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7)
- 2023(8883)
- 2022(7539)
- 2021(6871)
- 2020(5552)
- 2019(12324)
- 2018(12250)
- 2017(23789)
- 2016(12733)
- 2015(13948)
- 2014(13418)
- 2013(12904)
- 2012(11525)
- 2011(10382)
- 2010(10189)
- 2009(9860)
- 2008(9315)
- 2007(8105)
- 2006(7011)
- 2005(6430)
- 学科
- 济(45800)
- 经济(45715)
- 管理(42542)
- 业(35220)
- 企(31055)
- 企业(31055)
- 方法(19260)
- 数学(16689)
- 数学方法(16551)
- 财(15764)
- 制(14440)
- 农(13356)
- 中国(11883)
- 业经(11667)
- 贸(10317)
- 贸易(10311)
- 易(10124)
- 体(9961)
- 务(9853)
- 财务(9832)
- 财务管理(9810)
- 企业财务(9262)
- 银(9157)
- 银行(9151)
- 行(8750)
- 融(8721)
- 金融(8718)
- 体制(8492)
- 环境(7886)
- 理论(7876)
- 机构
- 学院(169532)
- 大学(167702)
- 济(74385)
- 经济(72937)
- 管理(65180)
- 理学(55968)
- 理学院(55466)
- 管理学(54679)
- 管理学院(54364)
- 研究(53116)
- 中国(43647)
- 财(38632)
- 京(32933)
- 财经(30195)
- 科学(27640)
- 经(27455)
- 中心(25689)
- 江(25087)
- 所(24611)
- 经济学(24273)
- 财经大学(22776)
- 经济学院(21915)
- 研究所(21622)
- 农(21030)
- 业大(20510)
- 北京(20166)
- 范(19909)
- 州(19826)
- 师范(19729)
- 院(19308)
- 基金
- 项目(111725)
- 科学(89814)
- 研究(86262)
- 基金(82970)
- 家(70259)
- 国家(69717)
- 科学基金(61343)
- 社会(57613)
- 社会科(54796)
- 社会科学(54788)
- 基金项目(43268)
- 省(42861)
- 教育(40238)
- 自然(37209)
- 自然科(36371)
- 自然科学(36363)
- 自然科学基金(35710)
- 划(35661)
- 编号(35491)
- 资助(33170)
- 成果(28634)
- 制(28024)
- 部(25804)
- 重点(25007)
- 创(24498)
- 国家社会(24386)
- 课题(23893)
- 发(23445)
- 教育部(23308)
- 性(23008)
共检索到255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强
传统观点认为,能源价格波动主要由生产成本、产业政策、技术进步和能源产区的国际地缘政治等供给性因素决定,其对物价水平的冲击是短期的、外生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关注重点应当是剔除能源、食品等价格变化之后的核心通货膨胀,能源价格不应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关注的重点。然而,近年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实践正对这一观念形成挑战。一方面,能源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和长期性,能源价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王锋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在能源价格不受管制和受管制两种情景下,模拟了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结果表明:在能源价格上涨可以完全和顺畅传导到一般价格水平的情景下,如果不考虑预期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各类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都比较小;价格管制对能源价格向一般价格水平的传导具有一定控制效果。基于递归的SVAR模型,发现能源价格上涨虽然在第1个月就会对PPI产生影响,但影响比较小,大致在滞后6个月会对PPI产生较明显影响;能源价格上涨对CPI的冲击非常弱,其传导到CPI上的滞后时间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田田 高志远
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对能源价格的管制,使我国经济的增长建立在高耗能、低效率的经济结构之上,但是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通过构建2010年宏观和微观SAM表,利用CGE模型模拟了各类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能源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并且政府对二次能源价格的管控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一次能源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因此,在能源价格市场化下,应尽快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行阶梯定价和建立基于效率和公平的能源补贴机制等措施,为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提供稳定的环境。
关键词:
能源价格 上涨 居民消费 CGE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原鹏飞 吴吉林
能源定价体制的改革是我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又极其紧迫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这一改革不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成败和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保障状况。本文通过建立CGE模型,研究了能源价格上涨情景下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波动特征。主要发现如下:能源价格上涨虽然使得除进口外GDP、出口、就业等下降,物价水平上涨,但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强度并优化产业结构。就影响的大小而言,电力价格上涨的影响最大,石油和天然气次之,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最小。从行业产出的变动来看,能源行业自身受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冲击最大,其次是重工业,而农业、轻工业等所受的负面冲击最小。基于上述结论,我们认为,未来继续努力推进能源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是推进我国的节能降耗工作、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唐磊 王紫荆
近年来,黄金价格屡创新高,文章认为,经物价指数调整后,当前黄金价格仍处于价值回归过程。金价上涨与通胀风险显现、黄金的市场及官方需求增加密切相关,但从更深层次看,本轮金价的持续上涨预示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新变革。当前,我们应利用这一战略机遇,从推进金融市场建设、拓展人民币跨境贸易使用范围等方面,积极做好支持人民币走出去战略的相关基础建设。
关键词:
黄金价格 国际货币体系 美元 人民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欢 成金华
笔者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技术,考察了不同期限内我国能源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冲击响应期间,能源价格的上涨均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正向影响作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对能源价格水平有正向冲击作用,在长期有负向冲击作用。另外,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主要受其自身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在长期对能源价格水平有较大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短期内主要受其自身前期水平的影响,长期则受其自身与能源价格水平的共同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在调控能源价格与制定居民消费政策时,应考虑二者之间的影响特征,以实现能源价格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均衡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宗益 呙小明 汪锋
本文在一国经济子部门非均质化的假定下,利用中国198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误差修正,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得出结论表明:就直接冲击而言,能源价格上涨短期内并不能提高第三产业的能源效率,但长期内对提高第三产业的能源效率有积极作用;就间接冲击而言,能源价格上涨有助于降低交通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优化产业内的行业结构;有助于降低煤炭比例,优化能源消耗结构,从而提高能源效率;也可通过技术进步作用于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龙 刘澜飚
:本文基于非约束VAR模型的研究发现,货币供给冲击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影响,但同时货币供给冲击只能解释9%左右的农产品价格波动,货币供给冲击不是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货币供给冲击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影响的传导渠道是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可以解释粮食价格的超额波动。从货币供给收缩角度抑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效果有限,应注重对农民和全社会通胀预期的调控。
关键词:
货币供给冲击 农产品价格 通胀预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
本文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发展背景出发,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梳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构建了农产品价格变动的计量模型,对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性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需求仍是决定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成本次之,货币冲击效应最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气候变化等因素只会在短期内形成冲击效应。因此,现阶段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仍应关注包括农产品价格在内的整体CPI变化,保持一个合理的经济和货币增长速度,对控制所谓的"结构性通胀"同样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通货膨胀 供给 需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两省 周彬 段鹏飞
本文从金融市场的实际汇率、真实利率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的农业劳动力成本等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认为通货膨胀通过农民的存粮行为、投资的促进、汇率传导三种机制影响农产品价格水平;而在刘易斯转折点出现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通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一渠道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并且影响程度持续上升。本文对这些假说进行了理论分析后使用VAR模型进行经验研究,提出需求面的因素是价格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供给面的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应减少金融市场的扭曲程度,提升真实利率和人民币币值以抑制通货膨胀;在供给方面应改进农业的投入和生产模式,把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同时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稳定国内...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园 赵丹婷
基于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剧烈变革的现状,本文梳理了现有文献中能源价格(尤其是国际油价)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并总结了学者对油价上涨后货币政策调控刺激经济的效果分析。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框架下,建立了实施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两套模型,以考察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下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调控效果。本文在上述两套经济模型中,模拟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和不同形式的货币政策冲击,比较和分析了在应对能源价格波动冲击方面,不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差异,并基于模拟结果为我国应对国际能源价格冲击时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杰平 刘晓光
近十几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增长,与之对应的是以温和的CPI通胀和显著上涨的房价为特征的"价格结构性上涨"。本文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通过一个修正的DSGE模型模拟分析货币供应量增长对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增长率提高0.5%,将促使实际租房价格增加约0.23%,实际房价上涨约0.40%,而消费品实际价格则下降约0.15%,这表明我国增加货币的冲击确实将产生价格结构性上涨现象。因此,央行继续单纯把CPI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锚"已经不再合适,有必要考虑重新选择一个包含资产价格的更广泛的"政策锚"。
关键词:
价格结构性上涨 房价 DSGE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宁
本文通过分析通货膨胀构成要素,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且农产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之间并无内在必然联系,进而预期到今后玉米、大豆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可能成为通胀压力释放的突破口。最后,对稳定农产品价格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设。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通货膨胀 表现形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敏 王月
结构性价格上涨指价格总水平上升过程中,几类价格涨幅明显超过价格总水平变化的现象。价格的结构性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通胀预期,也引发了对通胀成因和治理对策的争论。本文首先将现有研究概括为观察通胀成因的结构和总量视角,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几类典型的结构性价格波动成因,并提出了结构和总量措施并重,加快推进改革的通胀治理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结构性冲击 总量视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明 谢家智
本文以转轨背景下工农产品价格的制度扭曲为基本假设,在商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构建制度因素影响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理论框架,并采用中国的省级季度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揭示,转轨过程中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压低以及部分工业品超越均衡价格的制度干预,不仅不会缓和两部门价格分化,反而会刺激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和工业品的市场供给,从而带来更为明显的结构性价格上涨格局。实证检验表明,转轨背景下工农产品价格的制度扭曲显著地影响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已成为促成价格二元分化的重要因素。另外,传统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所强调的工农生产率差异影响正在衰减;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
关键词:
制度干预 经济转型 结构性价格上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