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0)
- 2023(13161)
- 2022(11147)
- 2021(10405)
- 2020(8660)
- 2019(19615)
- 2018(18859)
- 2017(37387)
- 2016(19992)
- 2015(22164)
- 2014(22021)
- 2013(21463)
- 2012(19628)
- 2011(17373)
- 2010(17093)
- 2009(15475)
- 2008(15145)
- 2007(12772)
- 2006(10771)
- 2005(9149)
- 学科
- 济(87364)
- 经济(87288)
- 管理(64154)
- 业(59110)
- 企(48685)
- 企业(48685)
- 方法(44927)
- 数学(41478)
- 数学方法(41058)
- 财(34595)
- 农(22083)
- 中国(21560)
- 地方(20001)
- 务(18585)
- 财务(18545)
- 财务管理(18490)
- 企业财务(17667)
- 业经(16744)
- 贸(16644)
- 贸易(16640)
- 易(16203)
- 制(15693)
- 农业(14500)
- 财政(13853)
- 环境(12634)
- 银(12612)
- 银行(12606)
- 融(12464)
- 金融(12462)
- 学(12075)
- 机构
- 学院(273302)
- 大学(270955)
- 济(121776)
- 经济(119689)
- 管理(113278)
- 理学(99356)
- 理学院(98465)
- 管理学(97046)
- 管理学院(96543)
- 研究(83110)
- 中国(65372)
- 财(63683)
- 京(52803)
- 财经(48241)
- 科学(46317)
- 经(44050)
- 中心(40568)
- 江(39386)
- 经济学(39173)
- 所(38279)
- 财经大学(36011)
- 经济学院(35796)
- 农(35251)
- 业大(34984)
- 研究所(34260)
- 范(32855)
- 师范(32596)
- 北京(31955)
- 商学(31039)
- 院(30793)
- 基金
- 项目(190160)
- 科学(153908)
- 基金(142857)
- 研究(141453)
- 家(121746)
- 国家(120814)
- 科学基金(107461)
- 社会(94271)
- 社会科(89874)
- 社会科学(89857)
- 基金项目(75183)
- 省(72953)
- 自然(68292)
- 自然科(66800)
- 自然科学(66788)
- 教育(66100)
- 自然科学基金(65623)
- 划(60922)
- 资助(58955)
- 编号(56278)
- 成果(44175)
- 部(43983)
- 重点(42205)
- 发(40522)
- 国家社会(40100)
- 创(40092)
- 教育部(39096)
- 人文(38443)
- 课题(37877)
- 创新(37516)
- 期刊
- 济(121213)
- 经济(121213)
- 研究(79696)
- 财(52608)
- 中国(45187)
- 管理(39746)
- 学报(33279)
- 科学(33236)
- 农(29451)
- 融(29121)
- 金融(29121)
- 大学(27251)
- 学学(26084)
- 技术(24086)
- 财经(24053)
- 教育(22887)
- 经济研究(21272)
- 经(20526)
- 农业(20144)
- 业经(19373)
- 问题(16067)
- 统计(14710)
- 贸(14608)
- 策(13748)
- 技术经济(13391)
- 财会(13098)
- 理论(12978)
- 商业(12830)
- 决策(12375)
- 会计(11941)
共检索到388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煜明 阳建辉
构建货币调节、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响应机制模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利率调节、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效应。结果表明:在当前经济体制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比较明显;经济增长本身具有空间效应;利率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东至西依次减弱,财政政策冲击呈现出东强、中弱、西强的区域差异性规律;财政政策和货币调节效应存在区域互补性与趋同性。决策者应在"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政策下,实施有区别、有倾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关键词:
货币调控 财政支出 结构VAR 通货膨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晶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关键词:
货币财政政策 区域效应 简约化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婷 岳金桂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新增外汇占款快速下降,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经济发展速度面临着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S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民币汇率在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的冲击效应和方差分解效应,最后根据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安平
财政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是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价格指数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比较投资和贷款冲击的脉冲响应,发现:①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东部的作用强于中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效应;②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③1978年后,两种政策的作用都有所增强,货币政策对中西部,特别是对西部的影响明显增加。其含义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应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在注重财政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晔
在具有总量效应的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产业效应方面各自表现如何?本文运用1990-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与中部地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具有产业效应,而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应均不理想,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并且,结合相关理论,文章从产业和区域两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产业间在增量资本产出率和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区域间在银行集中度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存在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评生 吴伟军
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以及脉冲响应函数,采用1984-2006年度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因此,在制定统一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同时,还要考虑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微观因素。
关键词:
SVAR模型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德勇
研究显示,在投资周期波动中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在投资周期的起步和顶峰阶段,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顺周期效应,而西部地区投资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具有独立变化的特征。在投资周期的回落阶段,东部地区财政政策冲击转为正效应,西部地区财政政策冲击由正效应转为负效应,东、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冲击均变为负效应。从长期来看,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冲击为负效应,财政政策冲击为正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投资 区域经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郜可祥 徐涛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实证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GDP、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价格、短期利率和劳动市场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政府支出对GDP的效应较弱;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挤入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短期效果明显,但缺少持久性,而对私人消费的挤入效应更持久,但短期效果相对要小;税收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效应均为负向,在我国减税可以有效刺激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增加,尤其是对私人投资的刺激效应更为明显;政府支出对价格和短期利率均有正向效应,税收对价格和短期利率均有负向效应;政府支出对实际工资和失业率有负向效应,税收对失业率有正向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动态效应 SVAR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晔 赖章福
本文运用1978—2007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结果显示:第一,财政政策具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而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并不明显。第二,货币政策在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效应方面强于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则在对第二产业的效应方面具有优势。第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效应。第四,在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应相差非常悬殊,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高位;在中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二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在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低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臧敦刚 王莹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调控经济的两大重要工具。为了应对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我国果断采取了相关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这些政策正逐步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文章首先构建VAR模型,然后通过模型估计、协整检验、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检验了我国2008-2012年期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效率水平偏低;同时财政和货币政策在调控经济时处于失衡状态;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力度负面效应较大,应加大财政政策的调控。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VAR模型 实证评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元明
文章以中部地区六省为横截面单元,以各省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综列数据,通过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检验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与工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短期动态调整分析也表明信贷存在发散效应并对各省影响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存在货币政策的差异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综合协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理 巫慧玲 张卓
通过建立一个四自变量两层级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以2004年1月~2012年9月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针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中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调整较为敏感,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敏感性更强;财政政策对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对经济发达地区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区域效应 PVAR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民 王蓓 吴金光
通过分省份建立SVAR模型,以1985年-2012年中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财政收支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区域差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五组不同效果类别。结果表明,不同省份的财政收支政策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效果差异明显,但这种差异与所处的东、中、西部经济区域不存在统一性;虽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是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两种工具的收入分配效应存在差异,或者两者的政策效果不明确或几乎没有效果,不同的财政收支政策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收入分配 区域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博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效应研究亦为当前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月度数据,构建施加短期约束的结构式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深入研究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背景之下,短期内一方面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增加财政赤字,有可能导致赤字货币化效应,引起物价水平波动,带动产品价格上升、公司利润增加,股价相应上升;另一方面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和预期,致使股价下跌。因此,政府支出规模和通货膨胀率均与股票价格波动有着显著的关联性;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不显著;股票市场运行有其自身运动规律,自身冲击影响是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股价波动 股票市场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占绍文 张晶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及其效应分析,一直是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其对于相关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手段的制定和执行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对这几个变量之间关系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与分析更能帮助政府决策向着科学化和精确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在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基于SVAR模型对财政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波动的关系影响效应进行了数学建模和统计检验估计分析,同时考虑到了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然后基于我国的经济运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宏观经济对策,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