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9)
2023(13152)
2022(11603)
2021(10903)
2020(9116)
2019(21189)
2018(21001)
2017(40476)
2016(21947)
2015(24618)
2014(24588)
2013(24260)
2012(22141)
2011(19858)
2010(19917)
2009(18413)
2008(17870)
2007(15811)
2006(13935)
2005(12521)
作者
(62613)
(51993)
(51714)
(49310)
(33185)
(25070)
(23436)
(20298)
(19775)
(18585)
(17844)
(17489)
(16468)
(16428)
(16072)
(15982)
(15353)
(15335)
(14863)
(14769)
(12790)
(12766)
(12437)
(11899)
(11590)
(11579)
(11556)
(11491)
(10378)
(10148)
学科
(85239)
经济(85105)
管理(66957)
(63565)
(52251)
企业(52251)
方法(39480)
数学(34030)
数学方法(33547)
(26028)
(25568)
中国(21859)
(19916)
业经(19784)
(19140)
贸易(19131)
(18723)
(18474)
地方(17469)
农业(17452)
(15241)
财务(15169)
财务管理(15132)
企业财务(14312)
理论(14178)
(13727)
环境(13726)
技术(13697)
(13521)
(13379)
机构
大学(311712)
学院(308618)
管理(124541)
(122603)
经济(119874)
理学(107994)
理学院(106826)
管理学(104961)
管理学院(104408)
研究(101147)
中国(76093)
(66302)
科学(62018)
(59434)
(49911)
(47743)
财经(46866)
中心(46172)
业大(45791)
(45215)
研究所(45184)
(42501)
北京(41804)
(40206)
师范(39880)
农业(36999)
(36968)
经济学(36957)
(36311)
财经大学(34846)
基金
项目(213067)
科学(168149)
研究(157427)
基金(155815)
(134841)
国家(133721)
科学基金(115533)
社会(99487)
社会科(94244)
社会科学(94222)
基金项目(82602)
(82306)
自然(74741)
自然科(72965)
自然科学(72952)
教育(71905)
自然科学基金(71634)
(69044)
编号(64420)
资助(64288)
成果(52773)
(47419)
重点(47031)
(44390)
(44032)
课题(43943)
(42253)
创新(41132)
教育部(41000)
国家社会(40899)
期刊
(134558)
经济(134558)
研究(92576)
中国(59936)
学报(47910)
(45778)
管理(45762)
(44271)
科学(44212)
大学(36997)
学学(34714)
教育(34380)
农业(30320)
(26815)
金融(26815)
技术(26418)
财经(22624)
业经(21583)
经济研究(20534)
(19143)
问题(17769)
图书(16569)
理论(15855)
科技(15064)
技术经济(14802)
(14615)
实践(14585)
(14585)
(14532)
(14151)
共检索到454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瑞华  汤晓丹  李永杰  
基于我国贫困县制度发展的分析,探讨贫困县退出的识别方法及运行机制。结果表明,始于1986年的贫困县制度,历经设立、初次调整、量化调整及调整权限下放4个阶段,促进了全国贫困人口的逐年减少和贫困发生率的不断下降。但由于我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导致以县为单位的扶贫政策精度不够。要确保2020年贫困县全部有序退出,提出了贫困县退出的精准识别方法,主要包括贫困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信息的采集、甄别与核实、贫困县扶贫绩效与贫困程度评估、贫困县和脱贫县识别与退出。识别贫困县和脱贫县的关键是构建贫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喜杰  董阳  
贫困县退出机制问题是现行扶贫政策中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贫困县政策本身是基于国家认证能力,并因循着科层化的组织逻辑而展开的一种政府主导的规划性社会变迁。但是,由于贫困县对于政府资源产生了过度的依赖,政绩考核体系使扶贫政策发生"目标偏移",信息公开机制的缺乏导致监管失灵等原因,导致了贫困县"退出难"。为此,通过构建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完善扶贫工作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改善扶贫工作中的信息公开机制,并将其纳入到一个整体系统中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贫困县退出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华  潘斌  韩庆龄  
按照2014年中央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2015年11月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必须研究建立扶贫县退出机制与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科军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但增长量依然可观,经济发展更加健康稳定,我国农村经济也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很多农民逐渐摆脱贫困,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他们向着富裕的生活迈出了一大步,取得这些成果离不开国家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大力扶持。但目前我国在农村贫困退出机制的建设方面缺乏力度,导致农村贫困退出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这亟需政府部门完善相关贫困退出机制和制度,实现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小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到2020年,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那么,如何来衡量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就成为评价"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的重要问题。2016年4月28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温涛  朱炯  王小华  
农贷资金进入乡村需要寻求内部化节约交易成本的主体与其对接,这一角色通常由乡村精英担任。而在"去组织化"的制度安排中,精英行为越发偏离整体利益,农贷资金呈现出被精英占有的"精英俘获"机制。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利用全国10省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分层比较了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机制。结果发现: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机制差异明显。贫困县农贷市场尚不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机制;但"精英俘获"机制泛滥于非贫困县农贷市场,使得农贷市场结构扭曲、功能错位、目标偏离。亟待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破解现有农贷资金配置固化的格局,保障农贷资金公平地惠及农户,助...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史志乐  
贫困退出机制是涵盖贫困退出的动力、补偿、风险、激励与约束等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组织制度所构成的综合系统机制。借鉴和吸收国际上相关发展指数和我国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内容,并结合我国贫困地区的实际现状,可从贫困基础、经济发展、人文发展和生存环境四个向度构建多维、动态的贫困退出指标体系。构建贫困退出机制,应从建立、健全和完善贫困退出的动力机制、补偿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史志乐  
贫困退出机制是涵盖贫困退出的动力、补偿、风险、激励与约束等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组织制度所构成的综合系统机制。借鉴和吸收国际上相关发展指数和我国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内容,并结合我国贫困地区的实际现状,可从贫困基础、经济发展、人文发展和生存环境四个向度构建多维、动态的贫困退出指标体系。构建贫困退出机制,应从建立、健全和完善贫困退出的动力机制、补偿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烨  王春萍  张顺翔  李子恒  
借鉴顾客满意度理论模型,通过对陕南紫阳、商南、镇安3个国家级贫困县38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实证分析了精准扶贫提升农户满意度的机理。研究发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均能正向影响农户预期,且精准帮扶还能显著提升农户满意度;农户预期在精准识别与农户满意度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精准帮扶与农户满意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农户信任在精准识别与农户预期、精准帮扶与农户预期、精准帮扶与农户满意度三组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  
本文从扶贫对象识别机制、扶贫项目选择机制、扶贫资源整合机制、长效扶贫机制和防贫机制五个方面,针对我国扶贫机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环首都贫困县存在的个性问题进行深刻分析,突破了种种误区,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学敏  
贫困县通过产业扶贫的各种举措使扶贫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扶贫产业体系或集群,这对于贫困户增收和贫困县脱贫摘帽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产业的发展其意义甚至已远超扶贫本身。扶贫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诸如产业低端化、产业链条短、小而散、缺乏竞争力等。为此,必须要把服从于脱贫攻坚短期目标的扶贫产业长期化,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通过体制改革有效化解各种深层次矛盾,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维和市场的思维,以实现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莉  李海月  
深度贫困县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必须深入分析并结合深度贫困县在金融扶贫顶层设计和金融扶贫发展经济性等方面的特殊性,才能切实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扶贫攻坚制度保障,激发乡村脱贫内生动力等措施,构建农村脱贫长效机制,才能切实将扶贫攻坚工作引向深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新梅  韩林芝  郑江华  李晓英  
文章针对南疆四地州26个贫困县构建包含3个向度7个维度的多维贫困度量模型,对每个贫困县的多维贫困度、多维贫困变化度、多维贫困贡献度进行测算分析;利用空间分析与K-均值聚类量化方法,分析2000—2016年贫困县多维综合贫困度的时空演变及其贫困维度变迁特征,将贫困县聚合成4种类型,探讨导致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南疆四地州多维贫困程度时空演变呈现相对快速改善区、相对低速缓解区、相对低速加深区、相对快速恶化区4种变化等级;贫困县的贫困缓解速度大体上呈明显的由快速到低速再快速的特点;其中喀什地区中部以及和田地区中部的经济消贫作用显著;社会消贫发展整体向快速改善偏移;自然资源利用对贫困的缓解能力波动变化态势显著;贫困县多维综合贫困度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显著,随时间演变具有集群分布向随机离散分布格局转变的趋势;2006年以后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维度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小聪  吴高辉  李刘兴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围绕连片特困区L县的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旨在探讨县域内产业政策执行行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县域产业扶贫既是回应县域产业转型的客观行动,也是顺应地方考核的政绩冲动,由此造成"脱节"现象。(2)政策执行中,县委县政府试图运用"超常规施压"和"超常规问责"的双重压力机制推动政策实施;而乡党委、政府以及县直部门则在双重压力机制下陷入三重困境,并引发策略性应对机制;乡政府为了走出困境将扶贫压力向村两委传导,引发村两委干部的选择性阐释机制。(3)政策执行中的多重行为差异根源于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执行者的风险规避和自有余地以及行政体系运作特征与乡土社会运作模式的不适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志乐  张琦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县考核机制作为顺利实现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经历了贫困人口从收入考核到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的考核,党政领导干部从以GDP为主转向注重脱贫实绩的考核,考核机制从单一式、独立式考核到全程式、参与式考核的转变。目前在顶层设计上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的四梁八柱体制机制建设,在制度安排上实现了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程序的综合布局,在政策实践上构建了以第三方评估为特点的上下联动考核体系。但是贫困县考核机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多重考核检查互补性有待加强,交叉重叠性需要尽量克服,尤为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