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2)
- 2023(15894)
- 2022(13858)
- 2021(12901)
- 2020(10811)
- 2019(25095)
- 2018(24782)
- 2017(47825)
- 2016(26156)
- 2015(29537)
- 2014(29189)
- 2013(29071)
- 2012(26858)
- 2011(24252)
- 2010(24043)
- 2009(21874)
- 2008(21086)
- 2007(18701)
- 2006(16643)
- 2005(14278)
- 学科
- 济(106810)
- 经济(106685)
- 业(74877)
- 管理(67796)
- 企(51180)
- 企业(51180)
- 农(51077)
- 方法(47523)
- 数学(42157)
- 数学方法(41729)
- 农业(34410)
- 中国(27332)
- 财(27282)
- 业经(25790)
- 地方(25115)
- 学(22268)
- 制(19154)
- 贸(18315)
- 贸易(18306)
- 易(17699)
- 理论(16717)
- 技术(16153)
- 环境(15711)
- 务(14636)
- 银(14612)
- 财务(14576)
- 收入(14567)
- 银行(14553)
- 财务管理(14541)
- 融(14395)
- 机构
- 学院(367907)
- 大学(365270)
- 济(145706)
- 管理(143041)
- 经济(142583)
- 理学(124873)
- 研究(124160)
- 理学院(123461)
- 管理学(121290)
- 管理学院(120663)
- 中国(91838)
- 农(79732)
- 科学(79247)
- 京(77004)
- 财(64401)
- 所(62988)
- 业大(62609)
- 农业(61676)
- 研究所(57611)
- 中心(57606)
- 江(54373)
- 财经(51826)
- 范(49304)
- 师范(48797)
- 北京(47978)
- 经(47354)
- 州(45821)
- 院(44501)
- 经济学(43426)
- 省(39910)
- 基金
- 项目(258189)
- 科学(201808)
- 研究(188287)
- 基金(185965)
- 家(163048)
- 国家(161634)
- 科学基金(138000)
- 社会(117606)
- 社会科(110975)
- 社会科学(110940)
- 省(102725)
- 基金项目(99502)
- 自然(90176)
- 自然科(88045)
- 自然科学(88022)
- 自然科学基金(86465)
- 教育(86312)
- 划(85412)
- 编号(77953)
- 资助(76204)
- 成果(62410)
- 重点(57877)
- 部(56858)
- 发(55734)
- 创(53439)
- 课题(53274)
- 创新(49800)
- 科研(49323)
- 教育部(48182)
- 国家社会(48043)
- 期刊
- 济(160655)
- 经济(160655)
- 研究(105730)
- 农(79328)
- 中国(72127)
- 学报(63803)
- 科学(57078)
- 农业(54067)
- 大学(48494)
- 管理(47639)
- 财(46337)
- 学学(45820)
- 教育(42955)
- 融(32902)
- 金融(32902)
- 技术(31422)
- 业经(30967)
- 业(26122)
- 财经(24580)
- 经济研究(23685)
- 问题(22671)
- 经(20885)
- 版(19654)
- 图书(18778)
- 科技(18069)
- 业大(17859)
- 资源(17155)
- 理论(17090)
- 技术经济(17021)
- 世界(16198)
共检索到535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雪 聂凤英 毕洁颖
本文以2015年云南、贵州和陕西三省六县的1259户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了贫困县农户培训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农户培训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培训使云南、贵州和陕西三省六县的农民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了21.75%;另外发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长、家庭土地数量多、家庭生产资产多、加入合作社、家中有村干部、家中有女性参与村里会议活动、家庭宗教支出多七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而家庭人员数量多和到市场的距离远两个因素,会降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
关键词:
农户培训 倾向得分匹配法 收入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雪 聂凤英 毕洁颖
本文以2015年云南、贵州和陕西三省六县的1259户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了贫困县农户培训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农户培训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培训使云南、贵州和陕西三省六县的农民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了21.75%;另外发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长、家庭土地数量多、家庭生产资产多、加入合作社、家中有村干部、家中有女性参与村里会议活动、家庭宗教支出多七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而家庭人员数量多和到市场的距离远两个因素,会降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培训 倾向得分匹配法 收入效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苏荣
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的调查,发现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实施培训的政府部门过多,培训层次低,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缺乏足够兴趣,培训效果不理想等困境。为此,需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层次,紧扣地方民族特色产业开展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辉 刘兆阳
文章探讨了存在于贫困地区的"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者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构建了减贫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贵州、云南和安徽三省减贫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基本形成,并逐渐呈现高度协调发展态势;复合减贫系统实现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时序和空间差异性,各省协调度的变化演进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且其实现高度协调的时间点也各不相同;公共政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减贫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小,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该耦合协调度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和颖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培育新型农民,要切实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人口众多,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艰巨,新型农民的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云南这一多民族贫困地区作为案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统计,系统分析了云南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构成及新型农民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松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玲
贫困地区农户的收入、资产和负债朱玲本文旨在以中国经济改革和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为背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考察作为扶贫措施之一的以工代赈项目对贫困地区农户的就业和收入的影响,确认它对缓解贫困的作用,并论证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户信贷项目相结合的必要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雪 聂凤英
本文基于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7个国家级贫困县1564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普通二值模型和稀有事件模型,研究了影响脱贫地区农户网络销售产品意愿的因素,并使用T检验法分析了制约农户有网络销售意愿而无实际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村中有电子商务支持政策、村里有电子商务服务站、农户参与过生产类或电商培训等11个因素的影响是正向的,劳动力平均年龄高的影响是负向的。在有网络销售产品意愿的前提下,农户是否实施该行为与农户的电子商务技能以及当地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显著相关。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户 网络销售意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济民
农户技术应用行为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或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有关技术采用、学习和评价的能动表现和反映。实证研究表明:对我国贫困地区而言,信息渠道单一、传播手段落后、自有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低下和商品的自然市场风险较大等因素,是目前影响该区农户继续提高农业新技术使用水平的主要障碍。我国贫困地区只有在逐步消除上述障碍之后,才能大大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乐 靳乐山
在全面推动生态补偿扶贫的大背景下,科学测度不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际减贫效果,对于完善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8月云南省实地调研数据,测算了两种贫困线下区域的FGT指数,分析不同方式生态补偿的实际减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贫困线标准下,现金型补偿和岗位型补偿均降低了区域的贫困发生率,缩小贫困缺口和减少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于现金型补偿,岗位型补偿的减贫效果更好,显示出较高的瞄准度和持续性,而现金型补偿对于农户资源禀赋的前提要求和定额支付的特点,降低了其减贫的精准度和持续性。因此,基于农户的异质性特点充分发挥不同补偿方式的协同作用,积极推动补偿标准动态调整和补偿方式多元化发展,是未来深化生态补偿扶贫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扶贫 FGT指数 减贫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红娟 张成浩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急于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区域生态效率的变化。文章在选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和动态分解,并构建Tobit模型分析影响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各地区生态效率水平差距较大;2013—2015年,各地区生态效率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上升幅度越来越大,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生态效率的提高;城市规模对地区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鹏
就全国总体而言,劳动力供给进入以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为特征的"刘易斯转折点",在这一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供给的新阶段。本文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以贵州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为例,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态势,得出如下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有着不断外出务工的趋势和概率,而且在较长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不断扩大,从而其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态势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关键词:
新阶段 贫困地区 农村劳务经济 发展态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小青 吕珊珊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鄂西的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总体水平较低,主要反映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整体工作条件差、劳动关系不和谐、薪酬福利水平较低、职业发展不理想、个人薪酬福利满意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莫鸣 张黔珍 刘纯阳
本文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着重探讨农民务工培训,该培训涵盖了"扶贫技能转移培训"、"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阳光工程"三大专项培训,而"扶贫技能转移培训"、"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针对贫困地区的政府全额资助的培训项目。本文认为农民务工培训工作存在着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如培训项目管理不完善、培训资金短缺、贫困户难以参加培训项目、培训资源不能共享、重计划配置轻市场配置等,并对此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民务工培训 湖南省怀化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联
合作社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由贫困群体通过自助和互助而实现脱贫的理想载体。本文通过DID模型对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2)通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不同分位数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增幅更大;(3)贫困农户人均资产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惠农政策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影响——基于贵州3个行政村农户的追踪调查分析
边境民族地区农户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云南红河州农户为例
区域环境对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影响分析——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贫困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贫困地区构建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定西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
贫困地区农户的营养和食品保障
贫困地区农户生计安全研究
云南贫困农户脱贫潜力测度及空间格局分析
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自治州转移培训模式为例
关注贫困地区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