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8)
- 2023(15421)
- 2022(13364)
- 2021(12505)
- 2020(10562)
- 2019(24188)
- 2018(23913)
- 2017(47284)
- 2016(25734)
- 2015(28705)
- 2014(28629)
- 2013(28315)
- 2012(26212)
- 2011(23983)
- 2010(23807)
- 2009(22026)
- 2008(21626)
- 2007(19024)
- 2006(16822)
- 2005(14763)
- 学科
- 济(101542)
- 经济(101421)
- 管理(74903)
- 业(72006)
- 企(57906)
- 企业(57906)
- 方法(49269)
- 数学(43789)
- 数学方法(43356)
- 农(28812)
- 中国(28108)
- 财(27735)
- 贸(21929)
- 贸易(21921)
- 业经(21869)
- 易(21330)
- 学(20993)
- 制(20005)
- 地方(19264)
- 农业(19034)
- 银(17342)
- 银行(17279)
- 务(17052)
- 财务(16987)
- 财务管理(16955)
- 行(16479)
- 技术(16099)
- 企业财务(16078)
- 融(16066)
- 金融(16065)
- 机构
- 大学(372550)
- 学院(371036)
- 济(151185)
- 经济(148002)
- 管理(147259)
- 理学(128056)
- 理学院(126680)
- 管理学(124625)
- 管理学院(123968)
- 研究(123939)
- 中国(93244)
- 京(78463)
- 科学(76760)
- 财(71113)
- 农(63926)
- 所(62617)
- 业大(57888)
- 财经(57275)
- 研究所(57042)
- 中心(55861)
- 江(52880)
- 经(52158)
- 农业(50648)
- 北京(49649)
- 范(46944)
- 师范(46431)
- 经济学(45645)
- 院(44585)
- 州(43041)
- 财经大学(42712)
- 基金
- 项目(252871)
- 科学(197668)
- 基金(183835)
- 研究(181747)
- 家(161294)
- 国家(159974)
- 科学基金(136359)
- 社会(114538)
- 社会科(108668)
- 社会科学(108642)
- 省(97732)
- 基金项目(97701)
- 自然(90047)
- 自然科(87905)
- 自然科学(87880)
- 自然科学基金(86329)
- 教育(83194)
- 划(83087)
- 资助(76617)
- 编号(73674)
- 成果(59546)
- 重点(56397)
- 部(56225)
- 发(53570)
- 创(52286)
- 课题(50384)
- 创新(48754)
- 科研(48686)
- 教育部(47962)
- 人文(46839)
- 期刊
- 济(160350)
- 经济(160350)
- 研究(110272)
- 中国(63736)
- 学报(61732)
- 农(57065)
- 科学(54257)
- 管理(52048)
- 财(51171)
- 大学(46043)
- 学学(43696)
- 农业(39012)
- 融(36995)
- 金融(36995)
- 教育(36592)
- 技术(29390)
- 财经(27794)
- 业经(27124)
- 经济研究(26739)
- 经(23632)
- 问题(21583)
- 业(19183)
- 理论(18562)
- 贸(18373)
- 科技(18067)
- 技术经济(17708)
- 商业(17490)
- 图书(17268)
- 版(16884)
- 实践(16883)
共检索到534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庆春 宋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货币错配在我国对M1产生的影响较为直接和迅速,对M2产生的影响较为持久,影响的程度也更大。冲击响应的正效应在经历了衰减和振荡后仍然保持在较高的位置,这说明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长期的,协整检验结果揭示我国货币错配程度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不仅削弱了央行的独立性,而且还可能导致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弱化甚至失灵,本文对加强审慎性监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错配 货币政策 协整检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贺庆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仔在的现象,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错配 货币政策 汇率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旺春 李光明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货币需求 金融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荣喜 杨杰 单欣涛 王晓光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多个交易日的国债数据,利用SV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参数得到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通过研究货币政策调整前后利率及其结构的变化,发现:长短期利差可以较好的反映货币政策状态;准备金率的调整对短期利率影响较大,而对中长期部分则效果不明显;货币政策信号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同时,基准利率的调整能有效配合准备金率的调整,通过改变投资者预期来吸收过多的流动性。结果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汤晓军
2006年以来我国货币当局频繁使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形势,尤其是调整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而作为基准利率之一的国债利率又是我国货币政策重要的中介指标之一,本文使用事件序列研究方法,分别分析货币政策对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收益率曲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易所市场的期限结构对货币政策反应较为迅速,且紧缩性政策效果不明显,扩张性政策效果显著。而银行间市场反应迟钝,且期限结构的变化与预期存在较大的偏差。
关键词:
利率期限结构 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次兰
近年来我国由于货币政策传导出现阻滞,导致了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佳。本文先简要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及分类,然后通过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目前信用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占主导地位的结论。最后对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货币渠道 信用渠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捍东 高嵩嵩
本文通过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以中美经济关系为例,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国际间传导的传导机制: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抑制本国经济的货币政策,将不能抑制或较少抑制本国经济,但却会抑制贸易国的经济;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促使本国经济扩张的货币政策,将不能或较少扩张本国经济,但却会扩张贸易国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颖
本文选取2002-2009年月度数据,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存在梗阻和时滞。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并存进一步削弱了我国利率传导渠道的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麦元勋 田晔
在分析西方货币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经济产业还是对物价水平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 ,我国货币政策的价格时滞效应长于产业效应时滞 ,不同的货币供应量效应时滞不同等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时滞 VAR 方差分解 实证研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君 张岩贵
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包括ADF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ECM),最终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即货币政策在我国是有效的。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若干建议,建议包括我国应大力、大幅开放国内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M2 GDP CPI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永芬 王志强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息息相关 ,灵敏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成功实施的基础。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通常有利率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四种。本文首先阐述关于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一般原理 ,然后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是否通过资产价格得到有效传导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剖析了我国目前资产价格不能有效传导货币政策的原因。
关键词:
股票价格 财富效应 q效应 消费 投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冯科 周春生
本文选择有关变量对我国2002-2007年间货币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2002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导致货币政策部分失效有诸多因素,主要有体制和政策两方面的原因。从体制方面来看,银行上市带来信贷扩张压力;从政策方面看,利率和汇率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货币政策失效。针对失效原因,作者从加强政府体制建设、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搭配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实证研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预测方差分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立俊 樊文静
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问题是货币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市场环境因素出发,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在银行信贷体系和资本市场中的传导阻滞,解释了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低的市场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辉 黄泽华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在推进过程中,在存贷利率管制完全放开之前,货币市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作为"准市场利率"的货币市场利率对部分实体经济变量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甚至优于M2的解释能力,但对另外一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不显著;(2)货币市场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短期调控能力较弱,货币市场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通胀预期的引导;(3)利率管制是利率传导机制部分失效的重要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率传导机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