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24)
2023(12907)
2022(10561)
2021(9328)
2020(7819)
2019(17336)
2018(16800)
2017(32289)
2016(17395)
2015(19218)
2014(18912)
2013(18688)
2012(16667)
2011(14578)
2010(14637)
2009(14007)
2008(14066)
2007(12659)
2006(11181)
2005(10424)
作者
(46990)
(39373)
(39137)
(37251)
(25052)
(18478)
(17752)
(15117)
(14715)
(14049)
(13524)
(13158)
(12634)
(12359)
(12191)
(11789)
(11717)
(11464)
(11421)
(11077)
(9612)
(9612)
(9475)
(9019)
(8803)
(8795)
(8762)
(8742)
(7646)
(7602)
学科
(85980)
(80227)
企业(80227)
(75611)
经济(75485)
管理(74787)
方法(31160)
(30295)
业经(29547)
(25410)
数学(22931)
数学方法(22731)
(22499)
财务(22471)
财务管理(22449)
企业财务(21328)
(21014)
中国(18553)
农业(18371)
技术(18148)
(15834)
(15786)
(14827)
理论(14422)
体制(13958)
(13820)
企业经济(12612)
经营(12371)
(12190)
银行(12177)
机构
学院(250735)
大学(243844)
(110029)
经济(108052)
管理(104796)
理学(90040)
理学院(89274)
管理学(88316)
管理学院(87838)
研究(74407)
中国(60538)
(56159)
(49158)
财经(43718)
科学(39942)
(39629)
(38915)
(37831)
(35066)
中心(34797)
经济学(33626)
业大(32819)
财经大学(32264)
研究所(30812)
商学(30437)
经济学院(30399)
(30193)
商学院(30177)
北京(30172)
农业(29333)
基金
项目(162238)
科学(132124)
研究(124476)
基金(120351)
(101863)
国家(100942)
科学基金(90529)
社会(83469)
社会科(79371)
社会科学(79354)
(64692)
基金项目(63576)
教育(56906)
自然(55867)
自然科(54642)
自然科学(54632)
自然科学基金(53730)
(52092)
编号(49451)
资助(47078)
成果(39097)
(38177)
(37974)
(36947)
(36821)
重点(36044)
国家社会(35107)
(34974)
创新(34729)
课题(33925)
期刊
(126864)
经济(126864)
研究(75336)
中国(50098)
(48642)
管理(45291)
(36432)
科学(30852)
学报(29148)
(24991)
金融(24991)
农业(24952)
大学(24313)
教育(24260)
技术(24044)
业经(23396)
学学(23192)
财经(22577)
经济研究(19739)
(19518)
问题(16232)
(15546)
技术经济(14851)
财会(14608)
现代(13229)
商业(12601)
会计(12593)
(12050)
世界(11956)
经济管理(11355)
共检索到377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志强  曹坤鹏  刘璇  
以2017-2020年北京市188家制造型企业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探究转型升级效率,基于熵值法对质量动态能力赋权,利用Tobit方法研究不同转型升级方式组合视角下,四维质量动态能力对转型升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转型升级效率受规模效率、利好外因显著影响;(2)随着转型升级方式组合增多,质量动态能力对转型升级综合效率正向推动愈加明显;(3)四维质量动态能力对转型升级综合效率作用均为正相关,但影响程度与方式组合关系各异。最后提出建议:合理优化规模效率,利用外部环境因素,加快技术优势转化;优化质量资源配置、提升整合能力,融合多元转型升级方式,增进质量动态能力正向影响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永斌  闫佳  
金融支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也是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即产融结合可以增强产业资本实力,并借助内嵌于金融资本中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在我国金融系统发展不完善的体制环境中,克服银行体系间接融资模式的无效率和股票市场缺乏直接融资所导致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困境。基于产融结合模式、机制与效果,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将产融结合的模式确定为参股金融机构,清晰地区分了缓解融资约束与增进协同效应这两种产融结合机制,通过对这两种产融结合机制的具体分析,最终发现增进协同效应才是产融结合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永斌  闫佳  
金融支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也是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即产融结合可以增强产业资本实力,并借助内嵌于金融资本中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在我国金融系统发展不完善的体制环境中,克服银行体系间接融资模式的无效率和股票市场缺乏直接融资所导致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困境。基于产融结合模式、机制与效果,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将产融结合的模式确定为参股金融机构,清晰地区分了缓解融资约束与增进协同效应这两种产融结合机制,通过对这两种产融结合机制的具体分析,最终发现增进协同效应才是产融结合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永斌  闫佳  
金融支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也是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即产融结合可以增强产业资本实力,并借助内嵌于金融资本中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在我国金融系统发展不完善的体制环境中,克服银行体系间接融资模式的无效率和股票市场缺乏直接融资所导致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困境。基于产融结合模式、机制与效果,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将产融结合的模式确定为参股金融机构,清晰地区分了缓解融资约束与增进协同效应这两种产融结合机制,通过对这两种产融结合机制的具体分析,最终发现增进协同效应才是产融结合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速建  
近些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营总体上比较困难。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地处于50左右;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处于下行区间,2015年2月、3月均为负增长。这一切表面看来是经济增长过程的波动,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起伏,但实际上是预示着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志醒  刘东升  
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把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不合理。采用完全消耗系数度量生产服务化水平,分析表明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服务化水平较高,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类别主要是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批发和零售服务,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以制造业增加值率度量转型升级,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GMM回归方法,估计生产服务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服务类型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生产服务化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英  马海燕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国优势和积极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我国已经迅速成长为大规模产出、门类齐全的"世界制造基地"。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跃居世界第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实体经济核心部分是制造业,所谓提高实体经济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构建了由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等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制造业评价体系,用于评价各国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迟  
前不久,中国企业联合会按照国际惯例连续第6次推出了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项数据显示,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桐   马春爱   吕桁宇   郝馥莹  
文章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运用OLS、Sobel-Goodman与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等方法,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等理论,从“企业资源-转型升级”结构匹配视角,检验制造业企业资源结构对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企业财务资源结构升级、管理资源结构升级、创新资源结构升级和关系资源结构升级均可以通过优化结构匹配进而推动转型升级。其中,在创新资源结构对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中,结构匹配度发挥的中介效应最大;在管理资源结构对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中,结构匹配度存在遮掩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资源结构对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季良  陈白雪  
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实质上是资源有效组织并产生组态效应的过程。资源集合既可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也可能导致转型失效。从成功转型和低效失败的正反视角,通过对45家制造企业案例的实证和对比研究,分别得出高低转型条件(资源)组态路径、成功转型要点以及失败转型注意事项:创新资源主导性和融资能力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改变供应商集中度是实现其它资源因素协同的有效路径,创新缺失和资源错配(企业规模、知识技术密集度、供应商集中度)易导致转型升级低效。研究结论丰富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可为新时期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构建并避免低效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尤成德  
现有关于制造业升级研究的文献中,多数都忽略了企业家的作用。文章基于企业家的视角,论述企业家在中国制造业升级中的关键角色,重点剖析企业家转型对企业升级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对于我国加工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继平  周娜  金星霖  
近年来,以科技进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策略的重要取向。制造类企业技能型员工的工作胜任力面临着严峻挑战,企业原有的培训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员工的发展需要。许多制造类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改革现有培训体系,但其中大多忽略员工主观感知,其收效往往并不理想。从制造类企业技能型员工感知角度出发,对A地区3家制造类企业的40名车间技能型员工进行深度访谈,基于QFD质量功能展开模型,以技能型员工对培训的需求为出发点,对需求重要度进行排序并构建质量屋,以此提出制造类企业技能型员工培训要增设技术知识类与素质能力类培训课程,鼓励网络学习,提高企业内训师与外请专家的质量,注重技能型员工培训场所与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明强   许龙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作为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创新的实现仍是较长时期内的研究重心。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政府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动态能力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且受到环境规制和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梅芳   章子豪  
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如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后发追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议题。然而,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后发追赶之间的关系机制尚未得到充分探索。本文基于2012~2022年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后发追赶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技术追赶和市场追赶有积极且显著的影响,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倾向评分匹配和其他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有效。此外,数字化转型对市场追赶的提升作用比技术追赶更强;(2)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动态能力的途径促进企业后发追赶;(3)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技术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和高技术产业企业追赶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拓展了企业后发追赶研究的视角,并为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和追赶策略提供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