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7)
2023(14001)
2022(12126)
2021(11462)
2020(9541)
2019(22070)
2018(21897)
2017(42346)
2016(22585)
2015(25327)
2014(25144)
2013(25239)
2012(23007)
2011(20751)
2010(21017)
2009(19618)
2008(18180)
2007(15986)
2006(14327)
2005(12612)
作者
(63707)
(53096)
(52319)
(49788)
(33409)
(25332)
(23852)
(20717)
(20190)
(18872)
(18090)
(17769)
(16649)
(16326)
(16223)
(16002)
(15872)
(15410)
(15118)
(14923)
(13069)
(13001)
(12781)
(12173)
(12016)
(11855)
(11835)
(11671)
(10803)
(10442)
学科
(89119)
经济(89012)
(73018)
管理(59878)
(49730)
(47605)
企业(47605)
方法(37460)
农业(33762)
数学(32659)
数学方法(32303)
中国(29522)
(27090)
金融(27089)
(25893)
银行(25859)
(24974)
业经(24363)
(22853)
(21063)
地方(21018)
(17798)
(16540)
贸易(16525)
(16123)
理论(14582)
(14297)
财务(14232)
财务管理(14204)
(13774)
机构
学院(312968)
大学(311945)
管理(127527)
(127346)
经济(124472)
理学(110671)
理学院(109560)
管理学(107820)
管理学院(107272)
研究(104121)
中国(84812)
(65824)
(65716)
科学(63117)
(56253)
(51578)
业大(51402)
中心(50402)
农业(50286)
研究所(46821)
(45465)
财经(44971)
北京(41306)
(41090)
(40942)
师范(40631)
(37808)
(36884)
经济学(36727)
经济管理(34966)
基金
项目(215437)
科学(168904)
研究(162379)
基金(155489)
(133926)
国家(132678)
科学基金(114234)
社会(101927)
社会科(96214)
社会科学(96186)
(84843)
基金项目(83363)
自然(72395)
教育(72126)
自然科(70657)
自然科学(70645)
(69769)
自然科学基金(69374)
编号(69154)
资助(62871)
成果(55830)
(47357)
重点(47295)
(47059)
课题(45322)
(44850)
创新(41714)
国家社会(41434)
项目编号(41102)
科研(40525)
期刊
(142592)
经济(142592)
研究(91690)
(67344)
中国(62684)
学报(48233)
农业(45384)
科学(44667)
(42237)
金融(42237)
管理(41765)
(39738)
大学(37580)
学学(35203)
教育(33160)
业经(28039)
技术(26134)
(20905)
财经(20557)
图书(20403)
经济研究(20207)
问题(19180)
(17418)
理论(16761)
(15793)
实践(15531)
(15531)
农村(15174)
(15174)
科技(14864)
共检索到467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曙霞  江日初  谢杰斌  
小农家庭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与高度脆弱性特征,往往长期处于贫困的边缘或者陷入贫困者行列之中。理解农户的经济行为、贫困成因、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形式及其作用机制,是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强化农户金融服务的关键所在。本文拟就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农户金融服务的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以便进一步研究之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董晓林  吴以蛮  熊健  
贫困具有多维性、动态性和成因复杂性等特征,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于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非常重要。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农户金融服务参与方式对其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显示:第一,传统金融参与和数字金融参与均能显著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且数字金融参与能够在传统金融减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减贫效应;第二,两种金融服务参与方式对多维相对贫困程度不同的农户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数字金融参与和传统金融参与的减贫效果呈现一定的互补性;第三,机制检验表明,传统金融参与和数字金融参与均能促进农户创业和非农就业,从而缓解多维相对贫困。研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音  马可  
本文主要是以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基础,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并且发现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差异,学者们对金融发展是否减缓贫困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而这些具有争论的研究成果既丰富了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研究,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英荻  庞金波  衡丹丹  
随着现行标准下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将成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重点,因此发挥数字金融优势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A-F方法、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使用数字金融占比为39.7%,说明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数量仍相对较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以脆弱型和一般型相对贫困群体为主,发展能力已成为缓解相对贫困的关键维度,西部地区仍是我国相对贫困的集中区域。数字金融能够有效减缓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对脆弱型多维相对贫困缓解效果更好,从不同维度来看,数字金融对缓解发展能力贫困和经济能力贫困影响程度更深;进一步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农户金融素养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现象。从异质性分析来看,数字金融能更好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发生概率。据此,提出继续推进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数字化建设,加强数字金融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与针对性指导,推进数字征信在农村地区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雅博  王伟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纵深推进,农村金融扶贫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对已有的国内外农村扶贫金融研究文献,从功能效应、组织体系、产品服务以及发展路径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点关注农村扶贫金融微观经济组织研究、农村扶贫金融效率及可持续性理论与实证研究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及理论研究方向,以期能够为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静茹  谢家智  涂先进  
市场参与机会和能力的提升是缓解相对贫困的持久性内生动力,数字金融通过影响贫困群体心理从而缓解相对贫困的微观机制尚未得到有效验证。基于贫困心理和行为的理论,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的数据,采取反事实分析和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多种方法验证数字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来检验市场参与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的使用缓解了农户的相对贫困,且数字金融缓解农户相对贫困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第二,数字金融对收入相对较高、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户家庭的相对贫困缓解效应更强;第三,数字金融促进了农户的市场参与行为,从而缓解了农户的相对贫困。因此,应通过促进农户市场参与发挥数字金融在缓解农户相对贫困中的有利作用,同时努力提升较低收入和较低教育水平农户的数字金融素养以弥合数字鸿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燕芝  张子豪  
文章基于我国多维贫困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农户多维贫困的评价体系,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多维贫困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社会网络可以显著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且对中间层次多维贫困的农户减贫效果更大。(2)社会网络对农户的非正规金融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社会网络可以通过影响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缓解贫困农户的融资约束进而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即改善多维贫困实现精准扶贫或脱贫遵循"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燕芝  张子豪  
文章基于我国多维贫困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农户多维贫困的评价体系,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多维贫困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社会网络可以显著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且对中间层次多维贫困的农户减贫效果更大。(2)社会网络对农户的非正规金融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社会网络可以通过影响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缓解贫困农户的融资约束进而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即改善多维贫困实现精准扶贫或脱贫遵循"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机制。这意味着社会网络实际上成为了农户借贷过程中的一种"隐性抵押",农户以此获得非正规金融的资金支持进而改善多维贫困实现脱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邰秀军  黎洁  李树茁  
贫困农户在风险冲击中是否能实现消费平滑是近20年来研究贫困的学者们争论的问题之一,其焦点集中在对消费平滑的检验和消费平滑后果的分析上。本文从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面对农户消费平滑理论与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炼了贫困农户的消费平滑分析框架,指出了框架的应用前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本文对当前贫困问题研究所采用的贫困线指标的制定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以促进我国贫困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依次对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主观贫困线以及其他贫困线指标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在贫困研究中适宜采用相对贫困线指标的结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傅晨  狄瑞珍  
本文从农户行为的角度出发 ,构建一个贫困农户行为模型 ,利用该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在扶贫过程中 ,贫困农户的“败德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 ,中国的扶贫宜采取间接式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伊敏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贫困问题就一直存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的统治者及知识分子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关注贫困问题,而我国对于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研究也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国内对于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古代扶贫思想的研究,二是对中国近现代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研究,三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研究。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贫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的反贫困理论是当前学术界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为核心,系统梳理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及主要内容,以此来对中国贫困研究的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龙俊江  
本文对近几十年有关人力资本与反贫困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梳理和总结,认为人力资本理论与反贫困实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指出人力资本对反贫困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人力资本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能够有效缓解贫困代际传递和女性贫困问题;教育、健康、迁移等三种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都能够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与脱贫质量,农村地区、城市地区、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等不同类型的地区中人力资本提升对反贫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另外,扶贫实践中各类反贫困政策会反过来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并基于以上结论推断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构建更加完善的人力资本相关指标体系,探索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加强宏观层面研究,进一步扩展人力资本投资形式的研究范围以及拓展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红  
文章从相对贫困治理的三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全国、区域层面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均对农村权利贫困治理水平提升产生正向影响。从区域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作用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从时间维度看,样本期内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影响表现出波动式变化趋势。据此,提出应加强政府在宏观层面指引、实施差别化政策、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红  
文章从相对贫困治理的三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全国、区域层面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均对农村权利贫困治理水平提升产生正向影响。从区域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作用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从时间维度看,样本期内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影响表现出波动式变化趋势。据此,提出应加强政府在宏观层面指引、实施差别化政策、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