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3)
- 2023(9940)
- 2022(8988)
- 2021(8815)
- 2020(7342)
- 2019(17131)
- 2018(17003)
- 2017(32318)
- 2016(18076)
- 2015(20566)
- 2014(20693)
- 2013(20016)
- 2012(18156)
- 2011(16367)
- 2010(16149)
- 2009(14470)
- 2008(13889)
- 2007(12031)
- 2006(10410)
- 2005(8860)
- 学科
- 济(64420)
- 经济(64330)
- 管理(48496)
- 业(47558)
- 企(37884)
- 企业(37884)
- 方法(31937)
- 数学(27543)
- 数学方法(27176)
- 农(19793)
- 中国(17609)
- 财(16224)
- 学(15314)
- 业经(14429)
- 农业(14152)
- 教育(13738)
- 地方(13470)
- 理论(13195)
- 贸(11505)
- 贸易(11501)
- 和(11196)
- 易(11164)
- 技术(10453)
- 制(10322)
- 务(10293)
- 财务(10235)
- 财务管理(10220)
- 环境(10200)
- 企业财务(9714)
- 划(9063)
- 机构
- 大学(251048)
- 学院(244816)
- 管理(98894)
- 济(90088)
- 经济(87935)
- 理学(86846)
- 理学院(85836)
- 管理学(84144)
- 管理学院(83715)
- 研究(79023)
- 中国(55415)
- 京(53355)
- 科学(50814)
- 财(40194)
- 所(38850)
- 农(37844)
- 业大(37778)
- 范(35998)
- 研究所(35780)
- 师范(35695)
- 中心(35636)
- 江(34124)
- 北京(33864)
- 财经(33037)
- 经(30068)
- 农业(29556)
- 师范大学(28976)
- 院(28950)
- 州(28583)
- 技术(26360)
- 基金
- 项目(173779)
- 科学(136098)
- 研究(130237)
- 基金(124012)
- 家(106792)
- 国家(105819)
- 科学基金(91023)
- 社会(79305)
- 社会科(74843)
- 社会科学(74823)
- 省(68648)
- 基金项目(66674)
- 教育(61679)
- 自然(59429)
- 自然科(58019)
- 自然科学(58009)
- 划(57862)
- 自然科学基金(56937)
- 编号(54866)
- 资助(51004)
- 成果(45646)
- 重点(38407)
- 部(38367)
- 课题(37922)
- 发(36227)
- 创(36130)
- 大学(34484)
- 项目编号(34096)
- 创新(33390)
- 教育部(33077)
共检索到346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丁凤琴 王勇慧 王淑莲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自尊量表对某大学99名贫困生和96名非贫困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尊效应,贫困生内隐自尊比非贫困生高,外显自尊比非贫困生低,且主要表现在大二和大四学生身上。(2)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分离的,并且在低内隐-高外显和高内隐-低外显组合分布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乔艳阳 张积家 李子健 江珊
本文以汉族、苗族和回族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为例,测试民族语言和文字对民族成员自尊水平是否具有影响。研究表明,没有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字的回族大学生的外显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有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字的汉族大学生和有本民族语言但不经常使用本民族文字的苗族大学生,但回族大学生的内隐自尊水平却显著低于汉族大学生和苗族大学生。研究证实民族语言影响民族成员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水平,为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合理性提供了心理学理据。
关键词: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语言 文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茂林 杜晓新 张伟峰
为了解高等院校聋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及其自尊水平,并比较他们与健听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130名聋人大学生和146名健听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聋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检出率为69.2%,严重人际关系困扰的检出率为23.1%,显著高于健听大学生(分别为38.4%和6.8%),聋人大学生自尊水平也低于健听大学生。
关键词:
人际关系困扰 调查研究 聋人大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金花 孙玮
学生的自尊程度对其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自尊对学业成就的主体作用主要是通过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情感工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维护和培养学生自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能力观,培养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定向的能力以及进行积极归因的能力。
关键词:
学习动机 自尊 教学 学习能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马爱国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SCL-90)研究了聋生内隐自尊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聋生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2)聋生内隐自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3)聋生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聋生 内隐自尊 心理健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福义 谭和平
本研究以126名15~20岁的听觉障碍学生为被试,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听觉障碍学生也同样存在内隐自尊效应,在其自我图式中存在一种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表征;(2)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内隐自尊显著高于女性;(3)全聋和重听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性差异,全聋学生的内隐自尊显著低于重听学生;(4)听觉障碍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可以显著预测其内隐自尊,负性生活事件应激水平越高,内隐自尊越低;(5)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影响。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听觉障碍学生内隐和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母亲的拒绝和否认...
关键词:
听觉障碍学生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玉运
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以期为解决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压力 心理问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定余
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而在这个消费群体中,15%—20%左右的是贫困大学生。本文以湘潭某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为基础,首先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其次分析了这种消费产生的社会影响;最后提出了引导贫困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和谐 非理性消费 引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洁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贫困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导致这一现象有多种因素,但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无疑是造成其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文章从政府、高校、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即政府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健全就业法律法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贫困大学生增强就业能力培养的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等。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就业能力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熊丽娟 彭明芳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社交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它与作为主体内在变量的自尊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自尊和社交焦虑的状况,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数据的详细分析,为大学生提高自尊水平和增强社交能力提供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尊 社交焦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滕国鹏 金盛华
研究通过问卷对438名青年大学生的自尊和信任的关系进行研究。特别将群体效应纳入其中,检验群体认同和群体地位对青年大学生自尊的作用,进而探讨其对信任的综合影响。结果发现群体认同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存在差异,女大学生的群体认同水平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群体认同水平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大学生群体认同对信任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群体认同通过群体地位在与自尊对信任的作用中产生序列中介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尊 信任 群体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青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的确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在人际交往、自卑强弱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见,贫困除了带来物质的贫乏以外,还引发了"心理贫困"。因此,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对"心理贫困"的疏导。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贫困 疏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勇
目前,世界各国对大学生的助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免费加助学金资助模式”、“收费加混合资助模式”、“收费加贷学金资助模式”。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助学工作,并对助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开元
目前大学校园内的贫困生的比例较高,如我院的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就超过10%。贫困大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面临着的种种压力,造成了他们精神负担重、情绪波动大、焦躁不安、过于忧虑、身心疲惫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在生活、学习、交往、成长和情感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较其他同学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