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4)
- 2023(8680)
- 2022(7104)
- 2021(6594)
- 2020(5342)
- 2019(12243)
- 2018(11871)
- 2017(22854)
- 2016(11917)
- 2015(13327)
- 2014(13296)
- 2013(13560)
- 2012(13061)
- 2011(12071)
- 2010(12000)
- 2009(11253)
- 2008(10915)
- 2007(9577)
- 2006(8664)
- 2005(8176)
- 学科
- 济(77494)
- 经济(77436)
- 管理(30676)
- 业(28396)
- 方法(27449)
- 数学(25063)
- 数学方法(24928)
- 企(20798)
- 企业(20798)
- 中国(19459)
- 地方(16923)
- 农(14269)
- 学(13833)
- 贸(13184)
- 贸易(13176)
- 财(12993)
- 易(12846)
- 地方经济(12556)
- 业经(12265)
- 制(11200)
- 融(10545)
- 金融(10545)
- 银(10080)
- 银行(10068)
- 农业(9892)
- 环境(9836)
- 行(9790)
- 体(8864)
- 发(8619)
- 关系(8282)
- 机构
- 大学(186245)
- 学院(183009)
- 济(97531)
- 经济(96170)
- 研究(74243)
- 管理(64708)
- 中国(57078)
- 理学(55397)
- 理学院(54711)
- 管理学(53999)
- 管理学院(53638)
- 财(41707)
- 科学(41058)
- 京(39264)
- 所(37865)
- 研究所(34431)
- 经济学(33776)
- 财经(33624)
- 中心(31175)
- 经(30895)
- 经济学院(30218)
- 农(29257)
- 院(26060)
- 北京(25486)
- 财经大学(25238)
- 江(25124)
- 业大(23632)
- 科学院(23366)
- 农业(22872)
- 范(22207)
- 基金
- 项目(118076)
- 科学(94366)
- 基金(90745)
- 研究(83899)
- 家(80456)
- 国家(79928)
- 科学基金(67401)
- 社会(59302)
- 社会科(56578)
- 社会科学(56565)
- 基金项目(46357)
- 自然(41101)
- 省(41021)
- 自然科(40208)
- 自然科学(40195)
- 自然科学基金(39558)
- 资助(38172)
- 教育(36859)
- 划(35751)
- 编号(29061)
- 部(28319)
- 国家社会(27253)
- 重点(27094)
- 发(26892)
- 中国(25931)
- 教育部(24616)
- 成果(24177)
- 创(23732)
- 性(23369)
- 人文(23155)
- 期刊
- 济(109234)
- 经济(109234)
- 研究(62726)
- 中国(34889)
- 财(31239)
- 学报(29012)
- 科学(27538)
- 农(26691)
- 管理(25797)
- 大学(22153)
- 学学(21301)
- 经济研究(20451)
- 融(19001)
- 金融(19001)
- 财经(18817)
- 农业(18271)
- 经(16499)
- 问题(14687)
- 贸(14234)
- 技术(13777)
- 世界(13299)
- 国际(12906)
- 业经(12832)
- 教育(11217)
- 技术经济(10966)
- 业(10442)
- 统计(10363)
- 经济问题(8984)
- 策(8742)
- 经济管理(7939)
共检索到285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志刚
本文目的在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检验 ,包括绝对收敛、条件收敛 ,还有收敛俱乐部 (convergenceclub) ,尤其是最后一种假设的检验。通过对这一基本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验证 ,来给人们提供中国的一个实际现象。文章采用中国分省的改革开放以后的数据 ,进行横截面和面板数据的分析 ,并强调了面板数据分析的可信度 ,进行了各种检验 ,结果发现中国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收敛现象 ,而且这一结论和实际的经济现象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3个地区收敛速度的差异 ,无论用不同的模型得到的结果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这与传统的结论相反 ,并讨论了部分的原因
关键词:
收敛俱乐部 面板数据 条件收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袁立科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空间自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的运用使我们可以就空间外溢对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地理分布进行有效的分析。本文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增长β收敛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5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对β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考虑空间外部性和对外开放因素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闫磊
许多学者都认为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联在理论上很强,但由于缺乏对文化确定性的整体信息,使得很难去建构两者间的关系模型。在对经济复杂系统认识的一定层面下,作者提出了非线性、间断理性行为的假设和文化价值取向功能、偏好与选择一致的假设,并运用模糊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建构了建立在价值取向基础之上的一个微观个体选择模型,从而为解释文化价值取向条件收敛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把文化视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解释性变量,但逻辑起点并非以往研究的信任、信仰等,而是文化的价值取向功能。其研究的逻辑络线是:主体价值取向决定了行为的选择,而行为选择推进了团体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设计,进而与经济绩效发生关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文
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收敛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国内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检验中国的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本文基于曼昆,罗默和韦尔在1992年提出的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本项加入到经典的索洛模型中,通过构造一个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不能拒斥中国区域经济的条件收敛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强
本文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 ,并且不同地区间的产出差距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状态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另一个重要结论是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在中国并没有起作用 ,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使资本劳动比率并没有出现应有的变化趋势 ,而且本文认为近年来形成的大规模劳动力的区际迁移 ,既是中国阶段性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重要诱发因素 ,事实上也是对区域差距扩大的一种解决办法
关键词:
收敛性 地区差异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小朋
近年来 ,学术界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日益升温 ,普遍认为中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在上世纪 80年代收敛 ,90年代后呈现发散趋势。但改革开放后整体上是收敛还是发散争议颇大 ;并且针对 90年代后出现的发散趋势 ,认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敛性分析已经不适用于中国经济现状 ;缺乏对收敛性分析的实质动因的实证探讨。本文希望通过“复古”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索洛模型再次运用到中国经济现状 ,对其收敛性动因资本劳动比率进行实证分析 ,探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来的整体收敛性情况 ,为我国各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和判断
关键词:
索洛模型 资本劳动比率 资本劳动替代指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建清 孙元元
本文运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法,将中国省域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物质资本积累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四者的贡献,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分析各个增长源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作用以及空间溢出对其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空间溢出性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由物质资本积累所导致的国内经济增长的收敛,决定了国内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非趋于发散;技术效率改善、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会使经济增长趋于收敛,而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趋于发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汪锋 张宗益 康继军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其潜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制度变迁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各省市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尝试将制度因素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动态 Panel Data 估计方法,本文对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包括人力资本和制度差异的扩展索罗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控制了地区间制度差异后可以观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现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 条件收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肖光恩 金圣华
用工业企业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从中国地级城市的层面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和空间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总体上中国地级城市工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和空间溢出效应,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收敛作用明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震男 王一鸣 刘俊玮
以Solow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重点分析融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将人力资本因素、制度因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加入到模型当中,将物质资本投入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部分,构造了一个扩展的Solow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发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替代弹性与经济收敛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利用2008-2017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直接融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但间接融资的积极作用不够显著,人力资本、制度因素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各省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伟 马瑞永
本文探讨了经济增长收敛的微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三个微观机制,分别为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978~2002年间,唯有技术收敛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劳动生产率机制与资本收敛机制只在1978~1989年间发挥了收敛作用,而在1989~2002年间起了发散的作用,但资本收敛机制统计检验上不太显著。同时,资本收敛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均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特征。尽管中国经济局部阶段出现了发散性,但总体仍表现出了一定的收敛性,收敛的主要原因是区际间的贸易和投资以及技术交流促使技术收敛机制充分发挥了作用。由于微观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云波 李锴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人均GDP差异的收敛性及其能源消费强度随人均GDP变化的收敛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第一,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差异的收敛,中国与八个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并且收敛速度快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第二,能源消费强度随产业结构的改善、能源价格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而降低,随FDI的增加而略有提高。第三,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随中国与八国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能源价格差异、技术进步差异的缩小而缩小,但随FDI差异的缩小而有微小的增加,与产业结构差异的相关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第四,中国与八国人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强度 收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少甫 陈哲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Barro和Sala-i-Martin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为基础,分析中国及其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省际间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4-2015年全国和三大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和中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慢,东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人口流动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呈现负效应;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结构以及技术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东部地区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剩和技术溢出趋于饱和的现象;而中西部地区又因人才严重流失导致经济增长受到阻碍。因此,需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有利于人口流动合理科学的进行,使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