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7)
- 2023(15347)
- 2022(13230)
- 2021(12254)
- 2020(9963)
- 2019(23297)
- 2018(22849)
- 2017(44201)
- 2016(23917)
- 2015(26835)
- 2014(26612)
- 2013(26352)
- 2012(24273)
- 2011(21695)
- 2010(21438)
- 2009(19604)
- 2008(18837)
- 2007(16842)
- 2006(14814)
- 2005(12672)
- 学科
- 济(101244)
- 经济(101131)
- 业(72510)
- 管理(64214)
- 农(52688)
- 企(48800)
- 企业(48800)
- 方法(44682)
- 数学(39680)
- 数学方法(39319)
- 农业(35533)
- 中国(27169)
- 业经(25963)
- 财(24603)
- 地方(23794)
- 学(18573)
- 制(17479)
- 贸(17212)
- 贸易(17201)
- 易(16652)
- 务(14954)
- 技术(14921)
- 财务(14889)
- 财务管理(14861)
- 环境(14698)
- 发(14682)
- 企业财务(14159)
- 理论(14108)
- 和(13310)
- 银(12884)
- 机构
- 学院(337241)
- 大学(334673)
- 济(136407)
- 管理(136282)
- 经济(133579)
- 理学(119616)
- 理学院(118331)
- 管理学(116484)
- 管理学院(115889)
- 研究(109397)
- 中国(82003)
- 京(70066)
- 农(69311)
- 科学(67330)
- 财(59375)
- 业大(55217)
- 所(53491)
- 农业(52885)
- 中心(51539)
- 研究所(48745)
- 江(48565)
- 财经(48415)
- 范(45281)
- 师范(44956)
- 经(44312)
- 北京(43531)
- 经济学(40415)
- 州(39666)
- 院(39275)
- 经济管理(37811)
- 基金
- 项目(237085)
- 科学(187250)
- 研究(177031)
- 基金(172169)
- 家(148722)
- 国家(147411)
- 科学基金(127587)
- 社会(112819)
- 社会科(106571)
- 社会科学(106545)
- 省(92785)
- 基金项目(92543)
- 自然(81422)
- 教育(80115)
- 自然科(79475)
- 自然科学(79459)
- 自然科学基金(78035)
- 划(76884)
- 编号(74014)
- 资助(69378)
- 成果(58958)
- 部(52739)
- 重点(52127)
- 发(51276)
- 课题(49308)
- 创(48767)
- 国家社会(46273)
- 创新(45358)
- 教育部(45290)
- 人文(45068)
- 期刊
- 济(149795)
- 经济(149795)
- 研究(95558)
- 农(71169)
- 中国(64454)
- 学报(52458)
- 科学(49022)
- 农业(48645)
- 管理(43869)
- 财(42862)
- 大学(41113)
- 学学(38864)
- 教育(36388)
- 业经(30054)
- 融(29388)
- 金融(29388)
- 技术(28000)
- 财经(22719)
- 业(22294)
- 问题(21407)
- 经济研究(21326)
- 经(19248)
- 版(17679)
- 图书(16738)
- 资源(16397)
- 科技(16002)
- 技术经济(15898)
- 理论(15780)
- 农业经济(15434)
- 现代(15175)
共检索到482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小青 吕珊珊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鄂西的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总体水平较低,主要反映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整体工作条件差、劳动关系不和谐、薪酬福利水平较低、职业发展不理想、个人薪酬福利满意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荣生 赵亚平 吴克禄
中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但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劳动力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建立健全劳务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扶贫力度,从而实现中国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扈立家 陈爽 张艳
本篇论文从微观角度,以伊吗图镇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形式对伊吗图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征和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阐述了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这些影响因素当中,有劳动力个人特征的因素,也有劳动力家庭的因素。本文认为劳动力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营农地时间等因素都影响着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影响的大小和程度不同。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简要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缓解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这一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所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
伊吗图镇 贫困地区 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孝坤 冯钦 廖嵘
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利用重庆直辖以来的数据,将推—拉模式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结合,针对"推"和"拉"的因素分别建立模型定量分析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耕地减少和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提高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力",而城市较高的收入和现代化水平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拉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华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转移对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卓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历史。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传统的农业技术由于机械、电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稳定的土地面积相比,农业中存在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以“二元经济论”著名的阿瑟·刘易斯认为,只要非农业部门能够提供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工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收入差额能够补偿城市的过高生活费和因劳动力流动脱离了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成本,农业劳动力就会大量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东宁 王晨阳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矛盾 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爱玲 白媛媛 马艳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而对于经济增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作用,国内外的研究比较少,内蒙古的相关研究更少。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得出了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增长都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较小的结论,并探讨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康熙
本文根据新疆特殊文化背景和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及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新疆没有像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在建设中依靠东部地区的发展理念,脱离了本地区的文化背景,淡化了民族文化差异。新疆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要使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得到认同,并重视文化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民族文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黄海燕 黄丽华 金莲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SWOT 息烽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 夏帆 张玉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结构 人力资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海霞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各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山西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的任务要比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更为艰巨。特殊的资源优势和特定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山西省对三次产业的重视程度大不相同,长期的轻农业行为使得贫困人口主要存在于广大农村。户籍制度的改革必将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破除阻碍农业劳动力流动的藩篱,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而减少贫困程度,为农民脱贫致富保驾护航。
关键词:
山西省 农村剩余劳动力 脱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