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8)
2023(11165)
2022(9377)
2021(8382)
2020(7263)
2019(16685)
2018(16115)
2017(31983)
2016(17160)
2015(19598)
2014(19805)
2013(19909)
2012(18977)
2011(17455)
2010(17838)
2009(17131)
2008(16363)
2007(14811)
2006(13085)
2005(12191)
作者
(50298)
(42129)
(42072)
(40486)
(27105)
(20232)
(19451)
(16269)
(16067)
(14953)
(14477)
(14188)
(13519)
(13489)
(13419)
(13380)
(12409)
(12352)
(12348)
(12262)
(10813)
(10283)
(10229)
(9821)
(9733)
(9561)
(9262)
(9114)
(8454)
(8414)
学科
(94939)
经济(94858)
管理(45645)
(45002)
方法(37290)
(36180)
企业(36180)
数学(33650)
数学方法(33427)
(28307)
金融(28305)
中国(26139)
(25540)
银行(25516)
(24678)
地方(23040)
(22065)
(19912)
(17874)
业经(17448)
(16961)
(16145)
贸易(16133)
(15653)
(14124)
财务(14099)
财务管理(14062)
地方经济(13711)
农业(13683)
企业财务(13433)
机构
大学(255948)
学院(254593)
(122458)
经济(120112)
管理(92670)
研究(91953)
理学(78597)
理学院(77739)
中国(77150)
管理学(76573)
管理学院(76101)
(56400)
(52668)
科学(51476)
(47401)
财经(44709)
中心(43768)
研究所(42605)
(41399)
经济学(40908)
(40408)
(38177)
经济学院(36933)
业大(34322)
北京(33867)
财经大学(33203)
农业(32503)
(31789)
(31072)
(30888)
基金
项目(158495)
科学(123824)
研究(116629)
基金(115616)
(99534)
国家(98728)
科学基金(83708)
社会(76060)
社会科(72356)
社会科学(72335)
(60677)
基金项目(60239)
教育(52599)
自然(51215)
(50697)
自然科(50014)
自然科学(49995)
资助(49324)
自然科学基金(49119)
编号(46247)
成果(38708)
(36387)
重点(36177)
(35908)
(32739)
国家社会(32142)
课题(32060)
教育部(31538)
创新(30826)
(30683)
期刊
(137251)
经济(137251)
研究(82692)
中国(47488)
(44329)
(43970)
金融(43970)
(37701)
学报(36706)
科学(32963)
管理(32904)
大学(27989)
学学(26693)
农业(24350)
经济研究(23815)
财经(23680)
技术(20949)
(20419)
教育(19375)
业经(18610)
问题(17935)
(15489)
国际(14663)
技术经济(14417)
世界(14362)
统计(13958)
理论(13665)
(13127)
商业(11990)
实践(11951)
共检索到398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文娱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使得在盯住汇率制度下积聚的巨大货币错配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货币错配是否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以及本世纪以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累积的新风险进行梳理、比较与分析,得出净外币负债型货币错配与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叶文娱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使得在钉住汇率制度下积聚的巨大货币错配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货币错配是否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以及本世纪以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累积的新风险进行梳理、比较与分析,认为净外币负债型货币错配与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苗文龙  
以中国金融制度为基础,结合货币稳定、金融稳定的有关理论,本文构建了央行、政府和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决策函数,从而将央行独立性、货币稳定及金融稳定纳入统一框架之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信息约束下金融机构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倒逼机制不但使央行独立性受挫,而且导致了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的冲突;信息约束和政府增长偏好进而导致货币与金融双稳定政策屈服于高经济增长政策,从而加剧了通胀风险;居民被动地为通货膨胀、金融风险买单。本文并认为重新设计保证央行独立性的协调机制非常必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军山  
随着经济的开放,汇率波动对银行经营稳健的影响越来越大。本币贬值会改变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加剧银行危机。汇率波动与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基础来自三种观点:道德风险论、原罪论和承诺问题论。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银行资产的货币错配可能引发银行危机。我国人民币存在持续的升值压力,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利益驱动下的货币错配将大量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中。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少波  贺庆春  
国内外的研究普遍显示,货币错配是造成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研究者所构建的模型主要集中于对净外币负债形态的货币错配风险的研究,无法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净外币资产形态的货币错配风险的引致渠道作出解释。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两期微观经济主体(银行、企业)行为模型。模型表明本币的大幅升值会恶化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一国的金融或经济危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净外币资产形态下货币错配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文炼  
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举办的以"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本刊征得张军扩、王一鸣、吴晓求、宋立、倪红日、曹文炼、刘尚希、王小鲁、汪玉凯、张占斌、郑新立、郭濂、欧阳康、李实、薛澜等专家学者的同意,编发该组演讲论文。文章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纵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涵盖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与增长前景;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镇化新趋势;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最近一件广泛引致关注的娱乐化事件是在全球黄金市场上中国大妈PK华尔街。事实上,争论中国大妈是否参与黄金扫货,抑或到底持有多少黄金,未来是赚是赔毫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为什么中国大妈或者以大妈们为代表的中国百姓会追逐一种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美  
文章从金融机构破产风险的角度,把银行系统作为金融稳定问题的中心,研究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相互作用问题。以基差风险为切入点,从理论上论证了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存在均衡解,但是过高的基差风险权重系数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并且综合了滞后变量和利率期货前瞻性变量,对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并做出评价。这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和制定货币政策拓宽了新的视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熊海芳  赵亚汝  
通过货币稳定维护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两个目标是同时实现还是相互冲突呢?货币稳定是否影响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关系?本文采用DCC-MGARCH模型对我国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动态条件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用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TVAR)检验货币等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金融稳定与CPI之间的关系随着CPI变动发生变化,2008年以来两者以负相关为主,金融危机后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的关系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M2的作用在下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自力  
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学者对二者关系的研究,然后从金融危机的预防和对危机机构的救助出发,分析了双方在短期的矛盾和冲突;接着通过建立投资—通胀模型,揭示了长期货币稳定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文章认为,把握好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这种短期冲突性与长期一致性,对于同时肩负实现货币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两大职能的中央银行来说,不无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家祭  包顿  郑娇艳  闫振坤  
本文选取2004-2018年货币增长率、利率、金融稳定指数及实体经济增加值的月度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分析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时变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时变性,长期效果优于短期;货币政策不仅直接影响实体经济,还会通过影响金融稳定间接影响实体经济,金融稳定渠道在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中逐渐畅通;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各有侧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而提高利率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本文试图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作一个框架性的描述,说明其中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制。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首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并从宏观层面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两类政策不是并列关系,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和纲,汇率在利率政策影响下由市场形成。货币政策调控首先要将国内目标放在首位,并为实现国内目标选择利率等最优政策,其次需创造良好环境,使汇率由市场决定。遵循上述思路,在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大幅变化的环境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跟随,而是坚持“以我为主”,自主性和有效性明显上升。在调控中充分考虑时滞等复杂因素,在做好逆周期调节的同时,注重跨周期调节和跨区域平衡,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都相对审慎、留有余地,货币政策始终运行在正常区间,实际利率与潜在经济增速大体匹配。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提高了利率调控的自主性,促进了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基本面稳定又对汇率稳定形成支撑,外汇市场运行更有韧性,利率和汇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总体上,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一直是比较主动的,以相对平稳、成本更低的自主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了经济金融体系稳定,应对了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冲击,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剑  刘钰  
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维护金融稳定有助于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TVP-VAR模型深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直接和间接传导渠道。研究表明:一方面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影响,但中长期政策效应并不显著,传统货币政策难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在短、中、长各期均明显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而金融稳定的中介效应仅在短期内显著,中长期并不明确,意味着货币政策效应还不能从金融稳定有效地传导至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新形势下中国应积极推进传统货币政策转型,搭建具有前瞻性的、兼容多维目标的宏观政策调控框架,疏通金融稳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传导渠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稳存  
本文根据估计的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则,在具有粘性价格和垄断竞争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的分析框架上,考察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由于中国利率政策规则不是积极的反通货膨胀规则,利率仅根据通货膨胀采取包容性的调整,因此,经济不存在惟一的稳定均衡,即经济不会向某一特定的稳态收敛,并且中国经济有可能存在多重均衡和内生波动。所以,在目前的利率政策规则下,中国经济可以长期处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状态。本文最后的经验考察表明,以上结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所表现的特点是一致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本文将金融稳定因素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对基于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相比传统仅仅盯住产出和通胀缺口的利率规则,纳入金融稳定考虑后的货币政策需要一个相对更高的利率规则值来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风险承担。实证分析也发现,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利率通常存在着系统性低估,这种低估主要源于紧盯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忽略了低利率政策对系统性风险的诱导作用。本文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基本启示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会影响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市场主体(尤其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倾向,因而有着确切的金融稳定内涵,适宜的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内涵,并对金融体系的风险承担做出必要的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