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8)
- 2023(13549)
- 2022(11633)
- 2021(10997)
- 2020(9479)
- 2019(22153)
- 2018(21827)
- 2017(43172)
- 2016(23190)
- 2015(26209)
- 2014(26247)
- 2013(26031)
- 2012(23928)
- 2011(21412)
- 2010(21333)
- 2009(19720)
- 2008(19270)
- 2007(17355)
- 2006(15014)
- 2005(12965)
- 学科
- 济(104363)
- 经济(104254)
- 业(70541)
- 管理(60923)
- 农(50157)
- 方法(49345)
- 企(47155)
- 企业(47155)
- 数学(45148)
- 数学方法(44669)
- 农业(33609)
- 财(27382)
- 中国(24303)
- 业经(23351)
- 地方(21598)
- 贸(18500)
- 贸易(18493)
- 制(18104)
- 易(17957)
- 学(17070)
- 务(15414)
- 财务(15372)
- 财务管理(15331)
- 收入(14632)
- 企业财务(14549)
- 银(14173)
- 技术(14162)
- 银行(14142)
- 融(13798)
- 金融(13794)
- 机构
- 学院(329399)
- 大学(323497)
- 济(140948)
- 经济(138346)
- 管理(129566)
- 理学(113109)
- 理学院(111989)
- 管理学(110101)
- 管理学院(109507)
- 研究(104872)
- 中国(80649)
- 农(68642)
- 京(65143)
- 科学(62721)
- 财(62238)
- 农业(52919)
- 业大(52393)
- 所(51988)
- 中心(51293)
- 财经(50149)
- 江(48652)
- 研究所(47094)
- 经(45787)
- 经济学(43655)
- 范(41603)
- 师范(41216)
- 经济学院(39913)
- 北京(39831)
- 州(38563)
- 经济管理(37226)
- 基金
- 项目(223838)
- 科学(177077)
- 研究(165269)
- 基金(163437)
- 家(141218)
- 国家(139997)
- 科学基金(121262)
- 社会(106031)
- 社会科(100305)
- 社会科学(100279)
- 省(88555)
- 基金项目(86850)
- 自然(77426)
- 教育(77181)
- 自然科(75653)
- 自然科学(75635)
- 自然科学基金(74314)
- 划(73088)
- 编号(68424)
- 资助(67033)
- 成果(54348)
- 部(50735)
- 重点(50048)
- 发(48734)
- 创(46537)
- 课题(46024)
- 国家社会(44403)
- 教育部(43804)
- 创新(43504)
- 科研(43078)
共检索到473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联
合作社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由贫困群体通过自助和互助而实现脱贫的理想载体。本文通过DID模型对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2)通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不同分位数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增幅更大;(3)贫困农户人均资产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袁俊林 聂凤英
[目的]在脱贫攻坚视域中,农民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为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是农村地区反贫困合意、有效的组织化形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利用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7县1393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增收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农民合作社可以有效改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参加农民合作社可以使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38.04%;农民合作社对中高收入水平农户、非贫困农户、低学历农户的增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另外,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建档立卡、土地面积、村里面是否有农民合作社、人情往来支出对数、政府补贴津贴对数、是否参加专业培训等7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而户主年龄、学生数量、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等3个因素会降低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结论]据此提出,需要继续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的意愿;强化农民合作社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注重扶贫资源对于贫困农户获得的便利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国明 安杨芳
农业技术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但现实中,由于缺乏农民的参与,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本文基于农业技术扩散理论,分析农业技术扩散的辅导亚系统与目标亚系统双向沟通中宣传、农民参与以及相应的组织载体的关系,分析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农民合作社作为宣传与参与载体的作用机制,提出农民合作社与政府共同进行农技推广的多元化新型推广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俊文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措施,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帮助贫困农户实施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的主要载体。本文以2014年中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库中山东和贵州两省3县60村5891户农户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贫困农户受益更大,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特征比较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农户可获得"合作互助"与"政策扶持"的双重红利。然而,通过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入社与否的决定因素可知,相较于低收入农户,贫困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俊文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措施,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帮助贫困农户实施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的主要载体。本文以2014年中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库中山东和贵州两省3县60村5891户农户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贫困农户受益更大,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特征比较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农户可获得"合作互助"与"政策扶持"的双重红利。然而,通过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入社与否的决定因素可知,相较于低收入农户,贫困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能性更小。此外,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农户返贫的抑制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朋文欢 傅琳琳
本文从农户入社需求和合作社吸纳意愿两个视角对农户入社的行为机理进行了理论解读和实证检验。广西富川县的经验表明,农户能否入社不仅取决于农户的入社需求,更有赖于合作社对其的吸纳意愿。然而,双变量Probit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农户与合作社在决策中关注的焦点迥异,前者希望入社以改善其贫困弱势,节约交易费用并规避经营风险,因此,贫困建档立卡户或有专用性投资的农户入社更积极;后者对贫困户并未表现出青睐,经营规模大、有专用性投资或以非粮作物经营为主的农户才是其吸纳重点。二者期许的"鸿沟"构成了农户入社意愿难以向实际入社行为转换的主因。人际关系、邻里行为也是合作社与农户决策的重要参考。比较可发现依据单变量二值选择模型的结果可能会对农户的行为机制做出错误解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瑛 朱美 张驰
实践证明,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黔、渝2个省市623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QR)分析模型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绩效。结果表明,无论是贫困县,还是非贫困县,农户入社行为决策都能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但是相较于非贫困县,贫困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大,使得合作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非贫困县农户的收入差距。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培育,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鼓励、支持并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这对于有效发挥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效应十分必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据对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贫困地区)贫困监测调查,2006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92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2元,名义增长13.8%,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12.4%,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济民
农户技术应用行为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或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有关技术采用、学习和评价的能动表现和反映。实证研究表明:对我国贫困地区而言,信息渠道单一、传播手段落后、自有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低下和商品的自然市场风险较大等因素,是目前影响该区农户继续提高农业新技术使用水平的主要障碍。我国贫困地区只有在逐步消除上述障碍之后,才能大大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哲 周静 刘启明
本文利用辽北地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合作社满意度受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资料费用、合作社管理民主因素影响显著,缺乏好"带头人"和政府政策支持不够因素影响负向显著。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满意度 辽北地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晋华 冯开文 黄英伟
本文以16省32个行政村的56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其中合作社社员481户,非社员80户),采用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的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正向效应不仅体现在纯农户的农业收入上,而且体现在兼业农户的农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上。对于在外务工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农户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比例、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农民收入 两阶段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费鹏
辽宁省兴城市三道沟乡位于兴城市西北部山区,主要生产以果业为主,由于交通不畅,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经济发展滞后,是全省贫困乡(镇)之一。2006年2月,由农民果树技术员李希林牵头,成立了兴城市三道沟果树专业合作社,从此改变了果农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历经5个春秋,合作社带领果农闯出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384户,带动农户5000户,安排剩余劳动力4000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袁俊林
[目的]农民合作社具有“天然的”益贫特征,在精准扶贫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合作社减贫的农户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对于完善和优化合作社产业减贫政策,健全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欠发达地区1 551份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通过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对农户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结果]与未入社的农户相比,入社为其家庭总收入带来了约32.26%的收入增幅。合作社对非贫困农户、高收入分位数农户、中青年农户的减贫增收作用最明显。除了对贫困农户财政性收入影响不显著外,合作社对不同贫困属性农户其他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对贫困农户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影响最明显,对非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影响最明显。此外,土地面积、生产性资产值、人情往来支出、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专业培训、建档立卡户、是否有合作社、主要地理环境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入社决策;学生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入社决策。[结论]因此,在积极培育和发展合作社,鼓励合作社由“重数量轻质量、重服务轻规范”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应强化合作社与脱贫户的利益关联度,重视农户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社会资本的建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汉杰 温涛 韩佳丽
基于深度贫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异质性视角实证考察了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正规金融有效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但这一增收效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精英农户"的增收效应远高于"贫困农户";(2)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户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贫困农户"群体当中。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益富"特征。因此,必须提高深度贫困地区金融资源投入的精准性,完善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夯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增收的基础性条件。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农村金融 收入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
本文利用重庆贫困地区5个区县619户农户实地调查资料,着重从农产品商品率和现金收入的变化,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对贫困地区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因素。经过计算和分析认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中,贡献率最大的是外出打工等工资性收入,农业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不到1/3。且农业纯收入增量中,由于商品率提高带来的现金收入增量也不到一半。因此可以说,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户收入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作用有限。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是影响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作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农民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研究——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
收入效应与利益分配:农民合作效果研究——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角色农户受益差异的实证研究
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农增收减贫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黔、渝176份社员的微观调查数据
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行为及其转化——基于13个合作社340个农户的实证研究
合作参与、社会资本积累与农户相对贫困缓解——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为例
人力资本对典型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对湖南西部的实证分析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倍增调查与分析——基于清水县吉山村的调查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中国经验证据实证
基于农户需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