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6)
- 2023(8683)
- 2022(7411)
- 2021(6767)
- 2020(5307)
- 2019(11789)
- 2018(11398)
- 2017(20890)
- 2016(11064)
- 2015(11829)
- 2014(11426)
- 2013(11035)
- 2012(10222)
- 2011(9482)
- 2010(9684)
- 2009(9087)
- 2008(8574)
- 2007(7640)
- 2006(7059)
- 2005(6569)
- 学科
- 济(47592)
- 经济(47537)
- 业(29834)
- 管理(27159)
- 企(19698)
- 企业(19698)
- 农(18959)
- 地方(18128)
- 中国(18074)
- 农业(13988)
- 业经(12946)
- 方法(11151)
- 发(10143)
- 地方经济(10141)
- 融(9391)
- 金融(9390)
- 银(9356)
- 银行(9347)
- 贸(9233)
- 贸易(9223)
- 财(9199)
- 行(9170)
- 数学(8945)
- 易(8846)
- 数学方法(8824)
- 制(8757)
- 环境(8531)
- 学(8187)
- 发展(7690)
- 展(7665)
- 机构
- 学院(150371)
- 大学(144067)
- 济(60951)
- 经济(59576)
- 研究(55329)
- 管理(52778)
- 理学(43946)
- 理学院(43402)
- 中国(43049)
- 管理学(42608)
- 管理学院(42338)
- 科学(32999)
- 京(31325)
- 财(28100)
- 所(27947)
- 农(25604)
- 中心(25326)
- 研究所(24901)
- 江(24392)
- 范(22904)
- 师范(22693)
- 财经(20954)
- 州(20467)
- 院(20181)
- 北京(20138)
- 业大(20079)
- 农业(19503)
- 经(18798)
- 省(18175)
- 经济学(18064)
- 基金
- 项目(94972)
- 研究(74748)
- 科学(74690)
- 基金(65379)
- 家(56071)
- 国家(55463)
- 社会(47316)
- 科学基金(47286)
- 社会科(44708)
- 社会科学(44702)
- 省(40016)
- 教育(33804)
- 基金项目(33759)
- 划(32596)
- 编号(32331)
- 发(27528)
- 自然(27341)
- 自然科(26671)
- 自然科学(26667)
- 成果(26549)
- 自然科学基金(26151)
- 资助(25595)
- 课题(23449)
- 发展(22521)
- 展(22120)
- 重点(21831)
- 创(20432)
- 年(20250)
- 部(19532)
- 国家社会(19131)
共检索到246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兴维
贫困与可以承受的发展(下)[德国]迪奥拉兰·奥戴特龙德·E·西蒙尼斯周兴维译改进垃圾管理方式为了有效地应付日益增多的垃圾,重点应是把垃圾减少到最低限度和废物利用上。这不仅需要更严格的环保法规,而且需要经济手段和多种形式的地区行动。应该完全禁止危险的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兴维
贫困与可以承受的发展(上)[德国]迪奥拉兰·奥戴特龙德·E·西蒙尼斯周兴维译引言人们已经发现,贫困、环境和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然而,当我们寻找避免恶性循环的方法时,发现三者之间的总体联系背后事实上有某种结构存在。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贫困和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胤默 王喆 张明
本文采用2013-2021年TIMG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析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对缓解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一国贫困差距,降低贫困人口比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高收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贫困差距,降低贫困人口比例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考虑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后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在减贫方面具有普惠性,无论是在老龄化高的国家还是老龄化低的国家都具有明显的减贫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包容性在数字经济减贫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贫困差距 贫困人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苑凤岐 廖浩燕 邵雪春
1988年底开始的治理整顿已经收到了显著效果,通货膨胀受到了控制,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缓慢下来,经济环境的紧张局面得到了缓解;整个国民经济正沿着治理整顿的目标向好的方向转变。伴随而来的市场疲软和三角债,困扰着企业的决策者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同时,它又迫使企业面向市场需求来加紧调整产品结构。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董晓波 袁媛 杨立雄 王云美 李学林
英国贫困线起源于济贫法时期,经历工业革命晚期计算呈现科学化,并在福利国家时代从绝对贫困线到发展相对贫困线。这种由"绝对"向"相对"的转变是贫困线分歧和争议的焦点,引发根源在于历史背景与理念文化。通过对英国贫困理念演变及贫困线发展历程的梳理,认为英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了英国贫困线的发展,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如美国)的反贫困制度和慷慨的贫困救助。英国贫困线的发展演变对丰富贫困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改弟
反贫困不仅关系到贫困人口生存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且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扶贫工作 ,才可以克服扶贫低效性 ,使贫困地区经济在摆脱贫困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本文还同时提出了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反贫困 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日本贸易结构变化 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必然促使日本贸易结构加以调整和变化。在东亚地区,尤其是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日本外贸的发展具有比欧美国家更为重要的意义。日本国内需要加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不适应发展日本贸易的结构加以调整,以便跟上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中建
精准扶贫,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扶贫理念和措施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闪光的理论单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制度性反贫困理念等反贫困的精神内核的继承和实现。从实践看,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采用更丰富的、针对多种贫困类型的工作方案,动员社会合力进行扶贫,形成了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功成
本文认为,中国旧的贫困问题已经获得缓解,但新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政府的扶贫运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财力不足、效率偏低、强化官僚系统及容易滋生腐败等不足,从而需要重视NGO(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在扶贫中的作用,主张走官民结合的扶贫道路。
关键词:
贫困问题 扶贫运动 NGO扶贫 发展取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学敏
贫困县通过产业扶贫的各种举措使扶贫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扶贫产业体系或集群,这对于贫困户增收和贫困县脱贫摘帽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产业的发展其意义甚至已远超扶贫本身。扶贫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诸如产业低端化、产业链条短、小而散、缺乏竞争力等。为此,必须要把服从于脱贫攻坚短期目标的扶贫产业长期化,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通过体制改革有效化解各种深层次矛盾,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维和市场的思维,以实现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资源流动与贫困课题组
近几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注意对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研究。但是,在已有的研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不足是缺乏对扶贫资金使用有关的问题的研究,尤其是缺乏从县级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这将不利于我们准确地评价扶贫的政策绩效并由此作出恰当的政策调整。1992年3月至6月,我们在云南、陕西两省分别选了10个县,就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超 王龙
农村贫困地区成人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突破口。本文对成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当前农村贫困地区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明确功能定位、保障有效供给、促进转型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成人教育 发展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立新
广西在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产业脱贫时,由于这些地区区位环境、资源开发、人才、技术、市场对接,特别是发展产业时相关决策者观念的问题,产业扶贫工作处于一定的困境中,如有政策却达不到相应目标、有资源却无法规模开发、有资源却无人力、有产业却无市场、有产品却无品牌、缺投入、缺渠道,一部分产业无法可持续发展。要破解这个困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产业扶贫政策,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服务,特别是各种对接性服务,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采用适当的运营模式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产业 广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沈小波 徐延辉
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看作为减少贫困的重要手段。在人力资本理论下,教育和收入之间被认为存在一种牢固的线性关系,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收入也上升。人力资本理论虽然认识到了教育的消费性质,但它认为主要是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决定了其重要性。人文发展的方法更多地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它把教育看作一种机会、一种权利,由此,教育同时发挥了发展的"建构性的"和"工具性的"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应该在发展政策中赋予教育以优先权,因为教育不仅为发展做出了工具性的贡献,而且教育本身就是发展。
关键词:
教育 人力资本 人文发展 缓解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