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3)
2023(11918)
2022(10274)
2021(9641)
2020(7940)
2019(18509)
2018(18188)
2017(35962)
2016(19032)
2015(21384)
2014(21176)
2013(21092)
2012(19212)
2011(17270)
2010(17209)
2009(15959)
2008(14436)
2007(12356)
2006(10764)
2005(9380)
作者
(53215)
(43924)
(43494)
(41492)
(27813)
(20997)
(19879)
(17203)
(16796)
(15568)
(15142)
(14617)
(13821)
(13689)
(13505)
(13359)
(13016)
(12913)
(12547)
(12544)
(10780)
(10695)
(10499)
(9965)
(9916)
(9722)
(9707)
(9513)
(8774)
(8566)
学科
(74747)
经济(74671)
管理(54378)
(53076)
(45126)
企业(45126)
方法(36975)
数学(32583)
数学方法(32282)
(27009)
金融(27008)
(24808)
银行(24776)
中国(24662)
(23931)
(20624)
(18529)
业经(17201)
地方(16691)
(15782)
(14793)
(14285)
贸易(14272)
(14250)
财务(14189)
财务管理(14170)
(13907)
理论(13631)
企业财务(13529)
农业(12789)
机构
大学(264069)
学院(262396)
管理(107885)
(107184)
经济(104864)
理学(94127)
理学院(93188)
管理学(91709)
管理学院(91267)
研究(84073)
中国(69829)
(54744)
科学(50491)
(49544)
财经(40775)
(40767)
中心(40539)
(37891)
业大(37604)
研究所(37377)
(37194)
(35543)
北京(34580)
经济学(33272)
(32664)
师范(32386)
财经大学(30872)
经济学院(30356)
(30355)
(30298)
基金
项目(184238)
科学(145187)
研究(135801)
基金(134868)
(116183)
国家(115228)
科学基金(100149)
社会(85846)
社会科(81624)
社会科学(81604)
基金项目(72380)
(71252)
自然(65075)
自然科(63592)
自然科学(63582)
自然科学基金(62436)
教育(61603)
(59577)
资助(55943)
编号(55451)
成果(44051)
(40792)
重点(40533)
(38737)
(38675)
课题(37179)
创新(36054)
教育部(35549)
科研(35225)
国家社会(35136)
期刊
(108498)
经济(108498)
研究(79002)
中国(45038)
(40184)
金融(40184)
学报(38991)
管理(37718)
科学(36162)
(36068)
(33767)
大学(29771)
学学(28141)
教育(25625)
农业(23130)
技术(21322)
财经(19630)
经济研究(18047)
业经(17283)
(16628)
理论(15040)
实践(13962)
(13962)
问题(13863)
图书(13315)
科技(12334)
技术经济(12255)
现代(11854)
商业(11482)
(11190)
共检索到376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云  
预期在货币传导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经济学家的重视。一方面 ,它直接作用于总需求 ;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方面 ,它还会影响商品和劳务的供给 ,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后一方面构成了经济学家争论的又一焦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臻  
本文研究公众预期的货币政策效应,发现公众预期能够影响宏观经济,公众预期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管理与引导公众预期来调控宏观经济。同时,本文还发现,相对于对物价的影响而言,公众预期对产出水平的影响效果更明显,这样,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更注重促进经济增长时,应该更注重利用沟通来管理与引导公众预期,而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更注重稳定物价时,除了沟通引导公众预期之外,还需要其他的政策工具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彩虹   安琪   欧阳志刚   张继强  
金融周期在货币政策的调控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识别我国的未预期货币政策,探究未预期货币政策与金融周期之间的关系,能够为货币政策改革提供新思路,有助于货币政策优化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利用固息债和浮息债之间的利差在货币政策公告前后变动的特点,通过代理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Proxy SVAR)模型识别我国未预期货币政策,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未预期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使广义货币供应量上升1个标准差的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会导致金融周期上行0.06%;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冲击对金融周期波动的解释力度约为30%;未预期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影响会通过融资渠道和预期渠道实现;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呈现出对金融周期的逆周期调控和跨周期调控的特点。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进一步健全预警管理机制,关注金融周期的变动,完善货币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优化沟通协调能力,促进金融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的良性循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松  
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微观因素,公众理性预期行为必然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从而影响货币政策成效。基于各自的预期假设,西方不同的经济模型里货币政策效应不同。在理性预期条件下,构造简单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均衡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只会影响通货膨胀率而真实产出不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魏雪君  宋金奇  葛仁良  
本文基于含货币替代的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利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应用边限协整方法研究了货币替代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即期汇率及汇率预期受到货币替代及国内外通货膨胀差别的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反向货币替代总体上使得人民币升值及存在升值预期,从短期来看,货币替代可能引发人民币贬值及贬值预期,且存在货币替代的放大效应。因此,要注意防范货币替代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不利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银娥  李汶  李鑫  
中央银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本文基于中国2006—2019年30个省份普惠金融发展相关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影响普惠金融发展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主要从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但货币政策的利率和信贷传导渠道相互干扰,可能降低其支持效率。利率传导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作用有限且货币政策效果存在滞后性。货币政策还通过促进经济发展间接影响普惠金融发展。基于这一研究结论,建议配合使用传统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定位帮扶对象;优化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健全相关体系;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创新“供血式”金融支持方式。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吕江林  郭珺莹  张斓弘  
通过建立表征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经济主要机制的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指数,并合理引入利率走廊机制,构建DSGE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若干重要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结果表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较大波动,但会对央行数字货币等若干重要金融变量产生较明显影响并且会使货币乘数不确定性增加;央行数字货币的利率可作为一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其与常备借贷便利可形成利率走廊机制,更有效地调节经济;在利率走廊机制下,受到负向生产技术冲击后,商业银行存款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谨慎调节利率走廊宽度,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多以SLF和MLF等能直接提高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工具应对生产技术等负向冲击;同时,商业银行应随活期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的提高,积极采取措施吸收存款以提高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国喜  
金融工程是在西方国家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门尖端技术 ,其实施对货币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 ,金融工程已开始在我国应用 ,认真审视和研究金融工程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尤其是负面效应 ,审时度势地相应调整货币政策 ,对于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者基于金融工程对货币政策的负效应 ,提出了应对措施 :( 1)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 ;( 2 )完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 3)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4 )培育真正的市场微观主体。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佳佳  何梅蓉  
本文从公众预期视角出发,构建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异质性模型,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美国货币政策划分为宽松和紧缩两个时期,运用SVAR模型比较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溢出效应的差异,并探讨公众预期对外部冲击的缓解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宽松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冲击在持续时间和振幅方面都存在异质性;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存在先行效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和消化时间均强于经济周期;公众预期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缓解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治文  庄雷  赵成国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全球金融市场支付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新兴产生的数字货币正对传统货币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发行与流通带来的影响,分别分析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数字货币和中心化的法定数字货币对当前货币支付体系、货币供需和金融稳定等所产生的效应,并对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涤龙  李正辉  
探讨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中的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原则和内容 ;通过对 SNA货币与金融统计与《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的比较 ,分析了两者在基本框架、机构部门分类、金融工具分类和统计核算内容等方面存在的联系和区别 ;并提出应协调 SNA与 MFS之间的关系 ,对 SNA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有关内容进行调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崔长峰  刘海龙  
资本的虚拟性,使得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对资产价值的评估高度依赖于由信息形成的预期。预期的变化容易引起资产价格大幅度的波动。由于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单一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可能引发金融体系的全面震荡,爆发金融危机。基于此,本文强调了预期在金融危机爆发和扩散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利用货币政策引导预期的重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大庆  
文章建立一个微观市场主体选择交易货币的网络演化博弈模型来研究货币国际化的过程及汇率预期的影响。模型可以解释在货币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门槛效应和反转效应。研究发现,货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是企业在国际交易中对所使用国际货币的选择。货币国际化的路径是非线性的,新货币除了要具有一定优势外,还需要有量的积累才能稳定地成为国际货币。当使用新货币的优势继续增加时,在某个临界点后使用量会在短时期内迅速上升,确立其主要国际货币之一的地位。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正进入即将突破门槛效应的关键时期,需要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和适度升值预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梅冬州  杨友才  龚六堂  
本文将Bernanke等(1999)模型推广到小国开放经济中,考察人民币升值能否降低贸易顺差。模型考虑了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持有大量外币资产以及企业主要依靠国内银行融资的两个现实,并在参数赋值时对这些国家进口贸易品的结构进行了刻画。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情况下,货币升值能够显著降低贸易顺差,但如果考虑了金融加速器效应和持有大量外币资产的情形,货币升值就会使得企业投资和投资品的进口大幅下降,由此带来进口量的减少超过出口量的减少,可能使得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经济陷入衰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张宇  
文章基于2001-2016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构建涵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三组方程,考察了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业双向开放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非对称性。在产出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显著强化了利率产出效应,对内和对外开放度提高均弱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产出效应;在价格效应方面,对外开放度提高弱化了利率的价格效应,强化了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而对内开放度提高对货币供给、利率及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影响均不显著;在结构效应方面,对内开放度提高对利率变动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