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
- 2023(1476)
- 2022(1239)
- 2021(1032)
- 2019(1993)
- 2018(1960)
- 2017(3813)
- 2016(2078)
- 2015(2369)
- 2014(2326)
- 2013(2398)
- 2012(2190)
- 2011(2131)
- 2010(2292)
- 2009(2414)
- 2008(2575)
- 2007(2535)
- 2006(2287)
- 2005(2186)
- 2004(2000)
- 学科
- 济(9836)
- 经济(9826)
- 管理(8710)
- 业(8204)
- 企(8148)
- 企业(8148)
- 财(3627)
- 理论(3606)
- 学(3559)
- 方法(3503)
- 教育(3097)
- 业经(2914)
- 务(2761)
- 财务(2754)
- 财务管理(2751)
- 企业财务(2631)
- 中国(2622)
- 制(2408)
- 和(2276)
- 数学(1995)
- 数学方法(1965)
- 体(1790)
- 农(1748)
- 贸(1693)
- 策(1692)
- 贸易(1692)
- 易(1632)
- 银(1613)
- 银行(1613)
- 融(1558)
- 机构
- 大学(39863)
- 学院(38309)
- 济(13953)
- 经济(13655)
- 管理(12572)
- 研究(11281)
- 理学(10297)
- 理学院(10155)
- 管理学(10030)
- 管理学院(9939)
- 财(8527)
- 京(8401)
- 中国(8243)
- 范(7235)
- 师范(7224)
- 财经(6692)
- 科学(6539)
- 江(6449)
- 经(5890)
- 所(5834)
- 师范大学(5811)
- 北京(5393)
- 州(5385)
- 研究所(5083)
- 财经大学(4742)
- 系(4642)
- 经济学(4591)
- 教育(4587)
- 中心(4399)
- 经济学院(3999)
共检索到61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社会凝结。劳动,并且只有人的活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机器、土地等一切以物的形式存在的资本,都只能是价值形成的物质条件,而决不是价值的源泉。这些,本来就是马克思早已进行过充分论证、并且反复说明的科学真理。刘有源、田辉玉、郭晓玲三位学友的《机器、土地为什么创造价值暨泛价值论》一文对此提出了异议。与此同时,作者还提出了要用所谓的“泛价值论”,即由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在内的各种价值论的有机整合来代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文中,作者尤以“机器、土地为什么创造价值”为重点作了详细论述,这些问题都值得商榷。
关键词:
劳动 抽象劳动 价值 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泛价值论”错在:对价值及其相关范畴作了完全的曲解,对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作了不适当的推崇与辩护,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了无端的贬损,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作了种种误导。
关键词:
价值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有源
劳动价值论是通过商品交换的比较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据此同样可以抽象出自然力价值理论。“因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人的抽象劳动”是把还需要论证的问题当作了科学前提。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具有自然和社会二重性质。泛价值论就是把以往看似对立的各种价值论整合到一个互补的体系之中,“通解”劳动价值论能解释和不能解释的一切对象和领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可能使价值归于消亡。供求以不同的“社会必要”力量影响价值决定,李嘉图对效用价值论的批判是因为他不了解两种理论的互补性,李嘉图学派的解体是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国理论界研究经济学的任务应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
关键词:
泛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机器 自然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有源
将各种价值论整合为"泛价值论",体现了兼容并包的精神;用以解释无人工厂和机器人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源泉与决定,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屈先生在《再商榷》中提出的人类劳动的特征属于以偏概全;所做的抽象劳动二重性规定是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的误读;所说的部门内和部门间的竞争"与供求毫无关系"违背了经济常识;供求对价值的参与决定作用既表现在供求相等之中,也表现在供求不等之中;效用价值论填补了劳动价值论的空白;把与指挥劳动创造价值无关的大脑机能界定为问题的本质和要害是"思维错位";新的科学思想的胜利需要人们冲破自身的阻碍,转变思维方式与观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钱伯海 王莉霞
笔者在多篇拙文中,讲过社会劳动创造价值在企业则表现为物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在本刊和其他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对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其中有的学者如宋则行、李定中、陈德华等同志,虽然也提出商榷和批评,但出于同志间的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岳宏志 寇雅玲
分析广义价值决定理论的两部门模型和N部门模型表明,无论是广义价值论的两部门模型还是广义价值论的N部门模型,都不仅不符合基本的经济现实,而且违背了正常的逻辑推理,根本没有资格成为继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之后的所谓第四大价值理论体系。同时,广义价值论构建过程中逻辑推理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余鹏
均衡增长率与追加投资率质疑──与刘慧勇同志商榷余鹏刘慧勇同志在文章[1]和著作[2]中,都使用了“均衡增长率”这个概念,并由此建立了一整套投资分析方法,这确实是首创。一种新概念或新方法的产生,必然会引起一定的争议,但根本目的是为了把投资理论研究推向深...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金德
《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3期发表刘广普同志的一篇文章——《中国标准书号条码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为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现就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刘广普同志及图书馆界同仁商榷。(1)图书馆应用中国标准书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任洲鸿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在马克思开创的经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事实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而绝不能以对其的任意歪曲作为所谓“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易培强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涉及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晏智杰同志在《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3期《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文(以下简称《晏文》)中提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我们加深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首先还是需要对这个理论本身的原意和真谛有更深和更准确的理解”,“因而确有重温并准确把握该理论之必要”(以下所引晏智杰同志的观点均出自该文——作者注)。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在读了该文后我却发现文中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理解,却存在不准确甚至误解。为此,以下就两个问题与晏智杰同志进行商榷。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沈时伯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本意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深化对必要劳动的认识,必须遵循坚持与发展原则,从价值创造角度及从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相互联系中深化研究和认识马克思所讲的必要劳动。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西顺
"新性善论"是论述"道德教育的可能性"问题的重要前提,强调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践的作用而使得人类个体具有先验性的道德禀赋。该理论的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近年来,该理论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学术质疑。在论证"道德教育的可能性"这个德育基本命题时,如果不能形成对"新性善论"较为一致的认识,则会形成制约我国德育理论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
前理论 “新性善论”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本文就于学军、李建民博士的“后人口转变论”提出了质疑 ;对“后人口转变论”一文进行了较详细的解剖和评论。现阶段中国人口是否进入了“后时代”,“后人口转变论”是否形成了对传统人口转变论的突破和超越 ,是否建构起了新的人口理论 ,本文对此作了回答
关键词:
X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有源 田辉玉 郭晓玲
机器设备是劳动者肢体和大脑的延伸、模拟、外化或独立 ,不仅传动劳动 ,更重要的是替代劳动。但人们没有注意到这种替代的革命性意义。劳动力创造价值、机器只转移价值以及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都只是一种人为界定。土地自然力和劳动自然力一样 ,其耗费的凝结同样有理由构成价值的源泉 ,包括劳动自然力在内的各种形态的自然力耗费的凝结构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自然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决定价值量的大小 ;机器的活动是一种拟劳动 ,拟劳动和人的劳动一样创造价值。在未来生产中 ,直接劳动的作用下降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必然导致价值源泉的转移或多元化 ;泛价值论认为各种要素所包含的自然力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生产各环节共同形成的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振羽
作者认为,生产资料参与创造价值论误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误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忽视马克思的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理论;误解马克思的价值本质理论。此外,还误解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误解马克思的劳动生产力理论,误解马克思的总体工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理论,忽视了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