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2)
2023(12819)
2022(10662)
2021(9900)
2020(7758)
2019(17572)
2018(17226)
2017(31943)
2016(17565)
2015(19609)
2014(19753)
2013(19342)
2012(18677)
2011(17234)
2010(17883)
2009(16713)
2008(16334)
2007(15366)
2006(14045)
2005(12874)
作者
(52030)
(43431)
(43092)
(40877)
(27657)
(20680)
(19704)
(16774)
(16673)
(15893)
(14774)
(14510)
(14166)
(14038)
(13746)
(13209)
(12699)
(12608)
(12483)
(12398)
(11207)
(10708)
(10561)
(10055)
(9903)
(9785)
(9676)
(9593)
(8918)
(8882)
学科
(73931)
经济(73831)
(49780)
管理(45989)
(35326)
(34532)
企业(34532)
中国(26592)
地方(25318)
农业(24107)
业经(21024)
方法(19773)
(17304)
(16705)
数学(15381)
数学方法(15127)
(15064)
(14994)
银行(14974)
(14973)
(14642)
(14521)
金融(14513)
(14317)
(13612)
贸易(13597)
(13085)
地方经济(12819)
理论(12276)
环境(11831)
机构
学院(253952)
大学(247660)
(102401)
经济(99792)
研究(95767)
管理(90394)
理学(74950)
中国(74595)
理学院(73933)
管理学(72675)
管理学院(72146)
科学(56405)
(54758)
(49522)
(48988)
(48369)
中心(44045)
研究所(43748)
(42747)
(38404)
师范(38050)
财经(36650)
农业(36498)
业大(36006)
北京(35374)
(34542)
(34464)
(32881)
(32060)
师范大学(29945)
基金
项目(157977)
科学(123172)
研究(122797)
基金(109466)
(94612)
国家(93614)
科学基金(78528)
社会(76595)
社会科(72082)
社会科学(72072)
(64065)
基金项目(56262)
教育(55697)
(53164)
编号(52861)
自然(46651)
成果(45865)
自然科(45422)
自然科学(45409)
自然科学基金(44551)
资助(44027)
(40619)
课题(38601)
重点(35868)
(33950)
发展(33314)
(32740)
(32326)
(32278)
(31890)
期刊
(135137)
经济(135137)
研究(83426)
中国(64769)
(51124)
教育(38474)
学报(38078)
科学(36821)
(36215)
管理(35684)
农业(33711)
(32283)
金融(32283)
大学(29760)
学学(27745)
业经(25874)
技术(22422)
经济研究(19911)
财经(17943)
问题(17441)
(15779)
(15589)
(13546)
(13419)
(13331)
论坛(13331)
图书(13244)
世界(12843)
国际(12383)
农村(12153)
共检索到421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宁兴  范在予  耿虹  李彦群  
偏远民族地区贫困村寨大多存在发展与保护的权益矛盾。如何使稳固脱贫与振兴发展同民族文化基因可持续传承的目标得以共同实现,成为许多偏远地区民族村寨当下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详细阐述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文化内涵、特征及其价值的基础上,辨析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困境,引入整体性文化保护理念,搭建贫困地区民族村寨的振兴框架:包括从民族社会与聚落环境、人文图式与生态景观着手进行个性化与特色化的基础竞争力维育;从生态产业与产品发展、文化产业与品牌创造着手进行核心竞争力创培;从环境修复与设施完善、网络联动与区域协调着手推动一体化竞争力提升,以期实现民族贫困村寨脱困致富与振兴发展的良性循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景明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千户苗寨是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通过田野调查,笔者认为,旅游并非造成当地传统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东道主有融入全球化的"自我决定"权,而审慎地选择开发方式,以保护"地方感"应成为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其间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是边远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但当旅游市场形成后,应规制政府与民争利,并及时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让位于社区主导。同时,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将地方性知识融入现代景区管理制度尤其显得意义重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范岳  杜天欣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其中所蕴含的乡土情结、生态伦理思想、耕读文化、德治文化是最能够回应当代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现实诉求的优势内核。然而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文化被逐渐边缘化,面临着载体消失、主体缺位、价值认同危机与话语体系残缺的发展困境,非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引领作用,甚至成为了掣肘乡村振兴进程的短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关系转化的关键期,要振兴乡村文化,就必须在继承其传统优势内核的同时,以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乡村的主体意识与话语能力,讲好乡村故事,同时在全社会树立起文化共同体意识,从观念上彻底打破城乡文化的二元对立,也需要推进政府在文化治理方面的职能转化与能力提升,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的法制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开红  付宗平  李鑫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既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从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面临着"两山困境"的苦恼:一是苦守"绿水青山",无缘"金山银山";二是既无"绿水青山",也无"金山银山";三是有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于是,将深度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便成了深度贫困地区生态脱贫的重点和难点。在"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底线原则基础上,文章建立适度开发与充分保护相结合、创新生态移民手段与移民后期扶持相结合、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与生态追责相结合、就地碳中和与绿水青山保卫计划开发相结合等模式,以期能对深度贫困地区走出"两山困境",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莞  
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四川省茂县乡村旅游的典型羌族村寨——坪头羌族村寨和牟托羌寨村民感知的田野调查,分析了羌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是政府、企业、村委会及村民四者利益博弈和行为协作的过程,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当地村民能否持续受益,关键在于企业、村委会及村民三者能否持续有效地沟通。由此,政府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村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应充分重视村民利益,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村委会应该充分发挥自治作用,协调利益相关者各方关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罗玉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卫生改革已经历了15个春秋,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但在一些贫困山区,由于地域偏辟、环境较差、交通不便、山大路远、人烟稀少、文化和科技贫乏、人们的观念陈旧,一时又难以转变,经济仍极为落后,而这些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相比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贫困地区的医疗设备简陋,卫生技术人员外流严重,队伍素质滑坡,业务难以开展,功能萎缩,入不敷出,负债累累,地方财政又拿不出基本投入,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之中。以桂北某县为例,全县7乡1镇,辖74个行政村,居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清龙  李凯  
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切实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灿烂多元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本然旨归、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推进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可忽视产业规模单一的“广度”困境、科技赋能缺失的“热度”困境、新型人才不足的“硬度”困境、文化价值偏离的“温度”困境以及文化品牌孱弱的“黏度”困境。纾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要从立足差异性、注重集聚性、聚焦创新性、落实双效性、把握延展性着手,深挖民族文化资源以明确产业方向、统筹规划发展战略以增加产业产出、依托新兴科学技术以促进产业升级、统筹协调价值归属以助力产业发展、开发打造特色品牌以提升产业美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可  庞敏  
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地理制约""资本制约""收入制约""能力制约"等现实困境,应激活和重构贫困地区内生资源,增强其参与发展、共享发展的能力,构建起外部支撑和内生动力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超  王龙  
农村贫困地区成人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突破口。本文对成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当前农村贫困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明确功能定位、保障有效供给、促进转型发展的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沛海  
振兴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轻工业贺沛海目前,我国仍有6500力人口处于贫困状态,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们大部分居住在中西部偏远地区。那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人均收入很低。到2000年,能否使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所有人口都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关系到能不能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僻,距中心城市较远,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运转呈现边缘化倾向。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体之间明显存在正相关,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其消极影响是贫困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根本原因。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研究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将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王志   韩雪军  
职业教育作为负载多元价值的教育类型对于服务民族区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呈现出“人力供给”模式、“双向循环”模式、“数字乡村”模式与“多元共治”模式四种结构形态,这些模式为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国民族乡村地区还存在着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和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亟须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内生式发展、适应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兼具工匠精神与绿色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人才链、产业链以及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世虹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不但不应弱化,反而应该加强和振兴。通过明晰价值定位,改革创新趋动,促进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从扫文盲到扫科盲再到深度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转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纯阳  
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处于欲罢不能、欲办还休的两难境地,办学成本高昂。高中招生市场上则出现境遇两重天的局面,少数重点校对优秀教育资源形成垄断之势,结果以一校之兴换来的却是一县教育之衰。教育收费水平远远超出了农户的支付能力,农户对现有教育投资成本形成高水平预期,因而降低了教育投资的热情。“以县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不适合贫困县的实际情况,在县级财政能力严重不足而向上级政府寻求转移支付的渠道又不宽敞的现实条件下,降低教育这种公共品的质量或者增加农民教育负担就势成必然了。在贫困地区,教师数量有余而质量不高,分布结构倒挂,成为教育发展的又一难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婉音   宁国辉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双线推进,将绿色理念融入农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且生态农业正在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效应。生态农业是高效生态创新型农业,不仅可推动农业经济高效发展,还可显著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必须强化乡村生态文明发展建设,以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为核心,生成生态农业战略实施叠加经济振兴的双向效应。本文就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