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189.3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51)
2023(18662)
2022(15587)
2021(14092)
2020(11841)
2019(26121)
2018(25568)
2017(47929)
2016(26118)
2015(28682)
2014(27819)
2013(27136)
2012(24238)
2011(21428)
2010(21580)
2009(20597)
2008(20540)
2007(18679)
2006(16601)
2005(14934)
作者
(73780)
(61446)
(61388)
(57983)
(39094)
(29272)
(27585)
(23667)
(23103)
(22044)
(21043)
(20512)
(19546)
(19533)
(19147)
(18625)
(18410)
(18363)
(17887)
(17664)
(15389)
(14979)
(14837)
(14003)
(13908)
(13777)
(13639)
(13529)
(12210)
(12075)
学科
(104382)
管理(99682)
(99304)
经济(99155)
(94613)
企业(94613)
方法(41891)
(37160)
业经(34084)
(32752)
数学(32200)
数学方法(31917)
中国(26854)
(26755)
(26494)
财务(26453)
财务管理(26412)
企业财务(25100)
技术(24407)
农业(22913)
理论(19849)
(19322)
(18721)
(18659)
贸易(18640)
(18317)
银行(18261)
(18162)
(18082)
(17382)
机构
学院(364169)
大学(357977)
(148744)
管理(146373)
经济(145718)
理学(124436)
理学院(123197)
管理学(121515)
管理学院(120806)
研究(115045)
中国(92142)
(74515)
(74219)
科学(69008)
(64903)
(57644)
财经(57263)
(57199)
业大(54977)
中心(54100)
(52013)
研究所(51265)
农业(51054)
北京(45915)
(44934)
经济学(44578)
财经大学(42279)
(42142)
师范(41594)
(41566)
基金
项目(239797)
科学(190105)
研究(175788)
基金(173989)
(152111)
国家(150750)
科学基金(130757)
社会(113617)
社会科(107861)
社会科学(107836)
(96172)
基金项目(92009)
自然(84081)
自然科(82210)
自然科学(82186)
自然科学基金(80818)
教育(80741)
(79266)
编号(69927)
资助(69079)
(55720)
成果(55357)
重点(54036)
(52302)
(51325)
创新(51275)
(49333)
(48941)
课题(48570)
国家社会(47250)
期刊
(171027)
经济(171027)
研究(104707)
中国(78536)
(63599)
管理(62237)
(60224)
学报(55821)
科学(52359)
大学(43096)
学学(40969)
农业(40877)
教育(38720)
(35821)
金融(35821)
技术(34702)
业经(30255)
财经(29185)
经济研究(26615)
(25690)
(25240)
问题(21398)
技术经济(20318)
科技(18790)
财会(18755)
现代(17948)
(17922)
商业(17317)
会计(17225)
(16931)
共检索到55464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红伟  郑伟华  陈文津  黄颖  
基于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制造业企业进行创新效率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单纯的质量管理模式差异并不会造成企业创新效率的差异,而质量管理模式会通过企业规模、劳动力素质、融资成本以及政府支持等因素来影响企业的创新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楼旭明  徐聪聪  
以2013—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交叉效率模型对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次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及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之间技术创新效率差距较大且整体效率偏低,年平均效率集中在0.35~0.4之间,但随着时间推移,整体呈上升趋势;甄别影响因素发现,企业偿还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企业规模和智能制造领域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企业运营能力影响显著,而企业规模影响较小。最后就提高我国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出3点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峰  宁健  
根据智能制造产业52家上市企业201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了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根据得到的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值,运用回归模型测算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高管持股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及企业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青  胡雪萍  
运用20092015年中国制造业2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含港澳台)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这三类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三类制造业企业中均存在技术无效率,且不同所有制企业样本行业技术效率值差异较大;从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技术获取和改造费用支出均与技术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出口导向程度则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各行业的盈利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青  胡雪萍  
运用2009~2015年中国制造业2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含港澳台)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这三类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三类制造业企业中均存在技术无效率,且不同所有制企业样本行业技术效率值差异较大;从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技术获取和改造费用支出均与技术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出口导向程度则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各行业的盈利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莹莹  綦良群  徐晓微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是快速有效的途径。为了探究影响制造企业实施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研究框架,提炼影响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的六个主范畴:低碳技术创新采纳收益、流行性规范压力、制造企业间相互作用、政府规制、中介机构参与行为和低碳技术创新采纳障碍,并对核心范畴与主范畴间的关系、主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阐释,最后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为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决策及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玉云   王军   王霄飞  
文章运用2012—2022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智能化转型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总体上看,智能化转型程度每提高1%,能促进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约0.014%;机制分析发现,动态能力及其各子维度,即机会感知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协调整合能力和学习吸收能力,是智能化转型提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中介渠道,机会感知能力在动态能力中介效应发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化转型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人力资本水平高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高市场化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林琳  陈万明  谢嗣胜  
基于企业双元理论和效果推理理论,从系统整体观出发,将效果推理逻辑引入到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中,以探究其深层次的作用机理。通过169份有效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双元质量管理实践的平衡维度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双元质量管理实践的交互维度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效果推理正向调节平衡维度和交互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池仁勇  
本文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概念和DEA测算方法,根据浙江省2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测算了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对影响该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按所有制排序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公司、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规模排序是:小企业、中型企业、大企业;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内部职能部门的协调性对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政府的补贴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曲小瑜  
运用2005~2011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环境污染指数,应用DEA-Malmquist方法在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基础上测度中国各类装备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应用Tobit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环境污染指数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技术效率持续上升,技术退步是导致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后期下降的原因;市场竞争、资本深化和外资引进对环境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曲小瑜  
运用2005~2011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环境污染指数,应用DEA-MAlMquist方法在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基础上测度中国各类装备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应用tobit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环境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环境污染指数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技术效率持续上升,技术退步是导致环境技术创新效率后期下降的原因;市场竞争、资本深化和外资引进对环境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成东  李光斌  蔡渊渊  
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测度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与方向,对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规律,制定其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聚焦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及影响因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波动性,且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内部稳定性较差,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整体稳定性不高;自主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对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其中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新产品开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政策因素与市场因素分别具有显著和非显著负向影响,外源性创新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政府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支持模式、加强外源性创新与智力引进等策略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艳  龚新蜀  李津津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以新疆2000—2014年7个装备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新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4年新疆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起点不高,但总体稳步上升,各细分行业之间差距不大,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产业规模、产业开放度、资本-劳动比率、技术装备水平对新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其中,产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资本-劳动比率的影响较大,而产业开放度的影响较小,这与新疆本地产品贸易不足有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景荣  樊坚强  张文卿  童明余  
利用2010-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各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各所有制企业对外源性技术来源的吸收效率。结果发现,不同技术来源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所有制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国内技术购买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它类型企业没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作用,对民营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自主研发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而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考察吸收效率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各种来源技术吸收效率整体较低且存在一定差异。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