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12)
- 2023(19726)
- 2022(16511)
- 2021(15357)
- 2020(12717)
- 2019(29114)
- 2018(28593)
- 2017(53851)
- 2016(29357)
- 2015(32789)
- 2014(32750)
- 2013(32207)
- 2012(30095)
- 2011(27346)
- 2010(27283)
- 2009(25131)
- 2008(24717)
- 2007(22368)
- 2006(19724)
- 2005(17556)
- 学科
- 济(125010)
- 经济(124879)
- 业(83362)
- 管理(77208)
- 企(58125)
- 企业(58125)
- 农(54376)
- 方法(50448)
- 数学(44514)
- 数学方法(43966)
- 农业(36365)
- 中国(36212)
- 地方(32086)
- 业经(30475)
- 财(29666)
- 学(25174)
- 贸(23232)
- 贸易(23217)
- 制(23016)
- 易(22508)
- 银(19178)
- 发(19143)
- 银行(19105)
- 环境(19052)
- 技术(18710)
- 融(18515)
- 金融(18511)
- 行(18331)
- 和(17288)
- 理论(16942)
- 机构
- 学院(418940)
- 大学(413868)
- 济(169615)
- 经济(166065)
- 管理(156310)
- 研究(146602)
- 理学(134492)
- 理学院(132874)
- 管理学(130373)
- 管理学院(129613)
- 中国(110872)
- 科学(93403)
- 农(93133)
- 京(87932)
- 所(75836)
- 财(75182)
- 农业(72481)
- 业大(71538)
- 中心(69374)
- 研究所(68998)
- 江(65335)
- 财经(59044)
- 范(56243)
- 师范(55544)
- 北京(54651)
- 经(53648)
- 院(52186)
- 州(52050)
- 经济学(50979)
- 省(49660)
- 基金
- 项目(284420)
- 科学(221974)
- 基金(203616)
- 研究(203593)
- 家(180601)
- 国家(178987)
- 科学基金(151413)
- 社会(128799)
- 社会科(121667)
- 社会科学(121632)
- 省(114312)
- 基金项目(108148)
- 自然(98643)
- 自然科(96327)
- 自然科学(96298)
- 划(95694)
- 自然科学基金(94566)
- 教育(93360)
- 编号(82642)
- 资助(82085)
- 成果(66359)
- 发(65776)
- 重点(64797)
- 部(61643)
- 创(59106)
- 课题(58061)
- 创新(55285)
- 科研(55073)
- 计划(53326)
- 国家社会(53202)
- 期刊
- 济(193260)
- 经济(193260)
- 研究(117575)
- 农(91969)
- 中国(89238)
- 学报(74202)
- 科学(66058)
- 农业(62227)
- 财(57198)
- 大学(55661)
- 管理(54853)
- 学学(52769)
- 教育(46095)
- 融(40608)
- 金融(40608)
- 技术(37224)
- 业经(37135)
- 业(31502)
- 经济研究(29168)
- 财经(28380)
- 问题(26633)
- 经(24478)
- 版(23402)
- 技术经济(20550)
- 业大(20349)
- 科技(20209)
- 图书(19932)
- 世界(19770)
- 资源(19633)
- 统计(19584)
共检索到631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定贵 俞健
为了解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以广西贫困村为例,分别对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乡镇干部发放问卷287份,实际回收268份,村干部发放问卷378份,实际回收327份,共595份。对调查结果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乡镇干部与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乡镇干部偏向于从农村发展的内因上找原因,而村干部更倾向于从外因上找原因。因此,思想观念对农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文化教育。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鞠正江
乡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中坚力量,其思想认识和能力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分析可知,目前乡村干部的自我角色认知较为清晰,但政策执行能力、发展生产能力、乡村治理能力与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将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塑造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首要举措,突出针对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分阶段有重点地加以推进。
关键词:
乡村干部 新农村建设 角色认知 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钱忠好
本文重点分析了乡村干部行为对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 ,乡村干部在与农户打交道时 ,乡村干部往往处于强势地位 ,这使乡村干部的偏好和行为对农地承包经营权具有极大的影响。乡村干部偏好于经常性行政调整承包地的行为是其追求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发育。因此 ,要加速我国农地市场化的进程 ,就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乡村干部的行为。
关键词:
乡村干部行为 农地承包经营权 市场流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丽
乡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他们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状况和需求。调查显示,乡村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有信心的,这是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基于这种判断和对新农村建设话语的分析,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注意的五个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村干部 认知 问卷调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佘纪国
后税时代乡村干部关系从"保护"、"逆保护"关系发展到"冲突"关系。具体来讲,税费时期乡干部充当了村干部的保护者,反过来,村干部对乡干部实行逆保护。税费取消以后乡村干部不再存在保护关系,乡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为"与"不作为"的冲突也端倪初露。这种逆转性变化源自乡村干部之间目标取向的分异。展开来说,就是乡干部"疏农民"、"维稳定"与"竞升迁"的目标,与村干部"亲村民"、"促发展"与"保连任"目标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其矛盾化解也被非制度化。
关键词:
乡村干部 关系 冲突 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祖岩
引导农民进市场乡村干部要防止五种偏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农村经济的领导,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是乡村干部面临的严峻课题。当前,要防止五种偏向。(一)凭经验引导。大多数乡村干部是“洗脚上田闯市场”,习惯于“思路围着田埂想,工作沿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峰
为农民“减负”为乡村干部“减压”颜峰(山东省滕州市经管局)中央《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下发后,各级各部门对“减负”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力度大,措施得力,“减负”效果明显,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农村基层干部反映,现在的乡村干部难当,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雷世界
文章依据对四川省公选乡村干部几年实践的调查,分析了公选乡村干部出现的经济原因,产生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改善公选乡村干部的具体措施。文章认为不能只从政治角度来理解公选乡村干部这项改革实践,而应该从经济角度认识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发挥公选的作用,使之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关键词:
公选 乡村干部 经济方面 四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遵东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助农”,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业在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相关的对策,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贫困地区 新农村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彦峰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微观经济主体的内生动力始终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乡村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关于我国村干部的研究成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娟
30年来,围绕着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农村改革给我国乡村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的加快发展进程中,农村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在逐步式微,能够统一思想的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国家基层权力与村民自治间的不协调,都在一定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博文 吕悦 余劲
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与“领路人”,在基层村庄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以秦、甘、滇三个典型村的实际案例为对象,将村干部角色凝练为应然理想角色、资源汲取角色与宗族势力角色三种类型,并分析村干部角色对村政双向联动、政府资源驱使与宗族权威依赖三种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当村干部扮演应然理想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村政双向联动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高效;当村干部扮演资源汲取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政府资源驱使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低效;当村干部扮演宗族势力角色时,村庄治理呈现宗族权威依赖的结构模式,并显著促使其治理无效。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应然理想角色功能,在利用好村庄内生性社会资源的同时重塑干群关系,建立和完善对村干部小微权力的监察机制,在推进村政双向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最终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绪珠 白志礼 谭江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路,而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村干部,则是实施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就此,本文通过分析村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我国村干部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村干部素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斌 宁泽逵
当代以徐勇等为代表提出的村干部双重角色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该双重角色理论缺少量化分析支撑。作为双重代理人的村干部,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偏不倚的"中间人",还是有所偏重?皆需要量化、验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村干部角色代理权重的概念,并试图在这一分析框架下量化村干部角色代理倾向。并认为,村干部具有天生的向村民代理人角色倾斜的潜质,同时指出,当代村干部角色代理方向应是在村民自治的精神下更多的为民服务。
关键词:
村干部 代理权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会吉 薛桂霞 陈静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分类推进的必然结果,是助力乡村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方法]文章基于S省M市1086个村庄9169份村民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村民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意愿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1)研究区村民对村庄现状满意度总体表现为“满意”,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满意度较高,而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的满意度相对较低;(2)村民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外迁型聚落空间重构意愿>不进行空间重构的意愿,其中内调型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振兴分类发展的重点方向;(3)男性村民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更强,村民年龄越大则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越明显,学历越高则外迁型空间重构意愿越强烈,而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为务农的农户更倾向内调型空间重构;(4)提升“产业兴旺”满意度会显著提高村民内调型空间重构意愿,提高“生态宜居”满意度会显著降低村民的空间重构意愿,这是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避免一刀切的政策安排、一种模式的重构标准和一次性的重构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