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4)
2023(9427)
2022(7853)
2021(7393)
2020(6160)
2019(13891)
2018(13596)
2017(27576)
2016(14644)
2015(16202)
2014(16123)
2013(16015)
2012(15097)
2011(13567)
2010(14106)
2009(13628)
2008(12938)
2007(11796)
2006(10844)
2005(10112)
作者
(41088)
(33790)
(33510)
(32367)
(21722)
(16072)
(15603)
(12870)
(12809)
(12447)
(11398)
(11084)
(10852)
(10825)
(10670)
(10575)
(10040)
(9840)
(9805)
(9722)
(8489)
(8265)
(8236)
(7828)
(7726)
(7676)
(7627)
(7424)
(6891)
(6709)
学科
(54706)
经济(54637)
(44659)
管理(43806)
(35673)
企业(35673)
(28195)
金融(28195)
(27460)
银行(27451)
(26635)
中国(24941)
方法(22819)
(20673)
数学(20634)
数学方法(20394)
(19095)
(17180)
(13022)
财务(12992)
财务管理(12957)
(12815)
业经(12814)
贸易(12800)
(12605)
企业财务(12459)
地方(11986)
中国金融(11553)
(11247)
(11167)
机构
学院(205708)
大学(203624)
(90395)
经济(88337)
管理(77230)
研究(69496)
理学(64974)
理学院(64314)
管理学(63438)
中国(63150)
管理学院(63032)
(49640)
(42328)
财经(37995)
科学(37913)
(34773)
(34396)
中心(34315)
(31601)
研究所(30827)
(30818)
经济学(28822)
财经大学(28337)
北京(27416)
(26502)
(26198)
(26190)
经济学院(26108)
金融(25738)
业大(25672)
基金
项目(124818)
科学(98471)
研究(94876)
基金(90873)
(77683)
国家(76995)
科学基金(65788)
社会(60700)
社会科(57756)
社会科学(57743)
(47983)
基金项目(46734)
教育(43413)
自然(40578)
(40547)
自然科(39642)
自然科学(39631)
自然科学基金(38958)
编号(38790)
资助(38653)
成果(33322)
(28845)
重点(28051)
(27553)
课题(27350)
(27345)
(26182)
教育部(25062)
国家社会(24973)
创新(24517)
期刊
(100571)
经济(100571)
研究(69049)
(43442)
金融(43442)
中国(41178)
(37596)
管理(29378)
(28564)
学报(27110)
科学(25205)
大学(21267)
教育(20403)
学学(20200)
财经(19365)
农业(18300)
经济研究(17269)
(16499)
业经(16348)
技术(15874)
问题(13415)
(12538)
理论(12165)
国际(11513)
实践(10942)
(10942)
商业(9748)
现代(9624)
技术经济(9467)
统计(9349)
共检索到328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建中  钱颖  
我国现行的银行业务的严格限制、银行准入的苛刻限制、资本充足的照章操作、政府监督的有力执行等监管政策,全与银行业务的发展和效益不成正比,却与腐败现象成正比。最后,本文就我国当前金融监管政策中存在的六种误解逐一剖析,并提出了新的认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伟  
目前 ,在中国央行和银监会是否应该就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各司其职的探讨正在逐渐深入 ,将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去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 ,一是认为中央银行既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又负责金融监管 ,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角色冲突。二是认为中央银行既负责宏观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又因金融监管涉及大量微观的和具体的活动 ,直接制约了金融监管的专业化 (王君 ,2001)。此外 ,虽然银行监管原本是央行的传统职能 ,但近年来国际趋势是将职能逐步从央行分离出来 ,另组一个独立的超级统一监管机构 ,负责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金融领域的监管。这可能是国内一些学者倾向于央行银监会分立模式的3种理由。本文从...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艳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 ,由于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变化 ,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金融风险与日俱增 ,有效金融监管刻不容缓。而保证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关键是金融监管目标的正确选择和监管的重点与难点把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友  
总结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有效性特征,分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 建立我国金融监管的集中型监管体制的设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鹏  解玉平  
通过总结既有理论提出一种衡量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新的方法——金融监管指数分析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对美国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总体的衡量和判断。本文的研究认为,2000-2009年,美国的金融监管指数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说明过去十年美国的金融监管质量是逐步下降的,美国的金融监管已经不能适应其金融业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应该密切关注其金融监管指数的变化,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注意保持金融监管与金融业发展的匹配性,以及金融业效率性与稳定性的均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谊  刘军  王刚  
本次金融危机后,扩展金融监管边界已成为各国改进金融监管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稀缺性和制度均衡有关理论,分析市场失灵和监管失灵的对立统一与金融监管边界的关系,系统阐述了金融监管边界问题的产生、层次及有效性分析方法。重点比较了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边界有效性问题的反思和实践。同时,结合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设计和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剖析当前我国金融监管边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际社会的教训与反思提出了分层次改进我国金融监管边界有效性的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瑜  朱宏春  
基于复杂多变的外部金融环境,近年来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五大要素,深刻反思制约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邹奕格  粟芳  
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监管需多方协调以及多种政策配合,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聚焦风险来源和生成的必要条件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通过揭示投资业务引致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与演变过程,深入剖析了该过程中系统性风险生成的必要条件。其次,梳理了现有常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并从抑制必要条件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作用的机理。采用类似压力测试的方法,模拟初始负向冲击发生、资产价格下降后的影响来评估系统性风险。利用共同资产持有模型,比较分析了在不同政策工具作用下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提高资本要求是最优方法,但杠杆限制显得过于生硬激烈,对系统重要性机构征收额外资本和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相对较好。同业间风险敞口约束和流动性要求也具有一定的监管效果,但相对略弱。诸多政策工具的监管效果方向一致,同时施行时不会相互抵消,反而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建华  程杞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冬梅  
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金融监管有效性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入手,对我国金融监管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措施,最后对国际金融监管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曙霞  夏徐斌  
监管博弈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影响其有效性,对不同经营效率的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也有差异。监管机构宜引入审核和惩罚等机制,提高监管强度,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对高效率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宜采取原则导向的监管,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其竞争力和活力;对低效率金融机构,应采取规则导向的监管。同时,监管行为可更具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采取不同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颐  郭英立  
当前,对离岸金融监管的基本问题与监管政策的探讨很有必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离岸金融监管的基本问题,如监管的主体、监管的原则、监管目标、监管内容和特点等。在结合我国国情与国际监管经验上,文章提出要创造有利于政策实施的良好环境,并从账户管理、市场准入管理、风险管理等几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华庆  李良松  
我国要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必须建立一个正确的金融监管制度。目前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制度是"双峰"监管,即微观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是实现有效监管的核心我们曾在前面说过,有效的监管必须符合四大条件,那么,什么样的监管制度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相对而言,"双峰"监管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勋  黄益平  陶坤玉  
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为维持金融体系长期稳定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金融综合经营以及数字科技与金融活动进一步融合,已成为目前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这导致现行的分业监管模式针对混业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的监管难度不断增加。本文构建了可用于国际比较的金融监管有效性指标,结果发现:第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尤其是2012年以来,中国金融监管有效性开始下降;第二,中国实体经济波动相对较低而金融波动较大,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有待提高;第三,国际比较看,重视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双峰"监管)的模式表现出更好的监管有效性。因此,建议中国的金融监管模式由分业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加强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并注重二者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有效利用监管科技、更多依靠市场机制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