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4)
2023(14268)
2022(12441)
2021(11569)
2020(9545)
2019(22164)
2018(22097)
2017(42236)
2016(22924)
2015(25713)
2014(25836)
2013(25721)
2012(23669)
2011(21624)
2010(21653)
2009(20108)
2008(19503)
2007(17368)
2006(15665)
2005(13753)
作者
(65752)
(54730)
(54315)
(51595)
(34828)
(26165)
(24748)
(21213)
(20858)
(19818)
(18830)
(18448)
(17321)
(17132)
(16563)
(16562)
(16530)
(15970)
(15761)
(15358)
(13648)
(13475)
(13017)
(12462)
(12340)
(12166)
(12096)
(12065)
(11072)
(10799)
学科
(88396)
经济(88258)
(68716)
管理(67579)
(51252)
企业(51252)
方法(37417)
(35783)
数学(32247)
数学方法(31891)
中国(25543)
(25423)
农业(24336)
业经(23375)
(21956)
地方(20752)
(19771)
(15435)
贸易(15425)
(14974)
(14576)
银行(14539)
(14456)
财务(14388)
财务管理(14357)
(14311)
(14245)
环境(14045)
(13921)
理论(13786)
机构
大学(327966)
学院(323694)
管理(130320)
(126190)
经济(123077)
理学(112155)
理学院(110876)
管理学(109097)
管理学院(108474)
研究(106369)
中国(79547)
(69748)
科学(64980)
(60084)
(53687)
(52237)
中心(49264)
(48630)
业大(47963)
研究所(47237)
财经(47136)
(45023)
师范(44700)
北京(43919)
(42678)
农业(40617)
(40489)
(38251)
经济学(37345)
师范大学(35905)
基金
项目(221652)
科学(173975)
研究(167154)
基金(160120)
(137850)
国家(136613)
科学基金(117519)
社会(105601)
社会科(99721)
社会科学(99695)
(86131)
基金项目(85671)
教育(75112)
自然(73896)
自然科(72094)
自然科学(72081)
(71832)
自然科学基金(70778)
编号(70717)
资助(64083)
成果(59285)
(48737)
重点(48697)
(47346)
课题(46978)
(45632)
(44161)
项目编号(43519)
国家社会(43173)
创新(42494)
期刊
(144407)
经济(144407)
研究(95351)
中国(65329)
(53631)
学报(52270)
科学(45982)
管理(45264)
(45118)
大学(40096)
教育(35952)
学学(35840)
农业(35774)
图书(35600)
(29356)
金融(29356)
书馆(26897)
图书馆(26897)
技术(26222)
业经(25616)
财经(22606)
经济研究(21045)
(19183)
问题(18908)
理论(16573)
(16018)
(15617)
论坛(15617)
(15603)
情报(15417)
共检索到487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龙英  靳永翥  
乡村图书馆的服务机制可分为政府权威机制、市场化机制、志愿机制和混合型机制4种。从理论角度来看,志愿机制和混合型机制更适合乡村图书馆,而且志愿机制方兴未艾;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权威机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应动态理解和构建贫困地区乡村图书馆服务的提供机制,如构建以混合机制为主、志愿机制为辅的多中心、多层次协同合作的长效供给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海宏,韩雷亚  
本文利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卫生保健筹资与组织”研究30个贫困县的调查数据,对乡村医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50%的乡村医生家庭人均收入位于本村前18.27%,75%的乡村医生家庭人均收入位于本村前40.48%;略好于村干部和乡村教师家庭;虽稍差于个体医生家庭,但两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乡村医生家庭总收入中的56.99%来自于医疗卫生收入。乡村医生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时间占全部医疗卫生工作时间的21.38%,而其从中得到的报酬只占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报酬的14.05%。若将政府及村集体对乡村医生的补助视为对预防保健工作的补偿,使乡村医生在社区预防保健工作上的“付出”与“所得”相匹配,则政府及村集体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应从目前的平均每人每月28.07元提高到41.48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孝坤  任秋爽  
[目的]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性变化、乡村转型发展成为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但关于乡村性变化与乡村转型发展耦合关系尚少有研究。[方法]以西南地区267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乡村性与乡村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化后的熵权法和ESDA方法,研究2015年相对于2005年西南地区贫困县乡村性和乡村转型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乡村转型发展与乡村性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15年相对于2005年,研究区乡村性变化值在-0.454 4~-0.047 8之间变动,乡村性变化值较大的县域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的四川盆地周边低山丘陵和平行岭谷地形区,以及云贵高原的滇中、黔中与城市邻近县域;各县域乡村转型度值在0.190 0~0.646 9之间变化,按照转型度由低到高可以分5级,其中,乡村转型度较低(Ⅱ级)和乡村转型度中等(Ⅲ级)的县域分布广泛;乡村转型与乡村性变化的耦合协调度值在-0.736 3~-0.339 8之间变化,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有4个县域属于拮抗不协调类型,大多数县域属于低级或中级耦合协调类型。[结论]西南贫困地区乡村性变化和乡村转型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与研究区自然地理环境及区位条件的分异大体吻合,地势平缓、区位条件较好县域的乡村性变化、乡村转型度、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优于地理条件较差县域。应根据耦合协调发展差异,因地因时制宜强化乡村产业发展、完善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区域发展能力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长云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经济行为的运行及其效益,既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变量之一。鉴于此,本文对贫困地区乡村企业经济行为的现状与优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营运环境 1、宏观环境的动荡性、劣质性和高风险性。一般而言,贫困地区的微观经济组织(农户、企业等),其经济行为的宏观环境都具有动荡性、劣质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原因有四:第一,贫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冯永财  
有效的帮扶机制可使对口帮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文章以高校图书馆与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对口帮扶机制构建为主线,调研陕西省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现状,分析高校图书馆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图书馆的可行性,提出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校图书馆与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对口帮扶机制,对帮扶项目规划、项目组织架构、项目过程控制及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俊健  
论文以河池市深度贫困县为研究视角,着重分析了金融机构支持河池市深度贫困地区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河池市深度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五大关键因素,并从金融服务体系、产业发展、金融生态环境、金融风险防范、信贷政策调整等视角提出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玉恒  宋传垚  阎佳玉  黄惠倩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影响下,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乡村病"问题凸显,影响到乡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亟需重视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特征,提出乡村振兴的方向与适宜路径,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探究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中心集聚性与成长性,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研究发现:①伴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乡村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明显高于乡镇政府驻地与县城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强度;②生产要素在城、镇、村间不均衡集聚的特征明显,导致县城邻近地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乡村地区的中心集聚性依次降低;③受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县城邻近地区、区位较好的乡镇以及交通干线附近地区更易于集聚生产要素,成为乡村成长性的高值区;④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减地增"的乡村空心化问题严峻。文章强调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城乡联系,提升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推进村镇化发展,开展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培育乡村社会资本,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红凌  
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电话访谈法等,探讨贫困地区流动图书馆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之路。研究发现:贫困地区流动图书馆是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组成元素已成为共识,贫困地区流动图书馆建设突破了一级图书馆只有唯一建设主体体制,但流动图书馆尚未在贫困地区普及,存在保障缺失、规范较弱等问题。为此,建议强化制度保障、上移建设主体、推行专业管理、深化专业服务、开展科学考评,以实现贫困地区流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建华  张小雨  
[目的/意义]深入到贫困地区村图书室开展农村儿童阅读服务实验研究,有利于发现促进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有效策略。[方法/过程]研究者以志愿者身份,利用寒假,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图书室为返乡过春节的中小学生开展作业辅导和系列阅读活动。[结果/结论]志愿者介入能够有效激活基层服务点,建议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1)因地制宜建设基层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乡镇分馆的专业化建设、管理和运行,引进专业人才指导全县的阅读服务;(2)设置相对独立的阅读空间,以利于管理和运行;(3)为村图书室配置符合农村儿童需要的阅读资源;(4)组织高校学生在寒暑假期间担任乡镇分馆和村图书室的阅读服务志愿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琼峰  宁志中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优先任务,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文献述评、调研认知与研究思考,探讨旅游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现实问题和推进途径。研究表明,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方共识,同时也面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内生增长乏力、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乡村旅游扶贫需精准识别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和可行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旅游精准扶贫计划与行动之中。具体需要准确把握好适宜区域、实施主体、主导产业、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的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和组织机制,进而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方鹏骞  吴少玮  傅新巧  陈晶  高红霞  
目的:了解农村贫困地区村级卫生人力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贫困地区2842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存在人员素质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达40%以上;乡村医生执业化比率较低,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所占比例平均为8.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乡村医生年龄老化情况较为严重,目前乡村医生45岁以上人员比例达42.05%;乡村医生经济收入不够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未建立乡村医生退休和养老保障制度等。建议:加强乡村医生的定向培养;提高农村贫困地区乡村的待遇和收入,将乡村医生纳入当地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加大在岗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和学历教育,实现农村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向执业化过渡;建立农村贫困地区乡村医生的退休和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市支援农村贫困地区乡村医生的制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迎春,韩雷亚  
本文依据“诱导需求”的理论,提出在农村贫困地区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过度供给的假设,并提出使用配对分析的方法,确定卫生服务提供的费用标准,并测量其过度提供的程度。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村卫生室门诊服务供给情况和乡卫生院住院服务供给情况的分析,验证了在农村贫困地区存在卫生服务过度提供的假设和过度提供程度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管睿  余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乡村治理体系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却也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6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1045户农户数据,采用多元处理效应模型探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及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排斥对中国贫困地区农户乡村治理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均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造成了严峻影响,且其影响程度呈现出“差序格局”。其次,相较于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社会信任稳态的冲击,劳动力市场排斥对农户的冲击影响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大。最后,当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对农户造成双重排斥时,农户社会信任将出现系统性失衡。因此,一方面要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精度,调整扶贫资源分配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地方性市场培育;另一方面要鼓励并保障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及充分就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农业人口收入并扩大农业部门就业,进而缓解制度及经济双重排斥对中国贫困地区乡村治理体系的冲击。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魏志鹏  蒋国栋  牛托稳  邹际平  董小芬  
青树教育基金会是设在美国旧金山的一所海外非营利公共服务机构,也是最早进入中国西部,以"全球策划本土实施"(glocalization)为纲要援建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文化信息服务的海外机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明  钱力  倪修凤  吴波  
文章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试点村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基于安徽省金寨县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效度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各维度效度较高,但各维度效度差异性较大,其中产业兴旺效度最高;乡村振兴试点村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乡村振兴效度;劳动力结构、本地务工情况以及交通便利性等能够对提升乡村振兴效度产生较大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对试点村周边邻近地区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协同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以产业扶贫促进产业振兴,切实发挥乡村振兴试点村的引领作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