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4)
- 2023(16880)
- 2022(14795)
- 2021(13559)
- 2020(11447)
- 2019(26397)
- 2018(25860)
- 2017(50080)
- 2016(26750)
- 2015(29822)
- 2014(29557)
- 2013(29204)
- 2012(26739)
- 2011(23969)
- 2010(23742)
- 2009(21792)
- 2008(20723)
- 2007(18025)
- 2006(15941)
- 2005(13891)
- 学科
- 济(122484)
- 经济(122352)
- 管理(75949)
- 业(72315)
- 企(57815)
- 企业(57815)
- 方法(52607)
- 数学(46120)
- 数学方法(45521)
- 农(30979)
- 财(29315)
- 中国(28359)
- 学(26462)
- 地方(25746)
- 业经(25012)
- 农业(22124)
- 贸(18433)
- 贸易(18424)
- 制(18281)
- 易(17779)
- 理论(17534)
- 环境(17349)
- 和(17214)
- 务(16793)
- 财务(16723)
- 财务管理(16687)
- 企业财务(15807)
- 技术(15671)
- 地方经济(15348)
- 融(15083)
- 机构
- 大学(380618)
- 学院(377940)
- 济(157972)
- 经济(154817)
- 管理(148500)
- 研究(129987)
- 理学(129475)
- 理学院(128041)
- 管理学(125505)
- 管理学院(124863)
- 中国(94508)
- 科学(80966)
- 京(80091)
- 财(70002)
- 所(65141)
- 农(63163)
- 研究所(59650)
- 中心(58183)
- 业大(57946)
- 财经(56464)
- 江(54020)
- 经(51472)
- 北京(50072)
- 农业(49429)
- 范(48903)
- 经济学(48600)
- 师范(48359)
- 院(47518)
- 经济学院(43545)
- 州(43510)
- 基金
- 项目(264212)
- 科学(207489)
- 基金(193088)
- 研究(189493)
- 家(169461)
- 国家(168081)
- 科学基金(144123)
- 社会(120652)
- 社会科(114290)
- 社会科学(114257)
- 省(102336)
- 基金项目(101770)
- 自然(94575)
- 自然科(92375)
- 自然科学(92347)
- 自然科学基金(90685)
- 教育(86670)
- 划(86250)
- 资助(80177)
- 编号(75905)
- 成果(60772)
- 重点(59262)
- 部(57929)
- 发(56371)
- 创(54436)
- 课题(51748)
- 科研(51165)
- 创新(50899)
- 国家社会(50190)
- 教育部(49719)
- 期刊
- 济(172350)
- 经济(172350)
- 研究(111216)
- 中国(68064)
- 学报(63319)
- 科学(57377)
- 农(56835)
- 管理(55071)
- 财(53254)
- 大学(48070)
- 学学(45583)
- 农业(39098)
- 教育(37246)
- 技术(33382)
- 经济研究(28868)
- 融(28829)
- 金融(28829)
- 财经(27951)
- 业经(26459)
- 经(24004)
- 问题(21886)
- 技术经济(19492)
- 业(19410)
- 图书(18768)
- 统计(18279)
- 版(17879)
- 科技(17686)
- 理论(17577)
- 现代(16298)
- 业大(16138)
共检索到548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攸频 田菁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1981年~2004年贫困发生率、基尼系数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指标,从时序维度考察贫困人口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长期协整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基尼系数能够预测贫困发生率的变化,反之不能成立;误差修正模型显示,贫困发生率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系数为正,对基尼系数的弹性系数为负,且前者大于后者。由此认为,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是促进贫困减少的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贫困减少,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积极效应大于收入不平等对贫困减少的消极效应。因此,在目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乐荣 李小云
文章采用模型分析和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分省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及贫困减少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的减贫效应,并探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及来源。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依然对农村贫困减少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收入分配的恶化会部分抵消收入增长的减贫作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经营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则相对较低。
关键词:
收入增长 分配 贫困减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利用国家统计局(NBS)数据,本文测度了1980—2010年间中国农村贫困变动趋势以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估算了1988—2002年间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类型农户贫困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绝对贫困度量,农村贫困指数不断降低;以相对贫困标准度量,贫困指数有所提升;外出打工是目前农户摆脱贫困的有效方法,相比之下,务农农户贫困状况始终最为严重,增加组内成员收入,缩小组内差距对减少务农农户及农村贫困的意义重大;弹性计算结果显示,尽管收入增长是导致贫困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降低组内不平等程度对缓解贫困具有重要作用;四个组别当中,对务农...
关键词:
收入增长 收入差距 分解 弹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本文详细讨论了贫困分析常用的几个概念和衡量指标 ,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建立起分析模型。进一步 ,本文提出了分解增长效应的方法和贫困减少指数 ,然后 ,本文将提出的模型、方法和指数应用于调查结果及其他官方资料 ,以分析 1 985年至 2 0 0 1年间增长与贫困减少的关系。实证结果与 1 985年以来中国贫困减少的经历相符。贫困减少指数表明 ,增长政策的选择应该使收入效应与不均等效应之和最大化 ,这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地区提供了政策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萃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视角切入,就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在减少贫困方面,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非常显著,而第二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微弱。将总体样本分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拓展回归分析表明,只有第一产业增长对沿海地区贫困减少产生显著的影响;相比之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均有助于内陆地区贫困减少。进一步研究显示,产业劳动力密集度和不同行业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异质性是导致上述产业减贫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密集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本文通过计算并分解2001~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指数发现,一改以往下降趋势,各项贫困指数均呈现有升有降的变动态势;H指数和I指数是影响总体贫困状况的主要因素,且以H指数最为主要;经济增长对缓解贫困具有正向作用,收入差距不利于减贫。具体来说,贫困标准越高,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好;FGT指数α值越大,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弱。这些差异说明,经济发展更多地惠及较富裕的贫困人口,较穷的贫困人口很难直接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全红 张建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公布的我国城乡家计调查加总数据,通过Son(2003)提出的四要素贫困分解方法,在城乡统一的框架下实证分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增长、收入分配的变化以及乡—城人口流动在我国总体贫困变动中的作用,并特别考虑了不同贫困线和贫困指数对于实证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城乡收入增长外,乡—城人口流动是减少贫困的主要动力;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会降低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但乡—城人口流动在1990年代后期的减贫贡献趋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不平等和城乡收入非均衡增长的负面效果。
关键词:
贫困 收入不平等 乡—城人口流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绍华 王燕 王威 邹运
本文考察了中国 1990年以来的贫困和分配不均问题 ,并对贫困的减少进行了分析以显示经济增长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发现 :(1) 1990年代以来各种贫困线下的贫困人口都大量减少 ;(2 )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贫困率的下降 ,而同时不断增长的分配不均又使贫困率上升 ;(3)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 ;(4 )我们检验了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和贫困的关系 ,发现在人力资本储备上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均衡 ,教育的分布正变得越来越不对称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贫困减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生龙
收入不平等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学者之间的分歧很大,至今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在代际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政策变量因子,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证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同经济增长负相关。然后通过66个国家跨国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一结论。此外,通过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笔者发现,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贫富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没有出现新古典理论所说的收敛情形,反而扩大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启发 蒋翠侠 刘玉荣
本文利用CHNS调查数据,分两个阶段:1990-1999、1999-2005,依据收入分布函数定量讨论了收入增长、分配公平与贫困减少三者之间的关系。均值回归与O-B分解结果显示:收入决定机制是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然而需要关注在1999-2005年间教育的系数效应为负。分位数回归与M-M分解显示:两个阶段,收入决定机制是导致居民收入分布向右偏移的主要原因;第一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源于劳动力特征的变化,第二阶段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难以解释。Shapley分解结果显示:收入增长能显著减少贫困,而收入差距扩大会累及减贫效果;在两个不同阶段,贫困减少的增长效应贡献始终最大,而分配效应与贫困线变动效应贡献顺序发生了交替变化。
关键词:
贫困 不平等 分位数回归 反事实分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广华 张茵
本文运用两组家计调查数据,采用夏普里(Shaley)分解法实证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在我国贫困变动中的作用,并特别考虑了不同贫困线、贫困指标及等价规模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前半期农村减贫的成功主要归因于收入的增长和不平等的下降。在90年代后半期,农村和城市都经历了不平等的快速上升和收入的缓慢增长。因此,这段时间减贫的速度下降,甚至贫困有所增加。
关键词:
贫困 夏普里分解 收入不平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农 骆许蓓
文章利用中国8个省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城市和农村在1989~2004年间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和减贫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水平在这一期间有了引人注目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率。沿海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上升最快,其次为沿海城市地区。在这个时期,收入的不平等也在扩大,尤其是在城市地区,抵消了一部分由增长带来的减贫成果。通过对收入决定因素的分解,作者发现,收入水平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育回报率的上升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就业增长。
关键词:
收入增长 不平等 贫困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屈锡华 王海忠
本文围绕实现缓减贫困的经济增长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构造了增进社会福利的贫困加权指数模型,并进行广泛的政府政策讨论。认为同等场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可能掩盖着贫困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巨大差距,传统的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一国发展和福利指数具有很大片面性,必须设置增进社会福利的"均等权数"或"贫困加权"一指数,以达到消除一或减少贫困的发展目标。认为在为贫困人口提供经济机会和社会服务、为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政府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西亮
经济学中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可以说是由来已久。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为研究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工具,以卡尔多(1955)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发展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而库兹涅茨所发表的《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1955)一文可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立中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快速上升的大背景下,农村减贫进程却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不一致性。基于此,本文在贫困分解的基础上,运用贫困弹性的动态特征,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了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减少的影响,解释上述问题。文章发现,(1)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收入不平等引起的贫困效应越强;(2)收入不平等越严重的地区,贫困对收入不平等的反映越迟钝;(3)1998年是我国农村反贫困性质发生改变的拐点。文章建议,今后农村反贫困政策的重点应从以促进收入增长的开发式扶贫向以改善收入分配为重点的社会保护式扶贫政策转变。并且,要实现快速的减贫目标,应当实施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发展政策。
关键词:
收入增长 收入分配 贫困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