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0)
- 2023(13898)
- 2022(11877)
- 2021(11334)
- 2020(9037)
- 2019(21048)
- 2018(20814)
- 2017(40125)
- 2016(21781)
- 2015(24342)
- 2014(24271)
- 2013(24063)
- 2012(22068)
- 2011(19789)
- 2010(19678)
- 2009(18073)
- 2008(17436)
- 2007(15628)
- 2006(13716)
- 2005(11781)
- 学科
- 济(89713)
- 经济(89608)
- 业(64887)
- 管理(55145)
- 农(52385)
- 企(41578)
- 企业(41578)
- 方法(36824)
- 农业(35401)
- 数学(32050)
- 数学方法(31699)
- 业经(24668)
- 中国(24180)
- 地方(21252)
- 财(19465)
- 学(18268)
- 制(16104)
- 贸(15083)
- 贸易(15076)
- 易(14647)
- 发(14140)
- 环境(13708)
- 技术(13230)
- 理论(13152)
- 农业经济(12649)
- 和(12502)
- 银(12169)
- 教育(12157)
- 银行(12132)
- 策(12117)
- 机构
- 学院(307998)
- 大学(304726)
- 管理(123517)
- 济(122736)
- 经济(120136)
- 理学(107991)
- 理学院(106810)
- 管理学(105069)
- 管理学院(104527)
- 研究(103089)
- 中国(76557)
- 农(67680)
- 科学(64627)
- 京(64312)
- 业大(52610)
- 财(51921)
- 农业(51664)
- 所(51314)
- 中心(47872)
- 研究所(46957)
- 江(44297)
- 范(42081)
- 财经(42019)
- 师范(41750)
- 北京(40136)
- 经(38392)
- 院(36779)
- 州(36251)
- 经济学(35305)
- 经济管理(34484)
- 基金
- 项目(216256)
- 科学(169851)
- 研究(162431)
- 基金(155578)
- 家(135070)
- 国家(133827)
- 科学基金(114498)
- 社会(102018)
- 社会科(96088)
- 社会科学(96064)
- 省(85182)
- 基金项目(83447)
- 教育(72665)
- 自然(72590)
- 划(70936)
- 自然科(70825)
- 自然科学(70812)
- 自然科学基金(69514)
- 编号(68770)
- 资助(62302)
- 成果(55275)
- 发(47792)
- 重点(47746)
- 部(47603)
- 课题(45954)
- 创(44702)
- 创新(41584)
- 国家社会(41471)
- 科研(40574)
- 教育部(40364)
- 期刊
- 济(138468)
- 经济(138468)
- 研究(87173)
- 农(70701)
- 中国(59717)
- 学报(49640)
- 农业(48282)
- 科学(46669)
- 管理(39456)
- 大学(38514)
- 学学(36581)
- 财(35894)
- 教育(34218)
- 业经(28533)
- 融(27098)
- 金融(27098)
- 技术(25316)
- 业(21821)
- 问题(19552)
- 经济研究(19052)
- 财经(19022)
- 版(17107)
- 经(16114)
- 科技(15445)
- 农业经济(15415)
- 图书(15107)
- 资源(15022)
- 农村(14981)
- 村(14981)
- 业大(14666)
共检索到443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佳丽
消除贫困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既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离土不离乡"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形式,是新时期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选择,然而,其对贫困农户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离土"与"离乡"的双重视角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收入贫困层面,"离乡"的减贫作用大于"离土";(2)在多维贫困层面,"离土"能够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态,而"离乡"则尚未起到显著作用;(3)进一步研究表明,自我雇佣活动对农户收入贫困的改善作用略低于受雇佣活动,但在农户多维贫困层面,自我雇佣活动则发挥了更加积极的减贫作用。显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新时期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减贫政策的针对性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离土 离乡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飞 夏建军 韩振芳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以贫困地区增产增收脱贫致富实现小康为目的,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为手段,通过"边干边学"提升就业能力,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通过"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就业能力。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村劳动力 就业能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佳丽
决胜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分化问题凸显,扶贫政策的边际效率不断递减、边际成本不断上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经济决策行为,是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的主要政策倾向。然而,新时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对其减贫效应的发挥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考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减贫的现状,深入剖析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从立体化结构视角,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宏观战略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促进劳动力的本地非农就业等五项政策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佳丽 王志章 王汉杰
本文以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F指数及BP神经网络法测度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流动家庭的多维贫困状况要明显优于非劳动力流动家庭;(2)农村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减缓农户多维贫困,但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除了教育维度之外,对于其它非物质层面的贫困维度,作用尚不显著;(3)农村劳动力流动强度与农户多维贫困之间呈现"U形"关系;(4)农村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缓解一般多维贫困户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柳建平 张永丽
文章在简要评述经典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基础上,从一个"理想的农户模型"出发,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基于风险的农户劳动力配置模型;然后通过等价转换,提出了一个基于劳动力禀赋与风险的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两阶段理论模型,并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简要的验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流动 两阶段性 风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大金 袁康来 吴峰
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前提。本文根据湖南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材料,系统分析了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难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劳动力转移 障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柳建平 张永丽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对流入地——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重要影响,而且对流出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甘肃10个样本村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缓解农村贫困、改善家庭福利具有重要作用,也对农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农业产出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小青 吕珊珊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鄂西的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总体水平较低,主要反映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整体工作条件差、劳动关系不和谐、薪酬福利水平较低、职业发展不理想、个人薪酬福利满意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德文 张展新 程杰 侯慧丽
全球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就业冲击。尽管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基本都已外出,但面临着就业不稳定和工资收入下降等问题。由于务工收入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就业不稳定和工资收入下降将增加贫困地区农户的返贫风险和脱贫难度。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上升以及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等新变化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政策思路来看,解决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仅可以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就业冲击,而且可以为贫困地区减少贫困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红霞
当前对农村劳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劳力转移方面,如:农村劳力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收入低、无保障等,而对农村人才回流方面研究较少。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村劳力市场一方面存在转移难的问题,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增长缓慢。但同时在一些地区的农村,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家园的现象普遍,导致这些地区出现劳力和致富带头人缺乏、留守儿童缺管等问题。文章将系统论述西部地区农村劳力转移与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基本对策。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劳力转移 人才回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恒 王征兵 朱玉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精准识别连片特困地区绝对贫困农户和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状况,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为例,基于陕西、甘肃和四川3省1316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动比例每提升1单位,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23.2%,陷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显著增加8.4%,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缓解农户收入贫困,但也会加剧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2)在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人口规模和户主婚姻对农户收入贫困有显著影响;户主婚姻、人口规模、抚养负担和医疗条件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建议重点改善秦巴山区农户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减缓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一伟
在中国精准扶贫与全面脱贫的现实背景下,构建农户贫困指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无论是采用人均每日消费1美元还是人均每日消费2美元衡量农村居民贫困,劳动力流动显著改善了农村居民贫困状况;第二,劳动力流动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第三,劳动力流动可以通过影响收入差距,改善贫困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平等进而缓解农户的贫困状况,即遵循"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缩小→居民贫困"的作用机制改善农村居民贫困实现精准扶贫与脱贫。因此,实现农户劳动力合理流动,不仅有助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而且有助于实现农户脱贫。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农户贫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婷婷 郭沛 栾江 陈建成
通过分析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居民非农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劳动者非农收入的收益率为2.8%~3.5%。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教育差距,这能够通过教育对非农收入的回报率,进一步固化西部农村地区劳动者的非农收入差距。分解法结果显示,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居民非农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4%~4.3%。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教育的普及力度、改善教育质量,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在减少贫困的发生率、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 教育 非农收入差距 西部贫困农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史耀波 李国平
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过剩的劳动力等因素诱发的劳动力移民,是劳动力要素在区域与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劳动力移民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要素回报率,改进了贫困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分工参与程度。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移民对农村地区反贫困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与以后存在显著差异,对90年代之后贫困发生率的持续下降作用明显。本文提出财政要配置更多的资源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和能够提高农民抵抗风险能力的机构,以此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转移和人口总量的下降。
关键词:
劳动力移民 要素回报 反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