20783)
社会(19040)
科学基金(18097)
社会科(17754)
社会科学(17750)
教育(17603)
(15228)
编号(13525)
基金项目(13461)
(13112)
成果(12828)
自然(10665)
课题(10641)
自然科(10446)
自然科学(10443)
自然科学基金(10283)
资助(10272)
大学(10077)
(9334)
(8811)
重点(8466)
规划(8443)
(8118)
项目编号(8113)
教育部(8099)
期刊
教育(22628)
(21431)
经济(21431)
研究(20818)
中国(18029)
学报(8932)
大学(8599)
(8158)
科学(8040)
(7086)
管理(6936)
学学(6393)
农业(5556)
高等(4680)
技术(4639)
职业(4633)
图书(4007)
财经(3974)
高等教育(3950)
(3852)
金融(3852)
业经(3683)
(3468)
(3112)
经济研究(3034)
成人(3009)
成人教育(3009)
书馆(2996)
图书馆(2996)
(2982)
共检索到90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廖军和  李志勇  欧阳儒阳  左春荣  李相南  沈丹琦  
为了探讨贫困大学生感戴、心理资本、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SCSG)、心理资本量表(PCQ)、压力知觉量表(CPSS)、心理健康量表(MHSCS)对677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感戴与心理资本、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压力知觉呈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2)压力知觉在感戴、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关系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在感戴与心理健康关系间还起着序列中介作用。因此,感戴、心理资本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感戴、心理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子华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人际关系敏感、心理焦虑、抑郁、内向和不稳定、自卑以及心理负担过重等心理健康问题。其成因与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父母教养方式、校园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策略主要有:贫困观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与改善社会环境相结合、提供经济资助与培养自尊意识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桂兰  
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征的基础上,从心理资本视角探讨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心理资本的四个主要构成成分,即自信、乐观、希望和坚韧性,提出贫困大学生通过心理资本提升进而增加其心理健康自我监护与发展能力的有效策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晓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的社会阶层分化、高校校园的组织环境文化和贫困生的个体人格发展背景等有着密切关系。高校应从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入手,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辉  李俊  
贫困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当前中国多数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理念、方法、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增加积极体验、培养积极品格、创设积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按照"树立意识—激发行动—培养习惯—塑造性格"的基本思路,打造新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瑾  樊富珉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学院、宁夏大学的538位本科生(男生235人,女生303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GHQ-20问卷、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随访了13名西部高校的教师和贫困生。调查结果显示,西部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较低,表现为自卑、消极情绪体验多、负性情感较多等。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民族上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姚春  吴艺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7名贫困大学生及123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SCL-90中,各项因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躯体、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几项因子上存在系别差异。结论:经济贫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强迫症状、情绪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在贫困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但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较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田宝伟  胡心怡  
采用问卷法考察同性恋男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和幸福感,以及压力知觉、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对自我接纳和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性恋男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主观社会支持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男生,而集体歧视知觉和压力知觉高于普通男生;同性恋男生的社会支持利用度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个体歧视知觉对积极情绪和自我接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集体歧视知觉对同性恋男生的自我接纳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孔宪福  
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极易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如自卑、抑郁、人际交往敏感、焦虑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作为引领中国心理健康教育新方向的一面旗帜,通过营建积极是校园生态、激发自身主动性、建立积极信念和提高心理弹性等措施,可以有效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不良的心理困扰,促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并对未来的社会适应奠定基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新华  巢传宣  
为考察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对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文章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江西省南昌市某高职院校毕业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高职贫困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较非贫困生相比要大,同时心理健康水平较非贫困生相比要低;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对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高职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应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可通过贫困生心理弹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并减少因就业压力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保红  
本文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客观的反思,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少荣  于静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多种压力,各种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本文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的成因,并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菁华  苏霞  朱艳  
采用量表对80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差异检验表明,女生在支持利用方面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在支持利用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要对心理健康发挥作用,必须以支持利用为中介,而客观支持既可以以支持利用为中介间接地对心理健康产生作用,也可直接对心理健康产生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杜继淑  王飞飞  冯维  
对926名大学生用情绪管理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管理的五个维度与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且呈较强的相关,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回归效应尤为明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云峰  张晓红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比较强烈的时期,据统计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大多是认识和适应问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作为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纠正认知偏差,培养健康的心理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