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0)
2023(10084)
2022(8510)
2021(7957)
2020(6847)
2019(16299)
2018(15903)
2017(30951)
2016(16743)
2015(19409)
2014(19422)
2013(19794)
2012(18782)
2011(17318)
2010(17179)
2009(16386)
2008(16536)
2007(14563)
2006(12386)
2005(11433)
作者
(48873)
(41113)
(40975)
(39395)
(26356)
(19785)
(18864)
(15986)
(15543)
(14540)
(14069)
(13828)
(13166)
(13095)
(12950)
(12816)
(12241)
(12062)
(12036)
(11929)
(10349)
(10066)
(10011)
(9371)
(9349)
(9313)
(9071)
(8839)
(8205)
(8182)
学科
(82239)
经济(82163)
管理(45572)
(44357)
方法(43465)
数学(39026)
数学方法(38790)
(35624)
企业(35624)
中国(21933)
(19630)
(19131)
(18378)
贸易(18371)
(17921)
(15144)
业经(14594)
(13818)
(12777)
金融(12775)
(12593)
银行(12573)
农业(12448)
地方(12145)
(12021)
(11995)
财务(11980)
财务管理(11948)
理论(11434)
企业财务(11382)
机构
大学(259926)
学院(253773)
(118806)
经济(116787)
管理(97229)
研究(88968)
理学(84060)
理学院(83142)
管理学(81995)
管理学院(81506)
中国(70618)
(54137)
(53563)
科学(50424)
(44919)
财经(43808)
研究所(40772)
中心(40692)
(40113)
(39890)
经济学(39797)
经济学院(36171)
(35318)
北京(34736)
业大(34451)
财经大学(32941)
(31925)
农业(31734)
师范(31654)
(30936)
基金
项目(164432)
科学(130353)
基金(123722)
研究(119447)
(107267)
国家(106467)
科学基金(90985)
社会(79324)
社会科(75472)
社会科学(75454)
基金项目(64255)
(59548)
自然(56918)
自然科(55664)
自然科学(55645)
教育(55476)
自然科学基金(54748)
资助(52917)
(51657)
编号(46309)
(39573)
成果(38621)
重点(37075)
(34717)
教育部(34544)
国家社会(34425)
(33527)
中国(32624)
人文(32554)
大学(32179)
期刊
(121888)
经济(121888)
研究(77764)
中国(44738)
(40952)
学报(38404)
科学(35444)
(34821)
管理(33193)
大学(29157)
(27589)
金融(27589)
学学(27309)
农业(23530)
财经(23034)
经济研究(21751)
教育(21702)
技术(20105)
(19841)
(17161)
问题(17021)
业经(16634)
国际(14734)
世界(14181)
统计(14159)
(13730)
技术经济(13608)
理论(12608)
(12142)
商业(11436)
共检索到373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西洋  方兆本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国目前也存在货币错配现象,因此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的深化来控制货币错配的风险,目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及相关措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晓辉  黄玖立  
我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在回顾内生货币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历史演变和作用机理,并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兰芳  
货币外生性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长期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教条,然而现实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冲击着这一命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货币的外生性提出质疑,并产生了内生性的货币理论,但大多数都不承认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通常认为货币供给的产生还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只是在其进入流通领域后会不同程度受到经济内生因素的决定和影响。本文拟在一个完全没有中央银行存在的货币金融体系中讨论货币供给的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阐明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证数据给以经验检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小军  高珊  
利用中国1994年以来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ARIMA模型和二阶段OLS模型对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中国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与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都有显著影响,且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影响更明显;但从长期看,预期货币与非预期货币对产出的正负效应相互抵消,中国货币政策表现为长期渐近中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小军  郑贞  
利用SVAR模型,经Granger因果检验、冲击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实证检验发现:(1)中国的货币供给冲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对实体经济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价格水平能形成永久性冲击,这表明真实商业周期理论更能够解释中国货币作用过程,因此政府旨在刺激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是无效的。(2)货币供给冲击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这为人民银行把货币供给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中介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林川  
文章依托于现有研究,梳理了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渠道,在此基础上,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兑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反映影子银行规模的变量,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与信贷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货币供给量对物价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货币供给渠道的冲击相对有限;而物价水平与信贷规模的相关关系则不显著,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具有明显的阻滞效果;此外,影子银行规模在长期和短期内均对物价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贵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规则中,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文章首先系统考察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内在矛盾,指出"显性货币、隐性汇率"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是引起货币政策操作经常性失效、内外均衡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然后,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四类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在预测我国物价和产出变动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通胀波动能够更好地解释未来物价、名义产出的变化与波动。由此,我们提出以通胀为目标变量(通胀目标制)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改革的方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恩扬  侯铁珊  
本文利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从1991-2003年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率、净外币头寸对M2比率与经济总量的模型分析得出: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率,净外币头寸对M2比率对经济的反方向影响有一年的滞后期,且对前一年的影响要大于当年;模型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较大。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货币错配是引起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缺乏有效的债务管理的情况下,长期增高的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率和净外币头寸对M2比率能增加金融危机发生的机率;当发生危机时,经济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恢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宇峰  
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采用中国1997年1月至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楚尔鸣  喻多娇  
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正确地认识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确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引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采用了中国1996—2008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货币是否为中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货币不但在短期表现为非中性,在长期也是非中性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海涛  苗文龙  
本文利用Logit、Probit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经验实证,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绩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目标函数常常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中国货币政策较为有效。相比之下,调控m0更有利于稳定物价,调控利率促进经济增长效果更好。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蔡跃洲  郭梅军  
每种传导机制都对应一定的机构传导途径,金融结构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途径进而决定了货币传导机制。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决定了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应以信贷传导机制为主,它与西方的信贷传导机制有所差别,但正逐步与之趋同。管制利率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不会是利率传导机制,但利率传导的作用正在加强。进一步的实证表明,GDP与信贷余额之间,物价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信贷余额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信贷对GDP的影响在1998年以后略有减弱。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晓莉  
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操作变量的影响是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的选择,以及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和配合。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操作变量(即利率和基础货币)的影响渠道,并以货币政策规则模型为基础,对中国1996-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础货币和利率都对中美实际汇率的变动作出了显著的反应,中美实际汇率升值引起基础货币增加而名义利率上升,这意味着我们在构建新的宏观调控框架时要考虑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过程中不能轻易地放弃汇率目标而专注于通货膨胀目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进文  高辉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向量自回归(VAR)选取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及宏观经济关联变量,对中国1993年~2002年间货币政策行为传导进行了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贷、货币供应量M0及汇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消费价格、消费、股价、GDP及储蓄存款的作用显著,而利率工具的作用则较小。对于投资来讲,信贷、货币供应量M1以及存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显著;而净出口、信贷、货币供应量对其几乎没有引导作用;相反,利率(市场化利率,存款利率)、汇率的引导作用却十分显著。最后,应用VEC模型对变量间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冲击响应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伟  余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零通胀与最优货币政策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么,零通胀政策与最优货币政策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是怎样的呢?从这样的切入点,文章试图构建一个包括家庭与厂商的粘性价格模型来分析不同政策下主要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动态变化过程,以此来判断不同政策因素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并采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算法来对模型变量进行检验,最后利用中国1994~2014年的数据,检验并比较了不同的政策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通胀率、利率水平及产出缺口的影响。分析发现,零通胀政策与最优货币政策相比,其对相对价格扭曲的影响更大,对于降低通胀来说,零通胀政策比最优政策更有效果,而且降低通胀的效果也更明显。从增加社会产出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