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8)
- 2023(14237)
- 2022(12508)
- 2021(11713)
- 2020(9815)
- 2019(22786)
- 2018(22936)
- 2017(45544)
- 2016(24573)
- 2015(27978)
- 2014(28293)
- 2013(28211)
- 2012(26364)
- 2011(24303)
- 2010(24737)
- 2009(23203)
- 2008(22852)
- 2007(20491)
- 2006(18715)
- 2005(17216)
- 学科
- 济(117965)
- 经济(117842)
- 管理(73269)
- 业(68775)
- 企(56920)
- 企业(56920)
- 方法(46577)
- 数学(40370)
- 数学方法(39882)
- 中国(30337)
- 农(28431)
- 财(26713)
- 地方(25892)
- 业经(24052)
- 学(22462)
- 制(22125)
- 贸(20541)
- 贸易(20529)
- 易(19909)
- 农业(18584)
- 银(18422)
- 银行(18390)
- 行(17627)
- 策(17504)
- 融(17032)
- 金融(17031)
- 理论(16948)
- 和(16716)
- 环境(16177)
- 务(15634)
- 机构
- 大学(366768)
- 学院(365318)
- 济(158715)
- 经济(155257)
- 管理(144227)
- 研究(126183)
- 理学(122923)
- 理学院(121604)
- 管理学(119774)
- 管理学院(119093)
- 中国(97199)
- 京(78505)
- 财(74771)
- 科学(73062)
- 所(63835)
- 财经(58731)
- 研究所(57043)
- 中心(55789)
- 江(54578)
- 经(53024)
- 农(51664)
- 北京(50987)
- 业大(48117)
- 经济学(47996)
- 范(47903)
- 师范(47597)
- 院(44994)
- 州(44287)
- 财经大学(43248)
- 经济学院(42868)
- 基金
- 项目(230043)
- 科学(180568)
- 研究(173402)
- 基金(166074)
- 家(142052)
- 国家(140845)
- 科学基金(120687)
- 社会(109274)
- 社会科(103564)
- 社会科学(103537)
- 省(88033)
- 基金项目(87102)
- 教育(79061)
- 自然(76070)
- 自然科(74183)
- 自然科学(74168)
- 划(73900)
- 自然科学基金(72832)
- 编号(71878)
- 资助(70013)
- 成果(60618)
- 部(51718)
- 重点(50801)
- 发(49917)
- 课题(49642)
- 创(46720)
- 教育部(44827)
- 项目编号(44266)
- 国家社会(44072)
- 人文(44011)
- 期刊
- 济(186893)
- 经济(186893)
- 研究(120612)
- 中国(67161)
- 管理(55951)
- 财(55479)
- 学报(49367)
- 科学(47655)
- 农(47430)
- 融(40043)
- 金融(40043)
- 教育(38803)
- 大学(38022)
- 学学(35530)
- 农业(32353)
- 技术(31824)
- 经济研究(30261)
- 财经(29738)
- 业经(28796)
- 经(25482)
- 问题(24608)
- 贸(20296)
- 技术经济(19761)
- 理论(19526)
- 图书(18628)
- 国际(17863)
- 现代(17672)
- 实践(17413)
- 践(17413)
- 商业(16877)
共检索到563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萍 刘尧成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假说,即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内部的失衡日益严重,我国陷入了"货币错配"、"高储蓄两难"和"经济内外失衡"的动态"恶性三角循环"困境。结合我国的经济现实情况,文章对这种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指出必须综合治理才能突破这种困境,并提出了以调整内部经济结构为主、以降低货币错配为辅的政策策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建勋 王盼盼
宏观经济时常发生大幅波动,央行通常是在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状态下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本文区分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和波动,着重考察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对宏观经济波动性变化的反应模式。通过拓展传统IS-Phillips经济结构模型,获取宏观经济波动性水平的度量指标,再将其纳入基于泰勒规则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然后从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和货币政策操作节奏的稳定性两个维度分析宏观经济波动性变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策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会对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变化做出规律性反应,宏观经济波动性的提高,一方面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裴平 孙兆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
货币错配 国际收支失衡 AECM指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芳 李霄阳
全球经济失衡具体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差额的持续恶化。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偏离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失衡问题,进而探讨了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了高度简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推导证明:在美国贸易地位下降而美元国际地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将不可避免。该判断与历史经验相吻合。其次,本文构造了用于测度国际货币格局偏离贸易格局程度的货币失衡指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作者认为,只有提升新兴贸易大国货币地位,降低货币失衡程度,才能实质性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新功
中美经济失衡是美国长期坚持美元霸权战略的产物,也是中美两国金融发展差异的自然反应,同时还是国际生产中心向中国转移过程中,凸显的国际生产中心和国际货币体系错配后,加深了中美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影响程度的结果。该文认为: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进行调整,如,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推进制造业中心与人民币国际化同步进行、坚持资本输出与产品输出并重发展战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逐步开放资本项目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纯威
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相互强化造成的内外经济失衡格局下,我国货币政策操作面临着"不可能三角"、货币冲销、国民财富流失等多种困境。通过长、短两种视角的实证分析发现,实施短期以稳定汇率为核心、重视价格型政策运用和长期以调控央行国外资产为核心、重视规模型政策运用的协同策略,是摆脱货币政策困境、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内外失衡 国民财富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傅勇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有多重的结构失衡。这些失衡当然是不合意的,但本文认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迅速成长的"并发症",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起点和基础。这些失衡不仅是可以被理论解释的,也符合一些先行国家的发展经验。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处在"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之中,中间也出现过通货紧缩、过热等波动,但相比之下,资产价格膨胀的风险更值得关注。危机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这是大萧条没有再次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从中长期看,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之路还布满荆棘。
关键词:
结构失衡 分权 金融发展 货币政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武鹏飞 王军
2021年以来经济形势回顾经济增长恢复良好,结构性失衡普遍存在2021年年初以来,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速已经得到较好的恢复,表现为二季度GDP两年平均当季同比增速已接近疫情前水平。然而结构性的失衡仍然普遍存在,第三产业的恢复情况明显弱于第一、第二产业,消费增速持续低迷,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快速减弱。从生产法角度看,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已接近疫情前水平,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良好,第三产业仍待恢复。2021年一、二季度的GDP当季实际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7.9%,两年平均增速依次为5.0%和5.5%,已逐渐接近2019年四季度的5.8%。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海吟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中内外均衡问题的思考导师许健教授研究生陈海吟论文围绕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内外均衡问题,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政策、外资政策、外汇储备政策在内外配合方面的若干缺失,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内外均衡的对策思路。论文分为上、中、...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屠孝敏
本文论证了我国在现有的金融结构条件下,只能采用信贷渠道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并认为金融领域改革的步伐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导致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以货币渠道为主的传导机制才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结构 货币传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秀光
我国的区域经济失衡已经比较严重,而区域经济失衡是为非均衡发展战略付出的代价。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财政政策的调控虽然有效,但作用也有限,起根本作用的是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解决西部地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除了继续加强传统财政政策手段的力度以外,通过"区域经济调节税"扩展传统财政政策手段是现实生产率与历史贡献相统一的具体体现。通过区域经济失衡的货币性因素分析,有助于正确选择解决区域经济失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失衡 货币性因素 金融资源配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闻岳春 唐学敏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MM-CM-BP模型来分析经济的内外均衡并在此基础上做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产出下降,物价下跌。本文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认为使用财政政策解决内外失衡时会出现政策矛盾,而货币政策则表现出较好的内外一致。
关键词:
内部均衡 外部均衡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斌 孙建敏 熊宇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既源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等内部因素,也源于不平衡的国际经济格局和分工体系等外部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内部储蓄—投资失衡和外部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时应考虑适时适度调整财政、金融、外贸、汇率等政策,实现内外部经济再平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建伟 曹广喜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错配的概念,指出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货币金融危机;然后,根据戈德斯坦和特纳提出的货币错配衡量指标对中国的货币错配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错配,其风险表现为本币升值下净外汇资产净值的缩水;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货币错配 货币危机 汇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货币引起人们广泛关注。Facebook主导的数字货币Libra,基本具备了货币的本质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主要职能,虽然在货币的技术共识、规则共识和安全共识方面尚不成熟,但已说明全球范围数字货币竞争正加速到来。为应对挑战,我国应设计推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并在现有的周边国家经济往来中推进使用,与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合作设计多国区域数字货币、形成数字货币联盟。同时,积极建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成员国联合开发成员国之间的结算平台、设计推出基于特别提款权的数字货币,积极参加国际数字货币监管活动。
关键词:
数字货币 Libra 货币本质 货币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