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35)
2023(16222)
2022(13710)
2021(13023)
2020(11083)
2019(25452)
2018(25243)
2017(48165)
2016(26253)
2015(29774)
2014(29780)
2013(29215)
2012(27179)
2011(24443)
2010(24562)
2009(23200)
2008(22046)
2007(20071)
2006(17678)
2005(15749)
作者
(75968)
(64102)
(63547)
(60593)
(40361)
(30890)
(29060)
(25172)
(24444)
(22963)
(21839)
(21590)
(20143)
(20123)
(19989)
(19834)
(19380)
(18584)
(18478)
(18326)
(15857)
(15766)
(15608)
(14929)
(14420)
(14306)
(14196)
(14077)
(13128)
(13118)
学科
(108579)
经济(108458)
(77004)
管理(68271)
(53557)
企业(53557)
(51643)
方法(46026)
数学(40942)
数学方法(40432)
农业(34691)
中国(33247)
(29144)
(28401)
金融(28392)
地方(27841)
(27580)
银行(27537)
业经(26594)
(26536)
(25024)
(21247)
(19411)
贸易(19399)
(18792)
(17528)
财务(17463)
财务管理(17420)
(17206)
理论(16596)
机构
学院(368147)
大学(362257)
(150244)
经济(146924)
管理(138987)
研究(124852)
理学(119032)
理学院(117738)
管理学(115465)
管理学院(114808)
中国(100634)
(81091)
科学(77674)
(75954)
(69217)
(64205)
农业(62759)
中心(61761)
业大(61155)
(58499)
研究所(58246)
财经(54207)
(49144)
(48083)
(48062)
师范(47522)
北京(46877)
经济学(45533)
(44153)
(43587)
基金
项目(247369)
科学(193143)
研究(181085)
基金(176704)
(154431)
国家(153042)
科学基金(130277)
社会(113249)
社会科(106931)
社会科学(106897)
(101120)
基金项目(93722)
自然(83886)
教育(83067)
(82817)
自然科(81897)
自然科学(81873)
自然科学基金(80374)
编号(75250)
资助(72346)
成果(60633)
重点(55940)
(55015)
(54167)
课题(52408)
(51419)
创新(48112)
科研(47658)
国家社会(46246)
教育部(45632)
期刊
(170208)
经济(170208)
研究(104374)
(80696)
中国(77614)
学报(61507)
科学(54768)
(54096)
农业(54058)
(48091)
金融(48091)
管理(47548)
大学(46651)
学学(44438)
教育(38443)
业经(33243)
技术(33166)
(27131)
财经(26405)
经济研究(24677)
问题(23710)
(22631)
(20231)
统计(18334)
技术经济(17735)
世界(17435)
理论(16995)
农村(16938)
(16938)
资源(16753)
共检索到559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华中昱  林万龙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四化同步"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满足新型主体的金融需求是对其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通过在甘肃、贵州、安徽3省6县的调研得知: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以农信社为主要融资渠道,抵押担保类的贷款需求旺盛,融资金额规模化、用途多元化等特征。同时,无论在融资成本、融资期限,还是融资金额上,新型主体满足程度都较低,需要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上加快调整步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敏  
本文从收入流动视角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个体动态收入特征,运用收入流动矩阵法测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长期贫困程度小于年度贫困,收入流动减缓了长期贫困程度,但贫困户即使脱离贫困,但脆弱性较强,返贫概率较大,其未来几年的平均收入仍较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风险更大,收入缺乏稳定性,贫困地区贫困农户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较高,有利于贫困人口相对收入位置上升,有利于贫困户脱贫。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芳  
关键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詹娟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贫困地区的实际调查,分析了安徽省贫困地区公众科学素质、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和对科技信息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科学研究人员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前恒  李军培  
本文以西北A省、B自治区两个贫困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农民的粮食安全状况。通过分析发现:农户粮食自给不足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多地少和农户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导致的种植行为市场化;农户在选择解决家庭粮食自给不足的手段时,市场购买成为主导性手段,贫困地区农户呈现出明显的粮食消费市场化的特征;通过生产、就业、交换和转移四大手段后,绝大部分农户都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也有一小部分农户仍然存在粮食不安全问题,这部分家庭中存在阿玛蒂亚·森意义上的“家庭内部剥夺”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贫困地区农民粮食安全的三类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黎  陈玉萍  丁士军  
本文利用四川省东北秦巴山区的阆中市296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考查农村人口的疾病发生状况,并利用计量模型对影响农村人口疾病发生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农村人口的疾病发生状况令人担忧,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是否参加体检、家庭人口规模、家庭经济状况、农户的饮水习惯等因素对农村人口疾病发生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文化程度对农村人口疾病发生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对农村人口疾病发生的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农村医疗保障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辉  刘兆阳  
文章探讨了存在于贫困地区的"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者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构建了减贫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贵州、云南和安徽三省减贫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基本形成,并逐渐呈现高度协调发展态势;复合减贫系统实现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时序和空间差异性,各省协调度的变化演进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且其实现高度协调的时间点也各不相同;公共政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减贫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小,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该耦合协调度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娟娟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目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发生了深刻的阶段性变化,但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仍然面临产业扶贫亟待加强、"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等问题。对此,需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县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构建稳定脱贫的产业支撑,解决"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有效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柳建平  张永丽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对流入地——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重要影响,而且对流出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甘肃10个样本村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缓解农村贫困、改善家庭福利具有重要作用,也对农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农业产出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静  
为优化贫困地区对农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方法,文章对贵州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西部农村信息传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地主要媒介的有效性进行测评。研究发现: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需求不明显;信息获取渠道较单一,主要依赖电视、人际、组织等传统媒介;三种媒介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均不高,信息富农的效用难发挥。提出应通过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信息意识、制作简单易用的信息、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以及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等措施予以改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永丽  李青原  
根据甘肃省14个贫困村的入户调查数据,本文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收入结构、健康状况和家庭资源禀赋等方面对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在考虑内生性的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法测算了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显示:在纠正了内生性偏差后,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教育收益率均有所提高,贫困家庭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非贫困家庭。进一步分析认为,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和家庭负担、家庭资本有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翟彬  梁流涛  
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作者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地区农户生计状况的调查,运用多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非农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生计水平对农户的扶贫需求做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天水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偏低且比例不均,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相对不足,生计策略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是影响农户非农生计策略对抗贫困的显著因素;农户反贫困需求受生计资本拥有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存在很强的空间差异性。基于研究结果,文中提出了加快农户可持续脱贫能力培养,扶贫投入应瞄准农户需求等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亦民  赵佳荣  刘纯阳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已成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在构建贫困地区新型农民培养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5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的新型农民培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地区新型农民的培养水平还比较低,贫困地区农民参与新型农民培养的行为受到农户个体特征、农业生产资源特征、经济环境特征以及社会环境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颜齐  李玉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三产融合为贫困地区脱贫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基于黑龙江省6个贫困县的调研,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农村三产融合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三产业融合的载体发展落后、硬件条件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和人才匮乏。进一步提出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可行方案和对策建议,以期从农村三产融合的角度为贫困地区脱贫找到新的解决路径和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秀芬  张平  
各地区的资源条件差别明显,同样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减贫的效应也必然存在较大差异。该文认为要消除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与减贫的非均衡性,不应只依靠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由于农村贫困人口从事第一产业在短期内仍然具有比较优势,所以还应当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作为减贫的主要思路。以甘肃省贫困县(区)为例,从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农村家庭综合收益的变化趋势和小山口村的减贫实践3个视角,对于农业综合资源优化的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