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16)
2023(15199)
2022(13027)
2021(12314)
2020(10595)
2019(24516)
2018(24066)
2017(47276)
2016(25602)
2015(28618)
2014(28500)
2013(28251)
2012(26343)
2011(23587)
2010(23748)
2009(22173)
2008(21969)
2007(19770)
2006(17421)
2005(15140)
作者
(71979)
(60717)
(60291)
(57475)
(38652)
(29254)
(27542)
(23621)
(23043)
(21723)
(20545)
(20397)
(18968)
(18952)
(18787)
(18737)
(18410)
(17676)
(17554)
(17479)
(14986)
(14972)
(14873)
(14073)
(13746)
(13708)
(13350)
(13314)
(12271)
(12130)
学科
(110962)
经济(110851)
(81074)
管理(73413)
(57760)
企业(57760)
方法(51207)
(51172)
数学(46165)
数学方法(45635)
农业(34204)
(29443)
中国(27310)
业经(25941)
地方(24320)
(21459)
(20376)
贸易(20368)
(19801)
(19377)
(17747)
财务(17694)
财务管理(17650)
(17471)
企业财务(16781)
技术(16359)
(16257)
银行(16229)
环境(15567)
(15437)
机构
学院(363518)
大学(358475)
(154391)
经济(151321)
管理(146012)
理学(126623)
理学院(125352)
管理学(123336)
管理学院(122655)
研究(117433)
中国(91283)
(72849)
(72844)
(70801)
科学(70557)
(58499)
(58489)
中心(57608)
业大(56713)
农业(56113)
财经(55825)
研究所(52823)
(50763)
经济学(46462)
(46093)
师范(45651)
北京(44217)
(43978)
经济学院(42155)
(41654)
基金
项目(244404)
科学(194177)
研究(180011)
基金(178845)
(153976)
国家(152651)
科学基金(132918)
社会(115601)
社会科(109413)
社会科学(109382)
(97841)
基金项目(94742)
自然(85769)
自然科(83782)
自然科学(83758)
教育(82727)
自然科学基金(82281)
(80067)
编号(73966)
资助(73425)
成果(59183)
(55045)
重点(54465)
(53133)
(50859)
课题(50066)
创新(47514)
国家社会(47391)
教育部(47300)
科研(47021)
期刊
(169789)
经济(169789)
研究(101540)
(72273)
中国(68168)
(54956)
学报(53183)
科学(50636)
管理(49526)
农业(48785)
大学(41508)
学学(39541)
(38170)
金融(38170)
业经(33174)
教育(33048)
技术(32021)
财经(27058)
经济研究(25359)
(24083)
问题(23645)
(23087)
统计(18699)
技术经济(18464)
(18322)
(17292)
世界(17279)
资源(17084)
理论(16856)
(16739)
共检索到534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志明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贫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扶贫投资的效率在下降。培育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成为取得反贫困成功的关键。内生动力不足是贫困农户能力不足和面临各种风险时的必然反应。要提高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就需要在反贫困中推动参与式扶贫、完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以提高农户的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姣  
政府主体性在乡村贫困治理场域的持续凸显反衬贫困农户主体性的不足。乡村贫困治理场域中物质扶贫的强化和精神扶贫的式微形成一定反差,贫困农户主体性内生动力不足已经掣肘了乡村贫困治理实践的深度推进。须准确把握主体性视角下激发维持贫困农户内生动力的深刻价值,使其增强反贫困能力、融合内外部要素、强化发展性原则。村民政策需求与减贫制度供给错位、乡村主体性的消解弱化内生动力的持续、主体综合素质薄弱与思维系统缺乏优化等,导致贫困农户无法生成充足的内生动力。应以优化政策减贫制度供需关系、强化综合素质优化思维系统与乡村主体再造激发内生动力等,找出激发和增强贫困农户主体性内生动力的有效思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积极正向的精神促进力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浩天  蔡丽丽  
本文运用河南省20个村1542户贫困农户的调查数据建构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认知、政策信任与教育扶贫清单执行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扶贫清单的政策执行绩效受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类型以及政策信任等多重影响。具体而言,女性对扶贫清单的满意度高于男性,教育扶贫政策执行绩效满意度不会随农户年龄增大而提高。与兼业户相比,纯农业户对教育扶贫清单执行的满意度较高。教育水平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多的贫困农户对教育扶贫清单政策执行越满意。家庭收入、教育支出和健康状况三个变量对教育扶贫清单的执行均不具有显著影响,该结果凸显了贫困农户对教育投资的刚性需求和脱贫理性。在教育扶贫清单信任变量中,教育扶贫清单的执行主体、过程与结果均对扶贫效果影响较大。从教育扶贫清单的内容看,农户对资金助学政策的评价较为满意,对技术培训以及职业教育政策的需求意愿较为强烈。因此,要不断拓展教育资源配置精准化的公共性价值,提升农户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对教育扶贫清单的运作绩效进行精准监测和及时回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莎莎  郑循刚  
基于农户相对贫困缓解的内生动力视角,引入非认知能力和生计策略选择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增强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影响系数最大,各维度按照影响程度高低依次为积极自我、情绪稳定和社交能力;与纯粹农业策略相比,选择非农就业策略或农工兼业策略的农户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分析影响机制发现,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策略和农工兼业策略影响农户相对贫困。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户非认知能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加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引导农户优化生计策略,最终实现相对贫困的缓解。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闫杰  强国令  刘清娟  
为了解决贫困户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特惠政策。扶贫小额信贷究竟能否达到减贫增收的目的?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OLS回归模型考察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增收的影响。研究发现,扶贫小额信贷促进了贫困户增收,尤其是女性及有资金需求的贫困户贷款者的增收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增收的边际效应在减弱,这表明扶贫小额信贷的减贫作用有限。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配套机制,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保险、加强农户技能培训等,助力扶贫小额信贷持续增效,促进贫困户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志雄  王晓鸿  曹子坚  
本文基于甘肃省X乡1033个建档立卡户的实地走访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精准扶贫信贷的影响因素,利用PSM匹配法测算贫困地区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在消费视角下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对贫困农户家庭消费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规模、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以及是否经营养殖业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扶贫信贷有显著影响;扶贫信贷对贫困农户家庭食品、交通通讯特别是对教育支出有显著影响,分别提升8.1%、19.3%、63.1%;扶贫信贷对优化农户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农户家庭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转向投资型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继续贯彻落实"信贷+"相关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撬动农村居民消费杠杆和盘活农村消费市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佳路  
本文运用资产贫困的理论和测量方法,利用2009年S省3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贫困监测数据,对农户的资产贫困进行测量和分析,为资产贫困的干预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对农户的住房、耐用品、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耕地4个方面贫困状况的分析,并以4个维度中的任意3个及以上维度的贫困作为总的资产贫困线,其贫困发生率为23.92%。其中,耕地和生产性固定资产贫困现象最突出,贫困发生率分别为36.5%和34.2%。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立冬  
基于2015—2016年江苏省农村低收入家庭数据,对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农村低收入家庭存在较为突出的非收入维度贫困,其中健康维度贫困最为突出,饮用水和生活用电的贫困发生率最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多维贫困程度较为显著,且分析时段内多维贫困程度略有提升,总体上苏南地区非收入多维贫困程度相对较低,苏北地区较为严重;非收入维度多维贫困主要来源于健康、炊事燃料、教育和卫生设施4个维度,其中健康维度的贡献度最大,炊事燃料的贡献度次之,教育和卫生设施的贡献度大体相当;收入脱贫农村家庭的非收入维度多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关爱萍  李静宜  
基于甘肃省1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408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其交互变量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户贫困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加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有利于降低成为贫困户的机率;农户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交互项对农户贫困发生概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欠缺时,较丰富的社会资本可以降低农户贫困发生概率,而当家庭社会资本较贫瘠时,通过提升家庭人力资本水平也可以降低农户贫困发生概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世惠  
在众多的扶贫举措中,产业扶贫被认为是一种治本之策。然而,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乡村产业扶贫就开始出现“援助疲倦”问题,尤其是产业推进与贫困农户发展之间的抽象对立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此一来,容易引致贫困农户陷入“福利陷阱”,导致内生性脱贫能力的匮乏,不利于从被动的结果扶持向主动的起点预防转变。因此,应逐步将产业扶贫对贫困农户的最大效用从增收转化为赋能,从能力提高维度来解析产业扶贫的减贫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烨  王春萍  张顺翔  李子恒  
借鉴顾客满意度理论模型,通过对陕南紫阳、商南、镇安3个国家级贫困县38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实证分析了精准扶贫提升农户满意度的机理。研究发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均能正向影响农户预期,且精准帮扶还能显著提升农户满意度;农户预期在精准识别与农户满意度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精准帮扶与农户满意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农户信任在精准识别与农户预期、精准帮扶与农户预期、精准帮扶与农户满意度三组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济民  
农户技术应用行为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或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有关技术采用、学习和评价的能动表现和反映。实证研究表明:对我国贫困地区而言,信息渠道单一、传播手段落后、自有资金缺乏、劳动力素质低下和商品的自然市场风险较大等因素,是目前影响该区农户继续提高农业新技术使用水平的主要障碍。我国贫困地区只有在逐步消除上述障碍之后,才能大大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昀  马铃  
基于对贫困多维性的认识,本文从收入、教育、健康、卫生设施等维度对我国农村2004—2015年间的发展进行了益贫性评价。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高度注重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和扶贫工作,在农村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项目,如增强农村义务教育、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水改厕工程等,这些措施显著改善了农户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生活条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不仅规模减少,而且总体而言,贫困农户受益比其他农户更多。贫困农户不仅收入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而且贫困农户的健康、饮水安全的改善也显著高于其他农户。贫困农户的教育提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今后仍需要关注贫困群体的教育投资。农村厕所卫生的改善幅度整体上远远滞后于收入和健康等状况的改善,且贫困农户改善更少。为多维度保证贫困农户的受益,未来农村发展中除应继续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的投入,还应格外关注贫困农户的教育和卫生设施的改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永丽  李青原  
根据甘肃省14个贫困村的入户调查数据,本文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收入结构、健康状况和家庭资源禀赋等方面对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在考虑内生性的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法测算了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显示:在纠正了内生性偏差后,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教育收益率均有所提高,贫困家庭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非贫困家庭。进一步分析认为,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和家庭负担、家庭资本有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万龙  杨丛丛  
一般认为,扶贫型小额信贷可有效瞄准贫困农户,缓解贫困农户发展的金融约束。但是,本文对仪陇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实证研究显示,即便在信贷供给充足、贫困甄别严格的前提下,由于缺乏对贷款的有效需求,有劳动能力但处于最低收入水平的贫困农户仍难以有效利用互助资金的贷款服务;扶贫型小额信贷仅仅为贫困农户获取贷款服务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农户能否有效利用这个平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能指望仅仅通过提供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即可解决贫困农户的发展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