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6)
- 2023(19091)
- 2022(16444)
- 2021(15435)
- 2020(12956)
- 2019(29964)
- 2018(29674)
- 2017(57387)
- 2016(31323)
- 2015(35445)
- 2014(35663)
- 2013(35046)
- 2012(32277)
- 2011(29148)
- 2010(29309)
- 2009(26838)
- 2008(26389)
- 2007(23790)
- 2006(20699)
- 2005(17891)
- 学科
- 济(126674)
- 经济(126518)
- 业(89842)
- 管理(86629)
- 企(66713)
- 企业(66713)
- 方法(58762)
- 农(52385)
- 数学(51687)
- 数学方法(51026)
- 农业(35001)
- 财(32604)
- 中国(32538)
- 业经(30296)
- 学(27137)
- 地方(25771)
- 制(24630)
- 贸(22688)
- 贸易(22682)
- 易(22013)
- 理论(20515)
- 务(20154)
- 财务(20066)
- 财务管理(20014)
- 银(19135)
- 银行(19075)
- 技术(18964)
- 企业财务(18939)
- 环境(18758)
- 和(18542)
- 机构
- 学院(447020)
- 大学(444165)
- 济(175614)
- 管理(174117)
- 经济(171697)
- 理学(151266)
- 理学院(149619)
- 管理学(146793)
- 研究(146774)
- 管理学院(146005)
- 中国(109993)
- 京(93459)
- 科学(93328)
- 农(89016)
- 财(79708)
- 所(74231)
- 业大(72893)
- 农业(69137)
- 中心(68922)
- 研究所(67744)
- 江(66378)
- 财经(64019)
- 范(59039)
- 师范(58428)
- 经(58294)
- 北京(58272)
- 州(53300)
- 院(52882)
- 经济学(52177)
- 技术(48451)
- 基金
- 项目(306891)
- 科学(239844)
- 研究(223747)
- 基金(220399)
- 家(192238)
- 国家(190592)
- 科学基金(163040)
- 社会(138876)
- 社会科(131200)
- 社会科学(131163)
- 省(121940)
- 基金项目(116831)
- 自然(106485)
- 自然科(103948)
- 自然科学(103919)
- 教育(103598)
- 自然科学基金(102038)
- 划(101757)
- 编号(93348)
- 资助(90958)
- 成果(75300)
- 重点(68622)
- 部(67271)
- 发(65614)
- 课题(64148)
- 创(63087)
- 创新(58884)
- 科研(58835)
- 教育部(57099)
- 大学(57008)
- 期刊
- 济(191813)
- 经济(191813)
- 研究(125021)
- 农(86234)
- 中国(84221)
- 学报(74773)
- 科学(66768)
- 财(60782)
- 管理(58973)
- 农业(58396)
- 大学(56714)
- 学学(53745)
- 教育(50087)
- 技术(39805)
- 融(39343)
- 金融(39343)
- 业经(36381)
- 财经(30321)
- 经济研究(29171)
- 业(28490)
- 问题(26303)
- 经(25819)
- 版(23748)
- 图书(21709)
- 技术经济(21398)
- 统计(21083)
- 科技(21052)
- 理论(20762)
- 业大(19900)
- 商业(19702)
共检索到644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葛霆
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相关数据,检验和估计了贫困农民群体的脱贫路径以及相关脱贫路径的性别差异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的积累、政治资本的提升、非农就业以及家庭劳动就业状况的改善是贫困农民群体脱贫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而发展农业生产所产生的脱贫效应十分有限;此外,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家庭劳动就业状况的改善所产生的脱贫效应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脱贫路径 性别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强
扶贫先扶志,增强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已成为扶贫举措中一致的共识。基于2014~2016年中国农村困难家庭面板数据,尝试探究精准扶贫以来,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深度越深其脱贫内生动力越低;陷入贫困时间越长其脱贫内生动力越低;单纯提供资金补贴帮扶方式显著降低其客观脱贫内生动力,提供就业创业的积极帮扶能显著提升其主观脱贫内生动力。对此,建议精准扶贫政策设计考虑对贫困群体建立有关贫困深度和陷入贫困时长等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和帮扶,贫困程度较深者除了物质帮扶以外,更应注重培育其脱贫内生动力。同时还应实施积极的帮扶政策,构建责任关联的现金给付制度。在2020年全面脱贫后对贫困程度较深者持续进行跟踪并健全政策配套。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脱贫内生动力 反贫困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霍鹏 张静宜 彭楚乔 崔海兴
"新农保"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农民的参与行为,研究农民参保决策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已有文献对于部分存在于农民群体内部的社会因素以及农民之间、农民与政府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根据内生互动影响理论、信任—合作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并基于CGSS2010数据建构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研究社会互动、信任对农民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会互动 信任 新农保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细卿
笔者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简称CGSS)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探讨社会保障、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村老年农民健康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社会信任分为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两个因子;老年农民健康分为主观自评健康、客观心理健康与客观躯体健康3个因子。回归分析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因素对农村老年农民健康均无促进作用;特殊信任因子对农村老年农民主观自评健康因子具有统计显著性,一般信任因子对其具有负向统计显著性。研究认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村社会资本存量和发展农村经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细卿
笔者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简称CGSS)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探讨社会保障、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村老年农民健康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社会信任分为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两个因子;老年农民健康分为主观自评健康、客观心理健康与客观躯体健康3个因子。回归分析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因素对农村老年农民健康均无促进作用;特殊信任因子对农村老年农民主观自评健康因子具有统计显著性,一般信任因子对其具有负向统计显著性。研究认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村社会资本存量和发展农村经济是提升农村老年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芳 张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地污染事件在多地集中爆发,严重损害农民的群体利益。然而,农民群体维权行动却经常陷入困境:在权利制度供给不足和公力救济渠道不畅的情况,农民往往选择徘徊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私力救济手段,由此产生的非理性维权又常陷入政府刚性维稳困局,最终形成维权与维稳相互掣肘、私权与公权相互抗衡的局面。解决农民群体维权之困的关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消除权利贫困的根源,即:健全立法,重建环境公正;完善权利救济机制,提高公力救济效能;变非法维权为依法维权,避免权利滥用;变刚性维稳为韧性维稳,防止权力恣肆。
关键词:
农地污染 权利贫困 维权 维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国强 石玉成
个体收入剥夺影响因素的确定对于降低农村居民的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GSS2010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分别研究了农村居民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影响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剥夺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家庭经济水平、房产数量、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年龄、教育及西部地区对这两方面作用方向不一致;仅对客观收入剥夺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因素是性别、非农就业、婚姻;主观收入剥夺方面,个人收入有显著降低作用,政治面貌的作用方向则相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万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经济贫穷落后国家。中国的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4%,而平均耕地面积仅是发达国家农业人口的27.3%。我国农业生产率较低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少;二是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成为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的障碍因素,第三就是政府部门监管方式不完善。
关键词:
贫困 现状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秦淮川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俗话说,人勤观念新,土地也生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文林红
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人才障碍文林红(山西省临汾地区洪洞农校)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缺少“领头雁”、“排头兵”、“好帮手”,人才缺乏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1)贫困地区大多地理条件较差,但地上地下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并不一定欠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秋山 赵明
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家庭承包土地数量与中国农民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配置是影响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务农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和耕地撂荒的倾向就更高。家庭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对于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影响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就自我耕种与闲置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但影响较弱;就自我耕种与转出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若晨 李实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而分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影响,对回答好按期实现脱贫目标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贫困脆弱性方法能够对贫困人口脱贫与非贫困人口返贫共同进行描述,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中只关注当期收入(消费)贫困问题的缺点;另一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影响能够帮助扶贫工作更好地借助农村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扶贫的效率。为了控制劳动力禀赋差异导致的误判,研究中利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贫困线标准下(1美元、1.25美元和2美元),劳动力外出都能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该结论对于暂时性贫困人群、慢性贫困人群和全体样本都成立,具有稳健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家庭持久脱贫,充分利用农村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党和政府应该将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扶贫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本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为外出务工劳动力提供适宜的社会保障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繁荣。
关键词:
劳动力外出 农村家庭 贫困 贫困脆弱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乐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难点和焦点,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基于深度贫困地区面临资源禀赋约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精神贫困突出、基层干部能力薄弱等诸多困境,本文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市场化脱贫机制,并系统分析了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以及协作扶贫的动力机制,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要通过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实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易地搬迁等措施消除贫困,最后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机制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基于CGSS2010数据库资料分析
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困境及路径选择——来自宁夏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乡家庭人情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
提升传统农业和推进“非农化”——谈解决贫困山区农民脱贫问题
“单人户”入保对低收入群体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以人为本: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理性思考
人力资本投资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作用的实证分析——对湖南西部贫困县的实证分析
劳动力转移促进还是抑制了贫困户脱贫?——基于凉山彝族聚居区237户农民的调查
全面脱贫后农村多维贫困测量研究
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重庆五区县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