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5)
- 2023(9328)
- 2022(7918)
- 2021(7299)
- 2020(6011)
- 2019(13114)
- 2018(12921)
- 2017(24747)
- 2016(13112)
- 2015(14185)
- 2014(13486)
- 2013(12862)
- 2012(11379)
- 2011(10162)
- 2010(10085)
- 2009(9810)
- 2008(9372)
- 2007(8190)
- 2006(7161)
- 2005(6521)
- 学科
- 管理(45567)
- 济(43767)
- 经济(43662)
- 业(41337)
- 企(34925)
- 企业(34925)
- 财(17165)
- 方法(16882)
- 制(15118)
- 农(14874)
- 中国(13945)
- 数学(13806)
- 数学方法(13640)
- 业经(12631)
- 务(10981)
- 财务(10956)
- 财务管理(10930)
- 体(10450)
- 企业财务(10363)
- 农业(10012)
- 贸(9129)
- 贸易(9123)
- 银(9020)
- 银行(9011)
- 易(8931)
- 体制(8838)
- 行(8587)
- 理论(8393)
- 融(8241)
- 金融(8238)
- 机构
- 学院(176771)
- 大学(174865)
- 济(73604)
- 经济(72173)
- 管理(70174)
- 理学(60818)
- 理学院(60254)
- 管理学(59369)
- 管理学院(59030)
- 研究(53498)
- 中国(41446)
- 财(38356)
- 京(34698)
- 财经(30120)
- 科学(28873)
- 经(27347)
- 江(26305)
- 中心(25197)
- 所(24586)
- 经济学(23497)
- 农(23107)
- 财经大学(22496)
- 业大(22095)
- 范(21825)
- 研究所(21759)
- 师范(21623)
- 经济学院(21067)
- 北京(20952)
- 州(20652)
- 院(19619)
- 基金
- 项目(119034)
- 科学(96605)
- 研究(91599)
- 基金(88821)
- 家(75668)
- 国家(75025)
- 科学基金(66555)
- 社会(61303)
- 社会科(58098)
- 社会科学(58091)
- 基金项目(46702)
- 省(45772)
- 教育(42943)
- 自然(41069)
- 自然科(40207)
- 自然科学(40198)
- 自然科学基金(39499)
- 划(38098)
- 编号(37780)
- 资助(34628)
- 成果(30948)
- 制(29708)
- 部(27147)
- 重点(26345)
- 创(25980)
- 国家社会(25844)
- 课题(25234)
- 发(24620)
- 教育部(24505)
- 人文(24321)
共检索到260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亮 卢狄震 胡碧芸
员工时间偷窃行为是如何产生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破坏性或自利性动机对时间偷窃行为的诱发作用,忽略了时间偷窃行为的复杂动机机制,尤其是积极动机亦可能引发时间偷窃行为。本文建构了员工时间偷窃行为的动机模型,以更系统、更全面地揭示时间偷窃动机与时间偷窃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时间偷窃动机的两维度分类框架:主动性(主动型-响应型)与目标导向(自我导向-他人导向-工作导向)。在该分类框架下,本文根据印象管理理论、努力-恢复模型与亲社会动机等多个理论视角指出了11种具体的时间偷窃动机及其对时间偷窃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拓展了时间偷窃行为的动机研究,也启示管理者应当关注员工时间偷窃行为的复杂性动机。
关键词:
时间偷窃 动机 主动性 目标导向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景奉杰 余樱 涂铭
产品属性绩效在满意度评价中的权重随时间发生转移已引起理论及实践领域关注,但已有研究局限于不同类别属性的权重转移方向,将转移原因视为黑箱。发掘已有研究的内在联系,提炼出属性分类的共同标准变动性,探究可变动/不可变动的属性在满意度中的权重随时间发生转移的方向,并引入享乐适应理论解释上述转移发生的内在机制。以智能手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斜率变化参数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变量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拥有时间增加,可变动/不可变动的属性对满意度的影响逐渐增强/减弱,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可变动的属性比不可变动的属性更不容易被享乐适应,后期的满意度受前期的情绪和满意度影响。研究结果为企业在产品属性间合理...
关键词:
享乐适应 产品属性 顾客满意度 纵向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于
在动机理论视角下,有效的村民自治具有激发和协调人的内在动机、将组织面临内外部刺激时产生的需求转化为组织集体行动的作用。因此,在农户力量均匀且弱小、有内在需求和内聚力的村庄,有效的村民自治具有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业规模化组织——农民合作社产生的动力机制。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秋栋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在不同层面上体现出典型的享乐主义特征或功利主义特征。一方面,世界顶级生活体验中国峰会、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国际奢侈品展等引领消费者释放享乐主义需求的大型展会受到国内中高收入人群的疯狂热捧;另一方面,各种超市卖场中刺激老百姓功利主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秋栋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在不同层面上体现出典型的享乐主义特征或功利主义特征。一方面,世界顶级生活体验中国峰会、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国际奢侈品展等引领消费者释放享乐主义需求的大型展会受到国内中高收入人群的疯狂热捧;另一方面,各种超市卖场中刺激老百姓功利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陶安 王江涛 王京安
直播电商是数字化时代企业营销最新发展趋势。基于507份有效问卷,以S-O-R理论为框架,构建包含场景氛围和主播专业能力为自变量的双路径研究模型,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进行假设验证。结果表明:场景氛围和主播专业能力对消费者的信任感知和消费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信任感知对消费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从众行为在信任感知和消费行为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并会强化信任感的中介效应。因此,企业应通过场景氛围营造和主播专业能力培养,提升消费者信任感知,并在倡导理性消费和传递企业价值主张的同时,适当利用从众行为,以提升企业营销效果和消费者决策效率。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赵晓煜 曹忠鹏
以享乐型服务消费的典型业态——休闲餐厅为研究背景,从情绪和认知两个视角对服务场景与顾客的情绪反应、感知服务质量、感知服务价值和行为意向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各概念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自行开发的问卷,采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场景对调动顾客的积极情绪、提高顾客的感知服务质量和感知服务价值有显著影响,积极情绪、感知服务质量和感知服务价值均会影响顾客餐后的行为意向,感知服务价值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且在情绪反应与行为意向、感知服务质量与行为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的管理含义在于,享乐型服务的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服务场景改善顾客...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倩倩 高颖
本文从产品(产品属性)和消费者(调节定向)两方面入手,探究了享乐适应视角下消费者持续幸福感的变化。研究发现,与决策时偏好产品享乐属性的消费者相比,偏好产品功能属性的消费者享乐适应更慢,消费者幸福感也更持久,产品属性偏好通过享乐适应影响消费者持续幸福感,消费者的调节定向和购买决策时的产品属性偏好对消费者的享乐适应存在交互作用,即:在决策时偏好产品享乐属性的前提下,促进定向的消费者比预防定向的消费者享乐适应更慢;在决策时偏好产品功能属性的前提下,预防定向的消费者比促进定向的消费者的享乐适应更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燚 李晓锋 刘枚莲
享乐价值和功利价值是感知价值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对消费者的品牌态度、购买意图具有不同影响。本文以手机品牌为例,基于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从消费者感知享乐价值和功利价值的视角,构建了感知价值与品牌态度、品牌购买意图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享乐价值、功利价值、品牌态度和购买意图的关系。研究发现享乐价值和功利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享乐价值在形成品牌态度时,比功利价值发挥更大作用;功利价值对于形成消费者品牌购买意图比享乐价值作用更大;品牌态度和品牌购买意图成正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享乐价值使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品牌态度,
关键词:
享乐价值 功利价值 品牌态度 购买意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吕巍 李玉峰 孟韫
文章从消费者享乐主义/实用主义选择的视角出发,研究了基于消费者功利、享乐选择的支付时间/支付金钱的倾向,以及不同时间观念消费者支付时间/支付金钱的倾向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卢风
提高精神消费水平 抵制享乐主义卢风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人进行,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也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大趋势是令人欢欣鼓刻的,然而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卓昭 冯蛟 吕一林
约束目标型自我控制的消费者,对实用品的心理距离近,会采取趋近策略,对享乐品的心理距离远,会采取远离策略,这使得他们在处理实用品时会采用低水平的解释,而处理享乐品时采用高水平的解释。放纵目标型自我控制的消费者的行为却与此相反,他们对实用品的心理距离远,会采取远离策略,对享乐品的心理距离近,会采取趋近策略,这使得他们在处理实用品时会采用高水平的解释,而处理享乐品时采用低水平的解释。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马粤娴 严鸣 黄国华
相对于个人偏差行为,整个团队集体发生的组织偏差行为的后果对组织破坏性要严重得多。探讨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该行为是为了整个团队的现时利益,而由整个团队实施或认可的一种组织偏差行为。为了检验组织中的这种群体偏差行为构念的有效性,在研究1中对90位MBA和EMBA学生进行访谈,获得描述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题项,并通过三阶段的题项筛选过程,进一步选取量表题项,对100位团队领导进行调查,发展了一个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借用社会学习理论及其道德疏离观点,提出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模型,即非道德型领导通过团队道德疏离的中介作用,对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产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坡岭 郑燕霞
财政分权是中印两国重要的经济制度安排。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与分权制度分不开的。本文通过分析中印两国的财政分权运行机制,考察软预算约束环境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与事权的分配关系、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与其辖区内居民的监督关系,进而探讨两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制。两国地方债务的产生源于分权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相匹配,以及地方政府在软预算约束下的经济行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软预算约束 地方政府债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