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29)
- 2023(14933)
- 2022(13117)
- 2021(12339)
- 2020(10272)
- 2019(23948)
- 2018(23850)
- 2017(45559)
- 2016(25027)
- 2015(27942)
- 2014(28056)
- 2013(27491)
- 2012(25267)
- 2011(22757)
- 2010(22763)
- 2009(21081)
- 2008(20372)
- 2007(17913)
- 2006(15925)
- 2005(14194)
- 学科
- 济(95967)
- 经济(95830)
- 管理(75283)
- 业(69180)
- 企(56029)
- 企业(56029)
- 方法(40906)
- 数学(34867)
- 数学方法(34405)
- 农(29946)
- 财(26561)
- 中国(26246)
- 地方(23464)
- 业经(22667)
- 学(22474)
- 制(21393)
- 农业(20701)
- 环境(20530)
- 和(16338)
- 理论(16242)
- 务(15963)
- 贸(15918)
- 贸易(15907)
- 财务(15887)
- 财务管理(15853)
- 划(15847)
- 易(15384)
- 企业财务(14988)
- 体(14785)
- 技术(14736)
- 机构
- 大学(349801)
- 学院(347852)
- 管理(136583)
- 济(134368)
- 经济(131249)
- 理学(118170)
- 研究(117505)
- 理学院(116754)
- 管理学(114725)
- 管理学院(114083)
- 中国(87341)
- 京(75374)
- 科学(73940)
- 财(64245)
- 所(58733)
- 农(56769)
- 中心(53745)
- 研究所(53473)
- 江(52705)
- 业大(52702)
- 财经(50624)
- 范(48149)
- 师范(47750)
- 北京(47586)
- 经(45822)
- 农业(43949)
- 院(43160)
- 州(42051)
- 经济学(39841)
- 师范大学(38741)
- 基金
- 项目(241417)
- 科学(189182)
- 研究(178090)
- 基金(174130)
- 家(151849)
- 国家(150556)
- 科学基金(128712)
- 社会(111343)
- 社会科(105198)
- 社会科学(105171)
- 省(94497)
- 基金项目(93306)
- 自然(83558)
- 自然科(81446)
- 自然科学(81427)
- 教育(81238)
- 自然科学基金(79929)
- 划(79592)
- 编号(73285)
- 资助(70439)
- 成果(60035)
- 重点(54129)
- 部(52817)
- 发(51476)
- 课题(50376)
- 创(49806)
- 制(46550)
- 创新(46411)
- 科研(45677)
- 国家社会(45356)
- 期刊
- 济(152071)
- 经济(152071)
- 研究(102772)
- 中国(70187)
- 学报(56012)
- 农(52321)
- 科学(51894)
- 管理(49705)
- 财(49682)
- 大学(42663)
- 教育(41436)
- 学学(39948)
- 农业(35689)
- 融(29334)
- 金融(29334)
- 技术(29234)
- 业经(24939)
- 财经(24414)
- 经济研究(22076)
- 经(20794)
- 问题(20159)
- 图书(19459)
- 业(18122)
- 资源(17616)
- 科技(17255)
- 版(17093)
- 理论(16606)
- 技术经济(15597)
- 现代(15556)
- 实践(15253)
共检索到515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丽华
贫困与脆弱的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并相互深刻地影响着,而贫困地区农村的生计生活方式、从业人员就业结构、接续产业发育状况及劳动就业转换能力和潜能又成为其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维护的最大障碍;国家实现反贫困与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相统一的战略措施,必须针对性地建设和实施劳动就业援助制度,给予贫困地区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以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必要条件、机会和能力性援助,以改变对其资源环境的高度依赖状况。
关键词:
贫困地区农村 生态环境维护 就业援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丽华
本文在阐述湘西八个贫困县贫困人口分布及构成变化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瞄准地缘性贫困群体、促进贫困群体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劳动力流动和保护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村扶贫政策 贫困人口分布 劳动力群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丽华
本文通过对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扶贫开发调查和定点贫困调研,描述了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缘性及其生计阻碍因素;分析了1986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分析了扶贫资源瞄准和使用偏离地缘性贫困群体、扶贫工作重点集中于就地开发建设物质资本及就业援助政策缺失的问题及其后果;依循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探寻了扶贫政策取向,提出国家扶贫资源和项目必须瞄准地缘性分布的贫困群体,以人力资源投资开发为扶贫开发的重心,把就业援助政策作为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乐 靳乐山
在全面推动生态补偿扶贫的大背景下,科学测度不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减贫效果,对于完善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8月云南省实地调研数据,测算了两种贫困线下区域的FGT指数,分析不同方式生态补偿的实际减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贫困线标准下,现金型补偿和岗位型补偿均降低了区域的贫困发生率,缩小贫困缺口和减少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于现金型补偿,岗位型补偿的减贫效果更好,显示出较高的瞄准度和持续性,而现金型补偿对于农户资源禀赋的前提要求和定额支付的特点,降低了其减贫的精准度和持续性。因此,基于农户的异质性特点充分发挥不同补偿方式的协同作用,积极推动补偿标准动态调整和补偿方式多元化发展,是未来深化生态补偿扶贫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扶贫 FGT指数 减贫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寿彭 陈晨
贫困地区发展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抢救保护与科学开发相结合,坚持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公益性事业和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经营性产业相结合,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企业,着力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体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坚持区域生态立法与国民生态教育相结合,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与人口控制相结合。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 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新梅 韩林芝 郑江华 李晓英
文章针对南疆四地州26个贫困县构建包含3个向度7个维度的多维贫困度量模型,对每个贫困县的多维贫困度、多维贫困变化度、多维贫困贡献度进行测算分析;利用空间分析与K-均值聚类量化方法,分析2000—2016年贫困县多维综合贫困度的时空演变及其贫困维度变迁特征,将贫困县聚合成4种类型,探讨导致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南疆四地州多维贫困程度时空演变呈现相对快速改善区、相对低速缓解区、相对低速加深区、相对快速恶化区4种变化等级;贫困县的贫困缓解速度大体上呈明显的由快速到低速再快速的特点;其中喀什地区中部以及和田地区中部的经济消贫作用显著;社会消贫发展整体向快速改善偏移;自然资源利用对贫困的缓解能力波动变化态势显著;贫困县多维综合贫困度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显著,随时间演变具有集群分布向随机离散分布格局转变的趋势;2006年以后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维度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家其 段维维 朱烜伯
解决好农村贫困问题,关注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是实现全面脱贫、建成全面小康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生产-生活-生态"视角构建湘西农村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熵权组合法确定指标权重,继而计算研究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数,以此探究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指数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州农村贫困区人居环境整体呈上升态势,各县增长幅度与速度有所差异,花垣县变化幅度最大;人居环境整体水平区际差异显著,花垣县、永顺县较好,凤凰县最差;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从产业发展、生活水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湘西人居环境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特征分析 湘西贫困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延荣
贫困地区必须正确处理八个关系陈延荣(四川省南江县委)贫困地区要跳出思维定势和认识误区,必须正确外理八个方面的关系。(1)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贫困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物质财富总量,必须依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敏
本文从收入流动视角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个体动态收入特征,运用收入流动矩阵法测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长期贫困程度小于年度贫困,收入流动减缓了长期贫困程度,但贫困户即使脱离贫困,但脆弱性较强,返贫概率较大,其未来几年的平均收入仍较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风险更大,收入缺乏稳定性,贫困地区贫困农户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较高,有利于贫困人口相对收入位置上升,有利于贫困户脱贫。
关键词:
收入流动 动态贫困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琳 陈东
本文依据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固有的制约因素、特殊的内涵与目标 ,首次利用压力 (Pressure)———状态 (State)———响应 (Re spons)模型 ,构建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并采用专家咨询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对湖南湘西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了实证评估与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民 谢炳庚 刘春腊 邓楚雄
湘西州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与文化节点,也是我国国家级贫困地区、国家级生态补偿示范区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地。文章在分析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助推湘西精准扶贫背景及可行性的基础上,剖析了湘西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的现状,并提出了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助推湘西精准扶贫的具体思路与对策,即研究编制湘西生态与文化资产负债表、创新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助推湘西精准扶贫体制机制、探索湘西"文化+生态+大数据"精准扶贫模式、构建湘西特色文化与生态协同发展扶贫产业体系、打造一批示范村(寨)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吉海芳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明确提出,基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的现实,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而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结合现阶段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以河南省卢氏县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为案例,在目前贫困地区农村支付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支付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当前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深入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支付环境 农村金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吉海芳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明确提出,基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的现实,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而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结合现阶段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以河南省卢氏县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为案例,在目前贫困地区农村支付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支付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当前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深入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支付环境 农村金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庭生,曾代良,徐达华,杨文辉,易国华
湘西武陵山贫困地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8 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快这一地区脱贫与发展,对缩小这一地区与全国的差距,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这一地区贫困现状入手,研究了贫困的原因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快脱贫与发展的规划设想与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宏祯 窦登奎 许彦
本文通过设立援助资金经济效用、农村经济增长因素、援助资金各项投资贡献度三个估计方程,对四川省民族贫困县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援助资金要更有效的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地投入到扩大耕地面积上,并且这种投入应该是系统地而不是针对性地投入。
关键词:
经济效用 援助资金 农村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思考——基于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的分析
高校贫困生就业援助模式探析
转轨变型时期农村金融扶贫的难点与对策——对湘西部分贫困县的调查
新疆边境贫困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探讨
多维贫困视角下贫困人口扶贫认可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南地区三个贫困县的实地调查
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实困境及模式选择——以黑龙江省6个贫困县为例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援助对策研究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贫困地区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以吕梁山区13个贫困县为例
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基本对策——来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
气象灾害对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影响研究——基于全国592个贫困县53271户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