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3)
2023(14911)
2022(12791)
2021(12315)
2020(10441)
2019(24053)
2018(24140)
2017(45393)
2016(25197)
2015(28786)
2014(28938)
2013(28654)
2012(26883)
2011(24180)
2010(24571)
2009(23216)
2008(23530)
2007(21960)
2006(19698)
2005(17667)
作者
(74181)
(62436)
(61645)
(58931)
(39413)
(30107)
(28547)
(24423)
(23563)
(22406)
(21141)
(21113)
(19710)
(19502)
(19368)
(19068)
(19067)
(18123)
(18051)
(17953)
(15571)
(15565)
(15193)
(14417)
(14221)
(14043)
(13950)
(13761)
(12694)
(12664)
学科
(101850)
经济(101656)
(76544)
管理(70833)
(53173)
(52966)
企业(52966)
方法(41608)
农业(35661)
数学(34346)
数学方法(33921)
中国(29139)
(28136)
业经(27627)
地方(25575)
(24207)
(21390)
(18470)
银行(18432)
理论(18323)
(17495)
贸易(17487)
(17445)
(16909)
(16779)
财务(16722)
财务管理(16669)
(16549)
(16481)
金融(16472)
机构
学院(357719)
大学(354824)
(138525)
管理(135038)
经济(134975)
研究(120855)
理学(113219)
理学院(111827)
管理学(109706)
管理学院(109017)
中国(98528)
(78739)
(76784)
科学(76471)
(68143)
(62826)
农业(60772)
(59633)
中心(59340)
业大(58410)
研究所(56506)
财经(51564)
(49525)
师范(49042)
(48905)
北京(48021)
(46439)
(44271)
(42208)
经济学(40216)
基金
项目(228334)
科学(177131)
研究(169193)
基金(161365)
(140027)
国家(138642)
科学基金(117608)
社会(104889)
社会科(97957)
社会科学(97921)
(92860)
基金项目(86036)
教育(77342)
(76105)
自然(75215)
自然科(73375)
自然科学(73353)
编号(72277)
自然科学基金(72046)
资助(65719)
成果(60009)
重点(50842)
课题(49745)
(49646)
(49469)
(46062)
科研(43441)
创新(42990)
(42905)
大学(42143)
期刊
(169965)
经济(169965)
研究(105807)
中国(83882)
(79471)
学报(60372)
(55700)
科学(53963)
农业(53385)
管理(47725)
大学(45753)
学学(42839)
教育(42736)
(40667)
金融(40667)
业经(32211)
技术(31713)
(27914)
财经(25305)
问题(22898)
经济研究(22868)
(21671)
(21504)
图书(20074)
资源(17683)
技术经济(17466)
农村(16854)
(16854)
理论(16696)
世界(16668)
共检索到565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欢  张亮  马敬东  苏锦英  
目的:了解农村贫困家庭所处的健康风险分担网络的结构与功能,以期为政府优化健康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贵定县某村庄40户家庭作为样本,采用整体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用Ucinet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将健康风险分担网络分为经济、情感和信息支持3个维度,被调查地的情感支持网络结构完整,经济支持网络的整体结构松散,联系紧密而又高效的信息支持网络结构在本次调研中并未出现。结论:以较完整的情感支持网络为基础,以在网络内传播有效的信息为手段,是政府利用社会网络进行健康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最终农村贫困家庭的健康风险化解的主要途径仍然要依靠政府加快建立和完善正式的保障制度,非正式的健康风险分担机制作为补充,形成一个综合的健康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敬东  张翔  张亮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家庭健康风险状况,为政府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慢性病患病率、罹患慢性病家庭构成比和灾害性卫生支出作为分析指标,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1)调查样本38.8%的家庭有成员患有慢性病,贫困家庭中这一比例(43.1%)显著性地高于非贫困家庭;(2)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人均年度卫生支出与那些没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3)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1年内发生灾害性卫生支出的比例高达24.4%,显著高于那些没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但将贫困作为一个分层因素后进行统计学检验,发现这一现象仅仅存在于贫困家庭。结论:慢性病已经成为农村贫困地区最为主要的健康风险,它对贫困家庭的影响更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颖  
精准扶贫需要对集中连片地区村庄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深入调查。本次调查以贵州省三大集中连片地区100余个村庄为对象。通过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对比发现,贫困村距离县城、乡镇地理位置更远,距离中学以上教育资源更远。当前农村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村庄基础生活设施普遍得以改善,但是互联网建设严重滞后。贫困村拥有的土地资源远小于非贫困村。贫困村获得扶贫的项目数和资金均不如非贫困村,扶贫瞄准精度有待大幅度提高。当前扶贫项目主要由政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社发展严重滞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姗姗  吴春梅  
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反贫困性质。目前贵州省农村公共服务整体发展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完善贵州省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发挥其在反贫困中的作用,促进贵州省农村的长远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俊梅  余维祥  
本文以贵州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例,分析了农村打工经济的发展对城市GDP的贡献,并认为:农村打工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城市GDP的增长,还可以对城市工资水平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城市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还可以促进城市吸引更多外资,从而间接地对城市GDP的增长做出贡献,并可通过增加消费形成城市GDP增长的动力源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姗姗  吴春梅  
对1978-2013年全国的及1978-2014年贵州省的农村公共服务支出与贫困减少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均发现农村公共服务支出对减少农民贫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即农村公共服务支出具有济贫效应。进一步,在对贵州省10个贫困村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对本地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程度越高,其人均收入水平就越高,这从侧面体现了农村公共服务支出的济贫效应。针对贵州省落后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应该在总体规划、农户满意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快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农民主体性建设、特色文化与配套措施建设,创设反贫困的环境条件、内在条件和保障条件,以充分发挥农村公共服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永平  周丕东  黄海燕  刘希磊  
新时期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在分析新时期农村反贫困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扶业与扶人并举、区域瞄准与人口瞄准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并从"两项制度"衔接、推进区域连片开发、完善"大扶贫"联动机制和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健全贫困动态监测与绩效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泽云  胡文斌  
本文基于云南省六个国家级贫困县2006年和2010年的调查数据,以小学净入学率和小学完成率为指标分析了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普及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儿童受教育状况的因素。研究发现,在2010年,若以7岁或8岁作为入学年龄,那么这些地区可以说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但若以6岁作为入学年龄,则普及小学教育远未实现。同时,女童与男童的受教育状况不存在差异,但处境不利的儿童(如少数民族、身体状况欠佳以及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儿童)在接受扣完成小学教育方面仍然面临障碍,学校距离的远近也是影响儿童入学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阮欧  刘绥华  陈芳  罗杰  胡海涛  
[目的]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动态、客观地监测农村贫困的时空变化对国家扶贫工作十分重要。[方法]利用OMSP/OLS夜光数据集构建的ALI(平均灯光指数)与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的IPI(综合贫困指数)建立关系,进而估算贵州省县(区)域2003—2018年间综合贫困指数,分析农村贫困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1)ALI与IPI建立模型估算的IPI与真实的IPI拟合程度较好,R~(2)超过了0.86,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贵州省各县(区)域IPI指数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在2003年至2018年间来两者都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9.21%和2.38%,表明农村贫困度差异在逐渐增大。但贫困程度极高的县(区)域程下降趋势,由2003年的65个减少到了2018年的37个;(3)标准差椭圆分析表明贵州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椭圆覆盖面积和贫困化重心变化不大;(4)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显示,贵州各县(区)域农村贫困程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并存在较强的空间聚集现象;(5)由空间变差函数分析可知,贵州农村的贫困程度表现出较强烈的空间关联性和组织性,贫困程度的结构空间分异引起的贫困程度空间关联作用范围呈缩小的趋势,且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呈下降趋势。[结论]夜间灯光遥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贵州的县(区)域农村贫困化程度,能够较客观的反映贫困变化。2003—2018年间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高的区域持续减少,减贫效果显著。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敬东  张亮  张翔  胡洋  
目的:了解农村贫困家庭户主对健康风险的认知及其行为模式,并讨论其背后的政策含义。方法:选取重庆市黔江区9个乡的431户贫困户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算率比。结果:农村贫困家庭户主对健康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其应对行为包含了变卖、借债、借贷和寻求救济等。在其风险分担机制方面同时存在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和正式的风险分担机制。前者以族人、邻居和亲戚为核心;后者包括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特困医疗救助。结论:农村贫困家庭户主对健康风险的认识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足,其风险应对行为模式中的非正式机制与正式机制并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农村贫困家庭的健康风险管理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制度框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文琦  崔盼盼  许昕  孔德明  
研究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贫困发生率为研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空间统计模型、空间变差函数、双变量LISA模型等定量方法对2003~2015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在加深,区域差异日益加剧,在空间上呈东部、南部、西部高,而中部和北部低的"U"形空间分布格局。(2)县域贫困化重心在107.047 2°E~107.174 4°E,26.668 5°N~26.713 2°N之间变动,总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贫困化大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3)农村贫困化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南—北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农村贫困化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与农村贫困化的负相关关系最为明显,各因素与农村贫困化的双变量LISA聚类图的空间差异明显。最后,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差异化扶贫措施和走产业扶贫的道路等方面提出了破解贵州省农村贫困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久贵  
"十三五"期间消除贫困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消除贫穷的有力途径,是新型城镇化的必要保证,精准扶贫、区域性脱贫路径上需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区域性脱贫的压力与机遇,梳理相应政策红利,阐释了推行PPP模式助推精准扶贫、区域性脱贫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合理推行PPP模式、实现区域性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并提出警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涨宝  李飞  
贫困人口分布区域的差异性以及精准扶贫以项目进村和措施到户为核心和亮点,决定了对精准扶贫研究时必须强调研究区域的类型性以及注重对村庄不同主体心态的分析。基于课题组2016年3月在武汉市H区Q村搜集的精准扶贫经验材料,重点分析了插花贫困地区村庄中的贫困户、普通农户、村民代表及党员、富人、村干部、驻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心态及其原因,并提出要通过政策完善或实践工作来科学引导村庄不同主体共同努力解决贫困户问题,即明晰精准扶贫的定位,改革和完善精准识别和考核机制,健全精准扶贫监督机制,多方面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并发挥"能人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涨宝  李飞  
贫困人口分布区域的差异性以及精准扶贫以项目进村和措施到户为核心和亮点,决定了对精准扶贫研究时必须强调研究区域的类型性以及注重对村庄不同主体心态的分析。基于课题组2016年3月在武汉市H区Q村搜集的精准扶贫经验材料,重点分析了插花贫困地区村庄中的贫困户、普通农户、村民代表及党员、富人、村干部、驻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心态及其原因,并提出要通过政策完善或实践工作来科学引导村庄不同主体共同努力解决贫困户问题,即明晰精准扶贫的定位,改革和完善精准识别和考核机制,健全精准扶贫监督机制,多方面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并发挥"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涨宝  李飞  
贫困人口分布区域的差异性以及精准扶贫以项目进村和措施到户为核心和亮点,决定了对精准扶贫研究时必须强调研究区域的类型性以及注重对村庄不同主体心态的分析。基于课题组2016年3月在武汉市H区Q村搜集的精准扶贫经验材料,重点分析了插花贫困地区村庄中的贫困户、普通农户、村民代表及党员、富人、村干部、驻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心态及其原因,并提出要通过政策完善或实践工作来科学引导村庄不同主体共同努力解决贫困户问题,即明晰精准扶贫的定位,改革和完善精准识别和考核机制,健全精准扶贫监督机制,多方面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并发挥"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