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
- 2023(162)
- 2022(109)
- 2021(106)
- 2020(99)
- 2019(188)
- 2018(160)
- 2017(337)
- 2016(203)
- 2015(186)
- 2014(197)
- 2013(173)
- 2012(178)
- 2011(164)
- 2010(176)
- 2009(151)
- 2008(158)
- 2007(144)
- 2006(121)
- 2005(114)
- 学科
- 管理(545)
- 法(493)
- 业(392)
- 企(346)
- 企业(346)
- 济(331)
- 经济(331)
- 学(294)
- 财(265)
- 罪(233)
- 分则(224)
- 犯(206)
- 水土(197)
- 犯罪(195)
- 防(187)
- 劳(182)
- 劳动(182)
- 动(176)
- 虫(170)
- 害(163)
- 及其(162)
- 劳动法(156)
- 虫害(155)
- 务(154)
- 财务(154)
- 财务管理(153)
- 防治(153)
- 治(152)
- 企业财务(144)
- 病虫(132)
- 机构
- 大学(2534)
- 学院(2495)
- 研究(949)
- 中国(748)
- 科学(710)
- 济(705)
- 经济(683)
- 所(621)
- 管理(606)
- 京(588)
- 农(565)
- 研究所(535)
- 省(523)
- 理学(495)
- 江(494)
- 理学院(482)
- 管理学(464)
- 管理学院(461)
- 法学(456)
- 农业(452)
- 业大(440)
- 中心(427)
- 财(425)
- 法学院(424)
- 院(424)
- 北京(397)
- 室(384)
- 州(379)
- 市(377)
- 局(351)
共检索到4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新军  
                                    
                                
                            
                            国有公司、企业是刑法上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刑法中的许多罪名、如贪污罪、受贿罪等,单位能否认定为国有公司、企业,不仅涉及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这两大定罪的基本问题,而且涉及到刑事诉讼中的立案管辖,即是由公安机关以职务侵占罪等罪名立案侦查,还是由检察机关以贪污罪等罪名立案侦查。因此,厘清刑法意义上的国有公司、企业的含义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歌旋  
                                    
                                
                            
                            理论界与实务界均认为,职务侵占罪既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吞自己保管的本单位财物,又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骗取本单位财物,但是这种观点难以做到罪刑相适应,也不利于保护法益。应当对"本单位财物"进行限制解释,将其限制为个人管理、占有的财物,对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骗取本单位财物的,应以盗窃罪或诈骗罪论处,如此方才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也能使刑法条文相协调。
                            关键词:
                                
                                    
                                    
                                        职务侵占罪  罪刑相适应  限制解释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东平  
                                    
                                
                            
                            在封建社会中,所谓官吏赃罪,就其实质来说主要包括贪污、受贿两罪。其中的贪污,是一种利用政治权力攫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是封建社会无处不在的社会丑恶。它和受贿一样,都是封建官场的痼疾。 贪污罪在古代刑律中,称之为“主守盗”、“监守自盗”等。所谓的主守、监守,是负有管理和守护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盗窃、侵吞、骗取国家财物的行为便是贪污——“主守盗”。《汉书·陈万年传》如淳注引汉律:“律,主守而盗直(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潇逸  
                                    
                                
                            
                            盗窃罪与侵占罪是社会上最为常见的两种财产性犯罪,由于二者的犯罪构成存在重叠与包容的现象,譬如行为方式、主观目的、侵害对象等方面。理论界对于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分一直存有争议。作为侵犯财产类的两个重要罪名,其定性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量刑是否适当,进而影响司法的公正性,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两罪在各种方面的区别,进而真正厘清两罪的界限。
                            关键词:
                                
                                    
                                    
                                        盗窃罪  侵占罪  界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建云  
                                    
                                
                            
                            贪污贿赂犯罪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根源,这决定着预防此类犯罪必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在预防工作中,除要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思想政治、健康人生观、价值观、信仰、法制的宣传教育外,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加强预防立法,强化对各种权力的设置管理和严格监督制约,即通过依法治权来强化对职权的综合治理,使职权沿着健康的、正确的而非异化的、商品化的方向运作和发展,并明确预防工作中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逐渐呈现出多发与频发的态势。本文在研究企业高管职务犯罪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缺乏或执行不到位的企业、有重大交易事项或重大经济事项发生的企业易导致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应成为会计调查的主要对象及重要内容。科学的企业高管人员选聘机制、合理的薪酬与激励制度、有效的企业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及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企业高管  侵占型  职务犯罪  会计调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蕊  
                                    
                                
                            
                            自上世纪我国建立证券市场以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犯罪逐渐呈频发之势。高管的职务犯罪中侵占型职务犯罪数量最多,案情也最为复杂。本文着重分析与论述了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机理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导致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机理是:两权分离条件下对经营者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弱化及"道德风险"、契约的不完备、经理人市场机制的缺陷。公有制下对经营者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疲软、经理人市场的缺乏、薪酬与激励机制的不合理以及必要的均衡价格的缺失等,使得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在所难免。要很好地解决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问题,就应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市场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等。
                            关键词:
                                
                                    
                                    
                                        企业高管  侵占型  职务犯罪  机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管考磊  
                                    
                                
                            
                            在中国企业高管职务犯罪频发的背景下,文章运用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寻租理论把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视为高管的一种道德风险和权力寻租行为,高管出于机会主义动机采取"隐藏信息"、"隐藏行为"和"权力寻租"的方式攫取个人私利,从而降低了企业价值。同时,文章进一步从市场反应、长期价值表现和财务困境三个层面具体分析了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对企业价值的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和极端影响。研究认为,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会引发严重的不利市场反应,降低企业长期价值,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齐文  张蕊  
                                    
                                
                            
                            近年来,我国国企高管职务犯罪呈现高频、多发之势,其中侵占型职务犯罪尤为突出,给社会和市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本文拟以供需理论为依据,分析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需求角度分析发现:某些企业或个人,即寻租人需要借助高管的职权来实现正常途径无法实现的利益,而增强其需求意愿的因素是:市场资源的激烈竞争、打击力度不足和超额利益的存在。供给角度研究表明,导致国企高管有愿望和能力实施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因素是:国企高管个人素质低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缺乏、非法利益巨大和惩罚力度不强。为此,要想很好地遏制侵占型职务犯罪发生,就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加以防范,如加强对高管教育、完善内部监督制度...
                            关键词:
                                
                                    
                                    
                                        供需理论  国企高管  侵占型职务犯罪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许光辉  
                                    
                                
                            
                            不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在基层农村,都有一个级别不高、但比较特殊的岗位:会计和出纳。目前,我国约有1200万会计从业人员,这些负责单位日常收支和监控财务安全的"守护神",正在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群体。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鲁滨  
                                    
                                
                            
                            "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手扶着铁窗我望外边外边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何日重返我的家园……" 面对冰冷的铁窗,遥望窗外的小鸟,熟悉的旋律在吴某心底挥之不去。——题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储小平  刘清兵  
                                    
                                
                            
                            本文比较系统地述评了心理所有权理论,并对影响心理所有权的一些因素进行了不完全的初步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职业经理职务侵占行为进行了新的解释。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或企业主与经理人分享企业控制权,使掌握控制权的职业经理人常常认为自己的期望收益低于实际收益,从而导致侵占行为的发生。其发生的机理是:所有权决定了公司制度,公司制度决定了经理人的实际收益;而经理人在行使控制权时,会产生心理所有权,进而产生收益期望。一旦实际收益低于他们的期望收益,经理人就有可能产生侵占倾向或行为,并且,这种实际收益和期望收益之间的差别越大,侵占倾向就越高,经理人就越有可能实施侵占行为。
                            关键词:
                                
                                    
                                    
                                        心理所有权  职业经理人  职业侵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根据欺诈"三角理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源自压力、机会与借口。其中,压力是经济人自利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对财富追求的价值观导向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与欲望。机会主要是指公有制下的公司制的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对高管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疲软、企业崇尚地位与权威的文化氛围、缺少必要的权力制衡及内部控制等。借口主要有"回扣"、"借款"及薪酬与激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等等。有效防范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途径就是要选拔品行能力兼优的人员担任高管,营造诚实守信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善各种机制与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三角理论  国有企业高管  侵占型职务犯罪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陈剑洪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是指国企高管为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贪污、受贿、挪用和侵占等方法中饱私囊的危害企业利益,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这种职务犯罪的涉案率高、金额大、潜伏期长,且呈频发之势。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模糊,产权边界不清晰导致的对经营者监督的疲软,以及国企高管的任命制及任期长的弊端导致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使得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发生不可避免;而会计手法又成了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重要掩护伞。为此,应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革,如股权结构的多元化,通过经理人市场产生企业的高管人员,以及执行必要的岗位轮换制等;同时实行外部的有效监督,并关注会计信息的异常,以有效防范侵占型职务犯罪...
                            关键词:
                                
                                    
                                    
                                        国有企业高管  侵占型职务犯罪  会计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