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6)
- 2023(5801)
- 2022(4846)
- 2021(4243)
- 2020(3190)
- 2019(7400)
- 2018(7321)
- 2017(14031)
- 2016(7553)
- 2015(8414)
- 2014(8524)
- 2013(8751)
- 2012(8675)
- 2011(8261)
- 2010(8337)
- 2009(7566)
- 2008(7468)
- 2007(6645)
- 2006(6155)
- 2005(5984)
- 学科
- 济(41708)
- 经济(41678)
- 业(17531)
- 管理(16830)
- 地方(16167)
- 中国(14713)
- 企(11832)
- 企业(11832)
- 农(11694)
- 方法(11179)
- 业经(9978)
- 数学(9766)
- 数学方法(9722)
- 地方经济(9353)
- 融(8709)
- 金融(8709)
- 发(8563)
- 银(8265)
- 银行(8256)
- 行(8161)
- 农业(8105)
- 贸(8011)
- 贸易(7999)
- 易(7680)
- 发展(6399)
- 展(6379)
- 制(6362)
- 环境(6297)
- 学(5916)
- 技术(5669)
- 机构
- 学院(111072)
- 大学(108255)
- 济(50522)
- 经济(49455)
- 研究(45011)
- 管理(37804)
- 中国(36915)
- 理学(30565)
- 理学院(30154)
- 管理学(29719)
- 管理学院(29513)
- 科学(25477)
- 京(24394)
- 所(23509)
- 财(23155)
- 研究所(20830)
- 中心(20348)
- 农(18673)
- 江(18234)
- 财经(17319)
- 北京(16415)
- 范(16362)
- 师范(16201)
- 院(15832)
- 经济学(15806)
- 经(15620)
- 州(15494)
- 农业(14190)
- 经济学院(14132)
- 省(14116)
- 基金
- 项目(65242)
- 科学(51020)
- 研究(50380)
- 基金(45012)
- 家(38469)
- 国家(38091)
- 社会(32061)
- 科学基金(32037)
- 社会科(30510)
- 社会科学(30507)
- 省(26674)
- 基金项目(23016)
- 教育(22321)
- 划(22037)
- 发(21032)
- 编号(20687)
- 资助(19156)
- 自然(18320)
- 自然科(17862)
- 自然科学(17860)
- 自然科学基金(17529)
- 成果(17485)
- 发展(17403)
- 展(17073)
- 课题(15775)
- 重点(15063)
- 部(13989)
- 创(13604)
- 国家社会(13018)
- 性(12779)
共检索到193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其仁
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因为流通中钱的总量太多,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可能。如果仅仅大力打压高价,抑制通胀就难以期望好效果。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相玲 邵荣平
自11月11日发布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4%,PPI同比上涨5.0%的数据以来,社会各界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变得异常强烈。为管理通胀预期,国务院在最近一次常务会议上甚至表示,在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中国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殷波
本文构建了一个充分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和体制特征的DSGE模型,并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宏观经济存在非确定均衡解,自我实现的通胀预期对中国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有显著的影响,逆向供给冲击是近年来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通过反事实模拟方法,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国央行实施的实际货币政策基本符合最优货币政策,我们还估算中国货币增长长期目标的适度水平为18%左右,过高或过低的货币增长率都会加大消费和通货膨胀的波动,并降低社会的长期福利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雅丽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货币增加对不同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具有非均衡性和非直接性。过高估计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是不适当的,由于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活跃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以及全国范围内资产泡沫的出现,使得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数量及流动方向无法很好控制。文章最后针对如何管理我国目前以及将来的物价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伍戈 李斌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同步关系。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这种稳定的关系似乎被打破,货币与通胀的同步关系出现趋势性背离。这无疑给经济预测以及宏观调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趋势性背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未来这种背离是否仍将继续以及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尝试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得到若干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亚轩
在发达国家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众多央行资产负债表显著扩张的条件下,全球仍处于一个低通货膨胀的环境,甚至不时要担心通缩威胁。这似乎违背了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的道理,从而引发了诸多的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货币数量方程式也许是一个简洁的分析框架,并且能够引发不少有意义的讨论。欧文·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的购买力》中提出货币数量方程PY=MV,即物价乘以实际产出等于货币供给乘以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潘向东
通胀:食品是表象,货币是主因(一)货币扩张是通胀的最主要原因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的和较为明显的上升。我们把CPI作为通胀指标,2003~2004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晖光
2012年以来,中国告别近20年11%左右的高速增长,开始沿着新的平衡增长路径,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依靠货币政策短期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消失。为了解释这一经济现实,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系统考察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作用机制。首先建立数理模型。通过观察微观厂商对于超预期通货膨胀的理性反应,从微观角度提供理论证据,证明货币政策通过制造超预期通胀对真实产出产生影响,解释为何这种影响具有条件依存性和不可持续性,其边界处在潜在产出和自然失业率水平。其次,建立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回归方程。通过分段检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超预期通货膨胀与实际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在各个时期的政策效果,为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力军 朱洪
该文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人民币升值和央行逆周期的对冲操作完全抵消了贸易顺差、FDI和热钱流入、GDP增长导致的货币超发压力,财政支出扩张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方面都是导致我国货币超发的主要因素。中国式分权和信贷配给决定了我国经济存在货币超发和资金配置向政府和国企倾斜的内生机制。因此,防范货币超发和通胀,关键是要校正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校正金融体系的信贷配给。
关键词:
财政扩张 货币超发 信贷配给 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邵荣平 许坤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变得日益严峻,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货币超发"是这轮通胀的根本原因。而本文从货币化等角度出发,分析指出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完善和相对停滞才是此轮通胀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通胀的长久之策。
关键词:
货币超发 通货膨胀 货币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刚 何雅兴
文章以52个国家或地区2000~2016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数量论的适应性展开了更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平稳性检验中,将传统的ADF检验与内生两突变点的LM单位根检验相结合,防止因果检验样本的可能遗漏。逐个国家或地区全样本因果检验结果显示,货币供应和货币超发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影响(10%显著水平)的国家数比重分别为27%和36%,反映货币数量论并非绝对存在而应具备一定的适用条件。通过使用滚动窗口方法,文章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数量论同一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情况,得到了适用性不一致的结论。最后,利用滚动窗口的检验结果,发现货币数量论适用与不适用两类国家或地区,除GDP增速外,通货膨胀水平和货币供应增速均具有显著差异性。
关键词:
货币数量论 通货膨胀 适用性 滚动窗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醒民
2008年10月以来,中美两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衰退。本文的研究显示,2008年,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长率是相似的;2008年底到2009年8月,中国的M1和M2增长率分别为20.6%和21.4%,而美国的M1和M2增长率仅为3.36%和2.14%,中国的通胀预期是市场对"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合理反应。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货币当局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应比美国的政策干预更为积极。而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孕育着价格上涨的风险,货币政策应当从被动协调美国的相机抉择转向遵循货币数量规则,抑制通胀预期,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立坚
今天中国通胀压力高企不落的原因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或银行贷款冲动所造成的流动性泛滥的结果,而是内外错综复杂的货币环境和价格形成机制造成的后果。所以,靠我国央行简单的货币紧缩政策来抗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伍戈
当前各界普遍将国内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相联系,"输入型通胀"也日益成为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本文在分析输入型通胀的内涵及其传导机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输入型通胀能否解释各国通胀差异的问题,并比较了各国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输入型通胀以及汇率政策在其中的作用,最后得出一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输入型通胀 货币政策 汇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