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4)
2023(4006)
2022(3349)
2021(3526)
2020(2500)
2019(5798)
2018(5529)
2017(9475)
2016(4975)
2015(5449)
2014(5108)
2013(4652)
2012(4405)
2011(3906)
2010(4319)
2009(3587)
2008(3494)
2007(3208)
2006(2954)
2005(2575)
作者
(12755)
(10594)
(10507)
(10040)
(6968)
(5184)
(4800)
(4106)
(4039)
(3829)
(3753)
(3616)
(3460)
(3421)
(3400)
(3307)
(3159)
(3062)
(3016)
(2976)
(2649)
(2574)
(2569)
(2545)
(2512)
(2433)
(2387)
(2231)
(2177)
(2106)
学科
(14872)
经济(14807)
(13605)
(9845)
管理(9687)
(7981)
企业(7981)
农业(7451)
中国(6590)
收入(5857)
(4735)
分配(4511)
教育(4318)
理论(4012)
方法(3851)
(3783)
业经(3760)
(3628)
教学(3523)
(3420)
金融(3420)
(3127)
银行(3122)
数学(3039)
(3007)
地方(2980)
数学方法(2978)
(2876)
贸易(2873)
(2807)
机构
大学(63860)
学院(63278)
(24939)
经济(24351)
研究(23735)
管理(20534)
中国(17905)
理学(17090)
理学院(16831)
管理学(16506)
管理学院(16373)
(13514)
科学(13165)
(12462)
(11359)
中心(11083)
(10846)
师范(10755)
(10508)
(10420)
研究所(10168)
财经(9440)
北京(8857)
师范大学(8806)
(8654)
(8631)
经济学(8391)
(8348)
业大(8068)
技术(7737)
基金
项目(41328)
研究(34404)
科学(31963)
基金(28586)
(25534)
国家(24752)
社会(21668)
社会科(20096)
社会科学(20087)
科学基金(20053)
教育(17122)
(15939)
编号(14707)
基金项目(14135)
成果(13541)
(13442)
资助(10924)
课题(10909)
自然(10607)
自然科(10302)
自然科学(10298)
自然科学基金(10130)
(9698)
(9684)
重点(9610)
(9411)
国家社会(9194)
(8892)
(8731)
(8726)
期刊
(31861)
经济(31861)
研究(21495)
中国(18079)
教育(15136)
(11348)
学报(10098)
(9953)
科学(9159)
管理(8707)
大学(8430)
农业(7566)
学学(7559)
技术(6584)
(6363)
金融(6363)
职业(5002)
财经(4998)
经济研究(4629)
业经(4576)
(4430)
世界(4179)
(4179)
(4159)
图书(4133)
社会(4116)
问题(3994)
(3853)
论坛(3853)
技术教育(3423)
共检索到106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米切尔·A.奥兰斯汀  赵晶晶  
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有些后共产主义福利国家出现了社会政策匮乏问题,凸显出民主治理的重要性。当后共产主义福利国家从过渡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后,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例如,老龄化社会、出生率急剧下降、特殊群体贫困和国家结构等问题,这需要通过民主治理来加以应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弗朗西斯·福山  张远航  
贫困与不平等广泛存在,拉丁美洲也不例外,这不仅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带来了严重后果,而且还造成了新的贫困。拉丁美洲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比如教育机会不均,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拉丁美洲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里斯蒂昂·莫里森  王新霞  
反全球化人士认为,世界上的不平等和贫困状况几十年来在不断加剧,一些国际组织有时也持这种观点。然而最新研究显示,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末这段时期,情况并没有发生变化,或者还稍有好转。一项针对近两个世纪的长期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平等与贫困的演变,从而更准确地界定二者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克忠  刘生龙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通过对贫困指标的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趋于恶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恶化了贫困状况,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增大。基于不平等的收入结构分解,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高,以下依次是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组家庭,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于贫困等低收入组家庭。基于收入和不平等的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包括自然生态条件等村庄特征变量、家庭人口结构等家庭特征变量、户主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变量,对家庭总收入、不同来源收入和收入不平等都存在有差别的影响。未来扶贫工作的难度增大,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的同时,要基于精准扶贫的理念,因地制宜、因户因人而异,采取有差别的扶贫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克忠  刘生龙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通过对贫困指标的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趋于恶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恶化了贫困状况,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增大。基于不平等的收入结构分解,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高,以下依次是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组家庭,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于贫困等低收入组家庭。基于收入和不平等的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包括自然生态条件等村庄特征变量、家庭人口结构等家庭特征变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玉生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福利国家。工业主义理论家从工业化的视角把福利国家的发展看作是工业化发展的水平的结果;社会民主主义者把福利国家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步骤,并借助于凯恩斯主义的福利国家来推行其福利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些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认识福利国家原因的理论家,则把福利国家的出现看作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分析了福利国家中的阶级利益的对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熙保  周强  
本文利用Alkire&Foster(2011)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Foster(2009)的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与平均贫困持续时间指数,以CHNs数据为样本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分析了我国的长期多维贫困程度,并通过多层回归模型探讨了致贫的宏微观因素。研究发现:长期多维贫困指数不仅能测度家庭贫困程度,还能反映贫困家庭平均贫困持续时间;相比城市家庭,农村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更高,但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延长,城乡贫困家庭的平均被剥夺深度出现了明显的逆转,城市贫困家庭的贫困程度相对于农村更为严重;户籍制度能解释城乡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差异的43%,且能解释城乡贫困家庭的贫困不平等程度的17...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康璞  蒋翠侠  
贫困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发展经济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面,关于其测度方法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本文在对收入分布与Lorenz曲线之间等价性论证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参数与非参数两种方案来估计收入分布函数,进而给出用于测度贫困的FGT指数与测度收入分配不平等的Gini系数的参数与非参数计算方法,并将参数与非参数两类方法进行了实证上的比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本文通过计算并分解2001~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指数发现,一改以往下降趋势,各项贫困指数均呈现有升有降的变动态势;H指数和I指数是影响总体贫困状况的主要因素,且以H指数最为主要;经济增长对缓解贫困具有正向作用,收入差距不利于减贫。具体来说,贫困标准越高,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好;FGT指数α值越大,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弱。这些差异说明,经济发展更多地惠及较富裕的贫困人口,较穷的贫困人口很难直接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艳敏  李春晓  
引入前景理论关于福利的解构思想,构建主观福利视角的相对贫困考察模式。首次将社会偏好理论植入相对贫困领域,以不平等厌恶偏好为切入点构建内生化减贫模式。采用CGSS2017数据,测算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缺口指数,识别中国农村居民主观福利相对贫困状况。运用Logit分析相对贫困广度,发现:不平等厌恶偏好具有诱发相对精神贫困的直接效应;且与收入、教育和健康交互作用于相对贫困广度,展现出调节效应。采用OLS分析相对贫困深度揭示:不平等厌恶偏好正向贡献偏离相对贫困线的贫困缺口指数;通过收入、教育和健康等途径调节相对贫困缺口倾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建国  
本文在"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课题组"(RUMiC)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基础上,使用两种互补的参数和半参数方法估计农村住户劳动力外出从业如果未发生时的农村居民反事实收入分布,进而比较基于反事实和事实收入分布的不平等和贫困指标值,以考察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对农村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影响。结果发现,现阶段农村住户劳动力如果不外出从业,将更加集中地处在农村收入分布的中低端;而农村住户劳动力的外出从业降低了农村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程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肃昌  杨移  
本文基于资源分配视角,紧扣相对贫困的“相对性”这一本质特征,将收入基尼系数理论拓展到教育、医疗和住房领域,分别构造相应的洛伦茨曲线、测算对应的基尼系数。研究发现:我国收入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是目前影响相对贫困程度最主要的因素,且城乡、区域差异较大;我国医疗资源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分配整体而言较为平等,但区域、城乡间仍存有差异;我国住房,特别是住房财富层面的不平等程度越来越严重,逐渐成为影响相对贫困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完善和优化相关保障制度,制定和实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政策以及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提出缩小资源分配差异,缓解相对贫困,提高我国贫困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建议,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广华  张茵  
本文运用两组家计调查数据,采用夏普里(Shaley)分解法实证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在我国贫困变动中的作用,并特别考虑了不同贫困线、贫困指标及等价规模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前半期农村减贫的成功主要归因于收入的增长和不平等的下降。在90年代后半期,农村和城市都经历了不平等的快速上升和收入的缓慢增长。因此,这段时间减贫的速度下降,甚至贫困有所增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解垩  陈昕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优化财税政策以更好地支持再分配及减贫作用,是缩小收入差距、提升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制定政策的长期目标之一。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财税政策宏观统计数据,文章计算了我国财税政策对不平等和贫困的边际贡献,测度累进性、税率和规模对边际贡献的集约边际影响,并设置不同政策情景,探究财税政策变动对不平等和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高税收政策累进性有助于减少不平等,税率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减少不平等;视为政府转移支付的养老金减少不平等和贫困的边际贡献最强,政府补助的边际贡献相对较弱,但提高政府补助的瞄准率有利于减少不平等和贫困;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对减少不平等和贫困发挥积极作用;财税改革可能会因政策间的交互作用产生反直觉的兰伯特难题现象。文章认为,财税政策改革不仅需要考虑各政策工具的自身属性,还需要考虑其他政策工具对再分配效应的共同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华  
作为一种制度建构,"福利国家"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在欧洲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产生。但作为一种福利供给形态,它在欧洲社会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考察历史,"福利国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一定的发展渊源,经历了相当长的实践积累和理论酝酿过程。就其发展逻辑而言,"福利国家"不是出现的,而是进化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