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47)
- 2023(16181)
- 2022(13661)
- 2021(12576)
- 2020(10713)
- 2019(24645)
- 2018(24139)
- 2017(46366)
- 2016(24659)
- 2015(27729)
- 2014(27296)
- 2013(26693)
- 2012(24559)
- 2011(22062)
- 2010(22359)
- 2009(20947)
- 2008(19342)
- 2007(16851)
- 2006(14964)
- 2005(13425)
- 学科
- 济(115988)
- 经济(115868)
- 管理(69806)
- 业(63638)
- 企(54181)
- 企业(54181)
- 方法(48340)
- 数学(43054)
- 数学方法(42344)
- 中国(31874)
- 融(28700)
- 金融(28693)
- 财(26768)
- 银(26708)
- 银行(26676)
- 行(25738)
- 地方(25677)
- 农(24973)
- 业经(22960)
- 学(22227)
- 制(21877)
- 理论(19023)
- 贸(17864)
- 贸易(17844)
- 易(17246)
- 务(17071)
- 财务(16995)
- 财务管理(16961)
- 农业(16648)
- 体(16206)
- 机构
- 学院(340958)
- 大学(340689)
- 济(148778)
- 经济(145793)
- 管理(130454)
- 研究(115295)
- 理学(112189)
- 理学院(111044)
- 管理学(108716)
- 管理学院(108107)
- 中国(94140)
- 京(70508)
- 财(68662)
- 科学(66908)
- 所(56944)
- 中心(55200)
- 财经(54510)
- 农(53442)
- 研究所(51434)
- 江(50893)
- 经(49555)
- 业大(48279)
- 经济学(47348)
- 北京(44050)
- 经济学院(42376)
- 范(42172)
- 院(41667)
- 师范(41664)
- 农业(41512)
- 财经大学(40647)
- 基金
- 项目(228206)
- 科学(180964)
- 基金(167719)
- 研究(165610)
- 家(146113)
- 国家(144981)
- 科学基金(125563)
- 社会(106926)
- 社会科(101547)
- 社会科学(101524)
- 省(89030)
- 基金项目(87271)
- 自然(81123)
- 自然科(79409)
- 自然科学(79383)
- 自然科学基金(77956)
- 教育(77819)
- 划(74582)
- 资助(70240)
- 编号(66045)
- 成果(53204)
- 重点(51660)
- 部(50647)
- 发(48861)
- 创(47859)
- 课题(46087)
- 国家社会(44958)
- 创新(44773)
- 教育部(44235)
- 科研(43810)
- 期刊
- 济(162599)
- 经济(162599)
- 研究(103112)
- 中国(69393)
- 财(54429)
- 学报(51709)
- 管理(51336)
- 农(47639)
- 科学(47494)
- 融(46959)
- 金融(46959)
- 大学(40592)
- 学学(38556)
- 教育(35743)
- 技术(32919)
- 农业(31057)
- 财经(28345)
- 经济研究(28051)
- 经(24488)
- 业经(23934)
- 问题(20356)
- 统计(19372)
- 技术经济(17822)
- 策(17283)
- 业(16649)
- 贸(16523)
- 理论(16157)
- 决策(15630)
- 版(15447)
- 国际(15147)
共检索到520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少波 贺庆春
国内外的研究普遍显示,货币错配是造成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研究者所构建的模型主要集中于对净外币负债形态的货币错配风险的研究,无法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净外币资产形态的货币错配风险的引致渠道作出解释。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两期微观经济主体(银行、企业)行为模型。模型表明本币的大幅升值会恶化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一国的金融或经济危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净外币资产形态下货币错配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熊芳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国内借款企业和投机者与政府博弈的模型,考察了在金融开放进程中,从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金融自由化所应具备的次序。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内外关于金融自由化的排序:首先是利率自由化;其次,是汇率开放;资本项目开放则在最后。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金融稳定 次序 资本项目开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楷弛
本文以剑桥增长公式和收入支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基于货币量值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讨论企业行为模式和货币银行体系的融资约束如何决定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论证了在需求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中,宏观变量可能存在数个不同的稳定增长状态,其中一些是"刀锋增长路径",另一些则是经济长期收敛的对象,当前的投资资产比决定未来趋向于其中哪一个,而利息率、储蓄率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可以改变这些稳定增长状态。最后本文根据以上分析给出了本模型的政策含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丁鹄
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丁鹄(一)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希望将来在《中央银行法》中,会把这点更具体点确定下来。三中全会要求全国全民抓住机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叶文娱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使得在钉住汇率制度下积聚的巨大货币错配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货币错配是否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以及本世纪以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累积的新风险进行梳理、比较与分析,认为净外币负债型货币错配与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关键词:
货币错配 金融稳定 亚太经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文娱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使得在盯住汇率制度下积聚的巨大货币错配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货币错配是否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以及本世纪以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累积的新风险进行梳理、比较与分析,得出净外币负债型货币错配与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关键词:
货币错配 金融稳定 盯住汇率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夏建伟 史安娜
现有的关于货币错配的研究一般只关注贬值预期下存在净外币负债的情况。本文分析了汇率预期与货币错配的关系,指出贬值预期与净外币负债的货币错配相互促进,而升值预期则与净外币资产的货币错配相互促进。然后,对我国当前升值预期下货币错配的规模和程度进行了估计,表明我国存在较高的货币错配规模和程度。最后,分析了我国升值预期下货币错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错配 升值预期 经济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忠尚
一个稳定的货币是健康经济的基础──德国战后金融体制及其央行研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李忠尚经过十余年的金融改革,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体制。尤其是自1993年下半年整顿金融秩序并贯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金融形势向宏观调控目标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文炼
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举办的以"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本刊征得张军扩、王一鸣、吴晓求、宋立、倪红日、曹文炼、刘尚希、王小鲁、汪玉凯、张占斌、郑新立、郭濂、欧阳康、李实、薛澜等专家学者的同意,编发该组演讲论文。文章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纵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涵盖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与增长前景;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镇化新趋势;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兴经济体 经济改革与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美军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的冲突及其解决的问题。作为一门学科 ,迄今为止 ,还没有一个内在统一、完整的框架可以对门类众多的宏观经济学派进行梳理和整合。那么 ,在风采纷呈的宏观经济学流派发展长河中 ,究竟有没有内在的线索可寻 ?在一定意义上 ,正是因为对于这一个问题缺乏深入而全面的回答 ,目前对于中国经济学发展路径难以形成共识。在本文 ,我们抛砖引玉的提出一个模型 :经济主体决策模型的变化影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走向。接着利用该模型粗线条地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一点拙见。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 决策模型 演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家祭 包顿 郑娇艳 闫振坤
本文选取2004-2018年货币增长率、利率、金融稳定指数及实体经济增加值的月度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分析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时变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时变性,长期效果优于短期;货币政策不仅直接影响实体经济,还会通过影响金融稳定间接影响实体经济,金融稳定渠道在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中逐渐畅通;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各有侧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而提高利率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苗文龙
以中国金融制度为基础,结合货币稳定、金融稳定的有关理论,本文构建了央行、政府和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决策函数,从而将央行独立性、货币稳定及金融稳定纳入统一框架之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信息约束下金融机构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倒逼机制不但使央行独立性受挫,而且导致了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的冲突;信息约束和政府增长偏好进而导致货币与金融双稳定政策屈服于高经济增长政策,从而加剧了通胀风险;居民被动地为通货膨胀、金融风险买单。本文并认为重新设计保证央行独立性的协调机制非常必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白暴力
在纸币体系中,存在"纸币的被动性膨胀"、绝对价格"向下刚性"和"向上看齐"等三个重要经济现象。因此,任何相对价格调整(变化)的微观经济行为,都会导致单向的"棘轮效应",不断震荡,促使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这就是纸币体系中微观经济行为的物价总水平效应,有三种具体形式。对此,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不仅是有限的,而且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为了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需要对症下药,针对这些微观经济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谢绵陛
本文通过新、旧家庭的世代交替假设,引进股市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建立符合中国经济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估计模型参数,研究了中国的股市财富效应和货币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存在,股市正向冲击对产出、通货膨胀和工资都有正向的短期影响。因此,股市冲击是经济短期波动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存在股市财富效应,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尚未对股市波动采取制度性的响应措施。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提高货币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响应力度能有效降低产出波动,但却会显著提高物价和利率的波动。
关键词: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财富效应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