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05)
2023(21042)
2022(17747)
2021(16517)
2020(13919)
2019(31681)
2018(31231)
2017(59761)
2016(32352)
2015(36226)
2014(36112)
2013(35848)
2012(33494)
2011(30156)
2010(30460)
2009(28626)
2008(28542)
2007(25838)
2006(23134)
2005(20923)
作者
(93166)
(78064)
(77627)
(73688)
(49875)
(37600)
(35424)
(30240)
(29617)
(28136)
(26517)
(26341)
(24921)
(24791)
(24378)
(24057)
(23389)
(22921)
(22529)
(22502)
(19453)
(19367)
(19201)
(18055)
(17555)
(17499)
(17424)
(17398)
(15815)
(15548)
学科
(142989)
经济(142839)
(111773)
管理(100301)
(90549)
企业(90549)
方法(60421)
(52927)
数学(50464)
数学方法(49829)
(40527)
中国(39121)
业经(38127)
农业(35496)
地方(33744)
(28532)
(26347)
贸易(26327)
(26046)
财务(25977)
财务管理(25920)
(25513)
(24736)
企业财务(24605)
技术(23166)
(22517)
(22427)
理论(22246)
(22138)
银行(22103)
机构
学院(464207)
大学(457638)
(194398)
经济(190303)
管理(182535)
理学(155802)
研究(155288)
理学院(154143)
管理学(151620)
管理学院(150737)
中国(122123)
(96131)
科学(92870)
(91956)
(84172)
(78549)
(73729)
中心(73690)
财经(71275)
研究所(70392)
业大(68267)
农业(64864)
(64566)
北京(60363)
(59884)
(59860)
师范(59321)
经济学(58299)
(55660)
经济学院(52610)
基金
项目(302591)
科学(239270)
研究(223872)
基金(218869)
(189317)
国家(187611)
科学基金(162274)
社会(143140)
社会科(135500)
社会科学(135461)
(121026)
基金项目(115152)
自然(103481)
教育(102529)
自然科(101124)
自然科学(101098)
(99842)
自然科学基金(99311)
编号(92354)
资助(89553)
成果(75084)
(68222)
重点(67732)
(66740)
(64095)
课题(63466)
创新(59452)
国家社会(58828)
科研(57599)
教育部(57352)
期刊
(225043)
经济(225043)
研究(136047)
中国(96877)
(81389)
(73634)
管理(70066)
学报(67919)
科学(64738)
农业(54920)
大学(52439)
学学(49572)
(49331)
金融(49331)
教育(48035)
技术(43248)
业经(40721)
财经(35374)
经济研究(34019)
(30459)
问题(30202)
(29898)
技术经济(24584)
统计(23482)
(23321)
图书(22684)
(22363)
世界(22085)
(21978)
商业(21449)
共检索到715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辉  刘兆阳  
文章探讨了存在于贫困地区的"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从理论层面阐明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者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构建了减贫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贵州、云南和安徽三省减贫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公共政策—农业发展—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基本形成,并逐渐呈现高度协调发展态势;复合减贫系统实现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时序和空间差异性,各省协调度的变化演进趋势并不完全一致,且其实现高度协调的时间点也各不相同;公共政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减贫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大小,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该耦合协调度具有良好的表征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远智  周扬  刘彦随  
运用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Lorenz曲线等方法对2010年和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2010年至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但呈现低水平的不均衡格局,经济发展的极化现象显著。(2)研究期内,云南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明显,但不均衡空间格局依旧显著,形成了以经济发展极为中心的低值区和以乌蒙山区深山区、滇西边境地区南北两侧为中心的高值区。(3)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负相关关系,2010年和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呈现出轻度失调的特征,并且2015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低于2010年;同期经济发展年均增速与农村贫困年均减速以濒临失调为主,主要是由于低层次需求下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贫困人口分布的孤岛效应使得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减弱。在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中,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从多方入手强化措施的精准性,从而确保2020年减贫目标的实现,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华中昱  林万龙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四化同步"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满足新型主体的金融需求是对其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通过在甘肃、贵州、安徽3省6县的调研得知: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以农信社为主要融资渠道,抵押担保类的贷款需求旺盛,融资金额规模化、用途多元化等特征。同时,无论在融资成本、融资期限,还是融资金额上,新型主体满足程度都较低,需要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上加快调整步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鹏  
就全国总体而言,劳动力供给进入以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为特征的"刘易斯转折点",在这一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供给的新阶段。本文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以贵州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为例,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态势,得出如下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有着不断外出务工的趋势和概率,而且在较长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不断扩大,从而其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态势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扶桑  郑世杰  
现阶段我国贫困地区呈现扶贫手段多样化、扶贫效率瓶颈化、经济发展复杂化等特点。通过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安徽省阜阳市进行调查,结合阜阳市统计年鉴2006年~2015年十年间的数据,作者运用VAR模型,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贷款金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等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要求金融机构、政府及农户自身积极克服信息不对称的约束,降低农村信贷风险,保障农村扶贫项目的可执行性,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雪  聂凤英  毕洁颖  
本文以2015年云南、贵州和陕西三省六县的1259户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了贫困县农户培训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农户培训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培训使云南、贵州和陕西三省六县的农民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了21.75%;另外发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长、家庭土地数量多、家庭生产资产多、加入合作社、家中有村干部、家中有女性参与村里会议活动、家庭宗教支出多七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而家庭人员数量多和到市场的距离远两个因素,会降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雪  聂凤英  毕洁颖  
本文以2015年云南、贵州和陕西三省六县的1259户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了贫困县农户培训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农户培训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培训使云南、贵州和陕西三省六县的农民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了21.75%;另外发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长、家庭土地数量多、家庭生产资产多、加入合作社、家中有村干部、家中有女性参与村里会议活动、家庭宗教支出多七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而家庭人员数量多和到市场的距离远两个因素,会降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君  陈长瑶  
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空间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0户贫困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深入分析了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与其所在区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贫困地区,耕地依然是农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户出行不便、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获取量都进一步影响其自主发展能力中对外协调和交流能力的提升;农户到所在乡镇的通达性影响着其获取信息的畅通度和接受服务部门帮扶的容易度;农户文化素能的提高是提升其发展能力的关键;无论是村级环境还是乡镇环境对贫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的辐射带动能力都十分有限。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绍洪  魏媛  
为诠释喀斯特贫困山区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状态变化趋势,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极差变换、变异系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贫困山区2005—2015年间低碳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度表现出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0.75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初升  罗连发  
根据社会资本分层、数据嵌套的特征,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利用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家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层级的社会资本影响包括扶贫政策在内的中间变量、进而对家庭福利产生的不同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比较贫瘠的农村贫困地区,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穷人资本"的功能,其减轻贫困、改善家庭福利的作用不仅显著,而且还存在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殷君伯  闪辉  陈香  徐冉冉  
大别山贫困地区应立足生态和水源涵养的主体功能,依托山区特色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逐步在大别山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转变山区经济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名勇  
本文分析了国家将扶贫目标以贫困县为瞄准载体的优势和弊端,指出该机制的弊端体现在: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有效性较差,没有做到有贫必扶,项目瞄准不够科学和准确。以贵州省为例,提出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应将开发扶贫的瞄准对象由县向乡镇转变,由乡镇向村转变。阐述完善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的对策包括:瞄准村庄与瞄准农户相结合;制定目标规划,强化责任机制;突出扶贫重点,明确扶贫环节;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瞄准科学性、公正性,等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巩前文  张俊飚  
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业生产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经济落后的不发达地区由于本身的抗灾救灾能力弱,受到的自然灾害影响也更加严重,甚至会导致贫困的发生。目前虽然已经有学者定性地研究过农业自然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但是缺乏定量的分析。本文旨在弥补以前定量研究的空白,选择安徽省的59个县(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业自然灾害受灾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同。文章的最后,依据实证结果对正确认识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构建农村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抗灾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京京  
构建农业经济-农业职业教育-农村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得出2009-2018年陕西农业经济和农业职业教育整体都呈上升趋势,但农村社会发展状态处于波动状态;三子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提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衔接阶段,建立农村社会网络化服务与数字治理体系,加大培育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建立乡村产业数字化动态评价体系等促进农业经济-农业职业教育-农村社会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遗志  胡争艳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综合考虑贵州省的生态环境丰富性与脆弱性特点,构建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机制的PSR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贵州省2006—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对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约束力间的耦合程度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推进呈现出多个不同阶段,2006—2017年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6—2010年的快速变化和2010—2017年的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合协调度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阶段的转变。根据耦合协调机制的发展阶段特性,提出促进贵州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间耦合协调发展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